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就不能請吃麥當勞嗎?

這兩天看到一位小姐姐在吐槽她的相親對象,第一次見面請的是麥當勞,買電影票,因為一個人只能享受一次的淘寶觀影優惠,居然要兩個人分開購買,然後男的再轉錢給她。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要“雙向”吐槽一下。

小姐姐沒來由的優越感,還有給男生貼“鳳凰男”標籤,真的有點LOW啊,帶著偏見和城鄉歧視就應該直接拒絕相親安排,不能一面夠不到本地“高枝”,一面還蹬著外來樹枝踩踏折騰。

而且我其實挺喜歡麥當勞的,每次都點麥辣雞腿堡和辣翅。一位上千元的米其林料理我吃得,一位十幾元的沙縣小吃我也吃得。拉不下來的不是你的胃,而是你的臉。至於觀影優惠,男生也明確說要轉錢給你哦,而不是更通行的AA制,只是精打細算談不上小氣吧啦!

反觀被吐槽的相親男生,確實得更努力想想追女孩子這件事,特別是針對這種追求品位或者“作”品位的女生。

相親請客,第一注意價格,第二注意環境,第三一定不要自來熟,你越酷越受尊重,像這種第一次見面就討論打折優惠很容易被貼標籤的,最後才考慮味道。

你如果熟悉生活居住區的商圈,對於美食應該有基本的認識,而不是隻會去麥當勞肯德基以及沙縣瓦罐蘭州拉麵,特別是第一次見面。

原諒我偶爾的尖銳,我只是不想你無端被一些女生打臉甚至羞辱。

繼續說說我的想法吧。

前段時間,網絡上風行著一條“不婚宣言”:如果不結婚的話,就在煙火最盛的地方,買個不臨街的一居室,有個大大的落地窗,再養一隻溫順的寵物,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後與三五好友湧入喧鬧街頭,幾盤小菜加幾瓶啤酒,可醉飲、可長聊,有閒心就四處走走,太累了就在家躺平。

這段宣言很灑脫,但是前提是你接受不結婚這個前提,不用任媒人擺佈編排,那樣的自由才能長久安定。

然而,身邊的大多數小夥伴並不是“不婚主義者”,只是習慣等待心中的美好,而那份美好尚未到來。

如果那個人沒來,就快樂地獨立。

如果那個人來了,就全情地投入。

我們已經長大了,早已經過了男生隔樓喊喊話就感動得不行的年齡,過了男生在回家路上往電動車框裡塞情書就激動不已的年齡。

我們現在希冀玫瑰花,希冀燭光晚餐,更希冀尊重、關愛,熾熱與平等對待我們的那個人。

紅塵難逍遙,夢想沒有根,我們的希冀也有點飄搖。不想低頭向塵埃,就要繼續四十五度角向天,那裡有星辰,星辰下有大海。

愛情遠沒有我們讀書時想象的那麼完美,更遑論愛情的墳墓婚姻了。

然而,愛情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人生內容。沒有愛情,人生就死了一半。萬一再迷失了方向,我們表面活得再精緻,也只是一個個打轉的陀螺,兜兜轉轉卻無比孤獨。

我想象的愛情,雖然不用像偶像劇裡那麼甜蜜或者膩心,也不能低到凡塵裡只剩下柴米油鹽醬醋茶。

日本厚生省有一個關於日本男女青年的婚戀觀調查,揭示新新人類普遍恐婚的主要原因,一來是經濟壓力,二來是婚姻帶來的快樂不會比高科技時代的其他產品高多少,對於男生女生都一樣。也就是說,婚姻日益成為一種重壓,也不再不可替代。

我非常擔憂地看到身邊的小夥伴們也正面臨這樣的難題,結婚的風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可能的收益,特別是我們刨除愛情、激情以及單純的其他情感支撐之後,現在的家庭合營正在岌岌可危。

我的一個小夥伴說,現在結婚的最大困難是,我和男生可能互相看不上,互相不以為然。

誰還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肯放下,都端著,結合就有劍拔弩張、魚死網破的架勢。

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再輕鬆,身心也疲勞,沒幾個人願意強顏歡笑去取悅別人。

何況,對於女生而言,結婚以後,在孃家成了客人,在夫家成了陌生人,如果男生不願意俯身遷就,我們可以說毫無安全感可言。

所以,各路神仙、七大姑八大姨,莫再催小夥伴們結婚了。

我們正在學著愛自己、定位自己,然後等待值得的那份愛。

我們相信,真的,會有一個人在等我們。

遇見之前,好好活著,好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遇見以後,好好把握,不端不作,投入他的懷抱。

相親就不能請吃麥當勞嗎?

誰還不是小寶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