中國第一老鮮肉:郭凱敏


中國第一老鮮肉:郭凱敏

當今的中國的娛樂圈,小鮮肉大行其道,圈粉無數,嚴重地誤導了中國的青少年的審美,造成青少年成長娘化嚴重。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曾經是“中國第一小鮮肉”的人,他叫郭凱敏。

提起郭凱敏,三四十歲的觀眾一定會感到格外親切。在80年代,他以樸實自然、親切幽默的表演風格和獨特氣質贏得了無數觀眾的青睞和好感———《小街》中的夏、《廬山戀》中的耿樺、《郵緣》中的丁大森、《逆光》中的蘇平……這一個個具有真情實感的“平民化”人物,彷彿給當時看慣了樣板戲中“高大全”式人物的觀眾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用陳佩斯的話說:“凱敏當時不僅少男少女們喜歡他,而且連老頭老婆們也喜歡他,他要是火到現在,陸毅就沒戲了。”

中國第一老鮮肉:郭凱敏

《廬山戀》與《小街》的場景不再

看過電影《廬山戀》的人都不會忘記郭凱敏扮演的男主人公,的確是這樣,改革開放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愛情電影,時至今日,廬山當地的電影院常年放的還是這部集愛情與風光與一身的經典影片,雖然它並不十分完美。《廬山戀》與《小街》的場景不再,而觀眾彷彿仍沉浸在電影的一幕幕裡,有時甚至會想,要是我與心愛的女孩共遊廬山,按《廬山戀》裡提供的經典,回味著這一切,該是多好,山仍在,恐怕情難找,如此而已。電影能留住人的影像,使之固定在某個年齡,但現實中,人是會變老的。

說到郭凱敏的青少年時代,由於郭凱敏的父母都在地質隊工作,長年在野外奔波,郭凱敏是由奶奶帶大的。郭凱敏進初中讀書時,時值“十年動亂”。名日讀書,其實是無書可讀。不過,他還算爭氣,從沒闖過禍。回到家裡除了看書之外,還喜歡唱歌。他的大噪門的普通話也說得比較準,每次學校開什麼會,需要呼口號,常常少不了他領頭。後來他進了學校文藝宣傳小分隊,說說唱唱是他的拿手好戲。

郭凱敏跨上銀幕的第一步是在《第二個春天》中扮演一位海軍小戰士。雖然這個角色的戲不多,但他仍勁頭十足。這裡除了第一次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實現了“參軍”的夢想,和許多孩子一樣,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穿軍裝的”,他也不止一次說:“長大要當個解放軍!”可是那年月,當兵可是政治上的一種優惠,他第一次穿上軍裝,簡直不想脫,還不時地對著鏡子抻抻衣領,拉拉帽簷,那股神氣勁就甭提了。從此以後,他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

中國第一老鮮肉:郭凱敏

到海南發展

1985年,在張瑜出國的同時,郭凱敏進入了電影學院組織的明星班。在那裡度過了兩年的學生生涯,拿到了大專文憑。那段日子最大的收穫是知識的豐富與表演技能的提高。當時《少林寺》的火爆引發了武打片熱潮,郭凱敏頓時找不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演戲的感覺。

郭凱敏說“演戲時間長了,對導演工作發生了濃厚興趣,對當導演的慾望越來越強烈,所以最後下決心調到了剛成立不久的海南電視臺,我認為到海南發展,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實際上我沒有去經商。”當問到郭凱敏關於他在海南的經歷時,他回答。原來在1987年從電影學院畢業以後,他就一直很想做導演,因為那是藝術家,可以選擇作品、創作作品,空間相對很大。但是當時的上海電影製片廠不能給他提供這個條件,於是他就想,既然深圳有電影廠,那麼海南也應該有這樣的機會吧。

其實第一次做導演的經驗還是在他進修期間,畢業時,他自己弄了一個單本的電視劇,後來在上海播出,反響相當不錯,憑這個劇本,他的畢業成績拿到了95分的高分。在做導演的經歷中,郭凱敏也並不是多產的,從1995年開始,《天倫》、《非常民警》、《追蹤309》相繼問世。他做導演最大的感受就是“責任”兩個字,對自己負責,對觀眾負責任?

兩年的待業,郭凱敏正式進入了海南電視臺。當他再一次憧憬著要做導演的時候,現實等待他的卻是讓他做“主持人”。無奈之中,搖擺於導演與主持人之間,就又過了一年。其間主持了一個綜藝類的節目,但收視率極低。

郭凱敏終於不能等待下去,經過一番運作之後,郭凱敏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兆凱影業發展公司。想日後有個好兆頭,就取了這個吉利的名字。公司先後投了500萬,在海南島想辦一個影視基地。但當時誰也不會把一個地皮攥在手裡,於是基地沒辦成。公司又辦藝員培訓班,但效果也不好,有組織過一些活動,公司辦的很雜,但基本在賠錢。

中國第一老鮮肉:郭凱敏

經營一種平淡與平凡

許多人生哲理需要用一輩子去揣摩、感悟。1995年,在公司前景比較暗淡的時候,郭凱敏決定到北京發展。因為當時北京對個體的影業公司還不太瞭解,覺得應該能夠發展起來。但到了北京之後,因為當時海南的經濟狀況全國已經有所傳聞,覺得海南來的都是騙子,於是郭凱敏剛到北京始終揹著一個騙子的包袱,做事也不順利,處處碰壁。這之後就是回到演員的角色,從頭再來。

後來很多老前輩碰上郭凱敏,都說,你不演戲實在是太可惜了,你還是應該演戲。這就讓他自己有了一個反思,也可以說是重新認識了自我。離開演員生涯11年時間,光顧著和市場較勁了,但實際上還是因為演戲才讓大家認可了自己,確實有些可惜,尤其是對自己來說,是個很大的遺憾。11年的時間,已經最真實、最直接地體驗了生活,有很多形象的種子埋在了心裡。可是自己還能演嗎?還能不能再攀上一個新的高峰?調整自己成了這一段時間郭凱敏最重要的事情,怎麼樣對自己的繼續發展有利?怎麼樣讓觀眾得到更多的東西?

正好陳佩斯要搞話劇,正好符合了郭凱敏長久以來的一個想法———在舞臺上建立一個市場和藝術的最佳結合點。他認為劇本和形式都有很大價值,大家談得也都很統一,可以說是不謀而合了,加入《托兒》劇組自然不在話下。

2003年,郭凱敏遇到了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團長瞿弦和,中國煤礦文工團也正在“招賢納士”,郭凱敏就這樣來到了中國煤礦文工團的話劇團。如今他已經安家在北京,兒子11歲了,小學的老師告訴了“你爸爸是很有名的演員”的時候,兒子才知道郭凱敏是幹什麼的。郭凱敏談到這裡,也不盡笑起來,他還小呢,許多事情他還不明白。郭凱敏說:“作為我已經是為人夫、為人父,能夠體味出叢飛說的那句‘經營一種一種平淡與平凡’話的含義。”

煤礦文工團排演《好人叢飛》,團領導也就馬上想到了郭凱敏來演叢飛。於是郭凱敏馬上從青海的剛剛拍攝完電影劇《不再遙遠》現場趕了回來。

郭凱敏說:“叢飛是一個普通人,撥動了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雖細而有力。他和雷鋒一樣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財富.這財富,很純,很淨,不摻雜任何功利和銅臭,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呵護。”

來源:四季美文(sijimeiw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