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繳停車費也要上徵信,徵信到底有什麼影響?

5月8日,有媒體報道,未來北京將研究將不繳納停車費的行為納入個人徵信系統。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網友熱議。徵信系統,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北京擬將不繳停車費納入徵信系統

北京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如今,東城區、西城區和通州區全面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1.2萬餘個白實線停車位用於出行停車。

也就是說,這些車位雖然無人收費,但是並不代表這些區域就是可以免費停車的。

具體繳費方式,除了北京市交通委的現金繳納點現場繳費以外,市民還可以通過北京交通APP繳費。此外,據媒體報道,北京目前也在和銀行溝通通過銀行繳納停車費。

相反,如果忘記繳費,後果可能很嚴重。

據媒體報道,停車費應在車輛駛離車位後繳納,最長繳費期限為30日。

逾期未繳費的,依據《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有關規定,由區停車管理部門催繳停車費,並視情節輕重對停車人處以200元或500元至1000元罰款。

小米就有這樣的經歷。她在路邊停車大概1.5小時,並沒有人收費,她誤以為是免費的。最近下載北京交通APP後才發現,自己的那次停車繳費時間已經過去,光是滯納金就要600多元。

按照北京市的停車收費標準,停車1.5小時只需要繳納9元停車費,但由於不瞭解其中的規定,就要面臨著高額滯納金。

除此之外,據媒體報道,未來北京還將研究將不繳納停車費行為納入個人徵信系統。

不過市民也不用過於擔心自己忘記繳費。目前北京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系統已經和交管系統連通,可以及時向停車人下發電子停車費催繳短信。

不交水費上徵信被闢謠,但這些行為都要上徵信

此前,網絡上關於新版徵信報告將於今年5月份上線的消息不斷,其中關於不交水費也要上徵信更是引發了廣泛關注。

近日,央行對新版徵信進行闢謠,其中說明“新版信用報告設計了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繳費信息的展示格式,但在實際採集時未經本人同意不得采集。

雖然這一消息被闢謠,但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方將徵信作為一個人的社會標籤。

據報道,目前上海已將126種交通違法行為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並開始在不同場景下使用這些失信信息,對相關個人和企業做出失信懲戒。

此前還有媒體報道,江西龍南縣為治“不孝病”,開通了不孝行為“舉報熱線”,並將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的人納入失信黑名單。

在海關,一年之內因攜帶、郵寄禁止入境的物品被查獲的,將被認定為失信行為。

前段時間,浙江還曾有人提議擬將惡意頻繁的跳槽行為納入個人徵信系統。

除此之外,地鐵逃票、不文明乘坐高鐵等行為,手機號停用、拖欠月租費形成逾期,也會造成不良徵信記錄。

……

總之,未來越來越多的社會行為都開始被納入徵信系統。

徵信系統,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

目前,徵信系統主要用於銀行的各項消費信貸業務。

在申請信用卡時,銀行會查申請人的個人徵信情況,在辦理貸款時,銀行或貸款機構會要求借款人提供個人徵信報告。

一旦徵信記錄中出現貸款、信用卡逾期,信用卡套現等行為,將會影響到個人今後的貸款申請。

隨著全社會對信用體系的不斷重視,徵信系統將更廣泛地被用於更多領域當中。

以失信被執行人為例,由於徵信記錄不良,那麼可能被限制乘坐飛機或動車,影響日常出行。就連外出住酒店、高消費購物等也會被限制。

除此之外,很多大型企業在員工入職前,都會調查員工的個人背景,如果公司查到有不良信用記錄,那麼可能會影響入職。

更嚴重的是,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就連子女入學都將受到影響。

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社會行為被納入徵信系統。

如此一來,徵信涵蓋的數據、收集的維度都更加多、更加廣,有助於更全面地判斷、評價一個人的誠信水平和信用情況。

那時,徵信對個人的影響將會更全面,真正是“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在信用社會失信者將寸步難行。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更要非常注意個人的信用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