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裡步兵連為何配置有炮兵排和無後坐力炮?

趙哲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中越戰爭的特殊配置,不是尋常配置。

早期以無坐力炮為例,它是配屬於團的,團下屬炮連裝備無坐力炮。

那時候標準的編制是,步兵團直屬1個無坐力火炮連,每個連3個排共9個班,每個班6個人配1門無坐力炮。

82無是步兵團配屬火炮,其甲種步兵團的配製是:團直屬一個八二無炮連,下屬三個排,九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槍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六人(全連配有五輛車)。三個步兵營的炮連有一個八二無炮排,四個班,每個班火炮一門(另配有衝鋒槍一支,手榴彈四枚),每個班八人,另有馭手一人並配有一匹馬(騾子)。作戰中每個班攜帶20發炮彈,也就是四個彈藥手各攜帶5發。

60年代開始,尤其隨著珍寶島衝突,基層部隊反坦克和反工事的實戰壓力增大,82無逐步下移到營級編制。

當時每個營配備1個無坐力炮排,每個排4個班(有的是6個班),每個班1門無坐力炮。從持續作戰考慮,此時的無坐力炮班有一定擴編, 共有8個人,彈藥手每個人攜帶5發彈藥。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面對越軍修建的無數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82無破天荒的直接拆散,以炮班或者炮排的編制,直接下放到各步兵連,作為直瞄火炮使用。

當時每個突擊的步兵連配屬1個82無炮班,每個班原則上攜帶20發炮彈。一些82無炮班非常受重視,還會額外配屬1匹騾馬,專門攜帶彈藥。

實戰中,82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步兵連的殺手鐧。

如果沒有82無,步兵連就只有40火箭筒。

然而40火箭筒的射程有限,只能對付輕型工事,實戰中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所以,將82無下放到連,可以說是中越戰爭最實際的部署。

因解放軍部隊突擊時行軍速度很快,團一級的火炮是跟不上的。

82無就成為步兵練得主要輕型火炮力量,更曾出現過神炮手連發14炮接連摧毀12個火力點的神奇戰例。

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中119師3營9連,配備1個炮兵排,排長為靳開來。但這個炮排額外還配有小北京所在的82無坐力炮班,大大增強了火力。

實戰中,小北京就摧毀了越軍多個碉堡。

82無的性能是很優秀的,大大超過當時部隊已經使用多年的56式75無坐力炮。雖然75五在中印戰爭中,有過很不錯的表現,但已經過時。

82無在中越戰爭中的最大問題,是彈藥和火炮質量不穩定。

82無主要生產時間都是在文革期間。當時兵工廠也受文革影響,廠內骨幹甚至廠長都被批鬥,不在重要崗位。之前的那套質量監督制度,也形同虛設。

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遇到了2發臭蛋,不幸犧牲。其實以殘酷的戰場來說,小北京第1次遇到臭蛋能死裡逃生,就屬於祖先保佑。越軍機槍火力反應是極快的!

我軍機槍和越軍機槍火力點對射,往往也要打幾槍就要轉移陣地,防止被對方迅速壓制消滅。

另外82無的重量太大,炮兵的負擔太重。82無全重30公斤,每發炮彈4.6公斤。揹負82無在越南這種複雜地形長距離行軍,是非常可怕的。當時普通步兵這是攜帶4公斤衝鋒槍,也累的半死,何談82無。很多82無的炮手,被累垮了身體。

另外,一旦開戰,82無的彈藥消耗很快。當時82無炮兵班有4名彈藥手,每人必須攜帶4枚4.6公斤的炮彈,負重不輕。而為了實戰中的持續作戰力,其實彈藥手往往會超額攜帶彈藥。甚至,步兵連其他戰友,也會奉命幫助炮班攜帶彈藥。

《高山下的花環》中,司號員就幫助揹負了額外的4發炮彈,在穿插中因勞累過度而不幸犧牲。

我軍基層對於82無是非常信任的,反而對後來更先進的PF98式120火有很多質疑。

2008年汶川地震時,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就架起82無併發射4枚殺傷榴彈,摧毀了阻礙導流明渠洩洪的礁石。

大家注意,這可是2008年,PF98火箭筒在1999年就開始大量裝備了。

這說明我軍基層部隊對於82無的信任程度。


薩沙


是不是我看這本書和電影時太小,記錯了?我記得是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是肩扛火箭彈,站起來攻擊越軍碉堡,連遇四發七三年產,還是七四年產的臭彈,才犧牲的,然後梁三喜和主角把所有這年代生產的火箭彈都挑出來丟掉了。我一直以為小北京扛的是62mm的70-1火箭彈。八二式無後座力炮一直到汶川地震,我才注意到,以前只對抗美援朝時,繳獲美國的一身眼子的無後座力炮稍微注意過一下,因為據說那是我們自己研發無後座力炮的起點,別的關於無後座力炮的信息都忽略了,成了一個知識盲點。《高山下的花環》這本書,老實說文筆放現在網文裡都出不了頭,不過在八十年代初確實屬於一部現象級作品,內容滿激烈的,那時正好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對社會主義批評類的作品非常寬鬆,書裡提到的一些東西,對那時看慣正面報道的大眾來說,很震撼,原來對越自衛反擊,犧牲的軍人,撫卹金幹部二百,戰士才五十。靳連副因為陣地上缺水,冒險跑邊上越南人甘蔗田砍了些甘蔗上來,給戰士們解渴,結果特麼的因為違反群眾紀律,死了都揹著個處分。

連長梁三喜犧牲,老孃和婆娘,靠揹著一包袱雜糧餅,從山東沂蒙老區,一路靠搭車、步行,趕到雲南邊疆祭奠自己兒子和丈夫,當時我就覺得太慘了,誰知現實更慘,忘了不知是九十年代末還是世紀初,網上傳出一張照片來,是一位老媽媽幾十年後,才攢夠路費,到雲南給兒子掃墓……到現在,我都覺得這些事,不是因為我們國家窮,而是某些良知缺失!嗯無話可說,藉此向當年犧牲的戰士們致敬吧。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對《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和這種炮最深刻的印象,是電影中雷軍長的公子“小北京”在使用無座力炮轟擊敵工事時,由於不幸是顆啞彈,喪失了最寶貴的戰機,反而因為暴露了位置遭到機槍掃射而犧牲,之前的那個年代炮彈是真坑人吶,電影中也在用這種陰晦的方式進行聲討。



82毫米口徑的無後座力炮,習慣上被官兵們稱為“八二無”,與當年的“四零火”一樣都是裝備比較普遍的明星武器。它是美國人於1914年發明的,其實在解放戰爭國民黨軍隊是有少量裝備的 ,但口徑是57毫米和75毫米,當然也被我軍繳獲了一批。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蘇聯又援助了一批無後座力炮,用於打擊美軍坦克裝甲車輛。

建國之初我國的軍隊建設和武器制式基本仿蘇,因此在後面研製國產無後座力炮時,雖然借鑑了美式M18和M20兩款無後座力炮的結構,但最終定型的口徑卻模仿了蘇制B10式的82毫米,經過近九年的艱苦努力,“65式82mm無座力炮”終於問世,並於1967年大面積裝備我軍各部隊。

(小北京操作八二無劇照)

1979年的那場戰爭中,“八二無”成為步兵的好夥伴和直瞄攻堅利器,當時我軍普通步兵連確實沒有裝備無座力炮,連級支援火力主要為輕機槍、迫擊炮和火箭筒,一般輕機槍編組到班,每排三挺;同時每連編制有一個火器排,擁有40火箭筒6具(兩個班,每個火箭筒班3具,每小組1具)、60迫擊炮2門(一個班,每個小組1門迫擊炮,每門備彈30發)。

根據資料,奔赴戰場的成都軍區第13軍37師111團某步兵連,就是這樣下轄三個步兵排和一個火器排。但是在執行單獨作戰任務、敵後穿插任務和增編為加強連時,就要配備團屬無座力炮和營屬重機槍了。



(這演員最近老火了)

加強時的標配是團直屬無後坐力炮連的一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一門82無後坐力炮)、營屬機槍連的一個排(每排三班,每班一挺重機槍),個別時候還會加強師屬防化連的一個噴火器班(每班3組,每組一具噴火器)。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119師三營九連應該屬於第二種情況,是個得到加強的普通步兵連,遂行單獨的作戰任務,而劇中由當年著名演員何偉飾演的靳開來應該是連隊裡的火器排長,統一指揮加強而來的一門無座力炮,為什麼不是炮排長呢?因為靳開來被火線提升為九連副連長,而臨時配屬的分隊指揮員,是不可能提拔成這個步兵連的幹部,那顯然是違背幹部組織原則的。



(唐國強與何偉)

65式“八二無”炮身全長154釐米,炮身重21.7公斤,火線高度可在30至68釐米之間調整,確實可以肩抗射擊。該炮由於發射藥性能較為落後,因此採用滑膛式,使用破甲彈時最大直射距離僅為300米,直射距離較短,但是在從林和山嶽地帶的近戰中,基本可以滿足步兵需要。

這款武器本來是準備用於對付某國的大批T-62坦克,想想研製時間就知道了,不過最終對手偃旗息鼓沒有用上,反而在十年後的自衛反擊戰中大放異彩。因為越北地區叢林茂密,榴炮、加農炮等重裝炮兵如果伴隨步兵行進會非常困難。



(小北京)

因此步兵團營連級單位很多時候便攜帶輕便的“八二無”,其強大的直射火力在遭遇戰和攻堅戰中均有不俗表現,曾有我軍戰士使用八二無發射14發炮彈摧毀的人12個工事的輝煌戰績。

當時的前線部隊也並非全部列裝65式“八二無”,我軍兵工部門後期又研發出改進型的78式“八二無”,它重大的改進是減小了尾噴的危險區域,同時減輕了火炮自重,增加了直射距離,因此在自衛反擊戰中部隊應該是兩型火炮都有配備。

(前線的八二無)


度度狼gg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連隊所使用的無後坐力炮相信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不但是梁三喜連隊奪佔高地消滅火力點的重要武器,也更是間接致“小北京”於死地的奪命殺手,而這究竟是一款什麼樣的武器呢?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使用的無後坐力炮,是一款全名為65式82毫米的無後坐力炮,是既從蘇聯引進的RPG火箭筒之後,我方自行研製的一款直射效果威力更大的基層火炮,1967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也讓50年代所研發的五六式75毫米無後坐力炮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炮全重30千克,去掉炮架和瞄準鏡之後的炮身重量為21.5千克,必要情況下完全可以實現單兵攜帶,實戰中自然也方便靈活使用,在高山下的花環中,作為尖刀連的梁山喜連隊急行軍搶佔攻擊位置,在需要火力的情況下,這款火炮自然可以隨連隊攜帶。當然,由於重量超過RPG火箭筒,在放棄支架固定的情況下,單兵肩扛發射時,幾十斤的重量和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也嚴重影響了無後坐力炮的精度,精準射程很可能在200米以內,不過在攻擊高地的近戰情況下,這樣的距離也夠用了。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破甲彈重3.85千克,破甲厚度120毫米/65度。最大射程破甲彈是1000米、直射距離300米,榴彈直瞄最大射程1750米,無論固定還是必要情況下肩扛,一千米範圍內對固定火力點和裝甲車輛都會形成巨大的威脅。



在自衛反擊戰期間,大部分基層連隊本不會配備無後坐力炮,但在戰時情況下,團直屬無後坐力炮炮連的三個排配屬給團的三個步兵營,步兵營再將原有的無後坐力炮排連同下放的無後坐力炮分別配到步兵連,也讓基層連隊的火力大增。

但在電影當中,存在一個非常失實的情節,就是小北京的死因,來自於他肩扛無後坐力炮向敵方碉堡射擊時,竟然連續出現啞彈的情況,造成敵方搶先開火而犧牲,但事實上這一段落完全是作者為了詆譭前一代的某些歷史而製造出來的虛假內容,事實上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甚至在文中強調的批林批孔期間,都沒有出現過炮彈連續發生故障率的情況,在那個年代下更不可能允許這種錯誤發生(除非自己想找死),以至於電影上映後這個情節引起了很多老兵的不滿,甚至軍工廠的負責人直接質問作者為何編造虛假內容,而作者也只能顧左右而言他。


遼寧資深球迷




梁三喜所在部隊可不是一般的普通步兵連,從運兵軍列上那些坦克和部隊展開作戰時的鋼鐵洪流和直升機來判斷,這是一隻齊裝滿員的裝甲機械化部隊,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甲種部隊”,是我軍“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拳頭部隊。目前我軍有7個甲種部隊,即第1、13、21、27、38、39、54集團軍,甲種軍一般轄3個師,1-2個旅還有直屬的部隊,“梁三喜”的原型就是13軍39師115團步兵二營機炮連副連長王發坤烈士,其遺孀是李金花。下圖為王發坤烈士的老母親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祭拜兒子

在解放軍的不同編制中,常能聽說步兵連、工兵連、坦克連等裝備不同、戰鬥分工不同的連隊,實際上解放軍還有一個編制叫機炮連,這個單位的設置是為了解決步兵連支援火力不足、缺乏面殺傷能力,或師團屬、營屬重火力不能及時支援的問題,也是我軍為治癒“火力不足恐懼症”的一種辦法。下圖為某部機炮連戰士合影



影視劇中梁三喜的三連就是甲種部隊中的一個機炮連;就像許三多所在的“老三團”那樣,也屬於甲種部隊,鋼七連改編時就有幾個兵分配到“機一連”,機一連就是機炮連,外軍稱作“火力支援連”。以前的機炮連的裝備多為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現在的機炮連還要裝備便攜式反坦克導彈、肩扛式防空導彈、120mm火箭炮等重火力。下圖為機炮連戰士在發射120mm火箭炮



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這些重武器在遠離營屬火力提供範圍時就顯得很重要了,首先重機槍能提供至少十倍於輕機槍的火力持續壓制;迫擊炮提供曲射火力,能有效打擊掩體和反斜面的目標,基本上不存在火力死角;無後坐力炮的威力則比40火強大得多,為步兵提供了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也能打擊堅固碉堡工事裡的敵人。梁三喜的三連在執行穿插任務時就已經遠離營屬火力範圍了,如果沒有這些重火力,敵人那些地堡還真啃不動。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第13集團軍。第13軍軍部駐重慶,代號77100部隊,所屬戰區為西部戰區。該集團軍屬甲類集團軍,為全機械化部隊。13集團軍是全軍中最擅長山地、高原、熱帶叢林作戰的甲類集團軍,有山中猛虎之稱,是解放軍快速反應部隊之一。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該軍作為西線主力,巧渡紅河,突破敵人縱深前沿,勝利完成了攻克越西北重鎮柑塘市的任務,“梁三喜”就是在柑塘攻堅戰中犧牲的。


兵器知識譜


這門炮是著名的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該炮在研製之初是配屬給團屬炮兵連使用的,後來因為火力更強大的75式105毫米無後坐力炮服役,82無逐步下放到營屬炮兵連,在對越反擊戰前夕,部隊擴編後,考慮到越南地區山高林密,越軍火力點隱蔽而不容易被偵查,團師級遠程炮兵對前線步兵分隊的火力支援反應可能不及時,有必要加強連排級步兵攻堅火力,於是就將團營級的82無炮兵連打散下放到連隊,變成了炮兵排和炮兵班。


在反應對越反擊作戰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靳開來就是步兵連隊的炮排排長,而另一個角色“小北京”就是82無的射擊手。一個82炮兵排通常編制4個班,每班8人,1門82無炮,其中4人為專職彈藥手,每人揹負4發82無炮彈,另外還有一名炮班長,一名瞄準手,一名運輸手,一人裝備56式衝鋒槍和4發67式手榴彈,負責近距離自衛。



82無重量輕(炮身加炮架共29公斤),機動性好,結構簡單,維護保養方便,可以360°無死角的對目標進行攻擊。無論是射程(1.75千米)還是威力(破甲彈穿深356毫米,殺爆彈內置800枚鋼珠)都明顯碾壓69式40毫米火箭筒,因此在對越作戰中頗受基層官兵的喜愛。在攻堅戰中,82無炮手通常伴隨步兵一起行動,遇到越軍隱蔽火力點或者碉堡工事就用82無轟,曾經有神射手發射了14發82無炮彈,一次性幹掉越軍12個火力點,榮立個人一等功!



由於82無的優異性能,目前還有少量在部隊服役,在08年汶川地震時,為了疏通唐家山堰塞湖,成都軍區某工兵團使用82無發射四枚榴彈,將堵塞導流渠的石塊全部摧毀,加速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險工作,82無無愧於一代經典武器。


軍史吐槽君


自衛反擊戰中步兵連隊正常情況下是按三三制配備人員的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加上班長副班長和輕機槍手40火箭筒各二人共十二人,這是在反擊戰開始前就配齊了的。但是步兵連是沒有炮兵和重機槍的,在戰鬥開始時會進行戰術配屬,當時步兵營屬都有一個機炮連,有三個火力排,82迫擊炮82無坐力炮和重機槍排各一,因此在主攻連進攻作戰時都會將營屬炮兵加強給主攻連,就是所謂加強連。配屬多少重武器是根據任務情況決定的“高山下的花環”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有會出現炮兵等重武器。


司馬釗


步兵連配置有炮兵排和無後坐力炮,是70年代末期,那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臨戰時才配置的。

早期,82無後座力炮,隸屬於團轄炮兵連,後來75式105無後座力炮服役後,82無後座力炮才逐步歸為營屬。

1979年初,82無後座力炮,迎來了其服役生涯中最光輝的時期,無論是團屬,還是營屬的無後坐力炮連,均在戰前臨時拆散成炮排、炮班建制,下放到各基層作戰連隊,作為靈活機動的連屬直瞄火力。

119師3營9連,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裡一個普通的步兵連,靳開來是炮排排長,連隊配備了82無後座力炮,在戰鬥中摧毀了敵地堡等多個火力點,為全連順利殲滅敵人,完成上級命令的穿插任務,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當時,由於是叢林作戰,在陌生的戰場環境,敵方的火力點佈置非常隱蔽,進攻前的偵察和火力準備中難以獲知,而呼喚上級壓制炮兵火力,反應速度又不夠快。

隨攻擊穿插部隊前進的82無後座力炮,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面對敵暗堡等堅固工事,炮手迅速扛好82無,在極近距離予以摧毀,曾出現過神炮手連發14發炮彈,摧毀敵12個火力點的神奇戰例。

總之,82無後座力炮,有良好的戰場適應性,可在任何俯仰角下射擊,具備指哪打哪的精度,因此非常適合叢林山地作戰,在對付野戰工事時,威力要遠強於40火箭筒,82無在戰時,獲基層連隊廣泛讚譽。

2018年4月21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看了這麼多回答,覺得都很有道理,但也發現很多人對作戰行動中的一些概念並不清晰,這裡想把相關的概念捋捋。有人說82無、噴火器這些兵器在79年自衛反擊戰中打散、下放配置到基層連隊,這個說法並不確切,這種打散、下放不是隨意的,而是來自一個概念“加強”。

加強是指在基本的戰術作戰單位的編成之上,根據戰術分隊的作戰任務要求和敵情情況,由上級指揮員決定將兵力、火炮和其他技術兵力配屬給部隊的做法,比如突擊正面敵人設有大面積反步兵障礙和地雷,就需要加強配屬工兵,敵人防禦工事比較密集堅固,就需要加強直瞄火炮和噴火器,如果敵人的陣地縱深較大,力量較強,還需要直接加強配屬步兵單位給主攻部隊,如主攻連在加強配屬了直瞄火炮、噴火器等之外,再加強配屬一到兩個步兵排。

《高山下的花環》中82無配置到穿插連,是因為上機指揮機關根據情報,預判穿插路上會遇到敵人堅固火力點,而營團屬火炮不可能及時跟進支援,所以先就將一個82無炮班加強到連,而不是一般性的把營團屬火炮打散分給各個基層連隊,平均使用,那樣即形不成優勢火力,也分不均勻。


餘震30


一言以蔽之,這是解放軍重視火力投射的傳統,也是作戰任務的必要性,自“南昌起義”以來,人民軍隊長期缺乏重火力,僅有的幾門火炮都像寶貝似的收藏,如抗日戰爭日軍中將阿部規秀被八路軍擊斃太行山,僅僅用了4枚迫擊炮彈,一方面展現八路軍作戰神勇,另一面也反映重型武器匱乏事實。


建國以來,通過若干“五年計劃”,奠定重工業基礎,初步解決了部隊的重火力問題,因此解放軍在重火力裝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步兵作戰單位不再裝備“小米加步槍”而是根據作戰任務出現了裝甲步兵營、坦克營、炮兵連(排)等綜合支援單位,用於直接支援本級分隊的作戰,比如某步兵營下屬設有營屬炮兵連、機槍排,這些支援單位通常裝備輕型無後坐力炮或者迫擊炮,以及某些輕型榴彈發射器、無後坐力炮。具體稱謂上,如“三炮連”,不是炮兵三連,而是某步兵團三營炮兵連的簡稱。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的角色,就是步兵團某炮兵連的副連長,自然屬於“X炮連”。


炮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展身手,其作戰特點在於短時間內向敵方投射大量鋼鐵,不僅有效殺傷敵方,更在心理層面威懾敵方。在核武器和導彈發明之前,炮兵以其迅猛的特點被譽為“戰爭之神”,成為衡量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指標,而中國也是少有保留炮兵師單位的國家,在捍衛國家安全方面做出重要的貢獻。


但是,在過去解放軍機械化和摩托化能力不足,受限於地形複雜、雨季頻繁的越南不能完全發揮炮兵的實力,特別在作戰早期,炮兵往往落後於步兵的行進速度,步兵急需重火力支持,拔除碉堡、暗道、火力點,開闢行軍通道。行動遲緩的炮兵師不再適應複雜的戰場形勢,而化整為零的炮兵排裝備著輕型火炮和無後坐力炮以方便攜帶的特徵受到步兵的歡迎,以82無後炮為例子,全部零件總重量僅在21.5KG,通常分解為兩人攜帶,極端情形下甚至可以單人操作。

圖示:82無坐力炮樹上射擊法

對越反擊戰中,82無迎來事業生涯的巔峰,《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擅長使用82無,連續打掉越軍多個火力點。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小北京”的犧牲也因為連續遇到兩枚無法發射的臭彈,過長的暴露在越軍火力之下。

圖示小北京與82無

在某些特定場合,82無也有著其獨特的作用。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為了加快地震形成的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洩流速度,成都軍區某工兵團就架起82無併發射4枚殺傷榴彈,全部準確命中目標,摧毀了阻礙導流明渠洩洪的礁石,水流速度明顯加快。這也算是“鑄劍為犁”的一個例子。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大的增強,82無漸漸被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代替,以輕便組成的炮兵排也換裝車載的重型火炮,如PCP001型82毫米車載速射82毫米車載迫擊炮,某些情形幾乎與炮兵的重炮火力不相上下,極大的增強了步兵的火力支援,為捍衛和平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