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哈萨克族的历史了解多少?

哈萨克那些事


哈萨克是指使用哈萨克语的民族——这是一种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语言,哈萨克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蒙古国等国。

哈萨克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在今天哈萨克人聚居的土地上生活着的是乌孙、康居、阿兰等民族。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中部的特殊地缘区位使这块土地成为蒙古草原上先后崛起的月氏、匈奴、柔然、突厥、铁勒、契丹等族西迁的必经之地,一拨又一拨的民族来到这片土地并在这里逐渐融合。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孙、术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窝阔台之命率大将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儿、合丹、贵由、蒙哥等西征。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建立起疆域东起额尔齐斯河流域,南至里海,西到斡罗思,北迄伏尔加河上游的金帐汗国。拔都的兄弟拔都的斡儿答受封创建了附属于金帐汗国的白帐汗国。拔都的另一个兄弟昔班的后代阿布海尔在白帐汗国东部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白帐汗国的八刺汗死后阿布海尔夺取了白帐汗国的汗位,八剌汗的两个儿子贾尼别克汗和克烈汗不满汗位被阿布海尔夺走,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脱离乌兹别克汗国,来到今天的哈萨克创建了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哈萨克诸部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汗国的领土也不断扩大:15世纪50—70年代初哈萨克汗国拥有钦察草原和中亚的论答剌、突厥斯坦、乌尔根奇等地。1500年哈萨克汗国占领河中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地南面包括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1698年至1718年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又称大帐、中帐、小帐:中帐在哈萨克中部高地,小帐在乌拉尔河至里海,大帐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小帐也吸收不少诺盖人。东至额尔齐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图尔盖州、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及锡尔河。

当哈萨克汗国步入全盛时期之时东方的蒙古草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草原上脆弱的游牧经济难以支撑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统一国家,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混战的局面。蒙古诸部彼此征战的结局是逐渐形成了鞑靼和瓦剌两大部落联盟。1524年受东蒙古鞑靼部挤压的瓦剌部在西迁过程中和哈萨克汗国发生摩擦,没想到这次冲突就此揭开了双方长达两百余年的战争,由于明代的瓦剌部到了清代被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所以这场战争就被称之为卫拉特-哈萨克"两百年战争"。事实上卫拉特蒙古并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体系,主要包括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和一些小部落。

1615年到1652年哈萨克汗国打败卫拉特的攻击并占领准噶尔汗国的西部地区。17世纪中期准噶尔人反击哈萨克汗国并占领东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和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1682~1748年哈萨克汗国一直处于劣势。值得哈萨克人庆幸的是:准噶尔人并不是只有哈萨克这一个敌人,东方的清王朝康、雍、乾三代帝王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到1760年冬满清王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汗国。清军在东线对准噶尔汗国的牵制使哈萨克获得了翻盘的机会:从1748年起哈萨克开始反击准噶尔人并收回了塔什干、七流河等东南地区。1752-1753年在阿布莱汗率领下的哈萨克军队攻进准噶尔的中心地区伊犁河博热塔拉并成功占领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清军在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就和哈萨克直接接壤了,此后双方几番交火却没任何一方取得明显的胜利,最后双方签订和约:哈萨克汗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之一,但清朝不干预其内政,同时划定了两国边界。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哈萨克和准噶尔的两百年战争对彼此都是重大的消耗,哈萨克人还甚至还没来得及庆祝东部准噶尔人的威胁消除就不得不面对西部悄然兴起的沙皇俄国。从18世纪中叶起哈萨克汗国中帐、小帐的长老开始签订臣服于俄国的证书,不过这种臣服和对满清王朝的臣服一样更多是一种名义上的臣服——俄国并未在哈萨克的土地上设置行政管辖机构,也没征收赋税。不过俄国并不甘心于这种名义上的统治——俄国人不断在哈萨克的土地上修筑堡垒要塞,一步步蚕食哈萨克人的土地。俄国人的行为引起了哈萨克人的警惕:1743年哈萨克人以对俄国边境村庄大肆抢劫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1744年哈萨克人再次入侵俄国边境,抢劫了从阿斯特拉罕去希瓦的商队,又拘押了从奥伦堡到卡拉卡尔帕克人那里去的格拉迪舍夫中尉。沙俄针对此种情况通过煽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来削弱哈萨克人的力量——当然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利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削弱哈萨克人,也反过来利用哈萨克人的力量削弱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土尔扈特人在意识到自己被俄国人利用的现实后毅然举族东归,当他们途径哈萨克人的领地时遭遇到被沙俄煽动起来的哈萨克人的围追堵截。沙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取得了成效: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就这样互相削弱,最终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回归故园,而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则在互相削弱后失去了抵抗沙俄的实力。直到这时沙俄仍在继续实行借刀杀人之计:既然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都已削弱了,那就索性再利用哈萨克内部大帐、中帐、小帐各部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可汗克涅萨热被叛徒出卖给沙俄,至此存在了将近391年的哈萨克汗国覆灭,其领土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

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些哈萨克部落不愿接受沙俄的统治,于是向东进入中国境内,成为今天中国境内哈萨克族人的祖先。清政府对所辖哈萨克人在原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实行千户制:官员分为千户长、百户长、台吉、公等。哈萨克人开始缴纳赋税,履行国民义务。

1925年4月19日苏联中亚各加盟共和国按民族划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诞生,1936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更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还特意将几个原属俄罗斯的州划给了哈萨克。其实苏联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变哈萨克的人口结构——逐渐增加哈萨克的俄族人口以减小哈萨克的离心倾向。经过苏联多年的经营之后哈萨克的人口比例变成了哈萨克族和俄罗斯族各占40%,其他少数民族占了剩下的20%,此时的哈萨克已不是由哈萨克族占据绝对多数了。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极力想笼络北方俄族聚居的几个州,与此同时哈萨克还迁都阿斯塔纳以加强对北方俄族聚居地区的管控,还向这一地区大量移民以图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哈萨克族是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省,总人口不到2000万,他们普遍信仰伊斯兰教。除了我国的哈萨克族之外,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也有大量的哈萨克人存在。

哈萨克人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与匈奴、契丹、鲜卑这些游牧民族有类似的生活习惯。

历史上,哈萨克人曾经建立过哈萨克汗国,它与13世纪时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朮赤之子)所建立的金帐汗国有直接性的关系,因为哈萨克汗国的建立者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是金帐汗国的直系后裔。

1456年,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在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建立了最初的哈萨克汗国,并逐渐吸收了周围的游牧部落,曾拥有部众20余万。然而16世纪末,哈萨克汗国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三个部分。其中,大玉兹、中玉兹主要被准噶尔汗国(漠西蒙古)所吞并。18世纪时,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汗国,将新疆的大玉兹和中玉兹的部落置于清帝国统治之下,他们的后裔就演变为了今天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而小玉兹则被沙俄所吞并,后来演变为今天的哈萨克斯坦。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沙俄帝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夺走了我国西北大片的领土。为了抵抗沙俄入侵,哈萨克族人民在新疆掀起了激烈的反俄斗争,并配合左宗棠打击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解放前夕,哈萨克族人民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集中抵制国民党的统治,为后来解放军解放新疆奠定了基础。1953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制定了相关文件,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划分了哈萨克族的居住和放牧区域。从此,我国的哈萨克族从过去的游牧状态转变为半游牧半定居状态,并加深了与汉族、蒙古族、藏族的交流。


中外历史


历史上,哈萨克一直是游牧民族,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成四大汗国:大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哈萨克族就是金帐汗国治下的突厥语系民族融合形成的。哈萨克族是个热情、好客、重礼仪的民族。人们相见,总要互致“全家平安”,“牲畜平安”等问候。这 与他们从事游牧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以季节与草场情 况不断转场迁徙的哈萨克牧民,对前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会热情款待。哈萨克族人是彪悍豪爽的,他们可以可以朝着任何一块牧地行进,感觉哪里好就躺在哪里,一切牛羊的方向就是他们的方向。牧场上有他们的道路,他们的时间,他们的床铺,他们的家……

哈萨克牧民世世代代,根据天气、雨水、节气等形成了四季转场并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进行合理的禁牧、休牧、轮牧,来保障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哈萨克人著名的四季转场,实际上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的循环轮牧方式。我们哈萨克人,从一季牧场向另一季牧场迁徙,这种传统的转场生活已经延续了整整3000年,这个过程形成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哈萨克人不依靠天气预报来辨别天气变化、季节变化,而是通过观察星空、星座的位置变化、宇宙的变化。

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目前新疆的哈萨克族也主要聚居在北疆,现在新疆很多哈萨克族人依然保留着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牧民四季居住在广阔的天地里,常年迁徙,他们的生活与羊、马、牛、驼为伴,以天为宇,以地为床。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每天的吃喝拉撒、一个人的一切全在广阔的天地里,一个人的使命是与大智若愚的动物朝夕相伴,那时对内心的忠实、对自然的敬畏真的就如水之归下了吧。


亚心网


哈萨克族是一个形成比较晚的民族,但历史相当悠久。

大概在公元前4-5世纪,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和乌孙人应该是现代哈萨克族最早的族源之一。

其形成的过程大约是以突厥克普恰克部为核心,融合了原本就居住在哈萨克地区的塞人、乌孙人、康居人,到13世纪之后,又融合了一部分蒙古人,直到公元15世纪左右,形成了哈萨克族。

13世纪蒙古人崛起并入侵中亚,以及之后金帐汗国的建立,对于哈萨克族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我在其他答案里也提到过,拔都在贵由汗在位时期,为了抵御贵由西征,亲自带领军队来到了海押立(今塔吉克斯坦东南部)以西不远的地方,这时候贵由去世了。然后拔都汗在此召开忽里勒台,推举蒙哥汗即位,这样金帐汗国的东侧边境实际上到达海押立以西,把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也包了进去。
金帐汗国疆域

但是金帐汗国的大汗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控制如此广大的区域,而是将其分为几个部分,西边由拔都及其后裔统治,乌拉尔山以东到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克托贝由拔都的弟弟昔班及其后裔统治,又被称为青帐汗国,锡尔河一带由拔都的哥哥斡儿答一系统治,又被称为白帐汗国。金帐汗国后期,大汗基本都出自白帐汗国一系,于是青帐汗国扩张到咸海一带的整个草原,又被称为乌兹别克汗国,顺便说一句,通常认为乌兹别克一名来自金帐汗国的月即别汗,月即别就是乌兹别克的另一种翻译。

通常认为哈萨克汗国最早是在15世纪中期,白帐汗国八剌汗两个儿子的札尼别和克烈东迁到七河流域而形成的,当时统治的范围包括巴尔喀什湖周围和锡尔河流域一带。这里的居民原本是克普恰克草原上的突厥部落,这些人在哈萨克汗国的统治下,后来就形成了哈萨克民族。

需要说明的是,乌兹别克汗国形成较早,当时哈萨克人只是乌兹别克汗国的一部分属民。16世纪,大批乌兹别克人在查班尼的带领下入侵河中地区,来到撒马尔罕和不花剌一带,与那里的突厥人融合,形成了了现代的乌兹别克民族,而那些没有跟随查班尼离开的游牧民在哈斯木汗的率领下建立了统一的哈萨克汗国,这个汗国延续到18世纪初的陶克汗,其属民就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哈萨克人。

整个17世纪中,哈萨克汗国东部的准葛尔汗国一直在威胁着哈萨克汗国,18世纪中期,清朝灭准葛尔汗国后,威胁解除,并且东部形成真空,大批哈萨克族迁入我国新疆北部,我国的哈萨克族就是这么来的。

更具体的情况,可以参考耿世民先生的《哈萨克汗国与哈萨克族及其语言文字》,收入他的《内亚文史论集》。



pku小动物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800万。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800万。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萨克文。

哈萨克人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塞人、乌孙,克普恰克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哈萨克族最初也成型于突厥化国家白帐汗国。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影视嘉天下


我很乐意回答并分享这个问题。一是我有很多哈萨克族朋友。二是我也结对帮建了两家哈萨克族家庭。三是哈萨克族的确是个优质的民族。

强烈建议来新疆到哈萨克族家里做客,了解哈萨克族文化,结识哈萨克族朋友!

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

下面我从一个点一起走进这个优秀的民族,更多更深了解,期待您感兴趣的深入挖掘探寻!

哈萨克族被誉为“没有乞丐的民族”,不简单吧,快看下去。

作为新疆比较纯粹的草原民族,热情知礼是哈萨克族的美德。

哈萨克人民的热情、好客、豪侠,早已传闻于世。

哈萨克族有一句著名的谚语:“祖先留下的财产,有一部分是留给客人的”。

在草原上,凡是前来拜访或投宿的客人,无论是否认识,也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都热烈欢迎,谒诚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尔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贵客或贵亲,还要宰羊杀马款待。所以,尊敬的客人,请你们忘记雪乡的宰客,忘记三亚的大虾,忘记云南的谩骂。。。。。。。来新疆吧,这里只有真诚,只有坦诚,只有真心。“我待八方客,唯有一好心!”用在哈萨克族朋友身上也再贴切不过!!

因为哈萨克人有一句谚语,“在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跳到水里也洗不掉这个耻辱。”

晚上,要用家中最好的食品待客,精心为客人喂马,第二天为客人送行,并赠送一些礼物。

实际上哈萨克人是从来不拒绝过客住宿的,长期生活在山林或草原,他们的胸怀也如同美丽的新疆大草原一样,美丽、善良、热情,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这种招待与馈赠是不要报酬的,向客人索取报酬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所以,在与哈萨克人共同生活过的其他民族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只要沿途有哈萨克人,你哪怕走一年的路,也不用带一粒粮食、一分钱。”

此话无一点虚假。

长期的草原生活,牧民们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与大自然搏斗,形成了互助的风俗。

如谁家遭到风雪灾害,人有病,牲畜有了损失,附近的牧民都会送穿、送钱、送牲畜等。

被援助者若不接受帮助,便被视为是破坏礼俗的人。

同样,不帮助别人的人也就失掉了被人帮助的权利。

哈萨克人互相帮助中还有一种良好的风尚。

帮助者,有什么帮助什么,有多少帮助多少,叫做礼轻人义重。

帮助者不因为少而难以出手,被帮助者也不会因为少而瞧不起他,往往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双方都是真心实意的。

另外,哈萨克族流行着一种馈赠制,凡一同放牧、帐篷搭在一起的牧民,第一次做出的食品要互相馈赠,请大家分享;对新邻居首次相见,每家要送他一壶茶,一个馕,以示欢迎,这就是他们的礼俗,叫做“伊肉力克”。

由于在哈萨克族流传着待客与馈赠等民间风俗和懂得馈赠与分享的民族文化,所以即使有什么天灾人祸,也不至于有人无家可归而沦落街头为乞丐。

而且,这种互助之风,不仅限于本民族,他们对其他民族的人也是这样。

喜欢就关注我,继续一起探讨!


陪您信马游疆


关于“哈萨克”族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5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哈萨克”这一名称出现于15世纪。当时,锡尔河下游的部分牧民在克烈汗和加尼别克汗的率领下迁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阿布尔海尔汗的统治压迫而东走,因此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乌孙”即“哈萨克”的对音。

第三种观点认为“哈萨克”即《唐书》所载之可萨、曷萨的对音。早在5—6世纪,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车部落越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西迁,游牧于咸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后来成为拂林(东罗马帝国)以东、阿得水一带的恩屈、曷 、诃 、也末(咽)等铁勒部落。曷又译为曷萨、葛萨、可萨。隋唐时期,铁勒诸部形成以可萨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征服并融合当地的一些土著民族,建立了政权,因为其语言与不久前形成的突厥人相同,所以被称为“可萨突厥国”。唐朝杜环的《经行记》说:“(苫国)北接可萨突厥。”《新唐书·西域传》说:“(波斯)北邻突厥可萨部。”“(火寻)西北抵突厥曷萨。”6世纪时,其国达到鼎盛阶段,疆域东起咸海之北,西至黑海东北,都城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附近,与东罗马关系亲密,与波斯国相对抗。其后发展为钦察国,13世纪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

第四种观点认为,按11世纪的著名语言学家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词典》中说:突厥人形容刀剑等武器的锋利称“哈萨克”(KAZAK)。南北朝时期,从蒙古高原到东罗马帝国之间,有铁勒族的曷嶻、曷萨等部落,隋唐时期在中亚的西部形成了可萨突厥国,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投归隋朝,跟从隋炀帝东征高丽有功,被封为“曷萨那可汗”,意为“勇健可汗”。因此,“哈萨克”一名早在南北朝后期即已出现,意为勇健、锋利。一说“哈萨克”一词的前部分“kaz”为词根,派生的词均有“自由”“自主”之意。后一部分“ak”,则是多数附加词尾的古体形式。因而哈萨克一词的全部含义是“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的勇敢、自由的人们”;

第五种观点认为,哈萨克族的祖先是公元前7世纪至4世纪居住在中亚的塞种人。部分学者认为“哈萨克”一词就是居住在中亚的古代“哈斯比”(Kaspey)人和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古代“塞种”(Sak)人的两个部落名称结合而成的。“塞”字古音为“Sak”,以此来译塞种人很贴切。


城西向南


哈萨克是部落联盟,哈萨克族的部落有乌孙,契丹,克烈,乃蛮,汪古,弘吉拉,康里(白人),托热(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杜拉特(察合台汗国后裔~成吉思汗次子)。

有一部分契丹人融入哈萨克族了。辽灭亡后,辽国贵族耶律大石带领一部分契丹人在中亚,西域一带建立“西辽国”(也称喀喇契丹),西辽后来被蒙古人成吉思汗所灭,西辽的契丹人流落到中亚草原,有一部分加入了哈萨克部落联盟。现在哈萨克族里面还有契丹部落。蒙古人灭了西辽后,一部分契丹人西迁到今伊朗克尔曼地区,建立了一个“起尔曼王朝”,也称后西辽或西契丹,西契丹迅速伊斯兰化,起尔曼王朝存在了80多年,被伊尔汗国(成吉思汗之子托雷后裔建立的汗国)所灭,这些契丹人融入西亚各民族了。


输入密码有误


对哈萨克的历史不很了解,但两年前接触过哈萨克族人。

在新疆伊犁赛里木湖自驾游,湖区公路一周大概有90多公里,傍晚时分,已经做好找不到旅店就住车上的打算了,突然在前方路边,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在挥手示意停车,问过以后才知道,他说他家在草原深处有一个毡房可以住人,问我们是否需要。谈好包食宿的价格,怀着忐忑的心开车跟着他离开公路去了5公里左右的毡房里。

以我在东部多年的生活经验,只要明天早上能以不超出约定价格的两倍收费,我就毫无怨言。

哈萨克主人热情地现代我们吃饭、住宿,夜里,隔壁帐篷里来了几个哈萨克牧民,带着手风琴在弹唱,主人也征询我们的意见,如果愿意,可以和他们一起唱,如果没有兴趣,请我们担待一下他们的噪音。

早饭时,男主人还问我们喜欢吃什么主食,因不知道深浅,也不敢贸然点餐,饭后准备结账离开,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了,昨天我们已经说好了,就是那么多。

早已做好挨宰的思想准备,结果就这样没有了下文。


用户54929023998


凡是国名后面带有“斯坦”2字的通常是“穆斯林国家(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穆斯林国家的人不吃猪食,也不吃其他外形恐怖的动物,例如:蛇肉、白鼠肉……,穆斯林国家的男性爱留长胡须,女性佩戴头巾,有些特别保守的穆斯林国家的女性穿黑色“罩袍”把全身从头到脚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2只眼睛,不过,哈萨克斯坦的女性进步一点,不穿“罩袍”,但要戴头巾,顺便提示一下,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都是“一神教”,就是说:“不管你信仰了这几种宗教中的任何一种宗教,都不能再信仰别的宗教。而佛教是多神教,你信仰了佛教后,还可以再信其他的宗教。 ◇◇哈萨克斯坦是1个内陆国家,历史上被几个国家占领过,近代,哈萨克斯坦成为沙俄的殖民地,沙皇被推翻后,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1个内陆国家(没有领海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