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七岁跳桥的男生你们什么看法?

板栗不好吃


看了视频,真替那个母亲难过。这个永远也无法挽回的事,将会一直让她痛苦、后悔,活生生的孩子,在她面前消失了,这个母亲肯定痛彻心扉。

在这个事件中,只知道因为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母亲批评了他,孩子夺门而出,跳下了桥。从这件事,让做父母的警醒,孩子是怎么样,都是由父母塑造的。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折射!母亲把车子停在路中间,从这一举动看出母亲很不冷静,不冷静的情况下,说的话会不好听。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心情也不好,又受到母亲的批评,冲动之下跳下了桥!

不知道平时他们母子是怎样相处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也许平时母亲和孩子的沟通有问题。母亲如果跟孩子的沟通一直保持好的话,那这个母亲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的这件事,母亲显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十七岁,又处于叛逆期,容易冲动,双方都处在情绪激动之中,结果发生了悲剧。

作为父母,真的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


低吟浅唱的花


挺可惜的。。。

但是我觉得大家也不要喷这个可怜的孩子了,没有从小经历过家暴(包括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冷暴力,家长的期许过高等等)的人无法体会那种站在桥上想往下跳的心情。。。绝对不是那一刻的心血来潮,可能是长期的情绪积压。

我父亲现在就很后悔,后悔到现在都不能在他面前提过去的事情,但他自己提可以,多半是对不起之类的。

但同时我父亲又很幸运,我没有选择跳下去,也没有记恨他,也没有想去报复家庭或者社会(虽然曾经有过)。但从小的伤痕却无法愈合,我形成了抑郁的性格,敏感,抑制,缺乏冲劲,同时更坚韧,更独立,更注重内心,不受外物影响,这算是一种补偿性的进化吧。和跑马拉松的第三十公里的极点一样,挺过难关总会让你更强大。

所以,送给家长两少两多:

一,少说两句。思维决定出路,这个思维不是家长的思维,是孩子的思维。少填鸭式地讲道理,多讲故事,让孩子自己悟,让孩子自己在摸爬滚打中体会,开悟。你只要细心观察,稍加引导,适时帮助就行。

二,少些责罚。细节决定成败,你要控制的是过程,而不是追责结果。比如孩子无度玩手机,你就多注意做好表率,孩子在家时多陪陪孩子说话,运动,请他帮或者陪你做点家务(注意,是请不是命令),这样孩子自然没太多时间玩手机。

三,多些宽容。谁年少不轻狂不犯错?孩子的错误,除了置其于险地的,其他的都不算个事,多些宽容,睁只眼闭只眼,或者开个玩笑让他不好意思,旁敲侧击就行了,别一本正经板着个脸。大部分时候孩子自己也不想犯错。

四,多些赞美。多些适当的赞美,为表现优秀的事,也为一些很普通却有进步的事,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被关注,被欣赏。

再送给孩子们两句话:

一,理解父母,哪怕他们方式不恰当,无法沟通,但请理解。

二,关爱自己,哪怕你自以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关爱你,也请关爱自己。

总有一天你会长大。。。


爱游泳的柳


个人认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跟皇帝一样。我们以前农村孩子可没这么娇贵,7到8岁上小学几公里路都是自己走路去,没有一个父母去护送孩子上学,而现在了,10多岁孩子2。3公里路还要坐车,上学,放学。父母接送。说句笑话,以前村里几乎每天都听到孩子哭声,都是被父母打的,农村孩子野,不是贪玩就是跟同学打架,回到家里就挨父母打骂,但又有哪个孩子会去自杀?我小时候也是跟同学打架,同学告到家里,看见我回家,我爸拿着扫把就要打我,我就跑,他一边追一边骂,你永远别回家了,回家打断你的腿,哈哈,那时是不是我傻,那时怎么没想到自杀来报复我爸,让他后悔一辈子。傻瓜才去自杀了,现在回去肯定被打,还是找同学玩一会再回家。。。。。。现在父母之所以过份疼爱孩子,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从来没被骂,从来没被打,到了10多岁偶尔被骂,被批评心里就承受不了。就有了极端想法。虽然打骂教育不怎么好,但是从小过份疼爱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一切都随孩子,我想也不会太好吧,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了,也是无法无天。不要过份疼爱,孩子该做的事还是让他做,尽量让孩子吃点苦,对他以后有帮助。


水军最可耻


这一悲剧的发生让人震惊,也让人非常的痛心。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受了委屈,欺负,还是老师处理得不当?他们母子在车内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但有一点非常清楚,孩子非常的不理智,不冷静,不听劝。十七岁也不小了,应该分的清对错,知道好坏,老师和妈妈的良苦用心难道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一个处在判逆期的孩子好可怕啊!作为老师和家长对处在判逆期的孩子确实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开导,区制对待,循循善诱,让他们平安的渡过判逆期,干万不可有压制,暴力等手段去驯服他。等他火气下来了再去做他的工作,以免想不开造成悲剧。通过这次跳轿事件也给我们全社会,学校和家庭敲响警钟,让我们一起关爱未成年的孩子吧!让他们平安的,快乐的渡过判逆期,让悲剧不再重潢。


高山流水71112561


国家教育和家长是元凶。

三日骂,五日打,他绝不会作死。

到第五天没挨揍,他会不好意思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纯属胡说八道(梁宏达)。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造就一个好人的成本就太低了。他的人生也就和派出所,公安局,法院,监狱基本上不沾边了。

设想一下,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一个罪犯被判刑后,是不是狱警每天在这家伙一日三餐后,然后开姑喋喋不休的开始表扬呢,这样能把二个魔鬼表扬成一个好人吗?事实是不能一一所以,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是这个世纪天大的谎言之一,之一尔。

综上,一个人,一个学生,一个工人,一个社会自然人吧,在他待的学校环境,职场环境,工厂环境,都有规矩,有规矩就得守规规,守规矩就有秩序,有秩序就和谐了,和谐了,就好了吗。

今日满足他,明日满足他,此事让着他,彼事让着他,一旦不可他心,巨大的挫败感,失落感,委屈感……一下子袭来,承受不了,可不就死呗。

这自杀有俩种,一是死给你看;二是真心自杀,这是神也阻止不了的。

这个孩子的死,哎一惋惜,悲痛是活人的感受,或许逝者己达心愿。

但愿如此吧!母亲节哀。


手机用户非常道


这个问题太伤感,不想说什么。

当孩子奔驰在操场上,用他们的方式竞争着。当他们肆意挥洒着汗水,在狂叫声中打进一个球,骄傲放纵着。不服气太多了,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好多问题。他们肆意释放着压力,拥有一样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所骄傲的。

如果让孩子有这样的学习环境,他们会跳吗?

孩子承担太多了,家乡承担也太多了。


最后第二剑


中国式教育,论长来说,已延续几千年,论短来说也有40多年了。那什么是中国式教育呢?中国式教育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在古代,读书人很少,“学而优则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求取功名就成了每个读书人的终极追求。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古人读书的具体方法。“范进中举”就极尽了 得中后的喜悦之情,蒲松龄、洪秀全则显示了未能得中的不满和愤慨。今天,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上学读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中小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实现了大众化,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5.7%,2020年达50%实现普及化已不再是问题。然而,现代人对教育的迫切追求并没有因教育的普及而削弱,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竞争压力的增大,教育对人们造成的压力日渐增大,并且涉及的范围也在扩大。古代只是那些有条件读书的人竞争,而现在却几乎扩大到每个人。从隋唐设立科举考试以来,直至今日,教育与考试就纠结在了一起。在我国,教育即考试,考试即教育,二者水乳交融。在古代,人们把科举等同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教育完全被考试所“绑架”,教考不分成了当今教育巨大的绊脚石。为考而教成了今天教育的最大理想,由此,各学校也就成了考试培训班,应考训练营。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分数高,就被捧为教育的圣地,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被许多中国人捧为神圣,每天朝圣者络绎不绝。用考试评价教育效果本没有错,但把教育等同于考试却极大贬低了教育的价值,夸大了考试的作用。不是教育万能,而是考试无所不能,教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极大限制,考试考什么,教育就教什么,围绕考试团团转就成了今天教育的基本状态。如此的教育模式,使教育完全没有了尊严,教师、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纷纷低头,什么教育是灵魂的塑造、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都停留在了书面上、口号中。即使加再多的心灵相关课程,也会回归到考试的漩涡之中。“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就是不证自明的真实写照。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人是灵魂的实体,教育的功能应该激活每一颗鲜活的灵魂,而不是训练成考试的能手。今天,有些孩子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在谴责孩子抗压能力不强时,更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考虑、思考思考。作为孩子,我没有自我、没有尊严,只是考试的机器,这和动物何异?我活着的意义何在。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长考试的孩子,每天面对着讽刺挖苦、冷潮热讽,甚至谩骂被人看不起,你说我活着意义何在?再说学习好的同学,为了保住学习上的优势地位,每天拼了命的刷题、看书、再刷题、再看书,如此往复……几乎不知天还有日月,人还有追求,人还在,心已没有了激动的狂跳的时候。而中等同学,为了冲上更好的名次,拚命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这些同学,最终都会考上各种各样的高等学校,但创新者又有几何?今天的教育,容不得半点异类,纯净如蒸瘤水,每个人考的一样、学的一样,几乎如工厂似的批量生产,灵魂、心早已不在。

面对如此教育,路在何方呢?继续保持还是绝处逢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共商发展!


精神家园001


我个人认为,孩子虽然十七岁,但是心理还没有足够成熟,有些事还处理不好,如果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再指责孩子,他肯定受不了,所以家长一定心平气和的孩子沟通,让他感觉父母是他心中的靠山,然后再说孩子错的地方,这样孩子会承认错误,更不会走极端。


天天熟食1


这个故事可以说明



机智m


什么看法?

悲喜剧吧。

少年纵身一跃,得以解脱,也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他终于不用再面对很多东西了。

对他的母亲来说,是个悲剧,但何尝不也是一种解脱。

生而为人,苦难居多,佛家不是也讲世间是个苦海吗?

他活着,父母苛责,老师见责,社会问责......

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为什么不总是贪玩?

为什么不早早懂事?

为什么不听话?

为什么不守规矩?

为什么......

可是为什么?

我应该为了什么学习?

我应该怎么才能学好?

我应该为了什么学习?

我应该怎么才能学好?

我到底应该为了什么学习?

我到底应该怎么才能学好?

谁能告诉他答案?

谁能给他答案?

根本没有答案。

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动力!

因为很多人的所谓学习方法,对他,没有用!

说什么因材施教,哪有人因材施教?

说什么教育方法,不过就是灌输和题海!

父母,不了解他,只知道埋怨斥责伤害,他很苦。

老师,渐渐失望,他很苦。

现在,苦,没有了。

父母,不用再见了。

世间,还是那样,一切都没有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