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來了 還養豬麼?

漫谈 | “人造肉”来了 还养猪么?

近日,美國“超肉公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就拿下163%的驚人漲幅,引發市場較大的關注。“超肉公司”為什麼能被如此看好?因為這家公司是做人造肉的,而且這種人造的肉,與真肉在口感、營養成分上相差無幾,甚至隨著技術的進步,營養成分將更為合理。

人造肉是否能夠撼動真肉市場?我國是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人造肉的出現是否會影響國內的養殖業?

漫谈 | “人造肉”来了 还养猪么?

一聽“人造肉”,很多人會不以為然,不就是“素肉”麼,或者一些劣質魚丸肉丸,沒什麼肉的成分,都是澱粉和添加劑。其實不然,美國新推出的這種“人造肉”雖然主要成分是大豆,但看著就像真的肉一樣,營養成分甚至比真肉還高。因為,這家公司從植物中提取了一些血紅蛋白,使得這些人造肉從口味和外觀上更像是真正的肉。

其實,素肉與人造肉這件事,從理念上來說,並不令人稀奇,真正令人驚訝的是,這家生產人造肉的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股價的大幅上漲,引起了投資人士的關注。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消費者開始青睞素食和肉類替代食品,從而引發了人造肉是否是一個投資風口,以及人造肉是否能夠撼動真正肉市場地位的爭論。

美國這家公司的創始人認為,用人造肉製作漢堡,比傳統的漢堡製作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減少90%以上水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44%的能源消耗。對於人體來說,吃人造肉和“素漢堡”也能減少心臟病等諸多疾病的風險。

中國肉類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臧明伍認為,從環保上來說,可能是有一定環保作用的,但是減少患癌風險之類的,還需要具體的檢驗,他認為不太現實。也就是說,在某些方面,人造肉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巨大。

漫谈 | “人造肉”来了 还养猪么?

我國是肉類生產大國,也是肉類消費大國,從事豬牛羊養殖以及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從業者眾多,人造肉的出現對於行業發展和從業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博士說,考慮到未來我國居民肉類消耗的增長、消費理念變化等原因,不排除未來“人造肉”會在我們的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至於這個一席之地能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對於人造肉對養殖業的影響,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則持有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在中國市場,人造肉想要佔領大眾餐桌還為時尚早,因為除了相對高昂的售價等因素,僅考慮“口感”這一項,“人造肉”的目標人群可能還更多屬於“素食愛好”們。

目前,國外已經點燃了部分地區畜牧業與“植物替代”新興產業博弈的戰火。2018年,美國密蘇里州推出新法案規定:禁止非肉類製品使用肉類或肉類參考術語,法國也出臺了類似的規定,人造肉究竟怎樣定位,尚不能完全明確。總體來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造肉難以撼動真肉的市場地位,國內養殖戶無需過度擔憂。至於未來,人造肉究竟對養殖業帶來多深的影響,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