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长都很客气,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种想不到的声音,你如何看?

toniZT


我们首先看待这个问题就要明确老师和家长的这个微信群起到是什么作用。在所有的类似的这样的微信群里面,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方便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们进行沟通,这个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既简单又方便。我们只要明确了这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得出微信群这个东西主要是沟通的问题,既然是与人沟通那么客气说话就是基本的礼仪。微信群里面并不是让家长和老师进行吵架的地方,有争论,有不同的意见,多数的人都会选择私下里和老师进行单独的沟通,至少微信群提供了这么一则渠道方便的找到老师。

在微信群里面客气的讨论问题是一种正能量的反应

或许很多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觉得在微信群里面班主任何老师与家长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如果说家长对老师们唯唯诺诺,似乎这个群就失去了公平,成为了拍马屁的群。其实真的不是把这个问题想的太过于偏激了。毕竟群里面起到更多的作用是老师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里情况的一个局部性的信息公开的平台。人人都客气用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么一个问题,那么这个群就是一个正能量的群很多孩子产生的问题或者是家长遇见的都可以用一个合理的方法和方式来解决。就不会动不动就在微信群里面怼老师,怼班主任,让事情往这不可收拾的一面发展。


至于另外建群是家长的自由却不应该受到支持

我始终相信脱离开班主任建的群,家长们私下拉群来讨论学校班级和孩子的事情的话,很多这样建群的家长是别有用心的,至少在为人做事的方面不够光明磊落。没有必要把一些不恰当的理论或者是对老师的抱怨学学校的抱怨撒在另外一个群里面始终有话应该从正规合理的渠道去沟通去解决,而不应该建立一个额外的群进行情绪上的发泄。如果有太多这样的不同的负能量的声音,也只会让本来可以合理解决的事情在一个非正常的渠道里面把矛盾放大。其实只要在班主任的微信群里面,老师没有什么过分的行为或者是惹众怒的言语,很多事情我相信都能在这样一个群里面得到合理的解决,没有必要去另外建群引导语一种舆论给老师或者是班主任们舆论压力。


小学英语点点通


班主任建的群里家长都很客气,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有各种想不到的声音,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拿小徐老师来说,我既是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既建立了我自己班的微信家长群,又同时是孩子老师班级群里的一名家长,同时我也在孩子班级群里家长另外建的群里面。但是要声明一下,我可不是家长另建群里的内奸,我是一名老老实实的旁观者,因为我的双重身份,我既能理解老师也能理解家长。

作为老师,我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的教学,恨不得一下教会班上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品学兼优,另家长满意,但是我知道,我不是神仙,没有魔法,一些学生无论我怎么努力,他的成绩还是不尽如意。

面对这种情况,有时我恨我自己没有分身术,不能站在每个不专心听课,上课老是开小差的孩身后,时时提醒他好好听课,我恨我自己课上时间不限,不能实现对每个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有时我又怪家长,为什么不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孩子上课时没好好学习,或者没学会,为什么不能在课下辅导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完成查漏补缺,将课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全部掌握?

有时我又在上课时,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刻苦的学生着急,甚至给他们讲道理或者干脆吼他们一番……

可是作为家长,在孩子的家长群里,我又会怪老师为什么要对家长找手画脚,为什么要占用大量家长的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怪老师没有对学习重点反复讲解,没有将学习难点讲透等等,但是我和其他家长一样,也明白老师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家长满意,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考高分,同时又怕家长的建议或高要求、抱怨等影响老师的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我孩子的班级群同样是很客气,常说一些“谢谢老师,辛苦了”的话。我认为这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是维护群内正能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出自真心。因为我如果对老师有意见,我完全可以沉默不语,而不会去刻意迎合老师“溜须拍马”。如果在教师建立的家长群里,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点上,对老师指手画脚的话,那么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全班学生家长的指挥,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超限反应”,就会无所事从,同时也影响老师上课时的心情,老师会想,反正我怎么教,怎么努力,累死也不会有人说我好。所谓“超限反应”就是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超出了本人的承受能力,从而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反应。所以在老师建立的家长群里是最不宜有太多不同的声音。因为那样做会起反作用。


在家长自建的另外一个群时,大家倒是可以畅所欲言,对孩子的不满,对老师的不满,大家都可以拿出来说一说,释放压力,缓解情绪。至于会不会拉帮结派,扩大影响力,对老师做一些不利的事?这个问题基本不用担心,只要老师不过分,按时上课,认真教学,不做违规的事,没有惹起家长的众怒来,那么家长也不联合起来找老师的事儿。因为毕竟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即使不在这个老师的班,也不会转学去别的学校,得罪一个老师,相当于跟全校老师作对,自己孩子可能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牢骚归牢骚,大多还是能理解老师的辛苦和难处的。

总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方逃避责任,而埋怨另一方没有全力付出都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至于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发言论不同也是人之常情,大家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理解和信任就可以了。


指尖教育帝国


作为一名任职多年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熊孩子的家长,对此我深有体会。班级群如死水一潭,寂寥无声;家长自建群如开水一锅,人声鼎沸。


班主任建的班级群,成员主要由班主任、授课老师和家长构成,旨在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可实际上往往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比如前不久我在家长群里召开了一次家长会,目的让家长配合我,把孩子们浮躁的情绪压下去,正确做好新学期的中考备战工作,然后再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真诚的互动交流。 我精心准备了发言内容,结果只有我一个人唠唠叨叨唧唧歪歪长篇大论,回应者寥寥无几,让我倍感失望和无助。下面上个家长会截屏为证:


最终班级群变成了通知群,导致我有解散班级群的冲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现在我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三:

1、孩子成绩好的家长不太愿意发言,原因是怕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自己在得瑟。

2、孩子成绩差的家长不好意思发言,原因是怕老师和其他家长笑话自己。

3、有些家长真心想提一些班级管理上或老师教学上的建议,又怕老师不高兴,给他们孩子穿小鞋,索性不发言。

但是到了家长自建的家长群,整个群氛围就变了,每遇到班级考试或其他重大事件时,家长七嘴八舌,好不热闹。有抱怨某老师作业多的,有抱怨某老师偏心的,有抱怨某老师上课不认真的,有抱怨孩子位置靠后的……在这里家长畅所欲言,很容易产生共鸣,也不用担心话多了得罪老师。

试想: 如果这些意见不被授课老师听见,只是背后牢骚的发泄而已,有用吗?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老师往往希望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信息,然后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刚教书那几年,经常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目的就是听我教学背后的声音,这些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我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语速很快,还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听到有关反馈信息后,我都一一改正了。

如今,时代在进步,出现了微信家长群,它是教师管理班级的有效工具,是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只要利用好,对教师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想召开一个现场家长会,难度很大。而家长微信群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无论家长身处何处,都不影响我召开家长会。

实际上,我们应该把两个群的功能结合起来,成立一个家长群足矣。利用家长群,老师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报给家长,家长就班级管理和老师授课提出合理的要求,彼此沟通,真诚交流,避免教育真空的出现。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仅仅发发牢骚是不够的。我们不是吃瓜群众,而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来!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如果你有好的建议,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我想说的是,老师你挺懒?布置作业通知消息都在微信??没有微信就安排不了事情了吗??孩子爱玩手机,老师家长个站一半。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晚上作业是家长监督,第二天老师要检查,谁写不完,写的不好要喊家长?如果老师光负责学校以内的事,好,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不是怪老师?所以现在的社会风气不怎么好,家长有责任,老师你也有责任,可能有些老师叫屈说我发到微信群是想告诉家长,以免家长打电话问?。哈哈可笑,自己懒还给自己找理由。孩子也是老师布置东西记住不,干啥吃的,记不住问同学,问问为啥学习好的同学都能记住,不要动不动就打电话找老师。对于学习阶段,家长是监督,不是监管。老师是引导教育和监管。但是这里面排除有一些没文化没素质的沙臂家长。

老师,你记住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与坏,你要引导不能让孩子自暴自弃,无论成绩多差,要去引导,孩子是个白纸,老师教什么以后白纸就会提现什么。

家长,你记住既然孩子交托给老师,就别逼逼点点的,只要老师出发点是好的,只要老师不虐待你的孩子(轻微的处罚是可以的)你就不要感觉我的孩子他在家犯错了我都舍得骂他不舍得体罚,你们在学校说我孩子了,我受不了了。。。这样家长我想对你说,爱护你的孩子没错但是不要错爱。如果你一直错爱。我想对你说你个沙雕。

本人,小时候经历好多老师,有些老师放弃我了整天看我的笑话。虽然学习不好有些老师也没有看扁我,虽然啊也基本放弃了我,但是有些老师还时不时的鼓励我,开发我一些别的长处,让我喜欢上学校。现在30了,也参加了工作,在一个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一切都怪好,我要感激曾经鼓励过我的老师,是你们不经意的鼓励和不排斥我。所以我想说的老师的言语方式对一个孩子的重要,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对一个孩子也很重要。

最后想说的是,作业是一个孩子一个学生应该去完成的。现在有些家长为了你让孩子好好写作业让孩子玩手机,吃快餐等等,呵呵😊。

可能啊,现在好多城市老师为了挣钱办一些补习班,可能这样的风气一时半会改变不了,老师既然办了,请求你把孩子辅导好。

最后说一句,有些沙雕家长,请你捋一捋你小时候是怎么上的不要让孩子重复走你的道路。

有些老师不要太嘚瑟,请你尊重,老师这两个字。

本人一些言语代表个人想法,如有不到之处请原谅。


蛋蛋9295554771440


哈哈,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们以前的高中家长群就是这样,在家长自己建的大群里,每天聊天的有各种主题:关于孩子教育的,建康的,父母养老的,职场的……哈哈😂,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但通常由于我白天上班比较忙,在群里我也基本潜水,偶而才发言。

在班主任建的家长群就不一样了,发言的比较少,老师也就在高三填志愿时,升学时的那几天,在群里布置任务,那段时间,班级好不热闹😁😁,到高三毕业时我对家长群的每个家长还对不上号,实在惭愧😌。


柒零后的变色龙


这种现象也是数见不鲜了。

记得刚刚教书那两年,每次只要一看到群里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我就会感觉自己怒不可遏,巴不得把那些不理解我的家长叫过来大吵一顿:我这么辛苦为了你的孩子付出,你看不到还要在群里搬弄是非!

从教的时间一长,我就知道了,我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满意!我这么想不是说我不再认真对待我的工作,而是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让学生在我这里学到东西才是我该考虑的东西,而不是家长的喜恶。

让我觉得很开心的是,这么一想之后,那些家长在私底下建群吐槽的现象反而少了。也许,当时家长吐槽多,正是因为我的经验不丰富吧!


教育故事铺


哈哈,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我对这方面真的没太注意

我这个人比较强势,如果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的可以直接当面沟通

我来说说我做的不好的吧,上学期学校要准备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因为涉及家长需要交钱的事,学校不方面介入,所以只能通过家委会成员对家长进行宣传,但是有个家长就一直找不想托管还是什么,一直在群里煽风点火,说之前就有午自习而且没收费,现在为什么还要收费呢?我大孩子在武汉读高中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事,当时家委会家长跟我沟通说这个家长不好沟通,看怎么办?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后来开家长会我含沙射影的说了这个事,结果那家长不愿意了跟我直接吵起来了闹得很大,最后我们副校长过来调节才事情平息了,其实我自己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是我没有设身处地的想这个事,我以为的是一个月八十块钱一天才四块钱,这相比在外面一个月五百多的托管费用低那么多还有问题的话肯定是家长不管孩子,或者啥都不愿意为孩子付出,还有我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对!

后面通过校长的调节,家长和我都互相赔礼道歉了,一学期的相处他们也知道我并没有恶意,只是说话方式不对,他孩子这学期数学上还进步不少!

家长和老师本就是都是为了学生,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只是需要相互理解和信任1


数学严老师


江湖满地一愚翁认为,这是家校沟通出现障碍的表现。这不利于班主任和其它任课教师的学校教育,也不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班主任建的群里客气,在家长群中表达各种声音,这是家长对班主任的胸怀不够信任的表现。家长们普遍担心自己的不同意见会让班主任不高兴,从而对自己的孩子不利。

既是学校老师又是学生家长的我非常理解这种现象。我所在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我在初中任教。2017年我的孩子即将到我校小学部就读。师傅一再嘱托,不要跟小学部老师提意见。你要是忍不住,他们就不教你女儿了。不可过高估计了他们的人格和胸怀。一定要忍住,忍住。师傅说,有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就某一条例,中学部和小学部老师发生了争执。某小学部名师大声说道:“难道你们的孩子就不想来小学部上学了吗?”师傅私下跟她说,“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这样说话,这样说就等于拿孩子当‘人质’”差不多有三年,这位名师在校园里见了我师傅,都低着头,不和师傅说话。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名师竟然还是市优秀班主任,在学校的新班主任培训大会上还发过言,小学部好多班主任都是她的徒弟。

爱听好听的,排斥不利的是人的天性。“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是人格修炼达到一定程度的境界。据我观察,大多数班主任的胸怀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因此,大多数时候,跟大多数班主任表达不满和不同意见,大都会被班主任误以为是家长对自己工作的否定,从而不喜欢,甚至厌恶家长。当然,他们也难免不把这种情绪带到对该家长孩子的教育身上。我师傅一再叮嘱我的时候,她的孩子正在另一所小学读六年级。我相信正是他的经历让他那样告诫我。

现在孩子二年级了。我和孩子的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都很客气,但是私下里我对他们很有意见,意见很大。她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接近一半都是浪费孩子时间的价值很小的作业。我听了她一节公开课,发现她几乎完全没有培养孩子热爱语文的教学意识,课文的很多教学价值都被她漠视了。我很想找她沟通,沟通。但是我判断她是听不进去的。想想师傅的话,强忍着回了初中部。我一看到她布置的哪些价值不大、甚至毫无价值的作业,就非常恼火。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她的拔苗助长。她要求2年级的孩子写200字的“写话”。很明显,这是三、四年级的教学要求。但是我一切都忍住了。不仅要在孩子班主任面前堆满笑容,而且还要在孩子面前忍住。在孩子面前完全表现出来,也就等于向她的班主任表现。再则,我也不想让孩子在老师和我的不同要求之下无所适从。等孩子再大一点,我再说吧!我相信,孩子的班主任一定不会想到满面春风的我竟然对她有那么多不满。如果孩子的班也有家长建的群,我一定会把这一切在群中表达出来。

我相信,在班主任建的群里很客气,在家长建的群里表达各种意见的家长们一定有和我类似的经历。这都是家校沟通障碍的表现。无疑,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改善,也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改进。

怎么办?

班主任要想听到更多的意见,家长要想把自己的想法更多地传达给班主任,大家都必须做出改变。当然主要是班主任要做出改变。拿出为人师者的胸怀。班主任的胸怀越大,家长提意见的勇气就越大。家校沟通进入良性循环,孩子的教育才会更合理。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教育三者的综合作用。社会教育我们无力去管,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我们能施加影响的。要想家庭教育更合理,家长须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态;要想学校教育更合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真实状态。那么家校的真实沟通就极为关键了。

所以,个人认为,班主任的胸怀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这个班级教育的成败。

江湖满地一愚翁给各位家长和班主任同行支一招。让和班主任关系最好的家长定期将家长群中反应的普遍问题反应给班主任,开始的时候要隐去是哪位家长提的。班主任要抱着“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反思自己,尊重家长的意见。我们要相信,除了极少数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提的意见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当我们班主任虚心”纳谏”时,家长们也就渐渐地敢于在班主任建的群里表达意见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类似情景。

江湖满地一愚翁用生命答题,渴望您的欣赏和批评!


老汪说教育


这是人之常情吧,我们中国人就爱在私下交流交流,只要不过分,就没啥大不了的。不想搭理的话,开“消息免打扰”就行了,不必放在心上。

1.对老师客气是应该的,可以理解。

一个班级群简直就是一个小江湖,里边什么人都有。但是,在老师的班级群里,谁会怎么样啊,稍微有点智商的也不会在老师的班级群里搞事情啊。

对老师客客气气,在老师面前留个好印象太重要了,这关系到自己娃的学习。即使对老师有点质疑,能不做声就不做声了,实在需要和老师交流的,那也得私下交流,不会在群里怎么样的。



2.私下发发牢骚也正常,也可以理解。

老师带那么多学生,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家长都百分百满意,总有想不到的地方,谁家孩子受冷落了,老师那句话说的不好听了……,这些问题也不值当去找老师理论,心里憋气,需要发发牢骚。

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其实老师也是理解的,所以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3.有过分的,不接招不搭理,不行就干脆退群。

但是,如果真有过分的,比如在群里骂人,煽动大家闹事,对这种家长我们不接招,他闹不起事,也就自己没意思了。

不像话的话,不必憋着,可以怼回去,这种家长也不能惯着,如果实在看不过去就退出去吧,这样就省心了。


终将长大


家长群本来是互联网时代方便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一种产物,但正是因为把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拉得太近,反而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比如,老师在群里公开批评学生。

老师甩出这样的话,让家长去找原因,家长之间又开始对骂。老师的行为有点甩锅的意思,家长之间也因为有了家长群这个桥梁变得更近更容易沟通,那同时也就更容易产生矛盾了。

再者,家长群溜须拍马的作风也是屡见不鲜了。

老师只是做自己的工作,家长有必要每天这样嘘寒问暖吗?一旦有人起头,其他家长必定效仿。这样对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负担,其实大可不必。

所以大家在家长群里都各种演戏,真实的话留在哪儿说呢?对老师的吐槽,同学之间的摩擦祸及家长,还有对学校的种种不满,如果想要说,自然都要避着老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