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区块链十年〉(饼干日记)


速读〈区块链十年〉(饼干日记)


本文由饼干区块链原创首先于币看,仅供学术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5500字,约20分钟阅读时间。

区块链十年,是币圈第一资讯企业巴比特打造的年度新书,算是币圈炒币的必读书籍。文章中的作者都是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很多观点都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我们炒币时,挑选项目的理论依据。

===================================

0 《区块链十年》介绍。

--《区块链十年》简介

本书收集的是,区块链行业12位从业者的工作经历。每个作者把自己世界观中的“比特币十年”、“区块链十年”表述出来。12个故事,12种体验,12个视角。对于“比特币十年历史”、“区块链十年发展史”的历史部分,作者陈述的地方有重叠部分。但是每个作者的经历,领域,风格,视角都不同,就产生了不同观文体验。

本书就像一个“万花筒”,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动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一个中心,多个视角看比特币发展的十年。

--作者:巴比特。中国最早的比特币资讯媒体公司。

--序:罗金海、长铗、韩锋、孟岩、白硕、孙立林、刘昌用、李林、李俊、何斌、李伟、吴忌寒。

接下来的书籍介绍,我以文章风格为准线,将12个章节划分为3类:

侠客类、技术类、投资策略类。

===================================

0 1 侠客类:《探索区块链的边界 》--长铗。

一、本章简述。

关键词:算力。(计算/算力=权力=权利。)

〉1、介绍了‘比特币’诞生的过程,比特币的成功,并非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一种“必然”事件!是基础众多科技创新的汇总。

〉2、简述了‘吴忌寒’对比特币领域的独特贡献。参与了大量翻译工作,确定了现在我们常用的区块链名词,如:“区块链”、“交易”。

〉3、简述了自己创立“巴比特的初心”,自己与矿机的发展史。自己对交易、对算力的独特理解。

二、原文精选。

1、《接触比特币信息之早,并不能说明什么,对区块链思想的理解程度,才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2、《不可能三角: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效率、去中心化三者之间不能共存。....

这些批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开发者。研究者都有根深蒂固的互联网思维,即优化思想,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极致的效率。但这对于区块链而言是不成立的,因为要实现去中心化共识,需要引入计算的竞争,竞争就会带来计算成本》

3、《去中心化究竟何意?——去中心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4、《然而在区块链的信用评价中,信用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

三、读书笔记。

作者长铗介绍了2011年与‘吴忌寒’的相识过程,这段经历,是我把本章归纳到“侠客类”的原因。长铗、吴忌寒现在都是区块链行业的地标人物,吴忌寒甚至登上过“胡润全球富豪榜”。而在当初,陪伴他们的只有孤独、寂寞、误解。

这点很像古时候的两位侠客,为了传播“比特币的江湖信仰”,孤独的执剑闯天涯,直到遇到彼此,视为知己,一起勇闯江湖。在比特币扩容之争时,长铗为了坚守“媒体人中立的初心”,没有去帮助共患难的吴忌寒,是他们友情考验最大的一次。所幸事件顺利解决,双方没有介怀。

=====================================

0 2 侠客类:《区块链十年:对立与选择 》--吴忌寒。

一、本章简述。

1、简述了比特币的发展历史,以及自己接触比特币→学习布道→投资创业。

2、现在在中国,比特币挖矿需要的矿机芯片的发展史。

3、自己参与的比特币扩容之争的全过程,以及自己为何支持BCH的原因。

4、提出了下个十年,区块链行业需要克服的八个问题。

二、原文精选。

1、《区块链不像互联网。互联网的基因是连接,区块链的基因是创造。》

2、《提出了下个十年,区块链行业需要克服的八个问题:隐私与安全、中立与监管、性能与用户、侧链技术和跨链交互技术、闪电网络、压缩交易历史的技术、综合采用硬件加速和平行化的软件工程技术、技术与落地。》

三、读书笔记。

最初对“吴忌寒”的印象,源于“比特大陆”跟“胡润全球富豪榜”。年轻,有钱是第一印象。

后来去翻看“比特币的白皮书”,发现“吴忌寒”翻译的版本是现在最热的,刷新了我的认知,有才是新标签。

在阅读本书后,犹如一个“第三者”,见证了“吴忌寒”如何从一介布衣学子,成长为金融大鳄。现在的币圈名人,感觉都很有钱。而在几年之前,他们也是穷得叮当响,跟普通人一样,只是扎根于一个行业,吃到了比特币发展黄金期的红利,一蹴而就。

=================================

0 3 侠客类:《探索区块链十年:漂泊的幽灵船 》--罗金海。

一、本章简述。

作者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区块链行业的人、事件,以及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历史进程。用活泼的语言,生活中的热点来举例,解释区块链中难懂的概念。

比如现在常用的产品币乎、币看、巴比特,作者从地域经济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币圈创业项目的特点。

二、原文精选。

《在科幻爱好者的眼中,区块链承载着自己的价值体现和未来梦想,它既技术又哲学,既科学又理想,既现实又超越现实,它像“三体”小说中的蓝色空间号,承载着银行系人类的更高梦想》

三、读书笔记。

文风明显,能清晰的感觉到作者浪漫主义的气质,用特有的语言,描绘了币圈“罗生门”。

=================================

0 4 投资策略类。:《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让“大象跳舞” 》--李林。

一、本章简述。

李林是中国比特币交易所火币网创始人,文章风格偏市场交易领域,他的经验,可以辅助做我们投资选币的标准。

〉1、简述了2013年开始火币网的创业历程。

〉2、交易市场下轮趋势。

二、原文精选。

《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层次越高,灵活性就越高,离金融越近,风险越高,对监管的要求也越高。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应用一方面要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化,另一方面也要符合监管政策的要求。》

三、读书笔记。

李林所处的行业,作为离金钱最近的地方。注意力聚焦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上,通过技术服务现有发展,是他的聚焦点。他的文风,更将实效,讲经济利润。在商言商,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研究下轮产业升级的方向,并把这种“机遇”变现为“利润”。

=================================

0 5 投资策略类。:《密码经济:从技术试验到社会试验 》--刘昌用。

一、本章简述。

作者用自己的理解,讲述了币圈、链圈十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且一针见血,指出事件的根本原因与行业发展趋势。

二、原文精选。

1、《比特币的支持者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比特币成为全世界流通的货币。》

2、《中本聪曾强调,他创建比特币的大部分时间不在于开发,而在于设计。中本聪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进行组合,设计出一个在现实的社会中能够运行的货币系统,这个系统除了技术上可行,还要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相容和政治上的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去中心化社会生态。这主要不是一个技术试验,而是一场社会试验。》

三、读书笔记。

昌用老师也提及到,密码经济体系是人类下一阶段的经济形态,而比特币则是这条升级之路上的钥匙。与其说作者们在信仰比特币,还不如说,作者们在信仰密码经济体系。

=================================

0 6 投资策略类。:《公有链:打造全新分布式“信任生态” 》--李俊。

一、本章简述。

关键词,公有链。

除了短暂介绍自己的资历,本章主要围绕“公有链”的解剖上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文章中有一些作者选项目的方法论,这些地方可熟记。

二、原文精选。

1、《区块链的创业,应该是一种探索加执行的模式。》

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边干边想边看。》

3、《从个人的一些粗浅理解来讲,判断一项技术的前景,要看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技术成熟度,以及达到成熟的难度;第二是是否产生使用的价值。》

4、《区块链的核心定义是:陌生人之间的协作工具。》

5、《真正能做到成功运行的公有链,很多核心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核心团队和社区共同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下一个阶段,那些能够更好了解或者背靠重要市场的核心团队,在生态的扩展上应该能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

三、读书笔记。

作者很多对“公有链”的思考,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我们炒币定投中的选择标准。

=================================

0 7 投资策略类。:《 钱包:人链交互的未来 》--何斌 。

一、本章简述。

关键词:钱包。

阐述钱包是什么?有多少种类?现在炒币常用的钱包?钱包未来的雏形?

二、原文精选。

1、《目前区块链行业的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软件层和使用层。无论是中心化钱包还是去中心化钱包,都在围绕着安全做着巨大的研究探索。》

2、《钱包会走向何方?——当我仔细去思考钱包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扮演的角色,不管是数字资产管理工具,还是DAPP浏览器,或者是数字身份载体,其本质是人与区块链网络之间的媒介,我想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义是“人链交互系统”。》

三、读书笔记。

在“钱包”领域,有专业的论述。 炒币中每个人都会使用到“钱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信用卡”一般普遍。在下轮牛市来临时,必有“钱包类的概念币”一波财富暴富的机会。

=================================

0 8 技术类。:《区块链:形成浪潮的力量 》--韩峰。

一、本章简述。

1、作者本人接触比特币的契机,作为一名“清华博士”,研究领域如何从“量子力学”→“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上。

2、“去中心化”概念的核心点是降低信任成本。

3、量子力学与区块链的未来。

二、原文精选。

1、《金钱是人造的,但是人不应该是金钱的奴隶。》

2、《区块链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价值,是它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人们降低信任成本,确保信息安全。》

3、《金融史上,任何一次资产的确权,都很有可能形成一次新的造富运动。1998年中国发行了房地产证,开启了长达20年的老百姓财富运动。房地产证让房子终于确权到每个人,变成了私有财产,房地产的确权让普通的中国民众财富的急剧增长成为可能。》

三、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会遇到离职、求学等类似的选择困扰,作者说,在“离开与选择中”坚持只是“付出成本”的延伸,人生永远有未来。在财富数字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特币是一种,社区建设是一种,量子力学也是一种。

=================================

0 9 技术类:《通证:重构区块链商业逻辑 》--孟岩。

一、本章简述。

关键词:通证。

1、2009年如何与比特币擦肩而过。

2、token的发展史。

二、原文精选。

《我觉得,反思区块链和它的应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经济学。区块链作为当前创建价值互联网的最优技术,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以下机制极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读书笔记。

作者token的研究历史,可以把它的观点总结归纳,作为我们日后测评项目真伪的依据。

=================================

10 技术类:《区块链技术发展:脉络与启示 》--白硕。

一、本章简述。

1、作者资历简述,如何从传统行业精英→区块链行业。

2、简述比特币、以太坊两个项目的历史。

3、简述区块链常见的概念意义。(公链、钱包、矿机、图谱、智能合约...)

4、2016年以太坊硬分叉事件解读。

二、原文精选。

1、《危机处理的要义就是在第一时间隔离风险,控制风险的蔓延,把损失局限到尽量小的范围,任何违背这个要义的做法都是耍流氓,不管披着技术民主的外衣还是去中心化的光环,都不鞥年改变其耍流氓的本质。危机处理就是当断则断。不断不断,必遭其乱。》

2、《理想的利益平衡点必须在考虑最坏后果的前提下实现正常的追责逻辑,可以是实现质押一笔追责保证金,可以签署一份发了上责权清晰的(不同于标的智能合约的)书面协议。》

三、读书笔记。

作者的视角独特,解读都很专业,受益匪浅,值得反复,长时间思考。

=================================

11 技术类:《从比特币到计算主义:一切皆可计算 》--孙立林

一、本章简述。

关键词:密码学。

1、作者是银行业的高管,长期从事支付清算业务。

2、计算的发展史、密码学的发展史,与区块链的关系,以及下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二、原文精选。

1、《从金融基础设施的视角来观察,比特币的初始设计就给出了一条与传统支付清算和货币体系不一样的道路,其将支付、清算、结算一体化,从第一性原则出来解决了“在线支付”的差错与“交易抵赖问题”,这是个异常有趣的理念分界线。相应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系统效率远远落后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2、《自莱布尼茨开始,计算日益成为科学与哲学的基础方法论,并已经在从原子世界发展到比特世界的过程中呈现出统一的威力。计算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过程,计算是宇宙与生命存在和进化的基本方式,计算是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基础范式。》

3、《算法即信任,认证即交易。》

三、读书笔记。

作者在银行业从事多年的支付清算业务,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算力”来解析货币的发展史、区块链的发展史、以及未来的方向。

这章专业性很强,阅读起来比较枯燥。

=================================

1 2 技术类:《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三个属性》--李伟。

一、本章简述。

从“技术、资产、合作”三大属性去帮助你理解比特币的独特魅力。我们说到区块链,都会说“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然后呢?

而本人作者,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举例,来结合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二、原文精选。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集成了技术、经济、金融、法律、社会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三、读书笔记。

本文的作者,在创业区块链之前,职业是最贴近生活的——教师。其他作者大多是金融类的高材生、技术类的极客,文章风格上,更易理解。

=================================

1 3 结尾。

《区块链十年》中部分论述专业性很强,阅读时可以跳跃读书。根据当下自己的选币需求“单章节”选读。提高效率,学以致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