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在30年前的農村,走出去打工的人很少,留在家裡的人非常多,多數的農民都是種植家裡分的責任田,或是去山上砍柴、砍竹子去集市賣給別人換點零用錢,偶爾會去給別人做做修房子的雜活,那時候的人們也普遍不是很富裕,住房以土房子為主,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很快樂。

這些生活在農村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種田,其中有些人,是靠打鐵、做木匠、幫人蓋泥土房為主,他們在生產和幹活的時候,就會用到很多非常精巧的物件。這些工具是人們為了節省體力和時間做的小發明。在那個時期,它們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解決了農村勞動人民的一些難題。

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所以在筆者看來,雖然其中有些工具,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農村很難見到了,或是被淘汰,或是被其它發明取代了。但是它們給農村人民作出的貢獻,不能被遺忘;另外有些農村工具,現在還在使用,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為此,筆者特意挑選了四樣農村工具,向大家介紹,希望你喜歡。

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1、木工工具“鑽子”。主要是農村木匠使用,做木活的時候用來打孔,非常的好用,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不過還是有農村木匠在用。

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2、木工工具“推子”。農村木匠用這個工具能讓木材變得光滑,製作窗戶、大門、床頭櫃、衣櫃都要用到它。有些農村木匠用這個工具製作的傢俱,都摸不到毛刺,比現代工具製造的還更好。不過隨著進城務工的人變多,現在農村的木匠也開始變少了,沒什麼人幫人打造家用物件了,大家要個櫃子啥的都要去買。

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3、幾十年前的量具“米鬥”。就是陶淵明詩句裡“不為五斗米折腰”中的米鬥,在古代和近代都是用來測量米的工具,一斗米相當於現在的12.5斤。在80年代前,農村的人們用幾鬥米就能娶上媳婦,現在這個工具已經淡出人們視野,已經被淘汰了,不過還是有一些農村家庭保留著。

30年前,這4個是農村常用的工具,你見過幾個,第3個已經被淘汰

4、水稻和小麥用來脫殼的工具“穀風車”。借用風力把好的穀子和雜物分離開來,這個工具主要是在農忙時節用的比較多,其它大部分時間是閒置的。即使是現在的農村,人們也是用它來分離穀子和雜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上述四樣農用工具,讓農村的勞動人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是非常值得致敬並記住的四樣工具。這些工具,你用過嗎,覺得咋樣?歡迎留言。(如果覺得文章寫的不錯,點個贊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