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是核心競爭力,變革需要遵守兩大原則

當我們的目光被接踵而至的零售新物種以及諸如刷臉支付、導購機器人等黑科技吸引時,卻時常忽視這樣一點:能夠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的,絕不侷限於零售終端的變革,供應鏈的升級同樣意義非凡。

某種程度上講,供應鏈的質量高低直接關乎到玩家的核心競爭力乃至生死。不信請看當前身陷困境的ofo小黃車,亦或是2018年由盛及衰的無人貨架,其問題的根源統統繞不開供應鏈。

因此,想在新零售的競爭中突圍,光靠一味地燒錢拓展門店、搶佔市場份額或是絞盡腦汁推出個零售新花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著力打造能夠適應新零售生態的新型供應鏈。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零售業的供應鏈發展仍處在早期,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頗為散亂,尚未做到協同共進,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也不夠迅速。如此一來,於消費者而言,收貨時間過長、快件配送錯誤等情況時有發生;對企業來講,流通成本過高、庫存積壓難以消化等問題亟待解決。

供應鏈管理是核心競爭力,變革需要遵守兩大原則

  以上都是接下來需要攻克的重點,而7-Eleven和沃爾瑪的供應鏈實踐經驗,正是我們需要借鑑的。在筆者看來,以下兩方面將會是新零售在供應鏈變革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

  其一,大力推動B端的數字化。

  由於消費者的“強勢”,新零售時代的零售不僅僅要看商品的銷售,還要看批發、製造和設計。換言之,生產與流通要做到貫通與融合。當供應鏈前端的零售環節成為了消費數據的採集觸點與用戶的體驗中心之後,供應鏈的上游也應進一步延伸,需要集結產品設計、營銷策劃、創意等等,來完善面向廣大消費者的服務能力。而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的關鍵,便在於數字化。

供應鏈管理是核心競爭力,變革需要遵守兩大原則

  事實上,我國零售行業供應鏈上除了各個核心企業外,其他仍以小微與傳統企業為主,信息化程度大多偏低,其內部的業務流程和信息傳遞方式遠不能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要求,這就導致整個供應鏈運行效率低下。因此,對B端諸多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是新零售時代供應鏈升級得以實現的前提。這就需要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以及智能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為依託,圍繞人、貨、場進行更加深度的數據採集,從而形成消費者、產品、服務、營銷、渠道、物流的全面數字化體系,實現整個供應鏈體系數據的徹底打通。

  其二,更加註重消費者體驗。

  消費者體驗的提升與供應鏈升級密切相關。尤其是當消費者成為新零售時代一切商業價值的起點時,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優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以企業為中心的資源整合轉變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全要素、多維度的資源整合與創新。

供應鏈管理是核心競爭力,變革需要遵守兩大原則

  換言之,在新零售時代,供應鏈的核心目標應該是為消費者創造超預期的價值,並通過各方面軟硬件資源的整合,以及技術和管理的創新等方式來構建。這就客觀上要求供應鏈除了數字化以外,還應向柔性化方向發展,以此來準確獲取和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和易變性的需求,滿足消費者對極致客戶體驗的需要,以此來體現其核心競爭優勢。如何讓消費者實現“所想即所見,所見即所得”,是每一個新零售賽道上的玩家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好在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零售業普遍在線上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信息流,且各種互聯網技術已經日趨成熟,這便為供應鏈的進一步數字化與信息化改造提供了保障。同時,我國重點城市的人口密度較高,有助於物流體系的建設並快速形成規模效應。此外,相比於日本和美國,我國人力成本要低得多,這也是配送體系發達的關鍵原因,同樣是供應鏈升級的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