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生活中,付出善行最簡單,也最難得;很多人面對需要幫助的人,都會猶豫要不要付出行動,有人無奈的說,自己實在是愛莫能助。

其實善行沒有大小、不分輕重,只要你付出一次微小的善舉,它就如同春風一般,安撫著受傷的心靈,溫暖著孤獨的心房,傳播著大愛的能量。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如果面對需要幫助的群體,你還在猶豫,認為自己是“無能為力”時。

聽一聽遙歌的故事吧,他比我們任何人都不幸,但他從來沒想過放棄,仍然用堅毅的信念,做到了平凡人都難以企及的成就,激勵著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遙歌,湖北仙桃人,今年三十六歲。2015年5月,他加入了“寶貝回家”工作組,成為了“寶貝回家”的一名志願者。截止2018年6月,遙歌已跟進了二百多個尋親家庭,併成功的幫助七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雖然看見自己助力的幾個家庭都已團聚,但對於遙歌而言,普通人眼裡最平凡的事,卻是他最大的願望,因為病痛折磨,願望變成了奢望。遙歌究竟有什麼樣的心願,在他身上究竟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用美好期望戰勝病痛折磨

1999年,遙歌不幸患上了重度骨纖維異常增殖綜合症,也就是“脆骨病”,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患病者的骨質十分脆弱,骨頭最薄處也只有兩三張紙的厚度,患病至今,遙歌每日飽受著病痛的折磨,無法行動,只能仰臥在床上。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最初,遙歌的親哥哥也患有同樣的疾病,在15歲時不幸去世,母親因為哥哥的離去,整日以淚洗面,心中悲痛萬分;而今自己也終日臥病在床,只能依靠父母的照料度日,這樣雙重的打擊,讓遙歌心中百感交集,如果放棄抗爭病魔,那麼他們的生活將永遠在愁苦和悲傷中度過。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遙歌看著母親沉浸在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中,他想:雖然離開的哥哥無法再回來,但千萬個離散的家庭還有團圓的希望。

他想通過自己還能夠活動的雙手,幫助更多的尋親家庭,為他們帶來希望。

僅用一臺電腦“照亮回家之路”

在遙歌的床上支著一臺電腦,大量的尋人工作信息,都是他仰臥在床上,通過艱難地操作完成的。面對病痛,他沒有絕望,而是將心中的希望,努力轉化為愛的能量,為每一個尋親家庭仔細地搜索尋親線索。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鄒細發夫婦是遙歌跟進的第二對尋親人。在苦苦尋覓兒子的26年中,鄒細發經常跟警方一起解救被拐“寶貝”,幫助了數個家庭團聚。雖然一直沒有兒子的消息,但夫婦二人從未放棄過希望。

鄒細發夫婦的事件深深打動了遙歌,他指導鄒細發夫婦去當地公安局採血入庫,並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志願者們發現,在網站上登記的有一名叫做王鼕鼕的尋親者,與鄒細發夫婦尋找的兒子鄒虎的情況很相近。

遙歌將父子倆的照片進行比對,發現二人外貌極為相似,便緊急指導王鼕鼕也去公安機關採血入庫。基因檢測比對的結果令人非常興奮:王鼕鼕與鄒細發夫婦符合親子關係!

親眼見證團聚淚如雨下

其實,遙歌的願望非常簡單,那就是陪著年邁的父母出去走走,由於病痛在身,願望變成了奢望;在加入志願者後,其實他心中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不能親眼見證這些家庭的團聚。

“寶貝回家”瞭解到,是臥病在床的遙歌幫助鄒細發夫婦找到兒子的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了鄒細發一家,先通知他們去福建廈門團圓,後來《等著我》欄目組也破例改變錄製形式,將團聚現場的畫面傳送到遙歌的電腦上,當躺在床上的遙歌,親眼看到了被拐賣20多年的孩子與父母相擁而泣的場景後,瞬間淚如雨下;而這只是欄目組帶給遙歌的第一個驚喜,其實團聚的一家人已經親自趕往遙歌家中,當面表示感謝。

當並不知情的遙歌看到鄒細發一家時,激動地喜極而泣...

為了實現二十多年的“團圓夢”,尋親家庭堅持忍受著思念的煎熬,遙歌堅強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而現在,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遙歌的淚水裡包含著欣慰、滿足和自己面對親人離別時的感同身受。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他說:其實孩子找到了,首先是因為父母沒有放棄,我做到的只是提供一個平臺,非常感謝鄒細發一家能夠親自來看望自己。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是遙歌的堅持,指引了“寶貝”回家的“路”,點亮了尋親家庭心中那抹最後的“希望之光”。在遙歌的努力下,這些團聚的家庭,也帶給了遙歌堅持與病魔抗爭下去的動力。

行善之人,必得福報

遙歌說,他的病,能夠治癒的可能性不大,並且費用高昂,一期的治療費用至少需要十幾萬。都說“行善之人,必得福報”,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善行者”,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幫助。

來自遙歌的感謝信

大家好,我是遙歌。在緣夢基金,《等著我》及寶貝回家各位戰友與廣大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緣夢基金為我籌集的善款於2018年2月13日下午籌滿。

感謝大家對我的幫助與支持。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將以最好的心態去面對接下來的治療。

雖然他的身軀羸弱,但卻蘊含著希望和無限的可能,這就是“善行”的力量,可以讓人在任何苦難之中都堅持下去。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相信看過遙歌的故事,再次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您不會再猶豫了。

面對失蹤兒童家庭,我們不應該是愛莫能助,而是應“盡其所能”。

古語有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您已經為人父母,那些丟失的孩子,就像我們自己的“寶貝”;

年齡相仿的,就像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那些痛失孩子的母親,就像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媽媽”,即使孩子不在她們身邊長大,每一天,“媽媽”都在呼喚著“寶貝回家”!

在中國,還有很多像鄒細發夫婦這樣的家庭,日夜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切膚之痛”!

最特殊的尋親志願者,身體無法行動卻幫助數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您也可以像遙歌一樣,付出自己的一份“善行”,用另一種方式,向失蹤兒童家庭伸出援手。

多一次傳播,就多一份希望

“善行”滿世界,用“愛”的腳步,讓“寶貝”回家!

“善行”無需等待,“行走”匯聚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