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人類的“幽”患:幽門螺旋桿菌,非殺不可嗎?!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ID:oncology_doconline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或醫務群,還有福利紅包~


在浙江衢州

90歲李邦桂老人家中的餐桌上

各式菜中都會雷打不動的放置一個公勺

十多年前妻子和老人一樣患上了胃炎

他認為自己和老伴兒是在進餐時

交叉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

於是定下家庭公勺制度

最近老人還手書了3000字長文

籲請政府推行公筷制度

50%人類的“幽”患:幽門螺旋桿菌,非殺不可嗎?!

在情感上部分國人可能尚難以接受公筷/勺

但這樣的制度卻真的能幫助消除“幽”患

降低胃癌、食管癌、腸癌等登門機會


唯一能在胃裡生存的細菌

1983年,澳大利亞人馬歇爾和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炎、胃潰瘍的關係,並因此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在它被發現之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由於胃內環境的強酸性,胃是微生物無法生存的無菌器官。

50%人類的“幽”患:幽門螺旋桿菌,非殺不可嗎?!

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下文同簡稱)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全球約有44億Hp感染者,平均感染率為62.8%,中國感染率50%-70%。

2017年Hp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它和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都有密切聯繫。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危害很多,但真不至於“聞之色變”。

雖然國人Hp感染率很高,但並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會演變為胃癌。有研究數據中提到,感染Hp人群中,15-20%有消化性潰瘍,而得胃惡性腫瘤的僅為1%!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僅僅是胃癌發病的因素之一,人、環境等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即便如此,幽門螺旋桿菌給生活和健康帶來的影響仍是巨大的,需要大家做到以下幾點降低“幽”患:

  • 飯前便後要洗手;
  • 飲食要均衡,避免辛辣刺激,忌生冷;
  • 戒菸酒;
  • 朋友家人聚餐使用公筷/勺,幽門螺旋桿菌不耐熱,洗碗時最好能放在開水裡煮一下;
  • 不要給孩子口對口餵食;
  • 牙刷三個月更換一次。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確診?

一般在健康體檢時篩查幽門螺旋桿菌都是抽血檢查,但這並不是確認Hp感染的金標準。簡單來說:如果抽血檢查顯示HP抗體陽性,只能說明患者曾經感染過HP這種細菌,但現在不一定是HP感染者。

50%人類的“幽”患:幽門螺旋桿菌,非殺不可嗎?!

對於HP感染的確認,一般推薦的方法有以下3種:

1. 胃鏡取樣活檢:這種方式比較痛苦,不過現在無痛胃鏡發展迅速,患者的不適感也大大降低。

2. 呼氣試驗:一般有C14和C13兩種,是通過服用藥劑,進行同位素標記後做呼氣試驗進行的HP檢測,是HP檢測的金標準,一般成人兩種都可以,兒童建議選擇沒有放射性的C13呼氣試驗。

3. 糞便HP抗原檢測:是唯一一種不用口服任何試劑,準確性也不受年齡影響的無創檢測方法。

對於經常上腹脹、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選的檢查應該是胃鏡。胃鏡檢查可以避免胃潰瘍、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的漏診。醫生在做內鏡檢查的同時,也可以在鏡下取胃黏膜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趕盡殺絕?

幽門螺旋桿菌存在有超過10萬年的歷史了,它是與人體共生的細菌,萬事萬物沒有絕對,Hp在帶來危害的同時對人體也有一些好處,比如說:發展中國家攜帶Hp的孩子更不容易過敏;兒童時期感染Hp能夠降低哮喘的發病風險;攜帶Hp還能夠降低溼疹的發生率;Hp對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反流性食管炎都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50%人類的“幽”患:幽門螺旋桿菌,非殺不可嗎?!

而且雖然國際上最新共識趨向於治療,但國內始終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我國人口龐大,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案是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生素,這個藥本身有不良反應,多次治療的話,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沒有被殺掉,其他的細菌可能被殺掉了,這樣的話整個菌群就亂了,可能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問題。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得不償失。

同時,由於目前成人中Hp感染率高達50%-70%,而大部分帶菌人群並無相關症狀表現,且未導致相關疾病。因此,並非所有的Hp感染者都需要進行根除治療,是否需要根除治療,請由專科醫生判斷。

只有兩類人必須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① 消化性潰瘍

② 胃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

建議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

①有胃癌家族史

②慢性胃炎伴有胃黏膜胃糜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