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斩穷根

春寒料峭,走进铜仁市广阔乡村的田间地头,蘑菇、冷水鱼、蔬菜、空心李、草莓、花卉苗木、中药材的种植基地上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一批批新上马的扶贫产业凸显着铜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展激情。

决胜脱贫攻坚,铜仁市在行动。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说:“铜仁市顺势而为,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深层次进展;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和农文旅一体化,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深度发展。”

时光回溯到 2018 年底,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铜仁市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向前推进,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玉屏自治县四个区县顺利“脱贫摘帽”出列,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6.65万人,51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8.41%下降到4.4%,并成功探索了“76554”工作方法。

产业革命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群众要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发展产业至关重要。

“账我会算。”沿河自治县后坪乡南木村村民陈明登说,玉米通常用来喂猪,再卖猪赚钱,而水果可以直接卖,单是劳动成本就节约了几倍。

种玉米还是种水果?陈明登心中有本账。

后坪乡是沿河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去年,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全乡发展万亩经果林产业,辐射近60% 的村组,惠及群众 3000 多人。

这个偏远乡镇调整产业结构,正是当下铜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缩影。

如何实现产业突围?铜仁市的思路是:谋划山地特色产业,长短结合助农增收。

铜仁市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抓“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充电”契机,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条件,在“种什么”“养什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产业选择,铜仁将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到 2020 年建成 4 个 100 亿元级支柱产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 70% 以上。

围绕重点品牌和重点产品,奋力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等公共品牌,让铜仁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深入推进“民心党建 +‘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建立了分配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去年以来,铜仁共调减玉米种植 79.6 万亩,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稳步发展,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人口 22.5 万人增收。



精准施策断穷根

脱真贫,真脱贫,始终是铜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第一要求。

去年以来,铜仁市狠抓政策落实,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为抓手,创新“七个补、六个不、五个看、五个一致、四个好”“76554”工作方法,着力补短板、提质量,攻克了一座座贫困堡垒。

“七个补”强化查漏纠错。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亡羊补牢、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勤能补拙、合力补位、将功补过、激励补赏“七个补”,全面补齐脱贫摘帽短板。

“六个不”激发内生动力。紧盯“五个一批”“四场硬仗”等重点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强化“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包干不包办、苦干不苦熬、借力不省力”“六个不”感恩教育。

“五个看”创新工作指导。坚持突出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分类施策、因人施教的方式,把看贫困户身上穿的、锅里煮的、柜里放的、床上铺的、家里摆的“五个看”作为判断贫困群众是否实现“两不愁”的方法。

“五个一致”突出精细管理。在“一户一档”“四卡合一”等退贫出列必备资料基础上,推行每户贫困户一个“民心袋”,将扶贫政策、群众家庭信息和收入情况、帮扶干部联系方式及帮扶措施放入其中,做到客观有的、系统录的、墙上挂的、袋里装的、嘴上说的吻合,真正让政策知识普及到群众、帮扶措施惠及到民生、干部苦干触及到民心,通过精细管理感动群众、教育群众,让“民心袋”成为干群“连心袋”。

“四个好”检验脱贫成效。把“党的政策好、环境卫生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作为检查群众满意度的标准。

尽锐出战 凝心聚力

“崔支书摆的事很激励人,让我晓得了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在沿河自治县思渠镇蛟龙村的“乡村夜话”故事会上,村民谢朝相深有感触。

2017 年,崔永滔被选到深度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每月都会定期组织开展“乡村夜话”故事会,用身边的实例激发群众坚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信心。

2018 年,铜仁市共选派 319 名科级干部到 319 个深度贫困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带领基层党员群众攻克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不仅仅是深度贫困村,铜仁市、县、乡、村四级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作战部、攻坚队),充分发挥好“参谋部”“作战处”“攻坚队”“尖刀班”的作用,将脱贫摘帽工作责任一级一级压实,作战指令层层下达,促使四个区县步调统一、行动一致、工作同步。

1.13 万帮扶干部,奔赴一线,挥洒青春热血,顶风沐雨,披星戴月,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心只为贫困群众。

同时,率先实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全面激发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形成了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

干部奔前行,关怀到一线。得益于激励关怀机制,一批批脱贫攻坚干部扎根山村,与群众一道战贫困,成为武陵深处一道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铜仁,用辩证思维作答精准脱贫,通过主导产业的“长”与林下经济的“短”有机结合谋划产业,地里长出致富“黄金果”;通过干部俯下身子、真心为民的“舍得”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深刻理解,基础得到改善,乡村变出美好“新生活”;通过教育、医疗和兜底全保障,让群众生活无后顾之忧,真实让群众“减负”;通过党建引领,搭建起干群“连心桥”,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让群众“增效”。一减一增服务群众,人人有了对小康生活的“新向往”。

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表示,必须要用辩证思维谋划脱贫攻坚,既要站在高处,又要想在远处,更要干在实处,苦干实干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不能输的战役。(文叶飞 陈刚)

尽锐出战斩穷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