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红学爱好者萧梦


问题: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或贾宝玉求救?


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叫晴雯去训话,骂晴雯轻狂,是病西施,是狐狸精,把贾宝玉勾引坏了,看明天揭了你的皮。晴雯知道事情不妙,为什么不向贾母求救呢?总的来说应该是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

晴雯的高傲刚烈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去求人,如果去低三下四的求人那就不是晴雯了。另外她长得标致,聪明伶俐,又深得贾母和贾宝玉的喜欢,这一点让她有着比别的丫头更多的优越感。她的这一性格与探春、林黛玉有点类似,都是那种清高的不愿求人的性格。



【二】

王夫人已经安排有人监护,即使想去求救,也无法脱身。王夫人对王善保家的说过:“你们进去,好生防她几日--”,“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日回了老太太,再撵你”。王夫人已经作了安排,她现在被人看管着。何况她现在病了好几天,也没有体力走路了。



【三】

即使托别人帮忙去告诉贾母,除了贾宝玉,恐怕没有人敢去,谁个不怕王夫人,谁敢担这个风险。就是贾宝玉,她也不敢得罪她母亲去为晴雯求情。再说贾母若是要“丢卒保车”怎么办?难道贾母为了晴雯这个下人,就敢与自己的儿媳王夫人撕破脸。晴雯还不是鸳鸯,她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四】

再说晴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性质有那么严重。以为就是教训一下,或者赶出怡红院,换个地方。谁知是开除,等到开除直接就从被窝里拉出来驾走了。这次行动迅速,晴雯又在病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晴雯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



【五】

退一万步讲,除了贾府,外头就找不到一条活路。晴雯没想到,人就是活的一口气,谁知人已经扛不住了。冤枉是最伤人心的,她和贾宝玉根本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像袭人那样与贾宝玉做了那事的还好好的,她真有点想不通。就这想不通才伤人

她被赶出大观园后,住在表兄嫂子家里。贾宝玉冒着风险去看了一回。晴雯挣扎着咬下二三寸长的指甲赠送与她,并交换了贴身的小棉袄,也算了却点心愿,也算是作了人生最后的告别。


卷帘人88


晴雯美丽伶俐,针线又好,是贾母指给宝玉的人,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王夫人应该禀报了贾母,再处置晴雯才是,可是,王夫人却先斩后奏,直接将晴雯赶出了大观园,为什么晴雯不向贾母求救呢?



其实晴雯也不是不想,但是她却没有机会。王夫人是当权者,实权派。她做出越轨逾矩,谁又敢禀报贾太君?事实上,晴雯被赶出以后,住在他的姑舅哥那儿,但慑于王夫人淫威,大观园里的姐妹却是连探望一回都没有的。就是宝玉,想要去看望她,婆子还说"怕王夫人知道”,还是宝玉百般央告,又许了钱,才有婆子带他去。


再者,在贾母眼里,晴雯再好,也不过是个下人。因此,在王夫人向她谎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办事不沉重时,她并没有揭穿王夫人。晴雯别说没有向贾母求救。纵是将信捎了进去,贾母在下人面前,也要维护王夫人脸面,并不会明着为难王夫人。



另外,请问在大观园里的人缘儿并不好,经常的打骂丫鬟婆子,因此,她被赶出的时候,许多婆子媳妇,拍手称好。别说晴雯没有机会向贾母求救,就是有,也会被那些婆子媳妇们拦下来。


萍风竹雨123


首先,晴雯的性格心比天高,自尊心极强,肯定不会求助于别人。

晴雯虽是贾府的丫鬟,可性格极其要强,模样,言语,针线样样都要出挑,这样要强的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求人,求人是她最看不起的,因为求人代表承认自己人一等,这是她自己所绝对不允许的。头可断,血可流,也不会做求人的事。

其次,晴雯试探过拿贾母保护自己,可王夫人压根不吃这套。

在抄检大观园前,王夫人当面刁难晴雯的时候,晴雯就曾多次提到自己是贾母执意送到宝玉身边伺候宝玉的,自己听命的唯有贾母一人。可是王夫人将她的话当耳旁风,压根不怕她的威胁。此时晴雯便是真的死心了,唯一的靠山贾母也保护不了自己,可见王夫人是真的铁了心要处置自己了。

第三,晴雯没有求助的时机。

王夫人此次对晴雯的责难很是突然,没有一点点预兆。在这之前,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丫鬟几乎不怎么过问,像晴雯这样的更是没有资格入王夫人的眼,所以,王夫人可以说是压根不知道宝玉身边有个丫鬟叫晴雯。这点晴雯也深知,自己身份低贱,主子们根本不会在意,所以她才敢如此张扬。可,万万没想到,王夫人会对她突然发难,在此之前王夫人甚至不曾对她说过一句话,更别说对她表示过自己的厌恶。所以直到晴雯来到王夫人面前之前,晴雯都不曾想到过会有这么一出,更别说提前准备了。而王夫人既然决定要处置她,自然不会给她任何求救的机会,会随时随地地防备着她,所以她是失了先机,又没时机,怎么求救?


庭院风鸣


晴雯不求救于贾母,说明她不是心有丘壑的人。

晴雯相貌好,聪明伶俐起来嘴不饶人,仗着和宝玉的关系好又是老太太那边的人,得罪了一众丫鬟婆子也不自知。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一生的总结,她忘了自己的身份。青春貌美却心思单纯,眼里藏不住沙子的姑娘,不懂得韬光养晦。怎么会求救贾母呢?

她是赖嬷嬷买来的丫头,贾母见了喜欢,便在贾母处侍候。后来给了宝玉房里做大丫鬟。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晴雯的性格给自己造成了很多障碍。被告密赶出贾府也是性格使然。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晴雯也曾尝试为自己辩白,但回天无力。她不知道,上次王夫人看到晴雯教训小丫鬟,看她样子又长得像林妹妹,已经记在心。若不是当时和贾母一起,早就被赶出去了。


“我不大到寶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寶玉在一處,好歹我不能知道……我閒著還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針線,所以寶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從此后我留心就是了。”

可怜心高气傲的晴雯,清白女儿身被污蔑是狐狸精,带病被撵出了贾府,最后一命呜呼。


清心一栈


曹公在写《红楼梦》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晴雯和袭人,就是一对很好的对比的例子。袭人她很早就懂得了为自己的将来谋划,所以尽管她是贾母派给宝玉的丫头,但她还是利用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抱紧了王夫人的大腿,这样一来,就给自己一个双保险,将来有关她去向的决定不管是贾母还是王夫人说了算,她都有可依靠之人。

晴雯恰恰跟袭人相反,她只为情而生。晴者情也!在她的眼里只有宝玉,她也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对宝玉一心一意,就不用再去操什么心了。贾母当初将晴雯给宝玉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跟她说什么,但是,我们从后来贾母口中所说的“只有晴雯还配给宝玉使得”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贾母眼里,晴雯是宝玉妾的不二人选。

在晴雯的眼里,袭人就是那“西洋哈巴点子”,这话说得不可谓不严重,袭人怎么可能不恨她。我们从晴雯被赶走后宝玉和袭人的一番对话还可以看出,袭人气到那时候还没消呢。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袭人大概是憋了太久的气了,所以听到宝玉一番话,实在是气不过,说出这样的话来。

作者说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以晴雯的个性,她是不屑向任何人求救的。更何况,到了王夫人赶晴雯的时候,晴雯几乎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求援,几日水米不进,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再则,以晴雯的聪明,她也会明白贾母不会为了她去跟王夫人翻脸,如果贾母真的这样做,那以后贾母和王夫人间关系如何相处?

所以晴雯不会也不可能向贾母求救,而悲剧的魅力就在于人物的走向总是在自己无力掌控的边缘,谁都无可奈何。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一:太突然了,王夫人刚刚有了抄检大观园的想法,晴雯就被王保善家的推到王夫人面前。晴雯虽知被人算计了,但也没想到王夫人会有这么大动作。



从晴雯被推到王夫人面前到被赶一共三日,第一日抄检了大观园(怡红院除外),第二日是中秋,谁也想不到第三日王夫人突然就在节下发作怡红院了,直接让晴雯的姑嫂来接出去,此时就算想向贾母求救,也没机会了。

二:晴雯的性子有些傲气,怎么可能拖着病体,背着骂名,一身狼狈的去求前主子?



三:王夫人想清除宝玉身边的狐媚子,可晴雯并没有柔情蜜意勾引过宝玉,人家袭人、麝月、碧痕才是和宝玉发生过关系的人。

晴雯一开始便表明是贾母的人,又给自己解释,不怎么管宝玉的事,以降低王夫人对她的坏印象。所以就算王夫人铁了心要处置她也应当是交给贾母处置。而依着贾母的性子,再加上对宝玉的信任,对自己清白的自信,晴雯估计没想过自己会出事。



可王夫人不按套路出牌啊,明明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等回了老太太再治她,结果却是先斩后奏,把人撵了,再按个女儿痨的罪名,然后才去禀告贾母。

要我说,抄检怡红院是王夫人做的最可笑的事,她想要清理宝玉身边的狐媚子,可是和宝玉有了首尾的袭人、麝月、碧痕一个没赶走,反而是清白的晴雯、四儿、芳官被赶走了。


小品红楼


这是一个好问题。

晴雯是老太太贾母赐给贾宝玉的,按理说贾母是她最大的靠山,出了问题,她确实可以向贾母求救,但是实际情况是,她没有去找贾母,然后就这样被王夫人赶出去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大概是有3个。

第一,晴雯的情商不高,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出了事情就没有能够依靠的人。

贾赦讨鸳鸯做小老婆的时候,鸳鸯在和平儿、袭人说梯己话时明确提到了之前一期长大的姐妹,很多都是贾母身边的,但这不包含晴雯,如果连鸳鸯这样的人,晴雯都不能处成朋友,就真的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了。

晴雯情商低,心性又高,抹不开面子,更害怕被贾母拒绝,因此就直接放弃了这条生路。

第二,王夫人已经是荣国府实际的掌权人。

王夫人和贾母之间的关系,表面上非常和睦,其实暗潮汹涌,尤其是在贾宝玉的婚事主张上,晴雯是个很机灵的人,在贾母身边服侍多年,想来已经看到了这一层,她自知去求了也没用,即使王夫人一时抹不开面子不撵他走,日后也会找茬赶他。这样混下去,岂不是更没脸?

第三,事发突然,晴雯又在病中。

王夫人在赶晴雯之前,先是把她叫过去,当着众人面劈头盖脸骂她小蹄子、小娼妇,晴雯当时就哭了。然后,发生了抄检大观园一事。第二天,晴雯就被赶走了。这么短的时间,生病的晴雯根本应对不过来。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指教。


最爱红楼


晴雯为何不向贾母求救?

晴雯被王夫人以狐媚子的罪名撵了出去,后来凄惨地死去。自始至终,她没有向任何人求救——回去后病情加重,不过几天就死了。如果有时间操作,晴雯会向贾母求救吗?

  我觉得她不会去求。晴雯是个烈性的,虽然不会拿剑抹脖子,但是她也不想求人,求谁?求谁都不如求宝玉直接,可是你看宝玉来探望她,说的不过是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枉这样了的话。她眼里活着就过一天算一天,做人丫头那么苦,再去求个人,又不能飞天,还不是做丫头,有什么求的呢?自生自灭算了。

  咱们说,在危急关头求救的对象,一定得是重要的,关心疼爱自己的人,于晴雯而言,贾母似乎可以救她,但是在贾母眼里呢?贾母喜欢并愿意救她吗?

  贾母无疑是喜欢晴雯的。

剧照图

  想当初赖嬷嬷带着小晴雯进来,晴雯那聪明灵巧的劲儿被贾母给看上了,赖嬷嬷是个人精,顺势就把晴雯送给了贾母。晴雯长相俊,针线好,言谈巧,是贾母喜欢的类型。贾母在调教了她一段时间后,就把她给了宝玉,预备着将来还可以继续使唤——就是预备姨娘了。(相较而言,袭人是借给宝玉使的,她的人事关系都还在贾母屋里,从这一点上说,其实晴雯才是怡红院的老大,也难怪她总是心里不平衡。)

  贾母有多喜欢晴雯呢?会不会为了她和王夫人开撕?不会。

  贾母是比较开明,也比较和善的一个老人家,她是精致而享受着生活的,她的吃住上等,她的用品讲究,她的丫头也都过着富家小姐一般的生活(看看晴雯的长指甲就知道了),但本质上,她和其他的贵族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在不关乎利益面前,可以随意,但是关乎到礼数,关乎到名声,那就毫不客气了,她曾说过“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看看,这是说宝玉等人呢,一个丫头,自然也是这么处理的。贾母有的时候是挺慈祥,但更多的时候,她也是个主子,有主子的威风。丫头不过就是顽意儿,高兴了和她玩一玩,不高兴了,丢一边去。鸳鸯总是难得的,是她离不开身的,可是,左不过也就是活着的时候提一提,说一说,至于她死了后,如何安排这个丫头,对不起没想过。

  晴雯是贾母曾经喜欢过的丫头,也许当初派给宝玉时,也有那么一丁点监视的意思,但是晴雯从来没有负担起间谍的作用,反而没里没外,不给她争光,这样的丫头,撵也就撵了吧。

  晴雯去求救,贾母也不见得会救。她以什么名义救呢?王夫人撵晴雯的罪名是狐媚子,这罪名大了去了,就算没证据也不好反驳,难道晴雯就没给过宝玉暧昧,就没和宝玉有调笑的事情?不能把人都当瞎子,如果是真,贾母不会救,如果是假,贾母不好救。何况王夫人给贾母汇报的是晴雯的懒和女儿痨,这可都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丫头懒那就是该被撵的,至于女儿痨,更不得了。当然了,贾母也知道这不过是王夫人的借口,但是事已至此,有什么好说的呢?(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梦游太虚幻境那一回,写到晴雯为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对她是这样描写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晴雯是个有骨气有尊严感的女孩子,她被羞辱后赶出大观园,以她的心性,是不可能去求人的,宝玉和晴雯如此亲近,她也没有让宝玉去求老太太,更不要说她自己去求了。

怡红院里和宝玉遮遮掩掩的丫鬟不止袭人一个,唯独晴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却枉担了虚名。她不屑和袭人一般隐忍谋划,也知道袭人和宝玉之间偷鸡摸狗的事,没想到到了最后,反而是自己被赶了出去。这对晴雯来说是奇耻大辱。

晴雯的心比天高和袭人不同,在宝玉误踹袭人致使她咳血时有写:“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可见袭人的心机在争荣夸耀上面,而晴雯个性热烈不藏鬼,她要的是贾宝玉的真心。

这样烈性真实的女子,和尤三姐一类,不会软下自己的膝盖。




中野少女


因为一个绣春囊,在王善保家的等人挑唆之下,王夫人一来面子上挂不住,二来正好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次大观园,以行袭人此前提过的“君子妨不然”之建议。

大观园被抄检,司棋首当其冲被清理,也是给王善保家的好一顿打脸。而后便是晴雯、芳官、四儿等人。他人尤可,晴雯却不一样了,因为她此时正好患病,被撵出后由原先的金枕绣被变成了芦席土炕,饱饫烹宰变成了饥餍糟糠,经过这么一折腾好像愁柳迎暴风,怯花禁骤雨,晴雯因此香消玉殒。



晴雯被撵后,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时,贾母道:“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贾母原是有意将晴雯作宝玉姨娘的,而贾母喜爱的人都是言语爽利、模样俏丽的女孩,比如林黛玉,王熙凤,史湘云等。所以贾母对于晴雯是高看一眼的。

既是如此,晴雯为何在被撵时不去跟贾母求救呢?我想主要原因起码有几个:

首年,贾母虽然有将晴雯做宝玉姨娘的打算,可是晴雯是不知道的。根据贾府的规矩,公子爷大了会在其房里放一两个“屋里人”,以在照顾公子爷生活起居之于解决他的生理需求。可是对于这种规矩主子们都是默默挑一两个俏丽的放小主子房里,因为按照人皆爱美的习惯,小主人如果有需要一般找的都是最俏丽这个,长辈们不会直接告诉这个丫鬟,你就是那个通房丫头,一来姑娘们都有羞耻心,二来也为了不让这个丫头持宠而娇。

所以晴雯是不会知道贾母这番心意的,她自然不会想到求贾母。



其次,王夫人行事突然,晴雯没有应变的机会。

王夫人此番前来完全没有征兆,怒冲冲便来了,连宝玉都给当头一棒。王夫人当场就将几个丫头撵出,大家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晴雯一出怡红院就只能奔着表哥房里去,谈何见贾母呢?

再次,晴雯此时带病在身,而在第五十一回晴雯看病一节,我们知道贾府下人生病是要回家休养的,避免大家受到感染,更别提去见贾母这个老人家了,那就是失大礼。当然,晴雯此时更因病重,连路都走不稳,怎么去找贾母呢?



再再次,王夫人此番有备而来,我们看看王夫人撵走她们前是怎么做的?把几个丫头平日里所说的,所做的都翻了个遍,据她所言,她在怡红院是有“心耳神意"的,晴雯之前挑唆宝玉装病逃学,这种行为实在不该一个丫头所为,她自知有错在先,连贾母知道了也不会饶她。

最后,晴雯的身份不足以令贾母与王夫人明面交锋。

贾母虽是贾府最高统治者,但此时已退居二线,由王夫人掌权,王熙凤执行理家之权。纵观全文,我们极少看到贾母对贾府的管理指手画脚,只因她懂得“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她为何不乐的自在?即便看到最疼爱的外孙女黛玉的纱窗旧了,也仅仅提醒一句而已,没有责备的语气。



对比黛玉,晴雯实在微不足道。再说王夫人此番前来自然做好了说辞,贾母即便听出王夫人是先斩后奏又撒谎,但也只能默认了,她能如何?为一个丫头与王夫人公开翻脸?那不是一个睿智的贵族老太太的作风。晴雯自然深知此理,如果说贾母弃卒保车,她只能是那颗“卒”。

说一万道一千,只能叹晴雯虽在贾府工作这么久,却不知道在这深不见底的小江湖中独善其身,反而处处树敌、任性自我,终究被人抓住把柄除之而后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