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要到了,你最喜欢哪句表达母爱的诗句?

铜雀台前燕


今天是5月8日,悟空问答就以把赞美母亲的问题发过来了,我记的应该还相差4天,5月12日的母亲节,好吧!那就提前祝:逝世的母亲们、老年的母亲们、青年的母亲们、孕妇们,节日快乐,心情洋溢,美丽长在,吉祥如意。🌷🌷🌷🌷

如果没有母亲们的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繁衍后代,世界将不复存在,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妳们辛苦了!

因为本人的母亲过世太早,在我4岁多就以撒手人间,母亲一词时长看到听到,对母亲的容貌模糊不清,只是从长辈或年龄相对大点的人那里,通过描述大体的模样,或你脸有点像,最像的是眼晴之类的话。

如要用古代或现代他人之诗词,来表达我对母亲朦胧的爱,恐怕古今还没有那位诗词人,对母亲早逝而无有印像,作出想像诗词来,那本人就只能凭大概描述印像追诗一首。

少小朦胧娘离世,未曾印像泪如柱。

一身看闻母亲词,不知娘亲面貌许。

今逢佳节陪思亲,难忘少母孕育情。




塔之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通俗易懂,言简已亥。小到两岁孩童,大到年七岁八十,人们张口就来的诗句,可谓是家喻户晓。

记得小时候,这是母亲在我耳边常念的一首诗,也是最让我最感动的一首诗。所以现在只要提到母亲,我就会想到这首诗,可以说这首诗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刻骨难忘,也是我最喜欢表达母爱的一首诗句。



行1226795962天涯行


#微信# #每天一句诗# #白话诗歌# #中秋全民诗会# #《诗意盎然》#

《妈妈喊我回家吃饭》

又是一年清明节,祭扫幕中,我又一次想起亲爱的妈妈,含泪读此诗....

(一)

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是我儿时的期盼。

苦日子中我时常饥腹,玩耍中也等待妈妈的喊。

妈妈一声喊,我立马跑回家,尽管妈妈端上的是粗茶淡饭,

我也吃得干干净净,还要舔净手中的碗。

妈妈流着泪,说话也带着哽咽:

"该让你吃饱,孩子,可家中粮....."。

这一幕,在我心中铭记永远。

后来,日子好了,妈妈还是喊我回家吃饭。

用她的㬵东腔调说:

"我只想看见儿孙,山珍海味我不稀罕。"

现在,妈妈没了,也没人喊我回家吃饭。

我如同孤魂野鬼,在江湖上显得孤单。

(二)

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是我曾经的期盼。

好日子已经来临,可妈妈与我阴阳两边。

苦命的妈妈,好日子没过几天。

她自出生那天起,

战乱,饥饿,苦菜,玉米饼子,与她终生相伴。

多少次吃野菜中毒,多少次泪淹双眼,

多少个不眠夜晚,刚毅的妈妈,

天天喊我回吃饭。

终于,好日子来了,可你不孝儿子,

可离家去远。盼儿回家,是妈妈心中的掛牵。

过年时儿子回家了,你不看儿子手中的美味和金钱。

却捧着儿子的脸,笑一遍,又哭一遍,

反反复复,复复反反。

(三),

妈妈走了,再也没人喊我回家吃饭。

家在哪里?是我心中的思念。

妈妈沒了,才知妈妈的份量,是多么沉甸甸。

多想再听妈妈一声喊,多想再看妈妈一眼。

妈妈,你不孝儿子,怎样做都无法表达,

对毌爱的感恩。只用这首小诗,表达儿子的心愿。

黄裱纸,点燃你可将书信递传?

烛香烟,能否向妈妈呼喚?

妈妈,不孝儿子想你,

只能烧黄裱纸,燃一烛香,跪地三叩拜,

思念给了我血肉之躯的妈妈,

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那句呼喊~~~

"儿哬,回家吃饭"。



辽海醉仙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一个世界上最美丽动听的名字,从我们每个人初次光临这个世界的时候就紧紧伴随,没有哪一种陪伴能抵得上母爱的温暖和安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是大爱的,无私的,母爱是慷慨的,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的。

妈妈们会把爱洒满春露,播向晨曦,染红秋霜,留给暮霭,照亮着儿女们人生的每个夜晚,然而惟独忘了她自己——亲爱的妈妈!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女们的泪水是落在母亲心上的痛,母爱是力量永不枯竭。妈妈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吧。

——冰雪青玉



冰雪青玉a


在此分享本人献给母亲节的三首小诗:

1. 母亲的心

年轻的母亲

哭着

一看到怀里的孩子

就笑了

年迈的母亲

笑着

一想到远方的孩子

就哭了

2. 母亲

年迈的母亲

总把夜揣在怀里

一坐 就到天明

孤独的母亲

总把电话暖在怀里

直到 响起铃声

为何

忙碌 总是儿女们

理直气壮的借口

为何

总要歌颂并叹息

凝视着远方的 母亲

啊 母亲

是一想起来就

忍不住泪流的

箴言 和 诗

3. 跪着的女人

捧一粒鲜活的种子

如捧一轮太阳

根系深植于你血肉土壤

从此 茁壮

升腾 家族的希望

捧一轮明月

用一辈子虔诚守望

疲惫在缱绻深情中

化作温柔月光

奉弱水一瓢

忠贞而坚强

捧一颗初心

蜗行 储蓄力量

走过无悔人生

也为了将希望的路

拓宽 延长

从青春 到老弱

生生死死 世世代代

牵一缕缕烟火

将柔情揉在岁月的指尖

擎起一抹抹新绿

始终仰望的目光

从容而安详


旮旯斐飞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父母之恩情,重于泰山,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才生下子女,期间受了多少的痛苦,每想至此,内心对母亲的敬佩和热爱便多一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每个人这一辈子最应该感谢的人其实是自己的母亲。

以前搞计划生育,母亲不得不冒着风险甚至被迫挺着大肚子离开家庭上到山里去养胎,山路崎岖,住的地方又简陋,每次都要靠父亲带着那点小米粥给正在怀胎的母亲喝。家里贫穷,后来父亲外出打工,只留下怀着胎儿的母亲,母亲的生活就更加举步维艰了。但是,我至今很感谢我的母亲,因为如果没有她的坚持,我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父亲走后,她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我顺利降生了。

家庭无力抚养我,于是我从小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童年的时光是最深的回忆就是外婆与农田了,现在年龄逐渐增大,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时间无情,很多东西再也回不去,时间最大公平之处也就在于此吧,它不会因为谁有钱而停下脚步,也不会因为谁贫穷而弃之不顾。后来父母将我接回家,陌生的家庭常常使我不自在,但父亲、母亲的关心和慈爱、姐姐弟弟的热情开朗感染了我,我也慢慢地融入了大家庭,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母亲会多对我嘘寒问暖,当然我做错事了她也会批评。她还常常鼓励我勇敢地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家庭如此支持我,我总是感到很暖心。

我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是全职家庭妇女,父亲和母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两个字:宽容。无论别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帮得上忙的,父亲都会热心地伸出援手。母亲是父亲优秀的贤内助,也是我们优秀的母亲,她会做好香喷喷的饭菜并且不厌其烦地叫我们吃饭,她会打理好一切家庭事务使我们居住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家里,当我们忙时很久王忘记打电话回家了,母亲还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们问我们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很忙,钱还够不够。平时在电话中听到母亲的声音会觉得很放松,如果遇到什么重大的挫折,碰巧母亲又来了电话,真的说着说着就有想哭的冲动。



常回家看看的愿望对如今的我来说已经非常奢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父母养育了我们那么久,一方面希望我们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方面肯定也希望我们能多回头看看还在远方的父母。相信每一个父亲、母亲都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

母亲的心思要比父亲细腻,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两个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不分高下的,我希望时光能走得慢些,让皱纹和白发不那么快缠上父母。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希望真的有天神能保佑我父母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无庸文学


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用我清明节写悼念母亲的诗文《无尽的思念》来加深回答。

《无尽的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风拂面,惹人追忆,

阳光明媚,撩人愁思,

几多摧我泪

远在天堂的母亲,89岁辞世,已离开我们五年,您可安好?

献一只花篮,烧一打冥纸,磕跪在坟前,

倾写永恒的纪念

走进清明,就等于靠近了母亲,

母亲的身影和音容,

跳跃在眼前,离别幌若就在昨天,

五年来,我无时不刻在思念,

走进坟前,就等于走进母亲,

我的乳名,我的童真,

我的身心得到洗礼净化,

母亲教我做人做事,把我哺育成人

我的心很小很小,小的只能容 纳 两个字一一母亲,

我在母亲的牵挂里

而母亲一一则躺在墓地里,

薄薄的砂石坟墓,把我们永隔天各一方,

但逝去的母亲永驻在我心里。

坟墓外长满了绿草野花,

我用绿草扎了个花环,

用野花花蕊写了两个字一一慈母,

我多想,用颤抖的手指抠穿那一层黄土,

让窒息的灵魂,沾染清明的气息,

让地下眠者,看看我心里是否在哭泣?

母亲,我的字典里最伟大的女性,

在世时,你虽默默无闻,普普通通

在我心里,您是那么高尚,那么坚毅与慈祥,

你用瘦弱的身驱,单薄的双肩,挑起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有您,才有我,

有您,才有我的家,

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祈求母亲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兄弟姊妹五大家,

平安顺畅,好运连连。

再见,母亲,

待到明年清明时,

儿会准时来到您坟前,

给您烧纸献花磕跪,

并捎去无尽的思念!

(火枫一叶写于2019年清明节)


火枫一叶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是慈禧写给她母亲富察氏的祝寿诗。此时的慈禧芳龄三十有二,老公咸丰帝已驾崩五年,儿子同治皇帝才10岁。



权力欲比较强的慈禧依仗曾国藩、李鸿章安内攘外,垂帘听政,基本上已站稳脚跟。但清朝积弱已久,列强群狼环视,改革派也蠢蠢欲动,她应该无暇去参加母亲的六十(或云七十)大寿。



就算这样,慈禧仍在百忙中亲自给妈妈写了一首诗,也是她唯一流传于世的一首诗。写好后,裱起来,让人给送去。

这幅字一直流传了好几代,在文革中才毁去。

这首诗写得简单、直接、粗暴,没有任何的铺垫,只是吼了一句,这世界最大的爱啊,是父母之爱,得珍惜。



慈禧的人品我们暂且不论,但这首近乎白话的颂扬母爱的诗,却道出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心声。


十三生人


答:答:表达母爱的诗有——唐代、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邻行蜜蜜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朝:黄肿则

摩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还有麽悬图———元朝: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清情,游子行路苦。

甘皆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还有白居易的“子别母”

宋代王安石的“十五”等等,都是表答母爱的诗句。


梦漫烟花911


最喜欢《别老母》这首诗。

别老母——(清朝)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感真挚动人,催人泪下。

“搴帏拜母河梁去”一句,诗人辞乡别母的行为,写出诗人的不舍与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家远行的无奈。

“白发愁看泪眼枯”,诗人回头一望,倚门而立的老母亲,白发散乱,干枯的泪眼正忧愁地注视着自己。这一场景细节把诗人心中那种对母亲不忍道别、但又不得不离去时的负疚不安,刻画了出来。

“惨惨柴门风雪夜”一句是诗人再一次回头时,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仍然孤独地倚在夜色中的柴门旁,任风雪吹打。“惨惨”为情点,突出母子离别的凄惨,悲惨……

“此时有子不如无”,为了谋生,自己无法让年老母亲安享晚年的幸福,还让她独自留在家里,还让她为自己担心,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

末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忧虑与哀怨,又十分真实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自责与伤痛。

全诗虽短短的四句,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不舍、无奈、自责、痛苦与感伤,真实地传达了出来,极具有艺术感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