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宋詞時該注意什麼?

vivi95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說了一些初學者如何填宋詞的知識,被很多大神指出“填宋詞”的說法不嚴謹。這裡先謝過大家指正,因為實在沒時間在評論區一一回復。

宋詞只是詞牌發展史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詞牌始於唐,大興於宋,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代表了宋朝的文壇成就。但是詞牌的創作研究不能囿於宋朝。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填寫詞牌要注意什麼?”

詩詞的發展路徑是差不多的。都是從民間音樂形式上升到高層文人之中,再脫離音樂成為吟誦體。只是詩出來得早,當詩的層次被高規格化之後,民間音樂也趨向複雜多樣,就產生了適合宴樂的長短句,也就是“詩餘”,經過晚唐溫庭筠、韋莊,五代十國馮延巳、南唐二主,宋朝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周邦彥這些大家的不斷開拓改進,才漸漸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我們知道古體詩是不講究平仄的,在中唐時期白居易、劉禹錫他們的詩詞格式靈活起來,開始取代樂府詩成為民間演唱主流。詞牌誕生、發展、變化的時候,唐則天皇帝手下的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等人已經開始了近體詩的格律規範。

所以詞的誕生先天就打下了格律的印記,以此區別於同樣句式長短不齊的古體詩。

但是,這個時候同時出現了律古,也就是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這個和詞牌就非常像了,而且當時詞牌的各種格式並沒有固定。個人以為,當時的這種律古,如果能有一首音樂匹配並流傳出來,讓大家模仿填詞的話,就是一首詞牌的誕生。

比如說韓翃的《章臺柳》,就是他寫了給老情人的一首古體詩: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如果章臺柳氏看了這個就忘了,這便是首古體詩,可章臺柳同學看了怒不可遏,按照這個格式寫了一封回信罵人: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同一種格式下出現了新填的詞,這個就是個詞牌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具體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

當然這是在詞牌發展過程中的現象,到了周邦彥完整地規範了各種詞牌的格式之後,就很少出現這種事情了。隨著音樂的散佚,詞牌逐漸成為吟誦體,和詩一樣漸漸脫離了音樂,只按照漢字的平仄聲韻來合律了。音樂附著體的形式就交給了元曲,到現代成為歌詞。

所以,詞牌雖然格式上有點像古體詩,卻是格律體。除了《詞林正韻》的韻部比《平水韻》的近體詩用韻稍微寬鬆之外,字數,句式,每個字對應的平仄,比近體詩更加細緻。也就是說,詞牌是比近體詩更加嚴格的格律體。而且近體詩再怎麼說,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句式,平仄只有仄起、平起兩種大的規範,而詞牌一千多種格式,因為原來匹配的音樂已經不存在了,所以並沒有大的規律可循。只有通過記憶,不斷地填寫,達到一種熟手的境界。

至於其他問題,都得先搞清楚詞牌格式再談。雖然已經獨立於音樂,不過由於在創作之初有些詞牌的斷句,用韻(比如仄聲)都是配合音樂來的,所以有些詞牌開闊大氣,氣勢澎湃,如《水調歌頭》、《滿江紅》之類的,你如果填得婉轉悱惻,一個可能不合音律而聽著難受,第二個容易被高手側目。

又比如同樣是來自《踏鵲枝》的變體,《蝶戀花》主要用來表達閨閣苦戀,而《卷珠簾》卻主要用來表現少女懷春,羞羞答答的意思。

這個中差別,說來不大,卻也是有的,大家需要注意。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問題:填宋詞時該注意什麼?

.....

前言

詞不是宋朝才有的,所以說填宋詞不太準確,直接說填詞就好。填詞相對與格律詩來說,押韻簡單一些,對仗也沒有那麼嚴格,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詞譜

我們學填詞必須依照詞譜,所有的詞牌都可以說是格律詞,千萬不要以為字數對了就是填詞。不像詩分古體和近體。

我們常用的詞譜有《 欽定詞譜》《白香詞譜》《龍榆生詞譜》等,因為《欽定詞譜》是清朝官修的詞譜,收集了800多詞牌,2000多體,應用最廣。

《老街詩詞閒話31-怎麼根據詞牌寫詞?必讀》

二、詞押韻

詞韻用詞林正韻,詞韻幾乎是合併了鄰韻的平水韻,所以說詞韻寬,相對簡單。

不換韻的詞牌押韻,上聲和去聲是通押的。入聲獨用,平聲獨用。

詞有換韻、有叶韻。即一首詞裡既有平聲韻也有仄聲韻,如韋《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上聲韻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平聲韻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入聲韻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平聲韻

《老街詩詞閒話29-換韻與叶韻 虞美人與西江月押韻有什麼區別?》

三、詞對仗

詞的對仗並不嚴格,同樣一個詞牌,不同詩人和作品對仗的位置經常不同,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另外,依照詞譜填詞時會發現,詞的對仗不一定是平仄相反,而且可以有重複的字。如 《沁園春·雪》:千里冰封對萬里雪飄。

《老街詩詞閒話37-以《沁園春》為例說下詞的對仗》

四、不同詞牌的含義不同

有的詞牌如《滿江紅》《水調歌頭》等適合慷慨激昂之作。

《浣溪沙》《蝶戀花》和婉溫潤,適合言情寫景。而《金縷曲》抒情則是抑鬱之情。

填詞時,抒發情感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詞牌。

結語、詩詞氣象不同

詩言志,詞言情,詩以雄壯為佳,詞以婉轉微妙,東坡一出,以詩的筆法寫詞,因此被李清照認為是“句讀不葺之詩”。

葉嘉瑩在評價蘇軾的詩化之詞時,也進行了區分,豪放詞一定要避免鋪張叫囂,如果沒有詞的意蘊之美,也沒有詩的感發力量,就是下下之作。詳細請看《老街詩詞閒話122-瞭解蘇軾詩化詞優劣之處 才算窺見填詞入門之道》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 注意平仄

填詞必須遵守平仄,這是詞的格律基礎。無論長調還是小令。

不過詞牌不同,對平仄的寬嚴程度也不同。

一般來說,小令的平仄較為簡單, 與近體詩相似。如《菩薩蠻》「赤橙黃綠青藍紫」,平平仄仄平平仄,可以按近體詩「一三五不論」的規則,寬鬆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就是可平可仄。

但長調情況就比較複雜,有同樣格律寬鬆的長調,如《念奴嬌》。但也有十分嚴苛的長調,幾乎一個平仄都不能亂改,比如《惜紅衣》。


  • 注意韻部

其次就是要注意韻部。

詞這個文體在宋代是兼具文學屬性和音樂屬性的,也就是說既可以賞讀,又可以歌唱。既然歌唱,就要貼合唱者的嗓音和口音,所以押韻是比較靈活的,經常有按方言押韻的。比如姜夔的《淡黃柳》「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必得,青青如此!」就把「樹」和「此」混押,這來自於鄱陽方言。

還有一例,就是當年一個叫林外的文人,題了一首詞在吹虹橋上,好事者錄給宋高宗看,附會說是神仙呂洞賓的手筆。宋高宗過目之後,置之一笑,說,這是神仙手筆嗎?明明是個福建秀才手筆。 眾人不明就裡,高宗解釋說,這人把「掃」和「鎖」通押,是福建的方言。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見,宋代的押韻是不按照韻書的。而是按照當時口語——大部分人依照官話押韻,按照方言口語押韻的隨意情況也存在。

洞仙歌
飛樑壓水,虹影澄清曉。橘裡漁村半菸草。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裡,唯有江山不老。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認雲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不過清代以後,中古音發展到近古音,入聲消失,音韻體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果我們還各自按照方言押韻的話,就會出現,人與人之間難以交流,讀彼此的詩歌都不押韻,讀古人的詩歌也常常落韻。於是清人就將宋人最廣泛的用韻規則整理成《詞林正韻》,以後凡詞創作,都按這個來。這就將地方與地方,今人與古人,統一在一個體系內。


  • 注意四聲

四聲作為進階高手的專屬,初學者可以先不用考慮。如果填詞到了一定境界,平仄格律對你來說已經毫無束縛,就可以注意下四聲了。

我們現在唱歌的時候,字音是可以隨機應變的,一個字可以唱成各種音調。但古人唱詞的時候,字音是不變的,這個字是什麼音,就唱什麼音。這樣一來,對每個字的音調要求就很高,某句詞的樂譜是降調,你用幾個平音字結尾,就降不下去。

四聲要求由此而起。但整個兩宋三百多年,精通聲律可以自由改變四聲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詞人都只能做到按譜填字亦步亦趨。一般來說,我們認可的大聲律家有四位: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


  • 注意斷句

詞有個別名叫長短句,顧名思義,特色就是長短不齊。

律詩整齊,斷句是很容易的。而詞的句子參差交錯,很容易斷錯句子。

打個比方,「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悵寥廓」叫「三字逗」,逗就是短暫的停頓,語氣到這裡必須有一個停頓,即使意思還沒說完。

不能寫成「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你說我的字數都對格律也對呀?但這樣就把三字逗點沒了,損害了詞牌的特質,也是錯誤之一。


吳季玄


很多人都說喜歡填詞,認為填詞比寫律詩容易,只要按照詞牌要求的平仄,照貓畫虎填上相應的字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詞有它的音樂屬性,只有審了詞牌才會知道這個詞牌適合填什麼內容(喜的、悲的或者是豪放的)。填詞的優美感和音樂屬性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共同字符,"領字"

我們來看什麼叫填詞的領字!”詞中的領字,一開始稱之為虛字。《詞源》中有這樣一段話:“詞與詩不同,詞之句語,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疊實字,讀且不通,合用虛字呼喚。”到了清代,在詞論著作中把這種虛字稱為領字。《宋四家詞選》中就稱為“領字單句”用好領字可以更好的讓詞有生命!

詞填的精彩不精彩,並不在於你掌握的華麗詞兒多少。要自然流露,自然表達,自然的,就是最美的!也就是隨性,所謂煉字,就是把這最自然最逼真最貼切的字找出來,用在我們的句子中。最貼合自己意的詞字,才是最華麗的,不貼合自己意的,再耀眼的詞也是累贅。 詞的優美在於有雅,有俗,雅俗相融才是上品,這只是個人之間,說錯了無怪!前幾天為讀宋詞有感而吟詩一首:

讀宋詞有感

宋詞美妙意纏綿,雅俗相融趣味添。

麗句章章多燦爛,佳辭闕闕浩雲煙。

深情小令風和月,婉約長歌愛與憐。

感嘆中華文化盛,還須吾輩繼承傳。


巴中向天嘯


填宋詞除了平仄音外,還有押韻等等。推薦自己填的第二首步韻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基調填詞。謝謝。


【滿江紅. 江南往事】詞林正韻:原創東都有湘。謹此獻給08抗冰歲月/步韻柳永《滿江紅.暮雨初收》詞牌原調曲格填詞

浩首煙雲,北風烈、冬妝縱虐。江南雨,頓悲秋意,幾殘寒覺。雪詠蕭牆猙猛臉,霧途橫此蒼茫樂。野哭嘯,牽染夜冰封,闌珊濁。

荒延裡,成寂落。遙望白,傷拼搏。苦長城朝日、運籌帷幄。天義無情非理道,人間世有衷腸約。相遇來,萍水再清茶,而不陌。


東都有湘


上面兩位總結的很棒,俺再補充一點,除了嚴格的詞牌格律(平仄),韻部外,亦應注意所填詞牌之內容,應付合詞牌所表現的調子與節奏,如《長相思》適於懷舊,《踏莎行》適於雅情,《蝶戀花》適於愛情,《滿江紅》適於壯志,情感宜當激懷悲壯……等等不一而足!填詞宜感情真摯,忌堆砌詞藻,空洞無物。小調或中調一般或抒情,或描景,過渡自然;長調一般適於敘事傳情或說理明志,起承轉合有序,用典熟套,表現豐富。總而言之,好的一首詞,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有作者的思想與靈魂在裡面。詞彙量的豐富,且靈感最為珍貴,源於生活與感悟,又有極大的藝術渲染力!


跳過不過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文學形式,到了宋朝,更是詞的豐富多采的時代。

標準的詞,必須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全篇是固定的字數,二是,句是長短句,三是,句式的律化平仄。近體詩具備了一,三兩點,卻缺乏了第二點。古風具了第二點,都缺乏了一,三兩點。依照這個標準,詞和詩是有分別的。

寫詞必須按照曲調,也叫做詞牌。詞牌的種類很多,如《清平樂》,《憶秦娥》,《菩薩蠻》……等等。有一千多種,詞牌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僅只把它當作一個譜子來看,只是按照譜子的特定格式寫出不同的歌詞一樣。

詞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最短的詞,只有十六個字,十八個字,最長的是二百四十個字。分兩段的詞,上段叫做“上闋”,“前闋”或“上片”,下段叫做“下闋”,“後闋”或“下片”,詞的下闋,最短的詞是不分段的,較長的詞才分段。

詞必須押韻,詞韻和詩韻設有多大的分別。依照《詩韻》來填詞,不但唐,五代的詞人是這樣,直到宋以後都是這樣。詞的用韻,依韻腳來分類,可分為平韻,仄韻,平仄韻轉換,平仄韻通葉,平仄韻錯葉等五格詞句的平仄和詩句的平仄,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問的地方,要理解詞句的平仄,必須先理解詩句的平仄。

詞的對仗,它可以同聲相對,也就是能夠以仄對仄,從平對平。總之,詞句雖有律坳之分,但律句在詞裡用得最多,而拗句的變化是從律句的變化而來,它們之間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從律句去了解詞句的平仄,十之八九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等事長


讀了大家的見解,我也來說兩句,供大家討論與參考。

只要是填詞,首先是要清楚自己填的題材思想,是否和詞牌相呼應?這十分關鍵!舉例:《滿江紅》詞詩,你如填情意纏綿悱惻的內容,就形成了極大反差,表達的詞意就無法達到詞牌的意義。又例:《江城子》你卻填了意氣風發的激揚文字,這就和詞牌要表達的意境截然相反。所以詞牌和你要表達的思想一定要符合。

一潭清泓,

幾株玉蓮褪綠色。

愁盡秋雨,

半坡翠煙漸乏黃。

雲綣雲舒,

沐浴南國風。

問君途?

行萬里路,

與鯤鵬同殊。

填寫於壬辰年丁未月廣東.東莞

請大家指正。


眞如長眉


填詞不等於填宋詞。詞產生於宋朝之前,唐朝前就有,李白就填過《憶秦娥》、《菩薩蠻》等。詞來自民間文學,它本來是配樂的歌詞,所以當初稱為曲子詞。在唐宋時,瞭解音樂的詞人是按照樂譜的音律節拍來寫詞的,所以叫做填詞。後來一般詞人大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來填寫,這樣詞就逐漸脫離了音樂,純粹成為詩的別體了。如同詩到了唐朝成了詩的頂峰一樣,詞到了宋朝也達到頂峰,故才有唐詩宋詞一說,它們是中國詩詞的優秀代表,但它們畢竟不是中國詩詞的全部。如說填詞該注意些什麼?簡言之,按照詞譜、詞韻、詞的平仄和句式要求填詞(此處的詞作詞語解)。


郭雄333


桃花流水貴魚肥,輕薄桃花逐水流,巔狂柳絮隨風舞!欣賞:看那桃花的江水貴就貴在養的那什麼魚都肥膘肥膘,口感即鮮又嫩,好美味。可惜那水性洋花的桃花花落隨水而去,又加上那柳絮隨風亂舞肆無忌憚,終於顯出了夲來顏面,在我看來柳兄亂了心質,好生可惜矣!但願不管在何時何地,看清夲質,認準方向,初心不改!好柳吾兄!點贊!,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