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決”咋成了“全面否決”?

當條令條例考核成績出來後,第74集團軍某旅一連訓練尖子、中士張承森一下子就蔫了。

前不久,該旅通知將組織條令條例考核,各級都十分重視。一連在部署迎考工作時,提出“這次條令條例考核將和參加大項活動、評功評獎等掛鉤,對成績達不到90分的官兵實施‘一票否決’。”

正在備戰旅比武競賽的張承森,雖然鉚足了勁學習條令條例知識,但最後仍然只考了88分。兩分之差,意味著他將失去參加此次比武競賽的機會,而且年終評功評獎也將一無所獲,這讓他很是想不通。

想不通的,其實還有不少官兵。有人對連隊的做法提出質疑,認為條令條例考核沒達到優秀就被“一票否決”,讓很多同志這一年的工作都看不到希望,不利於連隊建設。當然也有官兵認為,軍隊是一個講究令出必行的集體,既然連隊有要求就必須嚴格執行。

這事最終傳到旅領導那裡,政治委員李子建在基層蹲點時瞭解到,像一連這樣濫用“一票否決”的現象並非個例。比如,傳達會議精神不及時、安全工作出紕漏、被通報批評等等,只要規定的這“一票”沒有拿到,其他工作幹得再好也白搭。

“‘一票否決’是一記重拳,各級決不能隨意亂揮!”旅黨委會上,李子建拿一連的事解剖麻雀,並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有些單位隨意上綱上線,擴大‘一票否決’範圍的做法,有違依法治軍精神。”

“把‘一票否決’擴大化,看似是從嚴治軍,實際上卻是在搞‘長官意志’,是對軍隊規章制度的破壞,與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要求相悖,必須堅決杜絕。”經過反覆討論和慎重考慮,一班人最後一致決定,把黨委對一連這起典型事例的剖析通報全旅。

通報下發後,一連很快就糾正了錯誤做法,並進行了反思和整改,消除了影響。該旅以此為契機出臺一系列舉措,依法清理“一票否決”過多過濫的問題。

幾個月下來,該旅黨委機關依法指導,各基層單位按《綱要》建、按條令管、按制度辦的氛圍更加濃厚,基層建設質量穩步攀升。

別把依法治軍的好經念歪了

■第74集團軍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陸 軼

在軍事訓練領域實行“一票否決”,本是突出備戰打仗中心工作,激發官兵練兵熱情的好做法,卻在推廣實施的過程中“走了形”“變了味”,究其原因還是部分領導幹部人治思想佔主導、法治思維沒有真正樹立。

在基層部隊,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有的把法治當標籤,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事;有的斷章取義、為我所用,對法規“選擇性執行”;有的添枝加葉、層層加碼,隨意添加超出原有政策目標的內容;還有的偷樑換柱、另搞一套,打著靈活變通、結合實際的“幌子”,對法規制度偷換概念,與上級精神貌合神離。

“土法”煉不出好鋼,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更應糾治和克服損害官兵利益、干擾工作運行、破壞法治權威的土政策土規定。帶兵人要帶頭確立法治思維,嚴格依法用權、依法辦事、依法帶兵,把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當成“鐵規矩”,貫徹到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讓土政策土規定無處藏身與滋生。

“一票否决”咋成了“全面否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