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為什麼冉閔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慕容儁問道:"你只有奴僕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

冉閔道:"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在混亂而血腥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出現過一位爭議極大的人物,有人把他看作殘暴不仁的混世魔王,也有人把他比作楚霸王一樣的悲劇英雄,更有人說他是呂布一般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他就是冉魏政權的領袖"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的父親是冉瞻是乞活軍遺孤,被石虎收為養子,後來在於匈奴劉曜作戰時陣亡。冉閔和父親一樣驍勇善戰,便成了石虎的養孫,賜名叫石閔,石閔自幼果決驍勇,善戰多謀,長成後身長八尺,勇力絕倫,石虎對這個幹孫子頗為器重,給他諸皇子的待遇。公元338年,17歲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他們遭遇了燕國名將慕容恪騎兵追擊,史載後趙石虎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這次大戰中,慕容恪也只有17歲,冉閔與他的遭遇頗有傳奇色彩。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此戰之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所以倍受石虎器重。

公元339年,石虎派五路兵馬攻打東晉,在沔陰之戰中,冉閔作戰勇猛,大敗晉軍,斬殺東晉大將蔡懷。後來後趙大將梁犢擁兵十萬謀反,叛軍連克長安、洛陽,冉閔再建奇功,擊敗梁犢。自此冉閔威名日盛,胡夏南北諸將都對他頗為忌憚。

公元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而冉閔此時支持的是石虎的另外一個兒子石遵,冉閔輔佐石遵起兵奪權,石遵對冉閔許下承諾,稱帝之後會立冉閔為儲君,最終石遵奪得皇位。然而稱帝后的石遵卻違背諾言,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倍感失望。雙方漸生罅隙,最終反目成仇,石遵想要誅殺冉閔,冉閔得知消息,先下手為強,聯合漢人乞活軍首領李農,密謀廢黜石遵。並指使將軍蘇亥、周成率領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觀拘捕石遵,並在琨華殿殺死石遵,立石鑑為皇帝,自封大將軍、武德王。

石鑑在冉閔挾持下稱帝之後,並不甘心作為他的傀儡,多次密謀政變誅殺冉閔和李農,但都未能成功,宮中驚擾混亂。石虎的另一子石祗在襄國起兵,與羌族名將姚弋仲、苻洪等聯合,集結了軍隊傳檄誅討冉閔。與此同時,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埋伏在宮中,準備謀殺冉閔,然而卻被冉閔逆襲,冉閔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經此一役後,冉閔明白,羯族人終究不會接納和信任自己,必須徹底撕破臉了。他闖宮囚禁皇帝石鑑,並告示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鄴城內的諸多胡人情之大事不妙,紛紛出城逃走,一片混亂,胡人有的攻破城門,有的越牆而出,逃亡者不可勝數。而百里之外的漢人紛紛湧入,而胡人逃亡者堵塞城門。

冉閔見此情此景,心知胡人終不可為自己所用,於是他便發佈了天下震怖的"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傳檄境內,敕各地將領殺胡、驅胡"。

當時胡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頗為嚴重。在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群雄並起,在匈奴人劉淵,羯族人石勒之後,各族胡人武裝勢力紛紛進入中原。當時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

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擴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石勒等胡人豪傑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漢趙、前趙、後趙王朝。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晉書》記載:"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北方漢族和五胡各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

"殺胡令"打開了民族仇恨宣洩的缺口,從此殺戒大開。一日之中,斬首數萬。數日之內,羯族人被斬首20萬,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狼藉,屍體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各地漢族武裝勢力也乘機攻殺胡族以請功,將轄區內的羯人趕盡殺絕,許多高鼻多須的漢人,也因此遭到了濫殺。

由於"殺胡令"的影響,北方各族幾乎"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中原的各路胡人恐慌無比,悉數奔逃,輾轉萬里,逃回西域,道路交錯,各自攻殺,當年進入中原的胡人,數月之間十不存一。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殺戮,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

《晉紀》記載:"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

在驚聞大變之後,石虎之子石琨率七萬趙軍,攻打鄴城。神勇如呂布的冉閔手執兩刃矛,率千騎突陣將其擊潰,斬首三千。此後,冉閔又殺死石鑑,將石虎孫子三十八人誅殺殆盡,自立為帝,恢復父祖的漢姓冉氏,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此後石祗也在襄國即位稱帝,派石琨再率軍十萬來攻,冉閔在邯鄲之戰中大敗石琨,斬首萬計;之後又在蒼亭之戰率二十萬大軍大破趙軍張賀度部,斬首二萬八千,並俘虜趙將靳豚部數萬,並得到原羯趙的河南各州歸附,一度擁兵三十餘萬,將羯趙皇帝石祗圍困於襄國。此後冉閔陷入了與鮮卑慕容、羌人的苦戰之中,腹背受敵。在襄國大戰中,冉閔喪師敗績,損失了十萬人。先前歸附他的徐、兗、豫、洛、荊各州郡,也望風叛歸東晉。冉閔沒有什麼政治智慧,冉魏根基也淺,完全是靠個人武勇和戰爭立國,在北方几乎得不到任何勢力的支持,和乞活軍李農也反目成仇,最終誅殺了盟友——北方漢人最大武裝勢力的領袖李農。遣使前往東晉,欲與東晉結盟,也遭到了拒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眾叛親離。

然而,冉閔的個人武勇還是值得稱道的,幾乎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舊滅亡了後趙,他在鄴城守衛戰中,用七千騎兵逆擊破七萬趙軍,大敗後趙劉顯,斬首三萬餘級。在兩年多的戰爭中,其累積消滅的羯人大約近三十萬左右。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然而此刻,他的冉魏帝國也走到了盡頭,冉魏自建國以來,窮兵黷武,幾乎無月不戰,大勝很多,慘敗也不少,民力國力早已耗竭,自石虎末年起,冉閔已把倉庫積儲散發淨盡,用以樹立自己的恩德,日月與胡人互相攻殺,北方農業破壞嚴重,民不聊生。而在此時,鮮卑慕容的燕軍南下,奪取了中山、渤海等河北重鎮,冉閔在國力耗竭,兵馬疲憊的時候,就要被迫與精銳的燕國軍隊決戰了。

鮮卑再次排出了名將慕容恪南下,冉閔分糧於百姓,帶一萬人自負出戰,在最後的廉臺決戰中,冉閔在初戰十戰十捷,連敗燕軍輕騎。但他剛愎自用不聽部將勸阻,率軍突襲慕容恪中軍大營,被14萬鮮卑精銳圍困,冉閔揮戟掄刀,奮勇殺敵,冉閔所乘的赤馬名叫朱龍,日行千里,冉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然而燕軍蜂擁而上,慕容恪歷史上第一次使出了"鐵甲連環馬",團團圍困,冉閔寡不敵眾,突圍而走,在奔走二十里之後,朱龍馬力竭而亡,冉閔無力迴天,力盡被執。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被捕後,燕王慕容儁問他:"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大怒說:"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永和八年,冉閔在遏陘山被殺,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冉閔失敗後,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等大臣自殺殉國。

范文瀾先生的評價頗為公允: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