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效讀好一本書?

用戶9045394094665


這個問題,早在2016年,日本作者就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詳細、仔細的回答。

最近讀書我就利用書中的方法,效果很明顯。區別我之前分享的《王者速讀法》,這本《有效》更合適精讀。


雖然《有效》11萬字,其實整篇書圍繞“四字真言”,讀懂這四個字,人人都能掌握有效讀書。


《有效》這本書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讀書筆記指的是什麼?有哪些好處。

第二部分: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重讀讀書筆記。

第三部分:作者貼心奉送讀書技巧大禮包。


這裡,我主要花幾百字,講解下大家關注的“哪四個神奇四字,以及如何寫讀書筆記”。

剩下的26個筆記技巧,大家感興趣可以看全文。


作者認為讀書筆記是一個過程,通過選、購、讀、用四位一體的過程。

選、購、讀、用分別是,


選。

在日常中,記錄腦海中萌發想看書的類型,比如:文學、商業、財經,請把作者、出版日期等信息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就不會盲目、被動對自己沒用的書。

購。

把記錄下來“想讀”書籍信息,根據日常媒體廣告親朋推薦,做簡報收集信息,做到了解再逐一篩選購買順序,確認意願購買。

讀。

隨意記錄讀的這本書內容,記錄聯想到的新聞報道、事件,總之一切靈感,統統放在讀書筆記裡。比如,感覺讀書這段話非常好時,不要只寫“好”,而是反思為什麼好,好在哪,如何用更具體的詞,表達好?

用。

讀完後即使不再看書,也能將書中精髓通過筆記,完整呈現出來。

完成一次讀書的閉環。

不僅是一本書,利用這個辦法可以開展“小型圖書館”了,讀書筆記就帶有“索引”功能,可以分門別類、方便查找過往讀書。


如何標註讀書筆記,如何重讀讀書筆記。

首先是,用什麼工具標註讀書?

作者推薦通過不同顏色鉛筆、標籤、畫圈、畫波浪、畫直線等符號,標註讀書。

這裡作者發明了“蔥鮪wei火鍋式筆記”。許多拆書稿都著重講蔥鮪,我個人感覺意義不大,直接挑乾的嘮。


其次是,讀書筆記套路記分2步。

(1)先寫:讀書日期+書名+作者名;

(2)再寫文中重點摘錄(o表示)+你的感想(*表示)。

“(1)”部分大家都懂,這裡作者舉個例子,如何寫(2)的部分。

這裡作者以他讀《各種各樣的人》,摘錄的句子:

作者在感想中寫道:

再次是,讀書筆記“重點摘錄”,指的是哪些值得重點標註?

答案:顛覆你認知的總結;小標題;能代表本書體驗的關鍵詞;

最後是,如何讓讀書筆記更豐滿呢?

不僅要讀本書,也要收集本書之外的延伸。

比如:剪報、廣告、宣傳單、甚至車票、購書票,方便你更好記憶讀這本書的前因後果。

甚至,要摘錄選取最經典的段落,複印下來放在筆記中,方便日後回憶本書。(可以理解成做成:思維導圖吧)


剩下的部分就是重讀筆記了。

這裡作者原話:“知道自己要在別人面籤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我們才會去調查那些我們從未在意的出處、資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時你會驚訝的發現,這個補充學習的過程就像從零學起一樣,需要費不少功夫。而能夠正視這些辛苦工作的人,最後都不再對知識一知半解了。


“就拿對政治的瞭解來說,我們可能會在理髮時與旁人閒聊幾句政治話題,每天接觸政治的記者也數不勝數,可是能正經寫出政論的人卻少之又少。這說明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人並不是因為無所不知而去發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通過演出和出書讓自己達到新的高度,成為某一領域內的專家。”

簡單概括就是:也許讀的慢,但通過精細閱讀和周邊延伸,你掌握的不是一本書,而是全面、系統的知識。


最後,日本作者貼心送上18個技巧和26款筆記文具,我就不介紹了。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看全文。


怕你們忘記了,我再總結下四字真言的步驟和流程。

(1)去用任何方式,渠道,收集你想讀的書;

(2)買它,用心讀,用一個筆記本,畫圈、畫浪、手抄,記錄你認為好的一切,筆記中可以添加關於這本書其他資料,比如貼剪報、車票、他人介紹、廣告。評論中帶著疑問、提問、你對這段的理解闡述。

(3) 固定時間重溫這些筆記,記錄新的閱讀感受,目的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4)如果下手的書籍太難懂,可以從入門級開始讀。

這兩天,我一口氣讀完《王者速讀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假如讓我推薦,一開始我選《王者》,但《王者》更合適技能類的書籍,後來更推薦後者,《閱讀一本書》合適小說、科普、人文類,而且對閱讀沒數量要求,通過讀書筆記,讓一本書讀完不再是孤島,而是完整知識體系。

最後,我再說說“教你閱讀”類書籍的感受。

幾乎每年都有幾本書,發明創造個“概念”,教你如何快速有效閱讀,比如方格法,洋蔥法,思維導圖法……尤其是日本人,尤愛專研,不信你看好多書作者是日本人。這大概跟“日本工匠精神”有關,肯每天不厭其煩花時間琢磨,您說沒用吧?這種細緻到骨髓裡,讀完還挺感動的。

其實,這類技能書籍也好,其他兩性、情感、教育書籍也好,作為精神消費品,跟現在消費品、化妝品性質差不多,上市時轟轟烈烈,許多大V名人站臺,肯定好用,但大部分都差不多湊數,我們都覺得“用了比不用強”,外加中國讀書群體龐大,每本書不同廣告渠道下,每本書都有買單的人。

再就是,這類教如何閱讀的技能,一般針對:

1, 喜歡長期閱讀習慣的讀者,對知識有要求;

2, 對讀書數量有要求,又想提高質量;

3, 寫作需求的人。

還是那句話,別迷信技巧,或肯專研一種技巧就行,任何成功的人都有一套理論,人們因為看到成功,願意也理論買單。理論也許受益,但未必合適你。

如果一定要有個信仰,就請迷戀“堅持、毅力”這個習慣吧,堅持每天去做,哪個起個早,每天花時間琢磨,你也能在領域成為“小小發明家”。


我是若素,一年給自己設計“3+2”個小目標。

這是我在公眾號“若素筆記”中《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節選,文章也有其他技巧介紹,我會每天更新更多讀書拆書乾貨,想看更多內容,請關注“若素筆記”,後臺回覆“有效閱讀”還贈送本書pdf版本。


若素筆記


細讀不可取,效率有一點低,而且作者編這本書目的就是字數多,畢竟要盈利,有很多東西也是作者擴充的沒有必要細讀。

身邊很多讀書好的同學,其實並沒有經過快速閱讀的訓練,有天生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而是他們看書的時間是你的好幾倍而已,在大學,你在玩的時候,他在看書,你在玩遊戲,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在看書。很多時候,早晨起來,我還在睡懶覺的時候,他早晨6點多就已經起床,開始看書。有了這種態度,看很多書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我有一個好的辦法是現在我正在使用的,每次我讀哪一本書前,我會去各大網站,豆瓣啊什麼的去看他的書評,然後大概也就知道它講的是個什麼東西。然後帶著這種思想去閱讀,然後效率就會很高,把一些細枝末節,比如環境描寫呀,小說裡面會介紹到有一個比賽的規則啊什麼的就可以略懂,這樣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那些書評所講的意思,更深的把握這本書,不至於太過於偏差。

(知識點雜貨店)




一家不正經的文娛店


從頭開始看,看序言。有序言就先看序言,序言也叫前言、引言,有的書會有總序/序,然後是自序/前言。有的序言是在書的後面,可以先翻來看看,對書會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序言,主要是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

接著看目錄。目錄就像有邏輯的思維一樣,是全書的脈絡。好的目錄就是全書的大綱,目錄與目錄之間會具備內在的邏輯性,語言精煉且有深意。如果你的想象力夠豐富的話,或許能從目錄瞭解到全書大致上講的是什麼故事,有可能猜到一些情節的發展。

然後就是讀正文內容了,名著、經典、歷史文獻資料和一些好的文學作品,自然需要慢慢讀,慢慢品,很多細節就藏在文字間,如果是一目幾行,囫圇吞棗地去讀,都最後也只能是白讀。要是很普通的作品,或者是再差些的,可能怎麼讀都行吧。讀書儘量多讀好書,那些快餐的書,還少讀得好,要是真想消遣的話,扒了扒了文章或網絡小說。好書一定要重複地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才能瞭解書中的深意,才能學到東西。

書後有後記的就看看,附錄也是,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享文煮益


個人讀書經驗覺得分為六步可以讀好一本書。

第一 閱讀序言。一般情況下,出版社的編輯會親自編寫這本書的序言或者是作者出版這本書的序言。有些書籍是翻譯本,序言有時候內容不少。我們需要仔細閱讀書籍的序言,這樣可以很好的理解作者和這本書的基本信息。

第二 閱讀目錄。每個出版社對目錄的編輯都不太一樣,有的很詳細。商務印書館出版翻譯書籍,一般在目錄上都會編輯得很詳細,以便讀者可以去查閱。我們通過目錄的閱讀可以瞭解到本書的基本內容。

第三 看看出版社。一般從出版社、版次、書籍後面評價的基本情況可以看出這本書的受歡迎程度。

第四 閱讀正文。 閱讀正文可以首先泛讀一下,瞭解這本書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思想、基本內容。然後從第二篇開始認真閱讀正文。

第五 閱讀註釋。有些文學類和比較專門的書籍都會採取書頁下面註釋的方法。我們閱讀註釋可以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第六 參考文獻。不是所有的書籍都會註明參考文獻。專業性的書籍。如歷史、文學類、傳記類的專業書籍都會在後面詳細列出具體的書目,如中文書(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外文書(外文名如果是英文就寫英文、作者、出版社、版次)。





張姓先森


讀書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書的內容選擇閱讀方案。

一, 文科方面的書。

閱讀文科方面的書,又有名著和暢銷書之分。對於初中生來說,閱讀名著或哲學類書,切記追求數量,名著一般讀一遍,是沒有什麼效果的。一本名著,起碼需要閱讀兩遍,才能算“讀過”,讀過四遍以上,才敢說“讀懂”。對於暢銷書,讀一遍就可以,如果讀第二遍那就是浪費時間。這裡提一點閱讀詩歌、散文和古文的方法,需要經常反覆誦讀,不像讀《紅樓夢》一樣默讀。

閱讀名著,最好加寫讀後感。這樣的閱讀才算是完整的“閱讀”。

二,理科方面(自然科學)的書

閱讀前,需要先行選書。選得書好,才能讀得下去。

選理科方面的書,抓住兩點:1,著名出版社;2,文中的語言流暢,在文字敘述方面,邏輯的跳躍性,很少,這樣的書就是“好書”。讀起來,猶如在聽一個老師在說話,那麼這樣的書就值得購買。

書有了,如何閱讀?

閱讀理科書,總體上講究這樣一個原則: 看兩頁(看一小節),思考十頁以上的量。目的掌握作者說這些話的原由,提出了哪些現實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後再思考,這樣的模型對應了數學中哪個工具(比如,這個物理模型的數學推導,用到了微積分,還是方程矩陣),這樣建模是否粗略;數學推導過程自己能否理解;如果推導過程不理解,是否影響自己後續的內容的掌握;推導過程一般就是使用過程,自己是否需要掌握推導過程等等諸多問題。最後,再往哲學方面進一步思考,這章內容,還能解決哪些現實問題。

第三,說一說閒雜書的閱讀。由於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閒書”,也可以閱讀。閱讀這類書,只要隨手翻翻目錄和內容就可以了。

綜上所述,每本書都可以讀,根據你自己的習慣,該怎麼讀就怎麼讀。法無定法,不管讀什麼書,閱讀總是有好處的。另外閱讀這種行為本身,可能還有一定的心理疾病預防作用。


謹聖嘆


乾貨分享:我們到底要怎樣才能有效的讀好一本書?

凡事都都是有方法的,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主要的。下面分享一些自己的讀書方法。

既然要讀書,那我們應該要知道,自己合適讀那些書

1;選書,首先興趣是最主要的,需求是其次的,不要人云我雲,只有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才長久。

2:準備工作,讀書應該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前期準備工作不要太久了,找個安靜的環境,倒杯水,遠離手機就可以了。不必焚香沐浴,搞的要接見主席一樣的。搞到最後自己都累了。


3:閱讀;先看序,為什麼要看序,序是作者亮雞肉的地方,看完你也就知道,這書有幾斤幾量,是不是你的盤中菜了,然後去通讀,然後再看目錄,挑出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精度細讀,做好標記,摘抄,做筆記,為什麼要做筆記?因為怕忘記嗎。為什麼要做筆記?因記住了它就屬於你的了。我個人喜歡筆記本記一次,手機便籤記一次,這樣基本也就能記住了,閒暇時方便鞏固。

4:要用,要用,要用,這才是重點,包括日常使用,同樣也包括對自己身心的使用,富有詩書,氣自華嗎? 寫書評,哪怕一開始只會說,“吹牛”也行,你寫就對了,慢慢寫的多了自然融會貫通。在使用過程中,有遺落,再翻閱,好了我相信到這裡你一輩子都忘不了了。別回回吵完架總感覺沒發揮好。心裡沒墨,只會窩草。“叱嗟,而母婢也。”立馬就不一樣了是吧。

5:最後推薦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看名字就知道很實用了。

6:用心,不要因為讀書而讀書。




洛的世界


我喜歡讀史書、自傳之類書籍,效果怎麼樣從我的成果看。覺的他們能寫,自己也能寫,便從小文章寫到大文章,一開始五六百字,逐漸寫成三四千字,寫到現在已有五十萬字的自傳了,卻還沒寫完童年的事情,如果寫到少年時期,啟碼還需要五十萬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讀書的效果。不過我覺的如果有像我一樣愛讀史書,想寫史的朋友,那就張揚一把個性吧。在這個多變的互聯網時代,因其色彩斑斕而讓你眼花繚亂,這才是講究自我的時候,為了讓視野拓寬,需要讀書,並要有效的讀一本好書。我讀史書專找作為歷史主體的人物去讀,如毛澤東、斯大林、丘吉爾、赫魯曉夫、蔣介石等,把過去的歷史讀到了鮮活,從影響力人物身上汲取養分,讓自己也走進歷史,供人評說。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紀實性是基本要求,正如我的文章發表後,有讀者說填補了當地史料的空白。比如我寫莊則棟來到我們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齊,在第四小學和我的同學融明德,在用磚石壘成的砼面乒乓球檯上打了一場球,當時全校融明德乒乓球打的最好,那天天氣還很冷,莊則棟手把手教同學們怎樣正確握拍、發球,這是1970年的事情了。現在人都不清楚有這麼回事,第四小學歷史沿革中沒有記載,我不寫出來老同學們也忘記了,畢竟是49年前的事情了。這類例子還很多,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我有效的讀了書,不過受啟發寫了自傳體小說《高原牧歌》確是真的。


作家恩出


怎樣有效的讀好一本書這個問題,首先好書,經典書是可以讀好多遍的,因為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作者的原意。比如《紅樓夢》,這樣的奇書,名著經典書,讀十遍你未必能讀懂作者在那樣的時代裡所有的心裡活動。好書是不怕讀的,多讀兩遍就能有更深的理解原文的精華。研讀一部好書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好書的寫作方法,技巧,時代背景,以及書中的人物原型的作者的關係,每一部好的作品創造的人物都會有人物原型,只是文學藝術的創造需要各工藝術加工使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洱海灣


1.有的放矢,有目的才有動力。覺得為人處世,生活工作中什麼不足,需要彌補什麼,就去讀什麼書!\r

\r

2.批判的眼光,懷疑的態度。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過程中一定要有自己思考和判斷,勇於懷疑,摻雜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思想的火花在碰撞過程中才能更閃亮,也更令人印象深刻。\r

\r

3.與人分享你讀書的新知和樂趣。把你從書中獲取的觀點看法或與之相反的觀點看法運用到生活中,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相互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書自然會對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r

\r

4 當人讀的書多了,理解能力會變強,知識面會變寬,看書會比較快,很快能抓住作者表達的意圖或提煉出書的精髓。





憑欄待月的哥


瀉藥。

先通過封面,背面,前言,序言,後記,目錄等了解一本書大概內容在講什麼。

然後迅速掃讀一遍,抓住重點內容。

如果是暢銷書,可能至此就讀完了。然後做下讀書筆記,寫下這本書講什麼,有何感想。

如果這本書你認為值得深入再讀,在掃讀和筆記過程,你應該已經瞭解哪些是重點篇章,或者哪些是感興趣的,選擇這些再細讀,並做筆記。

這樣一本書基本拿下來了。這是屬於比較有效的閱讀方式。

最有效的就是李敖說的,寫一本書。其實就是查資料式的閱讀。先有一個主題,或者問題,然後找相關的書來看,蒐集資料,整理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