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轉爲自信?

用戶54524066511


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那麼問題來了,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自卑,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自信。


孩子的自卑起源於一定是來自父母或者周邊世界。

比如傳說中萬能的別人家的孩子,比如說不允許孩子犯錯,比如說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一切意願行事,不願意孩子有一絲一毫的偏差。

等到父母把孩子打擊得變成自卑時,又非常著急想如何更自信。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特別經典的一本自傳體。

在巴學園裡,任何一個孩子拎出來在外邊學校都是問題孩子,他們不聽話,有的遊離在自己的世界裡,有的喜歡不停的說,他們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想法。

但是,在巴學園,他們被全盤接納,他們可以選擇上學或者不上學,他們可以選擇上什麼課程,有的孩子可以三年一直遊蕩在教室外,但是沒有人去說他,指責他。直到他自己開始喜歡上課。

黑柳徹子的錢包掉進廁所裡,她拿著勺子開始掏糞水,小林宗作校長路過時不會批評她,只是告訴她,做完這件事要恢復原狀。

學校裡有一個很矮的孩子,學校運動會時特意安排他能夠獲勝的項目,讓他在獲勝中得到自信。成人後他也是個開朗樂觀向上的人。

還有一個小兒麻痺的學生,絲毫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


這些孩子之所以這樣自信,因為他們被無條件的全盤接納,無論是好還是壞。

小豆豆的媽媽是一位非常開明民主的母親,她不因為小豆豆被邊緣化的行為而斥責小豆豆,也不會把被退學的事情告訴小豆豆,給她額外的心理負擔

接納,不評判,不論是非。這樣的孩子也會自帶光環。

給孩子自信,不要隨意和別人比較,不要隨意批評指責,更不要隨意帶評判性地評論孩子的某種行為,給孩子貼標籤,如果你的孩子不自信,請按照你心目中的樣子去誇他,把他誇到你想要的樣子,誇到越來越自信。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修行,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的好看的。來,一起修行吧。


jason媽咪有辦法


自卑是一種“心裡疾病”,如果孩子沒有學會自我療,又沒有得到父母的幫助,自卑之心則可能毀了一個人對未來目標的追求,選擇逃避與退出現實帶來的困境。那麼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


我們先來看一看自卑是如何讓一位好學的男孩墜落的:


還記得我在上學的時候,我們村裡有個男孩,家裡有一個比他小3歲的弟弟,媽媽精神有點不正常,父親是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在家幹農活,不善言語,是家中的頂樑柱,這樣一個家自然是家中經濟困難。


男孩與弟弟每天蓬頭垢面,衣服破舊,夏天經常赤腳走路,冬天穿著別人丟的不要的鞋子,同齡人都不同他們倆人玩耍,見到他倆都會嘰笑與嘲弄,兄弟倆內心承受嘲諷經常得不到疏通。


男孩與弟弟內心自卑,幸好兄妹兩人還能互相玩耍。不知是被同齡人孤立的原因,還是他們天生就聰明,他們把興趣都轉移到書上,倆人學習優秀,每次都會在學校表彰大會提名,因此他倆也成為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談資。


男孩因為自己的好成績,最後考上了縣重點高中,那時就讀縣重點高中是讓多少人羨慕的事啊!能在縣重點高中上學,就意味著即將擺脫農門,躍入到更高層次的生活,豈不料,就因一件小事,一件讓男孩內心覺得自卑的小事,毀了男孩的一生。

就讀重點高中的孩子,都是父母心裡頭的寶貝,他們一般在生活與日常開銷上都很寬裕。男孩家裡條件差,能送他上學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他每次回家,都會從家中帶菜帶來學校吃。他的菜是家中的罈子菜,他用玻璃瓶裝起,怕人看見,他把瓶子藏在被窩中,不敢在同學們面前光明正大的吃,他只能偷偷地躲在一邊吃。


宿舍的同學對他的行為感到奇怪,有一天,大家一起在宿舍裡掀開他的被窩,當黑糊糊的罈子菜在大家面前曝光時,男孩自卑的心被深深地刺傷了,他走出了校門,再也不肯去上學了,儘管他有令人驕傲的成績,他也不回家,整日遊蕩在大街小巷,像個流浪漢一樣,一位聰明好學的男孩就這樣被“自卑”兩個字給毀了前程。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毀了男孩的是他敏感而自卑的心,假如男孩有一位正常的母親,或者有一位會引導男孩思想的父親,那麼男孩的人生可能將會是另一番格局。可能這個例子是個個例,你身邊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的人,但是自卑相伴也會常常給人帶來困擾。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卑變得自信呢?


如果要我建議,我會分別從以下幾點出發:


1.設想未來,多鼓勵;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是我們全家乃至全村人的驕傲,你的努力讓我全身都有勁去幹活,你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幸福在向我們招手,謝謝你!孩子!(當然你可以換成孩子容易接受的言語)

目的:讓孩子嚮往未來,對未來充滿希望。


2.瞭解孩子,贊長處;


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我們不能給你好的條件,而你能在這麼糟糕的環境中能這麼努力學習,成績都能這麼好!確實讓我佩服。好樣的!

目的:讓他覺得將來能幹大事的人就是現在能吃苦的人。


3.學習名人,知他人;


與孩子交談名人的故事,如剛解放時我們國家領導人的歷史傳記,學習他們吃苦的精神。

目的:原來偉人也是從艱苦中走出來的。

4.勤勞樸實,做榜樣;


衣服雖然破舊,但沒關係,勤洗,給孩子乾淨的視覺,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自己帶動並鼓勵孩子多勞動,勞動光榮,愛家人。

目的:不攀比,不虛偽,不自卑。


孩子的自卑與自信,同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有著密切的關係。

父母的放任、打壓、漫罵就如慢性的毒藥在扼殺孩子的思想,讓孩子自卑、敏感、多疑、消極,沒有安全感,對生活容易失去希望。

鼓勵、稱讚等美好的言語是收穫孩子的自信,自信的人能讓別人喜歡接近,自信的人對生活充滿希望,因此要想孩子多些自信,家長們就應在日常生活中多說些有正能量的話,不但能讓孩子快樂,自己也會獲得更多歡笑。



對此你還有什麼見解呢?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有!


有書教育


沒有無緣無故的自卑,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自信。如果你的孩子自卑,肯定是由於外界因素所導致。

所謂自卑,就是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低人一等。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孩子看不起自己呢?答案是挫折。一定是經受了某些超出孩子承受範圍的挫折,才會在他們心靈裡遺留下不可描述的陰影。

挫折分很多種,平時生活上的各種事件的失敗,都算是挫折。但是,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大人的言語中傷,對他們的刻意貶低打擊,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所以,我們首先要防範於未然,注意避免讓孩子自卑。平時在言語溝通時,儘量不使用嚴重傷人的語詞,比如:“你怎麼可能辦得到!”“就你這樣的德性,別做夢了!”“打住吧,別給自己丟人了!”諸如此類的冷嘲熱諷,那是萬萬不可有的。

如果,孩子的心靈已經產生了陰影,開始自卑了,那就用積極的方式方法來影響他,改變他。

首先,讓孩子對自我有一個明晰的認知。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所謂“人無完人”。對於某些缺點和短處,我們是可以選擇迴避的。只要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缺點縮小,那麼它自然就不再左右我們的生活。

其次,讓孩子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作比較。俗話說得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如果你拿自己的短處跟人比,焉有不敗之理。你跟游泳健將比游泳,跟長跑冠軍比跑步,你不輸才怪呢。

接著,就應該好好地放大自己的優點長處了。是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優秀的一面。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專長髮揮出來,就會發現,其實自己也是相當優秀的。這就跟“田忌賽馬”一樣的道理,即使雙方資質相當,只要應用得好,也是有絕對把握超越對手的。所以,平時多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另外,環境也是非常重要。如果家長是個熱情自信的人,那麼,孩子也差不到哪兒去。所以說,想讓孩子自信起來,前提是大人本身就應該是自信的。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氣氛積極的家庭,他想不自信都難吧!


萌媽育兒筆記


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秘訣就是學會誇獎孩子。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誇獎孩子可以讓孩子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多誇獎少批評也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教子法則,這條法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誇獎孩子,而不是隨便敷衍了事,或者表現的不屑一顧,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還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



只有懂得誇獎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那麼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誇獎呢?以下提供了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第一:及時而適當的獎賞。當孩子考試比上一次進步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肯定並進行口頭表揚和鼓勵。當然也可以適時的和孩子約定下次如果考得更好會給予孩子簡單的物質獎勵,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又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發自內心的誇獎孩子。孩子有時的確會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現,這時候父母如果硬要板起臉說:“勝不驕、敗不餒”之類的話。那就太不合時宜了,也不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這時父母應該真心地去誇獎孩子,而不是為了一些目的去敷衍孩子。

第三:讓別人來誇獎孩子。除了父母之外,還可以讓其他人來誇獎孩子,比如親戚、朋友。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將會更充沛,因為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表現不但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第四:誇獎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父母除了對結果表示滿意,也應該對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可,有時候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孩子努力的過程也應值得父母去誇獎,這樣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因為他知道無論結果如何,在父母心裡他是被認可的,是最棒的孩子。

第五:經常在親戚朋友面前誇獎孩子。父母也不要只是單純地直接誇獎孩子,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孩子多麼優秀。經常在親戚、朋友面前誇獎孩子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只要你和孩子之間用心構建出默契的親子關係,並懂得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適時的發自內心的誇獎孩子,就能幫助他一點一點的建立起自信心。

謝謝大家的支持,也期待大家給我評論交流噢……


妙七爺聊育兒


自卑的孩子一般比較內向膽小,跟父母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如何從自卑轉為自信呢?

首先做父母的不要總是拿孩子的缺點跟其它孩子的優點比較,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是勝利。要不斷鼓勵他不要打擊他,要告訴孩子自己獨一無二的是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

其次尋找孩子的興趣點,做父母的應該瞭解孩子有什麼特長,所謂特長就是一學就會的東西或者平時孩子對某項東西非常感興趣比如唱歌能準確地唱出每個音符;有的孩子愛好美術,不管在什麼環境,他們都能隨意地畫起來;有的孩子記憶力強,對讀過的書,看過的畫過目不忘等等。做父母的應該發現他們的興趣和天賦,因勢利導,給孩子報個特長班,讓孩子堅持學習,經常讓孩子參加活動有表現展示的機會,逐漸孩子就會建立自信的。

當孩子的優點被認可,孩子對父母才會更加信任,對生活更加熱情。這時候的孩子,已然是一個讓大家都值得稱讚的好孩子。


生活密鑰


這裡面很多答案說,父母得誇獎孩子,孩子就會自信。老實說,我覺得這種回答是誇誇其談,沒什麼實際作用。我的母親自認為也經常誇我,但我依然是成年後依靠自己找回的自信。父母確實該誇孩子,可是誇什麼,怎麼誇,都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而不是一句帶過。

父母想要孩子找回自信,但很多父母其實自己都不自信,自己都整天嫌棄自己,嫌棄別人。也就是說很多父母是在讓孩子尋找連自己都找不到的東西!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父母的價值觀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孩子,如果孩子現在表現自卑了,那麼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去改變他,而是先要從自身反省做起!自己是不是一天到晚唉聲嘆氣,表現得很喪?自己是不是總看到事物的陰暗面,不願意看到事物的美好?自己是不是吝於給別人讚美和支持,是不是隻能看到別人的缺點,卻對別人的優點視若無睹?如果父母是一個自卑的心態,那麼又如何強求孩子能陽光自信?

只有父母轉變了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孩子才能真正被感染,自信起來。因為大人的心情在孩子的眼裡真的會被成倍放大,嚴重影響孩子!父母發自內心的開心和讚美,真誠的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會讓孩子從心裡都明亮起來,也學會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父母甚至都不用刻意誇孩子,只要用一個樂觀的心去生活,哪怕誇藍天,誇綠樹,誇小鳥,誇環衛工,孩子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

畢竟,最有力的影響只有一種,那就是身先士卒。


陳諾


什麼是自卑?一個自卑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而一個自信的孩子又是怎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信,而有的孩子卻很自卑呢?其實孩子的性格,家庭環境,父母,學校以及身邊的朋友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最大的影響往往來自於孩子的原生家庭。

自卑的孩子通常有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做事比較消極,經常自我否定。另一種自卑的表現就是自大。由於不夠自信,這種孩子會通過不停的自我肯定來暗示自己是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由於不夠自信,他們需要聽到別人不停的讚美聲來安撫自己。這種自我肯定通常建立在傷害打擊他人的基礎上。

這裡面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在哪裡呢?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孩子的原生家庭對孩子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第一,父母對孩子缺乏鼓勵。適度的鼓勵會讓孩子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且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由於中國傳統的文化影響,老一輩父母對孩子不會輕易的說出“你是我的驕傲”,“我愛你”等等這樣的話。而年輕一輩的父母則做的好一些。這裡請注意,鼓勵不是溺愛,適度就好。


第二,持續不斷的指責與打罵。儘管現在是新時代了,我們也接受了很多新的育兒理念,可仍然有很多的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說法。還有一些家庭則不能夠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朋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姐姐,老二是弟弟。姐姐曾經是一個比較開心的孩子,對外界的互動也比較接受。然而當弟弟出生以後,姐姐逐漸話少了起來,見到外人眼神躲避,腦袋低垂,說話聲小。弟弟則是另一種性格,是一個有著強烈自我意識的孩子,霸道,膽大,雖然不至於無法無天,但是頗有一種我誰也不怕的氣勢。而姐姐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她只要出現小小失誤便會招來父母一頓訓斥和指責,而弟弟則經常被大人冠以“他還小,你要讓著他”的理由,被各種原諒。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們大呼“別過去,小心摔倒了!”,“危險,不要碰”,“這個你做不了,媽媽幫你”等等。一個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在心理上會成為一個高度依賴的孩子,一個不獨立的孩子,是不可能自信起來的。

第四,經常進行反面的比較。比如說鄰居家的孩子。“小明英語考了100分,你為什麼才99?”,“你看小紅又會跳舞,學習又好,又聽話懂事,你怎麼什麼都不會”。父母需要做的是正面比較,比如與孩子本人進行縱向比較“你這次比上次進步了一些哦”。

寶寶的一個同學,是個小女孩,和上面提到的姐姐完全相反。她說起話來絲毫不怯,提起要求來也是理直氣壯。但是我注意到一點,就是她會經常性的和其他孩子進行各種比較,並且在意識到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極盡可能的尋找他們的缺點,並展開嘲諷模式,以此來證明還是自己比較強的。而事實也證明了她的媽媽經常性拿她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這也是一種自卑,因為不自信所以不停的尋找別人的短板從而得出自己很優秀的結論。

第五,不理智的期望值。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你讓龍變成老鼠試試看,這完全不現實。理智的設定目標會激勵孩子的上進心,而不是眼看著似乎永遠也無法達到的目標,父母和孩子於是整日處在一種互相責備,互相厭棄的狀態。一旦孩子喪失了信心,而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就糟糕了。

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擊的原因不止以上幾點,例如父母離異的孩子,家庭動盪的環境,安全感的缺失等等都有可能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怯懦。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很多人兒童時期對父母的一些行為深惡痛絕,並且發誓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人,而很可悲的是,他們發現自己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那麼改善這種情況除了尋找根源以外,父母還需要積極的想辦法來改變這種狀況。而不是一味的尋求外力幫助,你們自己才是孩子最強大的力量來源,你的肯定,你的鼓勵,還有你的愛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我在海外育兒多年,希望與你交流最新最科學的育兒方法,請關注我,謝謝。


月亮不彎彎


自信必須從幼年開始培養,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作為家長,如果可以幫助孩子做到4件事情,就可以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建立外表自信

得體整潔的衣著、髮型、外貌很重要,那是孩子身體自信的基礎。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對美毫無知覺。

有個著名的實驗,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一個6歲女孩穿上不同的衣著,進入同一家餐廳。
當她穿著乾淨漂亮的衣服時,餐廳裡的人熱情地跟她搭訕、聊天,甚至撫摸、親吻她。
當她換上邋遢破舊的衣服後,所有人都對她露出懷疑、嫌棄的表情,甚至請服務員將她趕出去。
方才自信滿滿的女孩開始難過,哭泣著跑出去,導致實驗中斷。

得體的外表妝扮不僅是一種幼兒審美培養,更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判斷:我是可愛的、受歡迎的、值得信賴的,從而反饋到內心的自信能量上。

建立體能自信

運動不但能讓孩子身體健康,還能讓他體驗到對力量的掌控感,激發出自尊。

自尊高的孩子,會把對身體掌控的自信,遷延到學習、生活和社交中,面對困難時會更有勇氣。

前不久,泰國少年足球隊12個孩子和教練被困山洞10多天,他們靠著強大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勇渡難關。被搜救員發現時,這群孩子沒一個痛哭流涕,反而面帶微笑,積極回應。這就是體能自信帶給孩子的能量和奇蹟!

建立對自身能力的自信

在培養孩子自信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用言語、行動,讓孩子認識到「我有優點」「我的努力被看到了」 「我能行」,幫助他建立起對自身能力的自信。

建立群體中的自信

除了需要大人的肯定,孩子也需要得到同伴的認可,穩固自信。能夠得到同伴的認可,回給孩子帶來自信,變得樂觀開朗。

心理學家說,孩子需要在群體社交中獲得接納、認可,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群體中的「首領」。

愛——接納——鼓勵,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呵護,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自信。

“泡泡育樂園”有很多的育兒知識與大家分享,同時有專業的睡眠顧問和心理諮詢師可以給媽媽提供幫助。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關注公號留言,泡泡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能根據自己走過的路給予兒女啟發,是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發現爸爸】有話說!

要讓孩子從自卑轉為自信,需要根據不一樣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1、孩子所處的年齡段

在三歲前的孩子,他們並不會有明顯的自卑心理,但是,如果這時候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他們的內心會缺乏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缺乏,會讓三歲後的他們不自信。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三歲左右顯得不自信,那麼父母需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引導,彌補孩子內心缺失的安全感。與父母之間有互動的孩子,會因為與父母之間親密的關係而信任他人,相信自己,並敢於向外界探索。

2、孩子不自信的原因

有些孩子的自卑,是在特定的場景或者是環節中的。

例如,在與父母以外的人相處時,孩子特別的不自信,並且不知所措。這種情況,父母可以考慮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告訴孩子與其他小夥伴相處的方法,例如主動打招呼、稱讚同伴的優點、學會分享等等。

另外,父母還要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幫孩子建立自信。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就是讓孩子提升自信的辦法,讓孩子知道“我也可以做這些!”“我是行的!”,在這個過程,鼓勵和引導要雙管齊下,讓孩子在良心循環中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

3、孩子的性格問題

有些孩子天生較為內向靦腆,如果過度了就容易自卑。

這種情況,家長不要過早對孩子貼標籤,強化孩子認為自己就是內向、就是自卑的認知。

更可取的是,父母要多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讓孩子敢於表現自己;多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強壯也是有利於孩子建立自信的方法;多講名人故事給孩子聽,這比單純的加油和鼓勵更有作用,因為這些名人的榜樣效應,會成為孩子內心的“加油站”。


※ 父親參與孩子教育的意義,猶如雕刻之於大理石的分量,【發現爸爸】每天為您的智囊庫添磚加瓦。更多育兒攻略可參閱公眾號:發現爸爸。


發現爸爸


我們首先看到先是有一個自卑的孩子,如果家裡有一個自卑的孩子,那麼和這個家庭的育兒氛圍是相關的。

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不一定就出自卑的孩子,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不一定就沒有自卑的孩子,很多時候自卑與家庭的經濟收入關係不是很大,這和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認可關係比較大。

自卑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在他人面前覺得矮人一等,自己不配擁有好的東西。自己的價值感不強;自信的孩子很覺得自己很好,能贏得全世界的喜愛,自己的價值感比較強,自己值得擁有美好的東西。

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點自卑了,那麼如何讓他自信,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父母多肯定孩子、鼓勵孩子

孩子最初覺得自己好不好的判斷來自於父母,慢慢地這個外在父母的形象會內化為他們自我評價的一部分,自卑的孩子往往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肯定、鼓勵比較少,甚至打擊、批判比較多。“你這麼差”“做什麼都不行”“算了,放在那裡,別弄了。”這些話語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備受打擊。

父母多陪伴孩子玩遊戲

除了言語之外,父母也可以從行動上讓孩子覺得“我很好”“爸爸媽媽都愛我”,這個感覺對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在行動上可以多跟孩子擁抱,玩兒一些肢體接觸的遊戲、角色扮演的遊戲以及瘋狂打鬧的遊戲,這對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培養親密幫助很大。

看一些繪本故事,幫助孩子轉變觀念

有很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繪本故事,比如安東尼·布朗的“威利系列”,威利也曾經是個自卑的小孩,那麼他是如何變得自信呢,家長可以與孩子共讀、然後討論。還有《幸運的內德》《糟糕!身上長條紋了》等,這些對於孩子正確看待他人、看待自己很有幫助。

從小事入手,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對立面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很糟糕的局面,家長一定要避免讓孩子有這種感覺。從小事入手,哪怕掃地、洗碗都可以,孩子做完之後可以肯定他掃地掃得很乾淨、碗也洗得不錯,通過這些小事積累自信心。

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些運動增強自我效能感,比如游泳從不會到會了,仰臥起坐比昨天多做了5個,這些都是增強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好時機。

有些繪本也很強調“練習”在技能中的重要性,比如《莎娜想要看馬戲》《鱷魚哥泥流》,這些故事都在強調做成一件事需要不斷地練習,通過付出、努力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如果已經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孩子,想要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家長還是不要期望“立竿見影”的效果,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持續不斷地鼓勵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一點一滴地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