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汉族真的差点灭族吗?

星空的贝


“五胡乱华”确实是当时汉人的血泪史,汉人差点被灭绝虽然有夸大之嫌,但是当时的北方汉人被杀的十室九空却是真的。

晋惠帝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落。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哪五胡?就是氐族、匈奴、鲜卑、羌、羯这五个民族。

五胡之中,尤以羯族、白种匈奴、慕容鲜卑最为凶恶、可恶。公元304年,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趁机劫掠中原,抓获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公元304年冬,氐族首领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史称汉赵。公元310年,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继承王位,于公元311年令石勒进攻晋军,歼灭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太尉王衍等人被杀。又遣大将呼延晏进攻洛阳,前后歼灭晋军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与刘曜等人会师洛阳,纵容部下抢掠并俘虏晋怀帝,皇室宗亲、太子、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被杀。并挖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公元 313年至317年,刘聪先后处死晋怀帝、晋愍帝二帝,攻破长安,灭亡西晋。长安城遭到了比洛阳更惨的杀戮,不分身份地位,杀尽所有男性,女性一律充任奴隶和军妓。

除了鲜卑、匈奴外,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史载他们行军作战不带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宰杀烹食。羯族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其侄石虎更是变本加厉,其心毒如蛇蝎,脑袋里只想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虎有多处宫殿,却不知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横遍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逾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其间由于汉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野兽。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

石虎的儿子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残暴荒淫,那这个二十几岁的太子就只能用变态来形容。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肉做的。

永嘉之乱以后,华北地区陷入战乱,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东晋在南方建立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避难,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数,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

南迁的北人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相互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直到冉闵崛起发布“屠胡令”后,汉族群起响应,几乎将羯族杀绝。其他的胡人眼见不妙,纷纷逃离中原,路上又因为粮食、牲畜、财产等不断互相残杀,死伤大半。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挟大胜之威,分路进击其余诸胡,先后六次恶战,打的胡人再无立锥之地。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掀起对胡人的报复性仇杀,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石虎的十四个儿子,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遭到报应,混了个断子绝孙。可惜后来冉闵独自去争粮,被鲜卑14万大军包围被俘身死,一代雄杰,壮志未酬。死后,周遭七里草木枯死,蝗灾四起。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可谓英雄屈死,草木含悲,天地悲恸......

五胡乱华的后期,唯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明德山人6998


汉人差点灭族,这说法从何而来,怎么可能。

东晋还在呢!汉人衣冠南渡的多了去了,就是北方,汉人受到战乱伤害很深,但北方汉人离灭族也远着呢!

五胡乱华时期,前凉也是当时北方汉人的避难地。

史载,当时中原和关中地区,数百万汉人流入凉州避难。

前凉积极安置,在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晋书·张轨传》称,中原士人都认为“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而且

汉人也不是引颈受戮的。

除了祖逖,温候等人的力战,当时北方坞壁组织到处都是。

坞壁组织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代百姓为了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相聚于山林险地,凭险依势,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宗社流民组织。

西晋未及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世道混乱,坞壁也最为繁盛,这种且战且保且耕的组织,连各个胡国也要去拉拢,也保护了许多汉人。



那些说石闵时代汉族只有四百万的。

前秦,人口有一千来万,前燕人口有一千来万,两边加起来一共有两千余万,其中多半都是汉族。

不到三十年多出这么多汉人,是英雄母亲狂生?

隋初有近五千万人口,绝大部分是汉族。

怎么和灭族扯不上关系。

其实五胡乱华对胡人的打击是最大的。

而那些羯族,鲜卑,屠各种,羌渠种,卢水胡,氐族,羌族互相攻杀,有的己灭族,有的被杀的人数甚少,隋朝又对鲜卑进行清算,其实隋唐的鲜卑人数己不多了!

就是对汉人最坏的匈奴屠各种的刘赵和羯族的石赵,对自己国内的汉人也只是没有一视同仁,进行民族压迫,但也没对自己的国民(汉族)大加屠杀,杀了让他们统治谁,让不会干活的胡人去啃树皮!

羌酋姚襄战败,许昌,洛阳周边的汉人民扶老携幼一路跟随。战死后,百姓望北而泣。

前秦氏族苻更是对汉人一视同仁,并尊重学习汉文化。

前燕等鲜卑王朝勉强也能一视同仁。

何来汉人被所有胡人民族压迫之说。

而且当时是乱世,被杀的何止汉族,别的民族一样被杀,一样被吃吃。

前秦苻登打羌军,都把羌人尸体称为“熟食″,激励手下战士说:“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患于饥"!

真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当然,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时期,但文明的崩溃,总会带来,时势造英雄的必然后果。

各种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得到重组,各种文明相互交溶,千山竞秀,万壑争流,佛教,道教,玄学,名家,音乐,舞蹈等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中华民族的血肉交融,也在这一时期升到一个高峰。

是隋唐盛世来临前的胎动期!


蓉儿是妹纸


离灭亡还远,但也很危险

汉末人口大约5600万,经过群雄争霸三国战乱,减少一半多,剩下2400万。到晋朝统一,稳定发展了二十年,大约涨到了3500万,这里边是全国人口,不仅仅是汉族。然后就到了题主说的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个时期危机时刻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大约从300年到310年

八王之乱其实是从290年开始的,不过291年皇后贾南风干掉司马玮司马亮之后,各位王爷也就消停了下来,人口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还有增长,毕竟贾南风维护了西晋大约十年的稳定,盛世生丁,那是一定的,具体增长多少,没什么记录

公元300前后,由于贾南风把老公晋惠帝儿子都搞死了,自己却没儿子,王朝失去继承人,诸位王爷开始了各种手段的争夺。十年时间,基本打出了狗脑子,自己军力不成,就去找匈奴,找鲜卑兵马……不过这时候,还算稳定,也仅限于军队交锋,没有太多的屠城大规模灭杀事件,不过人口逆增长是一定的

第二个时期,群雄争霸,人口损失主要是集中在这个时期,从310年到329年

匈奴刘渊本来是某王请来的援兵,不过刘渊看到诸王内斗,304年他直接反叛自立建立了汉赵政权。但刘渊这人还算有涵养,也没有太多的屠城。但是311年,他的继承者刘聪上位后,屠刀大开,尤其是座下大将石勒,更是屠城灭村鲜有遗类……,史称永嘉之乱

从这一年一直到329年,中原百姓水深火热,开始了衣冠南渡。据说渡江的有一百万左右,江南总人口大约有七八百万吧,留在江北的,估计有一千万多万,总人口大约两千万出头。人在江南也不是很安稳,大小叛乱很多,比如东吴的孙家叛乱、王墩之乱、苏俊祖约之乱等,还有个成汉政权和东晋的战乱

第三个时期,石勒灭掉老东家汉赵建立后赵,局势开始稳定,大约从329年到349年

这个时期,南方东晋大约平定了各种内乱,成汉也让桓温灭了。北方石勒建立的后赵,基本统一北地,军阀大乱战不多见了。南北双方也算克制,没有过大的征战,中国进入了相对的有序时代。日子过的艰难,但人口有缓慢的恢复,到349年,南北人口大约有2500万。汉家子弟,南方大约八九百万吧,北方也有八九百万

转折大约发生在344年前后

后赵的石虎疯了,对于境内汉家子弟实行减丁政策,横征暴敛劳役繁重……人不如兽,矛盾积累到349年彻底爆发,有一个叫冉闵的抗起了反赵大旗,经过厮杀,后赵灭了羯族也没有了,其他胡族除了氐族提前西撤,羌族鲜卑也遭到重创,不过汉家子弟损失一样极其严重……

但是经过这一战之后,汉家基本上没有了灭亡之忧,后面就不说了……


灵石蕴珠宝


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混战、极乱的时期,其间掺杂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各族上层野心家之家的私人矛盾等各种理不清、说不完的矛盾,普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要仅仅将这种乱局归结于民族矛盾,说汉族差点被灭族,这既片面,也不符合实情。

一、将这一时期总结为“五胡乱华”本来就有点问题。

五胡是匈奴(代表为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羯(代表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鲜卑(代表为慕容家建立前燕、后燕政权)、氐(代表为苻家建立的前秦政权)、羌(代表为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五族,五族除开后秦只是称霸于关中以为,其余汉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都先后称霸于中原,特别是后赵、前秦,几乎是北方唯一的霸主。

说起来中原大乱,原本不是五胡造成的,而是司马家的西晋政权自己先乱了,给了五胡以可趁之机。五胡相继起兵后,把中原弄得更乱。而五胡的起兵其内情就更为复杂,譬如最早起兵的刘渊,原本是本西晋的王爷拉入晋朝内部的诸王斗争中,许诺收南匈奴五部之兵,帮着司马家的王爷打内战,司马家的王爷失败后,他在南匈奴五部贵族的拥戴下,这才起的兵。而慕容家的起兵,其中更多有汉人谋士的鼓动。只是将乱局归结于胡人,确实不符合实情。

二、五胡乱华的根源,原本来自于东汉的民族谅解和融合。

南匈奴刘渊是第一个乱华的胡人。不过呢,南匈奴到底是怎么来的?那是在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匈奴因为内乱、灾害,民不聊生,一部分匈奴投降东汉而来的。朝廷将这些民众安置在沿边地带,将其视同为大汉子民(视同为编户,但实际管理方式却和汉族的编户不同)而来的。到了东汉末年,南匈奴人口逐渐繁盛,越发强大,后来曹操将其分为五部。说起来,根源上是民族的谅解与融合,后来,因为司马家的内乱,为了改变南匈奴在北方艰苦的环境,掠夺财富人口,刘渊起兵作乱。到后来,匈奴人都消失了,其实是融入了鲜卑、汉族等各民族之中。

三、五胡乱华最根本的矛盾,不应该是民族矛盾,而是阶级矛盾。

在西晋的统治下,其实汉族的一般百姓和五胡百姓一样,过得都极为艰苦,五胡所管辖的民众和部队中,都是既有胡人、又有汉人,只不过两者的管理方式有差别。因为五胡生活地域的气候条件艰苦而恶劣,他们想往中原掠夺更多财富,一些生活极为艰苦的汉人也这样想。再加上五胡上层的野心以及汉人谋臣的野心,最终让这场战乱演变为一场大混战。从史书上见到更多的是,五胡、汉人的上层野心家利用阶级矛盾来实现其野心,而并非是民族仇杀。

四、传说中五胡与汉人间的仇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五胡政权虽然大多暴虐,但却不全都是以残杀为目的的。不可否认,汉赵政权残杀司马家宗室不留手、后赵石虎更是杀人不眨眼、铁弗(匈奴鲜卑混血种)赫连勃勃将人筑入城墙中,都是极为残暴的,但这其中有的是各势力上层中的仇杀、有的是不分民族的暴政,说到底,和民族矛盾关系不大。恰恰相反,五胡政权需要普通民众的力量,否则,有国无民、何以为国?他们不但需要本族民众,也需要其他民族的民众,当然也包括占人口多数的汉族。因此,五胡大多有大规模迁徙民众的习惯,而不是将这些人杀尽。后赵末年,冉闵搞民族灭绝,几乎杀尽后赵首都附近的羯族最为出名,但其根源,还是在于冉闵与羯族上层的私人矛盾,因为这些羯族人是后赵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不光他们是羯族的原因。至于说五胡政权有没有残杀汉族,从战争的个例上是有的,因为战争是为了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且他们也在国中实行过暴政、不但压迫汉族,也压迫各族的普通百姓。但说五胡要杀尽汉人,多半来自南方东晋政权的策略和谣言。实情应该是,战争中屠杀民众的个例肯定有,而且次数还不少,但其长期政策、立国方针上不会有,也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


星火辰


是的,差点就成了中国第一次亡天下了。

在西晋建立没多久,就爆发了皇室内部为了夺权的“八王之乱”,持续了整整7年,中原空虚。

同时,当时正是中国古代,一次小冰河时期,北方的气候异常,草场退化。

于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为了生存开始大肆南下抢掠,从此开启五胡乱华,古代汉人最黑暗的时代。

不管后来,有人说,这是民族大融合,还是多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但无疑,这段历史,一定是汉民族的灾难,差点就成了汉人的第一次亡天下。过程极度惨不忍睹。

在《晋书》中,对这场灾难的记载,中原的士族,“十不存一”那对于普通的汉人老百姓而言,可能就死亡更多了。

五胡之乱前,原来北方汉人的数量约有1200万人。后来在冉闵消灭羯族的后赵时,北方汉人已经不够400万人了。

匈奴人称汉人为“双脚羊”,屠戮汉人。捉了的汉人女子,晚上用来行乐,白天居然就把女子蒸熟用来吃。

羯赵的石勒,更系直接就把汉族女人抓起来,然后杀掉做成军粮。

后来,根据《晋阳秋》的记载,石勒有一次攻下邺城,居然就屠杀数十万百姓。而他的侄子,居然还在冀州建立了一个纵横百里的牧场,而他把里面生活的百姓当作是猎物,和其他人进行竞赛杀人。

而鲜卑族的拓跋和慕容部南下来时,抢夺财宝是一定的,还边走边掠夺汉人做奴隶,还边走边吃人。

后来,回到幽州的易水边上,剩下8000人,吃不掉也不舍得放走,最后居然把这8000人,赶到易水里面淹死。

这时的北方,真是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要不是冉闵后来擎起“杀胡令”,灭掉了当时最有可能南下成功的后赵,才让当时刚建立脆弱的东晋,得到喘息的机会。


史思明先生


若五胡乱华汉族差点灭族北魏何来的汉化改革

不可否认,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汉人很多都遭受战乱和屠戮,很多汉人因此而死,但还没有严重到差点灭族的程度。

在赵汉攻占洛阳引发的永嘉之乱后,西晋灭亡,北方汉人进行大规模迁移:

一、衣冠南渡,投靠东晋。《晋书 王导传》: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60%——70%的士族迁移到江南,这数量可不算少。截至到南朝宋初年,南渡人口30万户,人口90多万。

因为东晋的旗号,衣冠南渡是北方汉人的主流。

二、慕容廆的前燕。在永嘉之乱前后,都和西晋、东晋保持良好关系,因此成为北方汉人在战乱时的一个避乱之地:

“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翼州、豫州、青州、并州,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地的人,流入前燕。正是这批流入的汉人,成就了前燕差点一统北方的基础和力量,也是日后北魏汉人世家的组成力量。

三、张轨的前凉。《晋书 地理志山》:

“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

《晋书 张轨传》:

“及京都陷,斐等皆没于贼。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分武威置武兴郡以居之。”

“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前后凉、高昌国、唐朝皇室先祖、靖难军、沙洲汉人等都是以西迁的汉人为基础。

没有迁移的汉人怎么办?

没有迁出的汉人,虽然有很大部分遭遇战乱和杀戮而死,但很多汉人都以宗族乡党为纽带建立坞堡自保——虽然不能对抗大规模的军队,但对付土匪和小股军队还是可以胜任的。坞堡从王莽时期就开始出现,东汉时期虽然被禁,但在黄巾之乱后,大量坞堡驻有部曲、家兵。

因此,汉人很久就有建立坞堡自保的传统。东晋的几次北伐,都有北方汉人的坞堡作为引导和支持基础。

总之,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汉人迁移有三个重点方向:

南渡到南方的长江、珠江流域,根据葛剑雄等的估计,南迁人口约占西晋各州总人口数的13%;

东迁到辽东、辽西,因为鲜卑慕容氏对东晋友好让汉人好感度增加;

西迁到凉州,奠定西域汉人政权基础。

没有迁移走的,在当地建立坞堡自卫。

五胡十六国时期,似乎汉族是最大损失的,但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胡,在北魏时只有汉族和鲜卑族势力依然明显之外,匈奴、羯、羌、氐等或势力不明显,或变成别的民族,或同化为汉、鲜卑、柔然等民族。

即:没有搬迁的汉人,还是笑到了最后,比起匈奴、羯、羌、氐四族的命运都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战争是人口锐解的主要原因,五胡乱华只不过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大地进行了一场大火拼,受殃及的肯定是中原民族,如果说差点灭族就有点危言耸听了。

西汉建立,中原人口迎来从春秋战国到秦朝建立战火纷飞第一次的大修整。近两百年的休养生息,人口迅速恢复,然而安定的生活又被王莽打破,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中原王朝又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从东汉末年开始的黄巾大起义,到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再到西晋一统,期间将近百年的战火洗礼,毋庸置疑中原地区的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而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晋王朝,马上又掀起了一场围绕皇权血腥之争的八王之乱。长达16年的内乱,8个王死了7个,被迫卷入战争的而列伤的士兵及无辜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因此西晋的国力大大削弱,北方少数民族趁虚而入,西晋王朝风雨飘摇。



西晋灭亡后,少数民族政权杂草丛生,互相攻伐。为躲避战火,永嘉之乱后,幸存的王室成员及中原百姓举家南迁,建立东晋偏安政权,史称“衣冠南渡”。与此同时,北方黄河流域成为匈奴、羯、鲜卑、氐、羌等5个少数民族争杀的战场。这5个少数民族分别建立自己的国家,相互争霸,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在长达13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匈奴)、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氐)等16个政权国家。这十六国与东晋政权处于长期对峙状态。



从公元386年开始,拓拔珪建立北魏统一北方,公元420年刘裕南方建宋,南北朝并立的局面形成,由此中国的民族大开始进入倒计时。最终以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为标志,中原王朝再次实现民族大统一。五胡乱华时期,确实是中原王朝经历最黑暗、最惨烈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夺取生存之地,在中原大地展开了前所未见的大拼杀,无处藏身的中原百姓,残遭屠戮,无数年轻女子被杀、被奸、被烹食,被充当军粮,供军士淫乐。而在东晋政权庇佑下的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五胡灭亡之后,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汉民族。因此,说汉族差点灭族,肯定是片面的。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这个问题或许会有很多争议,但无论怎么说,中原汉族的生存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先来看这付地图:



当时虽然许多汉族人“衣冠南渡”,建立了东晋王朝,但曾是农耕文明最发达的广袤的黄河流域土地尽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场和游猎场所。而一隅偏安的东晋王朝内部也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内乱连连,若非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同样面临灭国的危机。

在看人口,五胡乱华前后的一百多年间,汉族人口从两千多万人锐减至不到一千万人。除了东晋五、六百万人之外,中原汉民已所剩无几,而东晋的人口自然也并非全是汉族。这样的状况称为“灭族之灾”我觉得是远不为过的。史书中记载至少匈奴的刘渊和后赵的石勒都对汉人进行过疯狂的屠杀。其中后赵石勒及其后继者石虎尤甚。其每掠一处,男人尽杀,女人被称为“两脚羊”,奸淫之后还要当作军粮吃,掉。石虎还把中原广大的地区划作自己的狩猎场,凡汉人敢向野兽扔一石块即为死罪。可见当时汉人地位之低下,生存之凄惨!

当时许多汉人为了自保,组织的武装名曰“乞活军”,从这个名字也可见生存状况之恶劣。因颁布“杀胡令”而倍受争议的民族英雄冉闵的父亲就曾是“乞活军”首领,试想在这种情况下颁布此种命令何罪之有?无论如何,冉闵在当时为中原汉族的生存搏取更大的空间和地位。史传冉闵战死后六月飞雪,天灾不断,前燕慕容恪不得不派人厚葬祭奠,追赠“武悼天王”。

当然,偶然之中也有必然。中原汉族之所以不灭也是因为我们善于接受外来文化,提高自己,使我们文明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所决定的。

回望历史,决非是要播种仇恨,而是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历史从来都是血泪写成的。只有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才能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最后用笔者的一首七律旧作作为结尾吧:

悼冉天王

误国营私乱八王,五胡乘势祸炎黄。

丁夫累累千山骨,妇幼凄凄两脚羊。

愿捧丹心示兄弟,更擎刀斧对豺狼。

青书何处无凝血,应有英名后世彰。


九品墨香


事实上,五胡乱华要看汉族是否被灭族,首先要看最终是哪个政权最终获胜。

其中胡人政权有:鲜卑族羯族前秦、前赵、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

汉人政权有:东晋、宋、齐、梁、陈。

最后由隋文帝杨坚,战胜陈后主取胜。

那么隋朝是不是汉人政权呢?

正确答案是:隋文帝杨坚,就是北周的将军,鲜卑族政权。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说明文化上认同自己为胡人,那么就更应该是胡人政权。

甚至杨坚本人,也改名普六茹那罗延。

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将军,属于篡位朝代,得国不正,也不符合汉人传统文化。

因此隋朝才会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时间中,人心尽失而亡国。

既然隋朝是胡人政权,但为什么我们普遍认为,隋朝之后依然有汉人呢?

原来,隋朝以及其他胡人政权,和元朝清朝一样,汉人政权虽然战败,但汉人并没有被灭族。


用户67724358697


五胡乱华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但是说五胡乱华会让汉族灭族有一定的夸大性。五胡乱华指的是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入侵中原之地,并建立少数民族政权。

在五胡乱华期间,北方汉人地位低下,尤其是在羯族政权统治之下的汉民,一些汉族少女甚至被称为两脚羊。这些政权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北方汉民族的反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冉闵和他发布的屠胡令,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冉魏境内的羯族几至灭族,少数逃亡的羯族最终也被剿灭。

五胡乱华发生后,大量北方汉人南迁,为东晋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封建时代劳动力才是保证国家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柱。东晋为安置北方迁徙而来的汉民发明了侨寄法,保障了北方迁徙士族的政治权益。

东晋政权的建立确保了汉族政权的延续,同时也保证了汉族不会被灭族。至于说五胡乱华使汉族灭族,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五胡乱华使北方士族的地位急剧下降,和自古以来的北方政治中心的南移,所以才会有五胡乱华使汉族灭族的说法,都是因为北方士族的地位下降和五胡乱华期间汉民死亡数量巨大。但是汉文化只要不灭绝那么汉民族就不会灭亡,因为汉族是一个文化属性而不是血统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