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與李光弼與皇帝的關係.為什麼說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恩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代著名大將,在軍事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

郭子儀是華州鄭縣人,早些年從武舉入仕參軍。前期郭子儀並未受到重用,只老老實實的一步步升遷到九原太守的位置。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與各方大將,一起率軍勤王。先後收復河北河東等地,以顯赫軍功受到帝王的重用。757年又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封國公之爵位。

後來因為相州兵敗被解兵權,但是不久之後大唐又發生兵變,郭子儀被重新啟用。他一舉定江山,鎮壓內部起義,抵禦吐蕃回紇叛軍,維護大唐的國土安全和統一。到後來直接被唐朝皇帝尊為“尚父”,去世之後贈太師之職。郭子儀是唐朝以武舉入仕,得以成就最大之人。

李光弼,唐代營州柳城人氏,契丹族人。早些年入伍參軍,後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先後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鎮壓袁晁農民軍起義,同樣對大唐的統一 和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郭子儀與李光弼與皇帝的關係.為什麼說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恩

不過李光弼比較慘的是,與高階宦官不和,晚年為宦官陷害,最終憂鬱成疾,病死徐州。

一直以來,後世人比較這兩位大將,都無法給出權威的認證,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優勢和擅長。但是若說到不同,那就比比皆是了。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討論的是,這兩位大將與其所效忠的君主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同樣是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卻受到帝王的差別對待。

郭子儀得皇帝尊為“尚父”,由此可見帝王對他的信任和尊崇。但是李光弼則不同,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重用,晚年還遭皇帝猜忌,以致於不敢進京見駕,最終憂鬱成疾。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郭子儀一生君臣關係最好的評價。位置宰相,掌天下兵馬,封國公爵位,位高權重,權傾一朝,但是卻受到皇帝的非一般重用。

他歷經唐朝幾代君主,盡忠盡責,屢次挽救大唐於危難之中,卻謙虛平和,十分會為人處事。所以儘管郭子儀在軍中和民間都有極高的威望和聲譽,但是卻並不受帝王猜忌。

至於李光弼就不同了,首先他是契丹族人,早先安史之亂的禍根,本就讓當代君主對外族人有些忌憚和不信任。偏偏李光弼還得罪了皇帝信任之人,受到小人讒言,皇帝對他的觀感就更差了。

唐代宗李豫即位後,信任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這兩個與李光弼有間隙的宦官,沒事兒就在唐代宗面前給他穿小鞋子,使得唐代宗對李光弼充滿了猜忌。

李光弼害怕皇帝問罪,於是多年不敢入朝覲見。等到後來皇帝發詔召見的時候,也多次找藉口忽視,拖延時間,不想入朝覲見。

他素來治軍嚴厲,自己卻出現了這樣不聽從指揮的事情。所以到了後來,諸將偶讀不聽從調令。羞愧之下,憂鬱成疾,一代名將就此落幕。

如果綜合起來討論的話,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中成就最高的,自然是郭子儀,郭子儀被人說對大唐有再造之恩也不是白說的。

安史之亂被稱為大唐由盛轉衰的標誌,這場叛亂對於唐朝的影響自然不必多說。而郭子儀在這場影響大唐整個局勢的戰役上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保證了大唐的基業,功績之大。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郭子儀又先後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重振大唐軍威。雖然大唐在綜合國力方面,已經不能與前朝盛世相比。但是至少這兩都的收復,保住了唐朝的國家顏面。

郭子儀後來因為相州戰役的慘敗而被解除兵權,但是等到又有叛亂髮生之時,郭子儀仍然臨危受命,不顧自身安危,衝鋒在最前線,為大唐平定叛亂。

他總是在大唐危難之時站出來,挑起重擔,保證大唐的完整和統一。郭子儀一直征戰到八十多歲,才從戰場下來,一生戎馬,全獻給了大唐。所以說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恩,並不一種誇張的說法。這位老將,是值得後世人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