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如果說,美國每年針對其他國家的《各國人權報告》,無端的干涉他國內政,必定受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一致指責;如果說他們的人權有什麼問題的話,大家一定會說是他們的種族歧視。

種族問題一直以來就是該國社會的一大問題,我們會經常聽到白人與黑人之間的處突不斷。在南北戰爭時期,林肯總統一紙廢除了黑奴制度,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進步,但是卻未真正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雖然,在其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但是大多數仍作為“二等公民”,在社會底層徘徊。二戰期間,一同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黑人士兵,遭受歧視的現象依然沒有改觀。以至於艾森豪威爾必須採取特別措施來解決種族歧視問題。

黑人上戰場源於兵員緊張。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自美軍參戰以來,見識了德軍可怕的戰鬥力。在非洲、地中海等地區的戰鬥,讓美軍短短6個月傷亡了35萬人。這樣的兵員消耗給軍方帶來了很大壓力,再加上太平洋戰爭的消耗,美國不得不從國內徵集更多的兵員。

然而問題是,軍方之前是不接受他們參軍的,但白人又對戰爭存在普遍的牴觸情緒,不願當兵,加上軍隊減員實在是太厲害,導致美軍兵源一度斷流。於是,羅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言論和信仰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儘管美國口口聲聲地反對納粹的“種族主義”,但在其國內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甚至美陸軍軍事學院還“針對”黑人士兵進行測評。結論是“作為個體,他們性格溫順,容易控制……比較粗心、懶惰,無責任感……不能明辨是非,不夠誠實,他們的正義感比較差。”

無奈之下,在美軍中,他們的人數逐漸增多,到了1944年諾曼底登陸前,美軍在英國集結了200萬人的部隊,其中15萬是黑人。但艾森豪威爾規定他們不能分散加入軍隊,必須組建全部由黑人組成的部隊。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種族問題更加突出。

受傳統思想制約,黑人決不能拿槍打仗。在過去,他們只能承擔保障後勤、修路、餵養戰馬等粗活。現如今,他們作為戰鬥部隊,同白人一起並肩作戰,戰場上的英勇雖贏得了部分白人軍官的尊重,但卻無法改變他們在軍中的卑微地位。

例如,美國空軍名將戴維斯上將,有一次與幾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他們居然不敬禮,熟視無睹地擦肩而過。軍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美軍對他們的牴觸情緒該有多厲害。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在英國,只要他們與白人士兵在同一個酒館喝酒,多數會發生打架鬥毆,甚至有開槍的情況,並且大多數情況是白人先找事。盟軍調查結果顯示,白人應該對90%的麻煩負責。

大戰在即,軍心不能散。艾森豪威爾只好規定他們和白人士兵不同時休假,採取隔天輪換休假的方式,避免他們打架。然而,他們不在一起吃飯,訓練,住宿,所有東西分開使用,就連德軍戰俘都能和白人警衛在一起飲用水,而他們只能去使用專門為他們準備的飲用水。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英國不存在歧視,對他們很包容。英國女孩願意與他們交往,這讓美軍白人感到氣憤。與此同時,黑人士兵說與英國人相處很愉快,沒有膚色的界限讓他們感到非常高興,這讓軍方十分難堪。

歧視仍在繼續。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二戰結束後,改榮歸故里了,“麻煩”卻來了。原來軍方擔心國民看到軍隊中混有他們而感到憤怒,決定把他們安排在白人後面回國。這種做法引起了他們的十分不滿,他們拒絕交出武器,抗議這樣的決定。並建立防線,聲稱如果憲兵敢再做出過激行為就立馬開火叛變。

最後,軍方不得不讓軍中威望很高的黑人將軍戴維斯保證,每一名士兵都能榮歸故里,得到應有的退役保障,才避免了這次一觸即發的叛亂。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美國軍方這種用人在前,不用人朝後的做法。引起國內黑人普遍反感,導致他們在部隊中不願賣命,出工不出力。大家比較熟悉的朝鮮戰場上的黑人團,是在1878年組建的,隸屬美第25師的一個團。

在美國曆史上,這個團曾立下過輝煌的戰績,但仍被劃到了“次等士兵”。因此,他們普遍持消極態度,他們認為既然不能公平看待,幹嘛拼命送死呢?

因為美國頑疾,盟軍定奇葩休假制度;次等士兵不滿,差點發生兵變

他們的表現成為了美25師的恥辱。他們是白天堅守,晚上逃跑。被我39軍打得丟盔卸甲,甚至一個成建制的連隊被俘虜。這讓美軍顏面掃地,不得不宣佈將他們解散,與白人連隊混編。

當下,雖然種族矛盾不再像二戰時那樣的厲害和明目張膽,但至今仍為完全消除,他們的待遇依然較低,依舊是影響美國社會安定的一個頑疾。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