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期間,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的外交關係是怎樣的?

解偉成

聯邦德國(西德,BRD: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和民主德國(東德,DDR: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互相之間其實不存在外交關係,雖然兩國之間有外交往來。這主要由於兩者誕生的根源決定的,兩國是盟軍中兩大勢力美英法和蘇聯由於利益分歧而開始冷戰形成的,因此我們將看到兩國之間的外交往來和對對方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的角力。

西德和東德的外交往來政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從兩國在1949年成立一直持續到了1961年柏林牆的成立,在這一階段雙方互不承認對方,都各自認為自己是代表德國的承繼和正統。當然由於西德在經濟方面佔據了優勢,因此更多的是西德不願意承認東德這個政權,當時的阿登納政府更多的是希望孤立和擠垮東德以達到德國統一的結果。當時的西德政府推出了一個Hallstein原則,即任何與東德建交的國家都會被視為對西德不友好,會受到西德經濟制裁乃至斷交。

進入60年代,美蘇之間在經歷了柏林危機、古巴危機後,東西方開始進入緩和,後來的德國總理勃蘭特時任西柏林市長,正式開啟了對東德的緩和期,東西柏林於1963年簽訂了允許西柏林市民持有準許的情況下通過1961年修建的柏林牆去東柏林見自己的親屬。但是在整個60年代,西德還是堅持不承認東德的。

在1969年社民黨黨首勃蘭特上臺擔任總理後,推進了雙方互相承認的步伐,於1972年正式締結協議互相承認對方,之後雙方的對外國際關係和建交國家都得到了拓展。但是西德政府對於東西德的關係也表態的很清楚:就算在德國這塊土地上並存著兩個國家,他們之間之於對方都不是外國,這是一種特殊的德國內部關係。這種走向奠定了兩國在之後的基調,尤其是在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東德首腦於1987年還訪問了西德。正是由於兩國從建立開始就存在的特殊情況,兩國並沒有出現互相在對方設立使領館的情況,但是實質上的“外交”往來還是存在的。


陳皮果子

一堵牆把一個城市分成兩個國家,被兩個戰勝國生生分裂,這是德國的戰爭贖罪,兩個德國分屬不同的陣營,柏林牆兩邊是政治軍事的對立,面對面的德國人手裡帶著子彈的鋼槍,那子彈可是隨時會射向對方,這就當時兩個德國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