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更好写?

舟大师


一,从写作的代入感来看

“代入感”这个词是我接触网络小说后才听到的,以前接触传统小说很少有人谈这个。用第一人称写作,是以作者“我”本人的角度来写的,所以读者比较容易第一时间产生“代入感”。但这不是绝对,如果一部小说写得毫无逻辑,或者作者本人的社会经验、人生经历不够,无论用哪种人称写都会令人产生突兀。所以简单地说第一人称更有“代入感”是错误的。我们在阅读好的小说时,会跟着小说的主角一起产生紧张、悬疑、悲伤、喜悦,这就是成功的“代入感”,事实上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没有必然关系。

我们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什么会很有代入感?其实,金庸的小说中都是用第三人称写的,这说明代入感和人称并没有直接关系。


二、从叙事的便利性来看

用第三人称写作比第一人称写作在叙事方面会更有便利性。我们所说的便利性是指,作者在写故事时,可以更自由地在角度、场景、角色等各方面进行转换。而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故事和内容基本上应该是“我”本人所看所听,这就产生了限制。

这里可以举的例子就很多了。简单地以《三国演义》为例。小说中写到了很多人物,并不是以其中某一个人物的视角来写的,而是不断地变换人物、场景、故事,这是利用第三人称写作的便利性。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用第一人称写小说却有另一个便利性。因为小说内容是作者本人的视角和心理的直接反映,所以故事也可以跳脱和转换,只不过不能离开作者本人。


三、从小说的抒情和议论来看

第一人称写作能更方便于抒情和议论。传统的小说体裁中,小说是以叙述为主,而议论和抒情是很少的。但是,后来很多经典的小说中也加入了极多的议论和抒情。比如严歌苓的《芳华》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小说中有很多作者本人的观点表达。

而第三人称更多时候是利用故事情节或人物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四、从小说的结构来看

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可见它是极重要的。

第一人称写小说,必须和作者本人(即“我”)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得它在结构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依旧可以采用倒叙(讲述)、插叙(回忆)等方法。

而第三人称写小说,因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自由,小说的结构建设也就丰富了许多。

比如魔幻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法,故事很跳跃、很魔幻。


五、从小说的人物塑造来看

第三人称更便于塑造多个人物。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这些小说中很难说谁是真正的主角。《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甚至还有更多的人物,《水浒传》则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虽然他们在“戏份”上有多或少的区别,但是你去看每一章回,经常是从不同的人物讲述起来的。

而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就相对受到了限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应该都是用“我”的角度来写的,不可能能写那么多。当然也不绝对。


写作无定法,第一人称更难

总之,写作没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古龙写小说经常会写几句议论,这在小说写作中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容易使读者“跳戏”(即没有代入感);上述讲到的《芳华》一书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是,这些作家和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有过硬的写作功底。

如果你稍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网络小说很少有用第一人称写作的。

这是因为第一人称的写作其实更有难度。大部分的网络写手并没有好的文学功底,何况第一人称写出来的小说可能并不讨巧,以商业为目的的写作使得这些写手们知难而退。


不古文史


这个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一句话,看情况,灵活掌握。

适合用第一人称写的绝不适合用第三人称写。

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从“我”——小孩的角度来叙事,就显得更加真实,从小孩的目光来看成人的世界,就显得天真公正。

适合用第三人称来写的同样不适合用第一人称来写。

例如我在红袖添香写了3天总共才5千字就接到签约通知的小说《学渣快乐》,写一个自以为是的学渣,在那反知识反文化的非常10年被宠坏了,后又学了不少社会的油滑手段,尽情向学霸和同学、同事们使坏“报复”,虽然出尽了洋相,但总是自得其乐,以致不择手段加速患病同学的死亡!

今天的老头老太中这样中毒太深误入歧途者不少,他们不守规则,危害社会,完全是一种病态,反而沾沾自喜。

由于我就是书中学霸——我写这本书的笔名就是“学霸杜大悔”,如果用第一人称来写,就显得不公正不客观,叙事带立场。

当然,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还有其它不同的作用,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实很简单,写作,感觉最重要,你感觉用哪一个人称写最好就用哪一个人称。

现在还有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你啊你的。



大悔忆智冰


小说按人称统计,用第三人称的小说从概率上多于第一人称的小说。

其实作家们有个习惯,比如一个人物有原型,他们往往不会用第一人称书写,比如《平凡的世界》中,我们通过对少平形象的刻画,读者看到了作家路遥的一部分切身经历,至少是少平的思想中赋予了作家本身的一部分灵魂!

我们不说少安有作家的一部分经历,而是少平有作家的部分经历——是因为少安几乎是性格及其行为甚至是道德上的完人,而少平的浮躁,倔强,冲动及其那般痛快淋漓尽管看上去不免有时令人失望,但它恰好是作家对自己的解析与自嘲!

我们通过《平凡的世界》可以这么认为,少安是作家的偶像,而少平就是作家自己,而书中的这个自己并不是对真实现状一丝不苟地进行记录,而是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提炼,使其升华!

任何一部小说其实都带着作家自己的人物角色体验!

比如《平凡的世界》站在少平的角度用第一人称书写将会怎样呢!

其实小说开头的那段描写其实就在少平的角度!

对于《红楼梦》,有些红学家说其实书中的贾宝玉就是作者自己!

不过对于作家深入刻画一个人物的所有丰富内容来说,正是作家自己赋予角色灵性与生命,是作家通过他所刻画的人物经历了此一生——为此,贾宝玉正是作家的写照!是作家切身感受了角色的喜怒哀乐!

越深刻越对时代历史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那类作品越像自传,如果这类作品用第一人称书写,越能代入读者!

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草轩客


没啥哪种更好。

但其实第一人称要写好,还真的比第三人称难。写得好的话,第一人称更有代入感,非常适合一些需要制造悬疑的段落。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第一人称写起来会难一点呢,因为,除了“我”之外,所有人的心理活动,你将看不到了;你视线之外的地方,正在发生什么,你也不清楚的,而小说很多时间如果要直白一点,要通透一点,好懂一点,很多人是很想把一种“大局”、“暗线”、“阴谋”说得更清楚一点或者给予辅垫的(这也符合一般人的思维),第一人称就是有这样的局限性。当然,对于大师来说,无论哪种都是擅长的,他们非常擅长细节描写,通过细节,能让读者反推出隐藏着的信息点。


脑洞深到脚底板


对于这个问题就要看你写哪个比较好一点,哪个适合你就用哪个,这样的话写出来的小说会更有代入感。

我个人喜欢第一人称的,因为代入感比较强,我这个人看小说比较喜欢代入到小说中,感觉自己就是小说主角,能走上人生巅峰,哈哈。

第一人称,方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代入感也很强,很自然,写起来 更加有利于人物形象感情的刻画。

第三人称,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写起来洋洋洒洒,客观冷静。两种人称无所谓好坏,用好即是人才,写好方为佳作。

总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看你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哪个写的比较好,把自己擅长的地方发挥出来!如果第一人称跟第三人称都写的不错的话你就两个都用吧。

总的来说,总裁类、穿越类、后宫类更推荐第一人称,史诗类、多线剧情更推荐第三人称。毕竟我看的比较多的都是女主文,大部分都是第一人称。

我的想法就是这样的了。


清欢渡十里


不同的叙述视角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何选择叙事人称,根据您具体的写作需要来定。

可以选择一些不同人称书写的优秀作品,学习一下他们的处理方法。

而更多的作品里边,往往是多种人称叙事并存的。平时多看书多写作,假以时日,您可以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师太的元博士


这个问题没有一定之规!这是因为,小说的内容有千差万别,有的适合用第一人称,写的生动,写的深入,扣动读者的心弦。而有的则适合用第三人称,所涉内容广泛,甚至漫无边际,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OO两种笔法各有千秋!用第一人称,你似亲自参与者,有时显得路子稍窄,功底浅的不易写好。用第三人称,你是一个旁观者,路子宽,伸展收缩好安排。因此,一定要根据小说内容作确当的安排,不可胶柱鼓瑟!


张永科38


小学老师才讲这个。没有固定模式,真正的大作家饱学大师不拘这些形式规格。你看中国四大名著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说吗?你根本就看不到作者。当然外国有用第一人称的,典型的有《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远大前程》《泰坦尼克号》也很成功。


林间行者864


我只能说没有固定模式,像王朔,韩寒,南派三叔,莫言等这些大作家就喜欢用第一人称。总之,一句话你觉得用哪种人称写比较顺手,就用哪种,根本没有什么固定模式。


梦月姐


取决于个人文笔,第一人称描写就更应该注重主角对信息接受途径,情节布局的描写,不要让人感觉是有上帝视角无所不知。

第三人称就要注重许多配角的人物性格塑造,以及各方对剧情推动造成的影响。

所以归根结底,好不好看取决于文笔和思维逻辑水平,写成流水账,题材再好也是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