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什么不在非洲建国?

whocares77375111


1948年5月14日,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正式成立。这里虽是犹太人的祖居之地,不过在犹太人复国前,候选的地方,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

早在上世纪初,犹太人就想复国,但地址一直没选好。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张伯伦向犹太人推荐一块地皮,就是埃及的西奈半岛。西奈半岛距离巴勒斯坦地区非常近,可以解犹太人的望乡之思。

犹太人本来想和控制巴勒斯坦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做交易,让土耳其让出巴勒斯坦地区供犹太人复国,犹太人可以出钱。土耳其不缺钱,拒绝了犹太人。犹太人只好退而求其次,1901年,犹太人的带头人赫茨尔去趟西奈半岛,发现西奈半岛虽然有6.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又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但这里沙漠多,缺少水源。很多犹太人都接受了西奈半岛,可因为水源的问题,最好只好忍痛放弃。

张伯伦,这位未来的英国首相,是个“热心肠”。看到犹太人放弃西奈半岛,又推荐英国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乌干达位于中非高原,但地势相对比较平坦,草原多。尤其重要的是,乌干达南部濒临面积6.94万平方公里的维多利亚湖,水源不成问题。当然,英国也不会做赔本买卖,只是把乌干达1.3万平方公里的地方送给犹太人。而且要求犹太复国后,和英国搞好关系,距离贪得无厌的沙俄越远越好。

赫茨尔又去了趟乌干达,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这里确实水草丰盛,比西奈半岛更宜居。忧的是,这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白人、黑人挤成一团,不利于犹太人的发展。1905年,犹太人聚在一起开会,最终放弃了乌干达。

别看犹太人“居无定所”,朋友却不少,美国又跳出来,对犹太人说:“兄弟,巴塔哥尼亚怎么样?”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阿根廷的南部。这里面积很大,有67.3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空间,足够犹太人定居的。其实,美国向犹太人推荐巴塔哥尼亚,是在英国推荐乌干达之前。可犹太人似乎不太想去遥远的南美洲,直到否定西奈半岛和乌干达后,犹太人只好再把巴塔哥尼亚方案拿出来救急。

巴塔哥尼亚的地理环境让犹太人望而却步。这里面积大,但土地并不肥沃,西部就是雄伟的巴塔哥尼亚山脉。而且,巴塔哥尼亚靠近南极洲,气候寒冷,生存条件甚至还不如西奈半岛。没有多少犹太人愿意去南美洲南端高原喝西北风,去南美洲复国的计划也夭折了。

又过了几十年,二战爆发、犹太人准备在日本占据的东北,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河豚鱼计划”。东北黑龙江地区(河流,俄罗斯称阿穆尔河),土地肥沃,几乎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非常宜居。

不过,日本对犹太人提出的要求非常为难。如果答应犹太人,那势必得罪德国,影响日本与德国的“全球战略合作”。可如果拒绝犹太人,犹太人擅长做生意,他们足以影响到日本的经济。

但历史证明,日本想多了。有三千多名犹太人进入东北,可对日本所谓东北工业化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再加上美国反对犹太人在东北复国,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也反对犹太人 “鸠占鹊巢”。最终,犹太人企图在东北建立犹太国的希望破灭。

犹太人在地图上比划,最终选定的地点,还是巴勒斯坦地区。奥斯曼帝国早成了历史名词,再加上美国、英国的支持,他们回到巴勒斯坦地区,相对比较容易。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东岸,距离欧洲很近。美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很大,在空间上距离美国也不远。一旦有事,可以得到英、美的及时帮助。

无论是乌干达,巴塔哥尼亚或是东北,距离所谓的“世界文明中心”有点远,在心理上,犹太人都是不太愿意去的。巴勒斯坦地区的东北部,有个面积166平方公里的加利利海(太巴列湖),饮用水的问题可以解决。综合考虑,犹太人最终选择了巴勒斯坦地区复国。


地图帝


以色列在二战后复国是有历史和现实多重考虑的。

第一,二战前犹太复国主义已经定下了在巴勒斯坦复国的目标。

犹太复国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正是因为欧洲对犹太人整体态度不好,甚至歧视,所以他们认定不能在欧洲复国。

非洲建国其实没有被正统犹太教考虑过,当然有过北非,比如埃及的考虑。但是这只是很少人的想法。

因为与其在埃及建国,不如在与埃及近在咫尺的巴勒斯坦。

为什么选择巴勒斯坦?

现实原因是一战后巴勒斯坦是英国人统治,当时犹太人游说英国人取得了成效,英国外相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同意给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权利。

数十年来欧洲和美国乃至中东其他阿拉伯区域的犹太人移民了几十万人,加上当地的几十万人口,在二战后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时,当地已经有近百万人口了。

这个体量完全可以成立国家了。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等于给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复国提供了一个法理依据。

第二,非洲不是犹太人宗教上的应许之地。

不只是非洲不能被当做犹太人复国的基地,就是其他人提到的美国、德国、南美等地,也不是传统和主流犹太人认定的复国所在。

犹太人之所以在巴勒斯坦复国的一个重要宗教原因是,当地是圣经中所言以色列要复国的地方,也是祖先在此生活建国的地方,还有耶路撒冷这个对犹太人最大的圣地。

3000多年前以色列在当地有过王国,大卫、所罗门等世界知名的君主,都是犹太人,都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

(古以色列王国地图)

换句话说,这是犹太教认为上帝给与犹太人的应许之地和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必须要在这里复国才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非洲从宗教意义而言,对犹太人没任何价值,是不可能被考虑的。


木春山谈天下


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在以色列建国是因为现在的以色列就生活了大量的犹太人,当时有大约140万犹太人一直生活在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人在过去两千年时间里一直都没离开过以色列,他们是早期被阿拉伯人奴役的民族,也就是说以色列的建国实际上是一种独立,他们花了那么大价钱实际上买的是自己家的房产跟土地,如果去其他地方买人家真未必愿意卖。

其次,时机问题。当时的中东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巴勒斯坦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已经衰弱到控制不住了,整个阿拉伯地区都在闹独立。也就是说以色列这块土地对英国来说已经是别人的土地了,与其白白交还给阿拉伯人不如拿来卖给犹太人。这不得不说犹太人真的很聪明,花钱买别人不得不卖的东西!做这种顺水人情又能赚大钱大家肯定是抵挡不住诱惑的,尤其是当时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的英国。

第三,苏联的许可。闹独立属于国际问题,没有苏联的许可犹太人别想在世界上立足。由于苏联也想要涉足中东,需要一条能够在中东翻滚的鲶鱼。

犹太人是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完了才有机会建国。在建国这件事上面犹太人付出的代价可谓是不能说不多。当时的犹太人总共支付了1800吨的黄金,其中1500吨是给英国的买地之资,300吨是贿赂苏联,美其名曰无偿援助苏联战后重建。


优己


反对最高赞回答,犹太人的确曾有在非洲建国计划,也得到了外部支持(世界霸主英国),只是中途放弃了而已。

我看很多回答里面说,以色列在非洲建国没有依据,没有外部支持特别是美国支持,因此没能成功。这些说法坦率说,并不符合事实。

首先,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前,中东问题特别是巴以问题的主导者并非美国,而是英国和法国,英国是以色列复国的直接支持者,法国则是以色列军火最大供应商(以色列空军前期主力战机都是法制幻影系列)。1956年美国还和苏联一道威逼以色列从苏伊士运河撤军,大约到了60年代中叶之后,美以关系才逐渐密切起来,以色列和英法的关系才相对疏远了。

此外,让犹太人在非洲建国并非天方夜谭,历史上至少有两个大国计划让犹太人在非洲复国。分别是19世纪末的英国和1940年代的纳粹德国。

19世纪末俄国犹太人被卷入1881年沙皇刺杀案中,因此被沙俄迫害,复国愿望很强烈,希望通过金钱资助让占领巴勒斯坦的奥斯曼苏丹松口。不料苏丹只同意部分移民,但拒绝犹太人复国。于是犹太复国运动不得不思考别的出路,在否决了埃及西奈半岛,塞浦路斯以及阿根廷等方案后。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就是后来签订《慕尼黑条约》出卖捷克给希特勒的那位)提出可以从东非殖民地(今肯尼亚一带)划出一块1.3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给犹太人当民族家园。


下图为1901年英属东非地图,规划中的犹太民族家园在地图左侧维多利亚湖东岸一带


对于东非提案,犹太人内部反对声音很大,因为犹太人散居各地,其身份认同是基于犹太教,回归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故乡,回到犹太教发源的圣地是维持复国运动最有力的理由,相反,在巴勒斯坦之外的任何地方复国,都会让犹太复国运动向心力大大丧失。但也有人接受这一动议,因为可以凭此和英国搭上关系,为未来重返巴勒斯坦做准备。

结果,第六次犹太复国大会通过表决接受了提案,但是经过实地考察,英国划定的东非地区人口稠密,且危险野生动物多,确实不适于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和建国。因此,复国目标又转回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支持,发布了《贝尔福宣言》,明确了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运动的支持,犹太人趁着英国战胜奥斯曼帝国托管巴勒斯坦的机会,大举向中东移民,为以色列的建立打下基础。

另外,40年代,纳粹德国曾经提出把犹太人给迁徙到马达加斯加的计划,因为法国被德国占领,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就被德国间接控制,可以用来流放欧洲犹太人。不过这个计划因为德国没有海军保障和自由法国很快攻克马达加斯加而失败。

综上,以色列在非洲建国的计划并非不存在,只是英国规划的区域不适合,而且一战让巴勒斯坦复国计划获得转机而已。当然,犹太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共同信仰也决定了巴勒斯坦是绝对首选的复国之地。


欢迎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态度和意见——让历史照亮现实的写作者 昭 杨


昭杨


以色列在非洲建国没有依据、没有基础、也没有外部支持,所以根本不可能在非洲建国。

没有依据

犹太人在二战之后因其受了太多苦,并且为打击纳粹付出了太多,因此在国际的支持之下进行建国运动。但是这也不是说建就可以建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依据来自于历史原因,历史上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定都于耶路撒冷,因此在巴勒斯坦建国也算是合情合理,如果说在非洲建国实在是没有理由把非洲百姓的一块地划给他们。

没有基础

犹太人在非洲虽然也有后裔,但是过于分散并不是犹太人建国的首选目标。巴勒斯坦地区当初也没有多少犹太人,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加上重回故乡的信念让漂泊数千年的犹太人在建国初期就聚集起了大量人口基础。

没有外部支持

以色列可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是因为自己的信念?当然不是!美国当初把以色列扶持起来就是为了拆散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如果没有美国支持早就被阿拉伯联军给撵出去了。所以说犹太人在非洲建国,对于大国没有利用价值,当地土著肯定会群起而攻之。



在当初美国提出了很多建国方案,其中有一个就是在和黑龙江搭界的俄罗斯犹太人自治州,但是由于外部压力因此没有得以实施。


虎贲军huben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楼主既然问以色列为何不在非洲建国,小编就来说说以色列建国巴勒斯坦的原因吧。

其实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历史上,以色列就曾经在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大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区域,吸收当地的文化,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23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后来,它们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巴勒斯坦区域一度成为周围列强的角斗场。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侵略这一区域今后,曾三次打压了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杀,幸存者几乎悉数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区域。至此,犹太人作为民族在巴勒斯坦的历史告一段落,也可以这样说,巴勒斯坦地区算是犹太人的故土,所谓故土难移,当犹太人获准重新建国的时候,巴勒斯坦地区就成了犹太高层的目标之一。

然而巴勒斯坦可不是一块平静的地方,犹太人所建立的以色列国除了西方有少量的海岸线,东北南三方皆与阿拉伯国家接壤,西方大海的对面也是阿拉伯人主导的埃及,真可谓是四面楚歌,地缘环境极为恶劣,那么以色列为什么不考虑在地广人稀的非洲建国呢?

你别说,他们还真考虑过。

1903年,针对当时俄国的反犹运动,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张伯伦(后来搞绥靖政策那位)向奥匈帝国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领导的锡安主义集体提出英属乌干达方案,将英属东非的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作犹太人家园。但是虽然乌干达与欧洲气候相似,比较适于欧洲的犹太人移入,但彼时的非洲高原上充满了风险的野生动物,并且乌干达当地人口本来就许多,这些当地人或许不会接收欧洲移民。锡安主义大会研讨了调查团提交的陈述后,于1905年决议婉拒英国的提议。而后,他们才将目光投降了时属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以色列为什么不在非洲建国?

大家都觉得非洲地广人稀,又比较落后,在非洲建国应该更容易统治,更容易扩张领土,比在中东那四战之地强多了,如果以色列在非洲建国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冲突。

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不仅在商界享有盛名,在全球其他顶级领域也都不乏大成者。我们能想到的他们应该都有认真地考虑过,而且不只是非洲,犹太人曾在全球范围内找可以立国的地方,非洲这么大块的地方不可能逃过他们的法眼,那为什么犹太人最终不选择在看起来更好建国的非洲而挤死都要在加沙这一块地区建国。

我想了想,也许就这几个原因,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探讨。

一,非洲虽然看起来大,但是沙漠也多,能够休养生息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本地人占领,如果要在非洲建国,那必须得将主人打跑或者杀死,若是这样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声讨,理上占不住脚。


而中东巴勒斯坦这个地方是犹太人的发源地,犹太人先祖几千年前曾在这里建立过帝国,只是后面被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先后灭国了,犹太人也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所以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这个地方建国他至少占理,就算打打杀杀也不至于闹到以全球人为敌的地步。

二, 信仰。以色列有犹太人的信仰圣地——耶路撒冷,犹太人基本上都信犹太教,回圣地建国容易得到所有犹太人的支持,更何况圣经中还有如此建国预言。在以色列发起建国运动之后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积极回到现在的以色列参与建国,能够建立起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土壤是人口,没有人口树立起根基如何建国?

而如果选择在非洲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比选择在耶路撒冷这一个地方强,非洲没有能吸引犹太人大规模回潮的信仰所在。

三,地理环境好。以色列现在建国的地方是一个全球的航运要道,商业活跃。

四,巴勒斯坦这地区宗教冲突一直不断,连英国都不堪管理,犹太人用某利益交换英国对其建国的支持,在英国人撤离之际宣布独立。若在非洲其他地方就没有这政治环境。

综上所述,犹太人的根在耶路撒冷,信仰在耶路撒冷,加上国际环境的可取性,犹太人建国选择在了耶路撒冷这个地方而不是看起来冲突会小一点的非洲。

关注一下呗!欢迎讨论,我也一知半解。谢谢!


骑着蜗牛冲锋



看图说以色利,非洲和犹太民族的恩怨纠葛。

首先非洲是以黑人为主,少部分阿拉伯人为辅的大陆,最有活力是地中海沿岸和 好望角上的南非,左右两边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区国家勉强渡日,中间内陆是沙漠、草原上野兽和猎人的活动场所,以色列人在内陆中间当猎物嘛?

先看南非,是英国殖民地,荷兰布尔人后代的家国,自然不让以色利人染指。埃及是阿拉伯人祖居地,以色列人在摩西时代想当个好市民,终究兄弟不和摩西用手杖劈开一条水路返回耶路撒冷,这是出挨及记。即然连埃及这关过不去,还怎能到曾经是埃及征服地区的利比亚和苏丹,而且周围全是大漠戈壁,难道进去当考古文物-—木内伊。


不果埃塞俄比亚几万名黑色犹太人倒是神奇,在哪么遥远的非洲之角生活,但毕竟不是白人,不算犹太主流。前一阵子不是西安那嘎嗒有信犹太教女人被接回,男人就抛弃了,毕竟人已不是哪个犹太民族。

奥斯曼帝国正在遥遥欲坠时英国人扶了犹太人一把,六十多字一纸文件绘了犹太民族希望,不到二万人的开垦部队最终通过六日战争占领耶路撤冷,立国直至变成中东一霸。欧洲2018歌唱大赛自以色列的25岁歌手妮塔·巴梓莱夺冠,说明以色利是欧洲一伙的,即不是非洲也不是亚洲,虽曾经是非洲过客,地理上属于亚洲,2019年欧洲歌唱大赛在耶路撒冷举办,看以色利是和谁混的,不言而喻嘛!



宽土包子


如果以色列在非洲建国,会不会有如今这么多纷争?可能会没有,但也得不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大力支持。

如果建国的地方不具备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固然相对会和平很多,但也会被忽视。就像非洲的利比里亚,最早是由美国支持的美国黑人在非洲建立的国家,的确比较太平,但也不大受重视。

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与宗教情感不可能割舍巴勒斯坦地区

以色列之所以能建国,肇始于欧洲的犹太复国主义。本来就基本上不考虑其他地方,一心想回的就是巴勒斯坦地区,因为这地方是犹太古国所在的地方,通过《圣经》每个犹太人对那里的地名与历史都非常熟悉,尤其是耶路撒冷。

而古犹太人的两大王国被灭之后,先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罗马帝国分裂后,处在拜占庭帝国(也即东罗马帝国)之下。拜占庭帝国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败于协约国之手。其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正因如此,犹太复国主义者看到了机会,通过大量捐助,获得英国的支持,犹太人纷纷移居巴勒斯坦地区。事实上,约旦也是在英国支持之下建国的。

福音派基督徒对以色列的支持也毫无保留

西方社会为什么会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呢?我们要注意到,巴勒斯坦地区,特别是耶路撒冷对基督教社会来讲也是圣地,犹如沙特的麦加、麦地那之于穆斯林。

中世纪,欧洲诸国听令于教皇联合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圣城耶路撒冷。

而以色列的建国,在宗教上其实并不仅仅是犹太教对伊斯兰教的斗争,同时也是天主教、基督教联合犹太教对伊斯兰教的斗争。目前在美国,有力支持以色列的并不仅仅是犹太人,福音派基督徒事实上是更庞大的力量。如果从宗教斗争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只是他们的“前锋”,甚至某种意义上是他们派出去的新“十字军”而已。

美国国内推动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不仅是犹太游说集团,事实上包括整个福音派基督徒组织,而他们是共和党最大的支持团队。

以色列是西方世界控制中东地区的楔子

此外,有了以色列的存在,苏伊士运河不会脱离于西方的掌控。埃及只能跟西方与以色列妥协,并且最后只能与西方越走越近。

阿拉伯国家的反西方色彩则越来越谈化,如今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已经集体亲美,并且与以色列妥协。事实上,这是与以色列五次中东战争后演变下来的结果。


建章君


每当人类要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的时候,普遍喜欢找个什么借口,要么增加正义性,要么博取同情分。在以色列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这件事情上面,同样体现了某些人类的虚伪面目。

犹太人只所以多灾多难,和犹太人的聪明没什么直接关系。多数人认为犹太人占据了大量财富才导致了欧洲国家从政府到民众的一致排斥,其实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死在纳粹屠刀下的犹太人,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财富的普通职业者,他们要么是工人,要么是诊所医生,或者是建筑工程师,或者是教师等。而拥有巨量财富的犹太人基本都逃到了美国等地方。之所以逃跑,是因为无力抵抗命运,这个原因首先就表明了犹太人的资本力量远远达不到控制欧洲国家大量财富的层面——在资本权力大于一切的欧洲国家,占据国家大量财富的资本力量却被驱逐和屠杀,这是矛盾的。解释这个矛盾的钥匙只有一把,犹太人没有占据那么多财富,相反,他们占据的是欧洲统治者们解决矛盾的突破口。也就是说,欧洲国家要应对外来敌人争夺自己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财富等资源的时候,需要增加自己的实力,这个实力的增强往往来源于对弱势群体的掠夺,包括吉普赛人、犹太人甚至凯尔特人等都成为了掠夺的对象。同样面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竞争的时候,既得利益阶层同样会选择把内部的弱势群体当成抹杀的对象,于是那些没有足够自保能力的民族再次成为了统治者平衡内部矛盾的一个替罪羊。

然而这种欺软怕硬的治国模式最终导致的却是几乎毁灭了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内的欺软怕硬只会暂时平衡内部矛盾,对外的欺软怕硬却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二战之后的欧洲,需要修正自己一贯的治国模式,靠抹杀和掠夺内部以及周边弱势群体来解决矛盾的办法就必须被杜绝。要彻底杜绝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治国方略,就必须从两方面同时下手,一是从立法和意识形态等层面上强化“种族平等”,二是把有可能激发内部矛盾问题的实体转移到外部,这第二条几乎就是为犹太人量身打造的,因为犹太人有着文化、历史和宗教等全方位的排外情绪。第一条是不难的,无非是一群知识分子多编出几条律法而已;第二条要执行起来,首先不能违背第一条。所以,以西方国家主导的联合国支持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被赋予了一种“同情犹太人遭遇”的人道外衣,以及“尊重任何民族建立自己国家”的法理面具;同时,把犹太人放弃了几千年的故土巴勒斯坦作为建国地址的决定,则充满了“游子归家”的悲情色彩,而“悲情色彩”是非常容易引发共鸣的。表现苏格兰悲情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勇敢的心》能够得到欢迎就是一个实证。

归纳起来说,巴勒斯坦可以勾起人们对犹太人“游子归家”的悲情共鸣,这种共鸣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国家把巴勒斯坦变成犹太人土地的法理性。既能把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的实体“合情合理”的转移到了外部,又恰好能粉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控制中东这个全球工业血液中心的“见不得光”的勾当,巴勒斯坦是最佳选择。那么非洲能起到这些作用吗?完全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