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銳出戰斬窮根

春寒料峭,走進銅仁市廣闊鄉村的田間地頭,蘑菇、冷水魚、蔬菜、空心李、草莓、花卉苗木、中藥材的種植基地上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一批批新上馬的扶貧產業凸顯著銅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發展激情。

決勝脫貧攻堅,銅仁市在行動。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說:“銅仁市順勢而為,舉全市之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思路,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革命性突破,‘三農’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深層次進展;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全力推進產供銷一體化和農文旅一體化,實現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深度發展。”

時光回溯到 2018 年底,地處武陵山區腹地,長期處於欠發達、欠開發程度最深的銅仁市提高脫貧質量,聚焦深貧地區,紮紮實實把脫貧攻堅戰向前推進,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玉屏自治縣四個區縣順利“脫貧摘帽”出列,全市減少貧困人口16.65萬人,51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8.41%下降到4.4%,併成功探索了“76554”工作方法。

產業革命全面助推脫貧攻堅

群眾要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發展產業至關重要。

“賬我會算。”沿河自治縣後坪鄉南木村村民陳明登說,玉米通常用來餵豬,再賣豬賺錢,而水果可以直接賣,單是勞動成本就節約了幾倍。

種玉米還是種水果?陳明登心中有本賬。

後坪鄉是沿河自治縣最偏遠的鄉鎮。去年,為了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鄉發展萬畝經果林產業,輻射近60% 的村組,惠及群眾 3000 多人。

這個偏遠鄉鎮調整產業結構,正是當下銅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的縮影。

如何實現產業突圍?銅仁市的思路是:謀劃山地特色產業,長短結合助農增收。

銅仁市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抓“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冬季充電”契機,結合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條件,在“種什麼”“養什麼”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產業選擇,銅仁將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產業作為全市的主導產業。到 2020 年建成 4 個 100 億元級支柱產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佔 70% 以上。

圍繞重點品牌和重點產品,奮力打響“梵淨山珍•健康養生”“梵淨抹茶•香溢天下”“梵山淨水•泡茶好水”等公共品牌,讓銅仁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

深入推進“民心黨建 +‘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明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民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建立了分配科學的利益聯結機制。

去年以來,銅仁共調減玉米種植 79.6 萬畝,主導產業和“一縣一業”穩步發展,產業扶貧累計帶動貧困人口 22.5 萬人增收。



精準施策斷窮根

脫真貧,真脫貧,始終是銅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第一要求。

去年以來,銅仁市狠抓政策落實,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等為抓手,創新“七個補、六個不、五個看、五個一致、四個好”“76554”工作方法,著力補短板、提質量,攻克了一座座貧困堡壘。

“七個補”強化查漏糾錯。堅持戰略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亡羊補牢、取長補短、查缺補漏、勤能補拙、合力補位、將功補過、激勵補賞“七個補”,全面補齊脫貧摘帽短板。

“六個不”激發內生動力。緊盯“五個一批”“四場硬仗”等重點工作,堅持扶貧與扶智結合,強化“自強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賴、包乾不包辦、苦幹不苦熬、借力不省力”“六個不”感恩教育。

“五個看”創新工作指導。堅持突出群眾需求,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分類施策、因人施教的方式,把看貧困戶身上穿的、鍋裡煮的、櫃裡放的、床上鋪的、家裡擺的“五個看”作為判斷貧困群眾是否實現“兩不愁”的方法。

“五個一致”突出精細管理。在“一戶一檔”“四卡合一”等退貧出列必備資料基礎上,推行每戶貧困戶一個“民心袋”,將扶貧政策、群眾家庭信息和收入情況、幫扶幹部聯繫方式及幫扶措施放入其中,做到客觀有的、系統錄的、牆上掛的、袋裡裝的、嘴上說的吻合,真正讓政策知識普及到群眾、幫扶措施惠及到民生、幹部苦幹觸及到民心,通過精細管理感動群眾、教育群眾,讓“民心袋”成為幹群“連心袋”。

“四個好”檢驗脫貧成效。把“黨的政策好、環境衛生好、社會風氣好、幹群關係好”作為檢查群眾滿意度的標準。

盡銳出戰 凝心聚力

“崔支書擺的事很激勵人,讓我曉得了脫貧致富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在沿河自治縣思渠鎮蛟龍村的“鄉村夜話”故事會上,村民謝朝相深有感觸。

2017 年,崔永滔被選到深度貧困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到村任職以來,他每月都會定期組織開展“鄉村夜話”故事會,用身邊的實例激發群眾堅定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信心。

2018 年,銅仁市共選派 319 名科級幹部到 319 個深度貧困村任村黨支部書記,以敢打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帶領基層黨員群眾攻克脫貧攻堅中的難中之難、困中之困、堅中之堅。

不僅僅是深度貧困村,銅仁市、縣、鄉、村四級均成立脫貧攻堅指揮中心(作戰部、攻堅隊),充分發揮好“參謀部”“作戰處”“攻堅隊”“尖刀班”的作用,將脫貧摘帽工作責任一級一級壓實,作戰指令層層下達,促使四個區縣步調統一、行動一致、工作同步。

1.13 萬幫扶幹部,奔赴一線,揮灑青春熱血,頂風沐雨,披星戴月,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一心只為貧困群眾。

同時,率先實施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激勵關懷機制。強化正向激勵,全面激發基層一線脫貧攻堅幹部幹事創業激情,形成了脫貧攻堅一線鍛鍊幹部、檢驗幹部、選拔幹部的鮮明導向。

幹部奔前行,關懷到一線。得益於激勵關懷機制,一批批脫貧攻堅幹部紮根山村,與群眾一道戰貧困,成為武陵深處一道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如今的銅仁,用辯證思維作答精準脫貧,通過主導產業的“長”與林下經濟的“短”有機結合謀劃產業,地裡長出致富“黃金果”;通過幹部俯下身子、真心為民的“捨得”與“付出”,贏得了群眾的深刻理解,基礎得到改善,鄉村變出美好“新生活”;通過教育、醫療和兜底全保障,讓群眾生活無後顧之憂,真實讓群眾“減負”;通過黨建引領,搭建起幹群“連心橋”,用黨員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真正讓群眾“增效”。一減一增服務群眾,人人有了對小康生活的“新嚮往”。

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表示,必須要用辯證思維謀劃脫貧攻堅,既要站在高處,又要想在遠處,更要幹在實處,苦幹實幹加油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不能輸的戰役。(文葉飛 陳剛)

盡銳出戰斬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