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真的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嗎?

把我知道的告訴你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衡水人以及衡水教育下的學生,我說幾句。

1.畢業是不是人才不知道,但是衡中國際部已經開始向全球TOP10的高校輸出人才了。就算您是個牧羊犬,我相信您也知道,全球TOP10的高校可不是隻看考試成績的。既然應試教育沒有用,衡水的教育方式有問題,那麼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2.在各行各業,基礎都是最為重要的東西。衡水教育模式也只是在夯實基礎。而打基礎就是最為痛苦的,其它省的孩子不想努力,那沒辦法。

3.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入社會之後的任務就是工作,學生考高分理所應當。

4.成功沒有捷徑,年輕有為之人都是站在爹媽的肩膀上的。窮人家的孩子,除了多學知識,別無他法。

5.窮人家的孩子只能搬磚,到了哪個崗位哪個地方也都只能搬磚,階層已然固化,平頭百姓無法掌控資源當領導,那麼,我們能夠就此得出他們不是棟樑之材嗎?難道只有領導是人才,機器上的螺母一無是處嗎?

6.給衡中的孩子北上廣深的經濟,文化及政治資源,我保證他們個個是棟樑之材,不接受反駁。


優秀的伏特加


本人也是個河北省的考生(現在在上大學),

我認為要理解這個問題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教育環境”

附上一張課表

額,大概說一下,早上我們還要查宿,如果宿舍不整潔是會扣班級文明分的(關係到班主任的業績的工資),所以20起是不現實的,而且200人公用18個水管,不起早點洗不了漱。


早自習和早飯

接著是早自習,背英語,背古文,有點老師嫌學生犯困會讓整個班站著背(還要背出聲音,就是大聲喊),半個早自習或一整個,早飯17分鐘,因為有預備鈴。(值日生要在這17分鐘趁人都去吃飯的時候值日,順便吃個早飯)塞完早飯回來是停英語聽力,用的英語卷子課代表會在早飯時間發好。


上午到下午時間

聽完聽力馬上開始上課(放聽力的老師時間掐的很準,是我們老師),然後開始第一、二節課,昏昏欲睡的聽過去(課間要求儘量不去上廁所,努力做卷子,一天5、6份是有的),開始體育意志課(跑操)因為有次有人打籃球傷了膝蓋家長來找學校,學校就取消了體育課,改成了課間跑操,一個小操場,分成裡外兩圈整個高三大概2300人跑,接著就是三、四、五節課,吃中午飯,開始中午的數學自習(對,你沒看錯-_-||)午睡成了數學一張卷。。。

不過寫的快還能睡會兒

然後下午和上午差不多先來兩節課,跑操,再上三節課。晚飯和中午飯一樣,(這天值日的貨一頓飯只要5分鐘,有的3分鐘)

晚上時間

三節名存實亡的晚自習,才不讓你自習,都是上課,然後10:10分下課,有的好學的要待到10:30再被查班的老師轟跑。

最後是晚上時間,這算是一天難得的休息時間,30熄燈,我們收拾一下大概也就11:00才睡的著。

再說說學校的教育

只說說我體會到的,不免有點膚淺,大家當笑話看一下就行。

先說語文,文言文翻譯,必須按著書上說的和老師寫的來,一字不能變,變就是錯,翻譯不通也是這樣,

物理,有各種模板,背解題過程(我都自創),

英語,背各種詞組、句式、萬能範文模板。因為這些範文模板符合各種題,照著寫,字體工整就能得高分,

數學也是規定的各個題型的解題過程,,,


其實課堂制度發明的目的是訓練工人,現代的我們這種教育把緊張,整齊,計劃發揮到了極致,那我們要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學生還是整齊劃一的熟練工?我從這種學校走出來深深感到我自己創造力的缺失。這的確帶來了好成績,高考的奇蹟,不過,為此而丟掉的,我認為更為珍貴。

希望分享、關注。


阿泰談史話


說下我吧!

我初中的時候比較喜歡寫作,再加上我平時喜歡看書,背古詩,以及我的知識儲備量,每次班裡語文考試,我的作文都被拿來當範文。

但是很奇怪的是,一到通考的時候,我作文就成了弱項。我一直搞不懂,直到有一次全市通考完,我們語文老師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我看了下他桌子上厚厚的一踏卷子,才算是知道了原因。

由於我平時看書比較多,同齡人的作文在我面前就是渣渣。但是我作文里加入了太多老師沒有教的東西,比如一語雙關,比如明藵實貶。而按照一份作文八百字,一個老師每天看一千份的速度來看,有幾個老師會認真的看完每一篇作文呢?

真正能在那種考試中拿高分的作文都是什麼樣的?

開頭由一兩句名言引出自己的感慨,順出來自己經歷的事。中間起承轉合,最後加上自己的領悟,或喜悅,或悲傷,或讚美或批判。只要三觀正,開頭和結尾總結到位,就能拿高分。

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作文就是在侮辱文學這兩個字。結合現在的衡中,我彷彿明白了


燕子來時莫忘焉


簡單點回答:能!

複雜點成為棟樑的幾率比別的學校大

高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考個好大學,而不是交給學生如何適應社會,就在這兩點上衡中做的不錯

上了好大學就比普通大學能成才的幾率要大,這是個平臺和資源造就的結果

就同一個學生來講衡中給了他學習的方法,提高了成績,考了好的大學,就給了他更高的步入社會的起點

學生在學習外有沒有更多的成才的可能性,當然有,我來自僅次於衡中的河北名校,我們班上走各種特長如美術、體育、音樂上名校的佔比不少但畢竟只是少數,我這裡只談概率上講衡中的同學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成為棟樑的概率要大


心靈羈絆


衡水中學讓好多學子深刻領悟到努力就會有收貨,沒有必要非當大老闆。清華北大總共才出幾個牛逼人物,是不是證明也就那麼回事。成不成材問問學校學生。中國需要精英,也需要高學歷踏踏實實努力奮鬥的中堅人才…我的初中很辛苦,一天11節課,一個月休息一天,幾十個人住一個宿舍,耗子滿地跑,吃的是水煮菜+鹽+饅頭,饅頭時常有沒起的(多大放進去,蒸熟多大出鍋),飯菜有蟲子習以為常,小米粥要把蟲子挑出去也就不剩什麼飯了。當時最盼望是考個高中,8個人一個宿舍,一頓飯2-3個菜可以選擇……大學畢業後在社會,遇到辛苦的事:這算個屁!


4505904


我是真的不太看好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雖然,全省高考前200名的,衡水中學能佔到一半以上,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考600分以上,但是,我仍然是不看好的,我不相信現在的高考寵兒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樑。這是因為:

首先,過度的應試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思維和大局意識

毋庸置疑,衡水中學在應試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這是任何一所中學都無法相比的。它將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包括一個字,一個標點,不僅不能丟分,而且得佔盡便宜才行。筆者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也經常參與中考作文的閱卷工作。一些孩子的作文其實並沒有多好,但是,由於字寫得端正,結構安排好,總之,從大面上看,就非常順眼。這樣的作文往往會得高分,因為閱卷老師並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仔細閱讀的。你想,高考作文800字,實際寫下來總在1000字以上。而一個老師一天按閱卷1000份算,就是100萬字,你想一想這是一個多大的閱讀量。

作文語文老師明明知道這樣會得高分,但是,一來真的很難都訓練成這樣;二來,也有點不忍心。很多時候,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寫作,到最後,真的不知道怎麼寫好了。我曾經做過試驗,這一屆孩子如果從初一就開始訓練怎麼寫作文,最後到初三也寫不好,而且寫出來的都是乾巴巴的格式化的文章,真的不喜歡。參加一些作文競賽,很難拿獎。如果不去教他怎麼寫,而是常常讀一些好的文章,只是對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稍稍指導一下,往往寫出來的文章挺精彩,參加一些徵文活動,屢屢獲獎。

但是,衡中不管這些。只要獲得高分就行,他們能夠訓練出靠書寫得高分的學生。在軍事化格式化的訓練下,學生被格式化了。

你看這英語書寫,就像印刷上去的一樣。閱卷老師怎麼會不喜歡這樣的卷子呢?同樣的英語作文,這樣寫就是滿分,潦草一點就會扣掉好幾分。

沒有軍事化的鐵血手段,絕對不會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來。

但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因為過度重視細節的得分,而且從中獲得好處的話,這在他們的人生中就會極其重視這一點。

而歷來成大事者,往往是屬於不拘小節的。他們看重的更多是大局,而忽略這些雞毛蒜皮的東西。他們懂得捨得,他們要的是西瓜,就捨得舍掉芝麻。而實際情況是,魚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

其次,初高中過分用功的孩子,到大學或者上班後未必會繼續那樣用功

你以為高中的魔鬼式訓練是財富,但是對於考上重點大學後的原衡中學生來說,或許,過去就是一場噩夢。到了大學之後,他們很可能會忽然鬆懈下來。他們或許再也回不到那個如打了雞血似的激情燃燒的時代了。

第三,衡中的孩子或許缺少社會背景

衡中的這些孩子更多出自於貧寒家庭,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富裕的,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有一句話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人家的家就在羅馬”。

同意我的觀點嗎?同意的,請點擊關注啊!


愛河北人


有些人不瞭解衡水中學以及整個衡水教育的模式,就開始造謠生事。首先,衡水地區不是自己吸收其他省市的學生,是因為衡水的應試教育確實讓一些孩子變得愛學習了(環境所致),高考分數確實高,所以才有了衡中的傳說。衡水中學,包括武邑中學,冀州中學,饒陽中學等等,教學模式是一樣的,就是學的時間永遠比玩的時間多,雙休日只適合素質教育,每天早操(5點或5點半起床),晨讀,早餐,正課,午餐,(午休在教室1小時)下午課,晚餐,晚自習(21點結束),回宿舍洗漱睡覺,班主任檢查就寢,發現有聊天的叫出來和你好好談心。如果有談戀愛,翻牆頭,一律開除。如果到了高三,尤其是下學期,就是無休止的做模擬題,很單調。至於說棟樑嗎,看那些方面,如果是科研,肯定是學霸佔優勢了,參考中國兩院院士學歷,大部分都是學霸,各研究所也是學霸居多。


逝去的風語者


我認為衡水中學的學生絕對比多少中學的學生更有可能成為社會棟樑!

不要去質疑衡水中學的學生是否有能力,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和一個飯店的服務生,哪個更有可能成為社會棟樑?顯然前者的可能性更大,而衡水中學,讓很多學生不僅實現了大學夢,而且考上了名牌大學,從概率上來說,學生稱為社會棟樑的可能性就更大!

沒有任何一個高中,能夠統計出自己的畢業生在工作以後的表現,你也不可能讓衡水中學去做這麼一個統計。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衡水中學把學生送到更高層次的學府去學習,這些學生雖然比不上那些全面發展的學生,但是他們也絕對比那些考的不好的學生,從整體來說,發展更好,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很多人質疑衡水的教學 ,是否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和創造力?這個確實不能否定。但是,在現如今的教育體制和高考模式下,又有多少學校敢說自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我相信絕大多數學校都是應試教育,甚至可以說接近100%的學校。

即便都是應試教育,人家衡水中學做的更專業,那麼為何還要去質疑人家不能培養社會棟樑?人家每年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比很多學校每年考上大學生的人數都還多,為何還要去質疑人家不能培養社會棟樑?你連大學都考不上,怎麼有把握說自己會成為社會棟樑?考藍翔技校的學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的學生,哪個學生更有可能成為社會棟樑?

所以,我們高中階段,就有我們高中階段的目標,那就是把學生送進大學,送進更好的大學。至於他能否成為社會棟樑,還要看大學教育的水平,從整理來說,當然是考的大學生越多、考的越好,為祖國輸送棟樑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家長也不傻,如果衡水中學的畢業生混的都不好,還會拼命把孩子往那裡送嗎?你認為呢?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在不少的教育專家看來,衡水中學,就是一所“高考流水線工廠”,是抹煞個性、扼殺創造性的存在。如果我們對衡水中學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概括的話,大致可以用以下三句:

管理的軍事化——時間管理上嚴格實行軍事化的管理,甚至細到分鐘;每天的口號,如同部隊裡的軍事訓練;

考試的訓練化——通過反覆的訓練,將學生培養成考試的機器,所以,學校也就有了“高考加工廠”的“美譽”。

目標的唯一化——進入衡水中學,孩子的目標是隻有一個,那就是考大學、考好大學、考清華北大這樣的好大學。

那麼,這樣的學校,能培養出社會的棟樑嗎?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關注“棟樑”的含義。

棟樑的本義是指能夠做房屋大梁的木材。對中國傳統房屋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大梁,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一,承擔一間房屋主要重量的木材,用以形成屋脊。一般來說,這根大梁,要求粗壯、端正。在農村地區,上大梁,還要組織專門的儀式。比如,《莊子·人世間》:"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意思就是彎曲的,是不可以做棟樑的。

隨著詞義的發展,棟樑逐漸用來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但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有沒有具體的標準呢?可能,很多人認為,只有那些治理國家的人或在某個行業出類拔萃的人,才能稱之為棟樑,但事實上,這依然缺乏標準。個人以為,只要是能為國家做出一定貢獻的人,都可以稱為棟樑。比如,我三水三心,也應該是棟樑——作為老師,我把我的學生教育好,就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嘛。但這似乎有點自吹自擂的意思,不要罵我哈。

那麼,這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衡水中學,幾乎所有的學校,培養的學生,都大概率是國家棟梁。


三水三心


淺談一下高考是否可以改變命運,僅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不準對衡中。

第一,高考是否真能改變命運?這個只是相對成立。其實和上北大清華一樣,只是一個學歷而已,它不具備變現的能力,至於你將來能不能變成棟樑,要看你的能力。大學畢業的人相信絕對不少,你自己捫心自問一下,高中學的知識有多少你現在生活中遇到了呢?你大學學的知識,有多少是工作中用到了?

第二,就目前國內的教育體制而言,高中是必須經歷的人生階段,每個階段有對應的需要完成的任務,盡力而為就可以,沒必要看的那麼神聖 也沒有改變命運這一說,不信你可以看看,目前清華北大不管本科研究生博士,有幾個能憑自己的學歷能在北京或者上海買套房子。能買的起的還是家庭條件好些或者工作能力特別強特別能賺錢的那群人,和你上哪個大學關係不是很大。

第三,就以後孩子的教育而言,我絕不會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指標,這樣太殘酷了,中小學還是培養他們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吧,高中大學更多引導為人處世方面的知識吧,分數看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