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14年前開播的《家有兒女》,不止是部喜劇,還是部值得反覆學習的家庭教育片。而劇裡隱藏最深的“育兒專家”,就是夏東海。

“遇到挫折,一要鎮定、二堅強、三團結”

小雪成績優異,做事很少碰到挫折。

在策劃一次演出活動時,小雪與同學沒有合作溝通好,同學們陸續離去,夏東海適時地安慰小雪:

“遇到挫折一要鎮定、二堅強、三團結。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樂觀。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了,先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有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敏感易受傷。

一個17歲的少年,因為與母親發生爭執,立即轉身跳下了天橋。

一個13歲的男孩,因為寒假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罰回家補作業,結果在家墜樓身亡。

類似這樣的報道不勝枚舉:因為爸爸不讓玩手機、老師沒收了手機、作業沒完成......受到批評和打擊後,很多孩子極端地選擇放棄生命。

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剋制、忍耐。

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家中有三個孩子,夏東海對待每個孩子都因材施教,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

對待劉星,親如兄弟,夏東海懂得欣賞這個”調皮搗蛋“身上的閃光點。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劉梅對待親生兒子劉星,一向實行打擊教育。

一次吃飯時,劉梅埋怨劉星功課差勁、排名倒數,化學和語文在及格邊緣徘徊。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夏東海看到了劉星成績的優點:數學和物理考得不錯。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而且,劉星在班級裡很受同學歡迎,在“同學評語”裡是優秀。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除了成績之外,夏東海還欣賞劉星身上極強的溝通能力和變通能力。

而這種能力是現在很多孩子缺乏的。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年紀尚小的小雨,夏東海會保護他的想象力,鼓勵他”胡思亂想“。

小雨撿回來一塊石頭,認為石頭有魔力。

劉星用石頭做魔術,更讓小雨堅信自己的想法,從此吃飯睡覺不離開石頭。

小雪劉星對石頭冷嘲熱諷,夏東海卻一直替小雨說話,希望可以保持小雨的想象力。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夏東海還特意買了一個望遠鏡,培養小雨對天文的興趣。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幾個孩子,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夏東海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真正理解關心每個孩子,用心教育指引每個孩子。


教育是一場父母與孩子的相互成全

《家有兒女》這部劇播出10多年了,很多當初看劇的80、90後也成了爸媽。

然而做一個”夏東海“式的父母,放在現在也仍然不過時。

教育,其實不止是育兒,更是育己。

一次,夏東海因為工作沒完成,整個人都處於焦慮趕稿狀態。

恰好此時,劉星和小雨在搶廁所時發生了矛盾,小雨氣急敗壞地把尿撒在劉星的床單上。

正在煩躁工作的夏東海,把火氣全撒在了小雨身上,罰小雨去洗床單。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再優秀的家長也會犯錯,但優秀的父母更擅長直面錯誤,總結經驗。

夏東海在處理好工作後,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晚上主動給孩子道歉。

穿著白天被小雨無意洗壞的床單,頭上戴著花環,唱著兒歌花式哄孩子。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他認真地說明自己發火原因,不推卸責任,誠懇地給孩子們道歉: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應該把氣撒在你們頭上,所以特地來向你們道歉,你們不會怪爸爸吧。“

《家有兒女》讓人細思極恐的3個瞬間,長大後的你看懂了嗎?

人總會有脾氣,會犯錯,父母也一樣。

但正確的處理方式,能讓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在其中收穫耐心、共情能力、溝通技巧……

教育子女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而陪伴恰是實現成長的前提。

但陪伴不等於“保姆式教育”。

網上曾流行一個很火的段子,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保姆式教育”事無鉅細,一切都為孩子掃清了障礙,鋪好了道路,其後遺症就是孩子被培養成難以獨立生活的“巨嬰”。

“母愛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父母要懂得甩手,懂得留給孩子空間,讓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擁有自己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形成健全的性格。

陪伴和留白,看似是個互逆命題,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它伴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父母不斷把控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