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說,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住是不孝,你怎麼看?你聽看完這句話,有什麼體會?

三江嘟嘟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我們是不是都該被冠上“不孝子”這頂帽子了,其實不然,在當今社會,做兒女的有錢有事業是父母炫耀的資本,這是在父母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我們也希望父母逢人說起我們的時候是滿臉自豪,就像曾經他們也是我們的驕傲。這時的我們會在事業和家庭兩者不能兩全,但父母也會理解我們的。

但如果父母身體不是那麼健康的話,這時的他們會希望兒女多點時間陪著他們,就像小時候他們滿眼歡喜的看著我們那樣。這時候把他們接在我們身邊,我覺得是一種孝順。

說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姥姥有五個孩子,前段時間她身體不太好,在家的舅舅和小姨都幫忙照顧著,因為我家庭條件不好,所以我媽媽一直在外面打工,但每次媽媽回家都會給姥姥錢,買很多東西,因為媽媽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想盡力彌補彌補,一直記得媽媽說過的一句話:“孝順不能等!”媽媽每次有時間都會給姥姥通電話問她身體情況,有沒有按時吃藥,前兩天因為姥姥吃了一些忌口的東西,身體突然變得很糟糕,在媽媽打電話過去的時候,姥姥在那邊也是泣不成聲。媽媽後來給我說準備回家把姥姥接到咱家住一段時間,在我看來這就是“孝順”!

孝順不能等,孝順要趁早!



可愛的十月Y


撒貝寧這段採訪中說把父母接到身邊後,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能夠相聚的次數變得更多,但是恰恰他們失去了熟知的生活環境,包括老朋友、老同事、家裡的親人,認為能每天能跟兒子女兒在一塊,但後來發明他們更多的時間還是老兩口在家四目相對,缺少了生活當中的那些必要元素,他們一下子就變得很寂寞。


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他不是直接說不要把父母接到身邊來,而有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了父母其實更習慣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強行把他們拉來盡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為老人著想。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他這段話都直接被搬來,就跟你的問題一樣只提煉出這麼一句話,實際上他並不沒直接了當的說那是不孝,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搜一下這個採訪視頻,是曹可凡的一個訪談節目。


說回來這個問題,我們做子女的生活中強行孝順,自以為是的孝順,這種事兒還真乾的不少,總想讓父母來執行我們覺得對,我們覺得好的事情,而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們真的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會時不時的否定他們,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大碼的白日夢


撒貝寧說,把父母接來一起住是不孝,從當今現實社會生活環境來說,這大概是指城市裡生活的人來說的,具體什麼情況下說的我不太清楚。這句話沒有原則錯誤。他是說居住而沒有說不贍養義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是父輩人,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晚輩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價值觀是不一樣的。隨說教育有它的繼承性,但是代溝又是客觀存在的。

二是居住條件不允許住在一起。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是在快車道上生存。作為父親的老年人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方式要慢下來的。年輕人是為了生存努力,努力再努力。而老年人是為了健康長壽而努力。

三是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子女成家就以為著組成了另一個家庭。再把父母接到家裡了居住。那就是要把兩個不同家庭,不同的價值觀的人,融合在一起。是有諸多不變的。比如和父輩的飲食生活習慣。不一致,思想價值觀不一樣。就產生感情的糾結。就像老人家,看不慣年輕人的晚睡晚起。不到點不起床一樣,生活中的浪費現象看不慣,花錢大手大腳,透執信用卡以及生活中的煩瑣碎事的理解,日久天長。老年人報怨,年輕人也有自己的見解。再就是老年人,對養兒防老思想觀念的根生地固的執著。現在法律對老人贍養義務的解釋。兒子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而媳婦不存在贍養公婆的義務。

從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講。造成了家庭裡的諸多不便。夫妻雙方生活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共同體即家庭。你只從法律上講清了義務和責任。在家庭這個共同體中大多是無理可講的。是不可能完全分清楚權力和義務的。而中國人的孝道是在完全的財務自由下發生的。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當下,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你能讓當兒子的,不顧個人家庭的條件,陪伴父母嗎?而把自己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的重擔,讓做妻子的一個人來獨立承擔嗎?同樣是作為老年人的父輩,又有幾個能夠看的下去呢?

作為年輕人,他同樣也有家庭,面對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家庭的生存,子女的教育和成長。他們都要面對,各種生存壓力,去不斷的拼搏。

四是,你看看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年輕人家庭,父母都是帶薪的,而且還是全職的保母。還要好無怨言的。你說父母跟著你住,他們能幸福到那裡去。因為他不去做這些,年輕人就要附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更多的家庭矛盾和不合。同樣作為父母的,也生活好不到哪裡去。這在原來父母,生活的原地來講,你看人家誰的兒子多孝順,把父母接去享清福去了,另人羨慕嫉妒恨。兒子又有光。但真實生活是這樣的嗎?只有自己的父母,明白其中的緣由。

假如你不接父母和你住一起的話,他們在原居住地,生活的可能更加開心和遐義。那裡有他們熟悉的人和物。眼不見心不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受更多的累畔。使晚年更加開心和幸福。老人的健康長壽是做兒女的福氣。就用老百姓自己的話來講,我家開了個小銀行。用最粗糙的話說,權當我們家養了一個豬。不要罵,相對那些不孝順的子女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按慰了。

最後,還給父母一個自由生活的空間,減少家庭矛盾產生的土壤,減少婆媳關係的緊張。就是你最大的孝順和幸福。

祝你幸福快樂開心每一天!

謝謝你能夠看完。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以然陽光


我感覺至於孝與不孝不能直接下結論吧,畢竟父母和我們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思想也不同,我們用我們認為孝順的方式去對待父母,可能父母不習慣,為人父母都是為子女不圖回報的付出,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大多父母每天照顧子女兒孫做飯洗衣,認為這樣很幸福,可做子女的不想讓父母操勞,想讓他們沒事逛逛街養養花,認為這就是盡孝,但是在父母考慮這樣的生活不幸福,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所以不要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盡孝,找的是父母,要站在父母角度去考慮他們所需要什麼,他們認為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叉叉靜


這就是一句口頭話,不難理解。明白意思就好,沒必要去追求嚴謹,這不是起草法律。

當然如果嚴格來說,這話肯定要有個前提,沒有前提的話這話就是錯的。因為這話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並不是所有的把父母接到身邊生活的人都是不孝。只有當違背父母意願強行把父母接到身邊或把父母接到身邊卻讓父母的生活過得比父母獨立生活時還要差,那才可以說是晚輩不孝。

其實有很多父母年紀大了不願意到孩子身邊生活的,也有到孩子身邊生活但過得不如獨立生活幸福的。這種現象並不鮮見。常見的原因有:父母不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及生活圈子;婆媳關係難處;有部分年級大的老人在生活衛生方面有自悲感,感覺生活不自在,寧願物質條件艱苦一點也不想精神上受壓抑。

當然,也有很多的父母很希望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天天見面,還可以帶帶孫子、孫女,既可以發揮餘熱還讓精神生活更充實,感覺更安心更踏實。

要孝敬父母的話,肯定要慎重考慮父母的感受。所以,話不能一刀切說太絕對,要根據父母的意願等具體因素來靈活做決定,才是真正的孝順。


曠世礪鋒2018


要說把自己的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住,屬於不孝,在我看來只能說用詞不當,談不上不孝,的確兩代人住在一起確實利小蔽大,他們各自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生活習慣,待久了肯定會有矛盾磨擦,我是過來人經歷過了,也體會到了,所以我奉勸年青人也好,老人也罷,只要各自都有自制的生活能力,最好還是分開過的好,需要的話各自可以雖時幫忙,有句話說的好:距離產生美。


老福169030761


家事難辦,因為人都很自私,一家人沒有太大的矛盾,因一人的原顧家庭有了這樣那樣的事,孝敬父母是中國傳統,也是天經地義,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兒女,不能各盡本分,好多時候父母養育兒女不正確,兒女做人無方向,只願 索取,不能付出,父母偏愛,所以造成兒女不能與父母同住。無論一起往還是分開住,需要的時候有人照顧就是孝。


用戶7307747827236


撒貝寧兒子說,不要把老撒接過來住,叫他去加拿大不要回來。老撒摸著自己的白髮消失在加拿大的白雪中後悔當年教會兒子的那句話。


周敏163530603


如今人們媽能幹活當保母,不能幹活養老院。父母在家,種自己的小院子,自由白在,有自己的愛好和樂趣就很好。接到一塊誰侍侯誰是個問題,時間長了沒好戲。


山西代縣逍遙自在


不一定,看情況,看父母是否願意,如果父母特別想跟我們一起生活。那麼肯定是要接到身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