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今天讀了一位80多歲梅縣老先生寫的文章,被其文采和故事感動了,後續客名堂會刊發這篇文章。那些過去客家人的人文風華,似乎應該找到一些載體儘快呈現出來。下面是一些約在幾十年至百年前拍的梅縣老照片,上面的字,端方且內容有趣。字也是有時代特徵的。

梅縣之稱謂始於1914年。時間上溯,清朝謂之嘉應,明朝稱程鄉,最早在宋朝始名梅州,971年。當然,不同稱謂時所轄地域也不同。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過河售票亭(梅江河),攝於100年前左右。寫著的,似乎是孟子浩然正氣的話語。一個賣票亭,寫著這麼些勵志的話,今天看起來是挺清奇的。這種碼頭是唱離歌的,那時候的客家妹一送夫君出洋,可能一別就是數十年,甚至一生。所以山歌“送人離別水東西”百轉千回,裡面這樣唱的:

送郎雙雙五里亭, 眼淚雙雙難捨情。

再送五里情難捨, 十分難捨有情人。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石牌坊很大氣,攝於1910-1931。上寫著:東山校(嘉?)友會。還有“美滿”兩個大字。牌坊上的“勝”字可辨。其他看不太清楚。當時有東山書院了,但一般也不叫校友。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東山中學成立於1913年,是葉劍英的母校。這個地方背靠的東山,原來是“東山角,鬼打頭拿殼”之地,山後有一個千佛塔,文教一興,恐怕鬼都被超度了。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安全得很。東山中學成立至今,一百多年,歷經風雨,絃歌不絕。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梅縣署,約攝於1905-1930。字跡是很大氣的。屋子也很通透,大概很難玩貓膩吧,通透則正大光明,這樣比較好。葉劍英25歲的時候就當過梅縣縣長,懲惡揚善深得人心。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見心堂”匾,攝於1935,款“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匾那時已高懸264年了,字非常好看。還有“不可欺“三個大字。以及“和理人心”四個字,可以說是文教的目標,也是催人向善的法門。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梅縣圩市入口,攝於1905-1930。圩市上寫著:人之有恩,可念不可忘。人之有仇,可忘不可念。這個字的場景看起來也清奇的。一句格言,放在圩市上,似乎令觀者路人讀之暖心而不驚心,有聞過則改的如沐春風。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中山紀念牆,攝於1925-1930。牆上鐫刻著孫文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還有他的深邃眼神和沉靜的臉。過去寫他,印象很深的有幾個有意思的場景,一個是募捐的時候被美國華僑婦女口中大罵孫大炮,拿水潑他,還有一個是他逃難前,見漁夫家女難產,從容拿出藥箱救人之後再匆匆離去,還有他的祖父和父親即使沒錢也要常年供養來自嘉應的風水先生。如果這個是事實,嘉應的風水先生自然也沒有讓他倆失望。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梅縣的門聯:行道有福,興德為鄰(首字有些辨認不清),攝於1905-1930。客名君記得初中的校歌有一句:扇仁風,相親愛,少年活潑氣如虹。這樣的門聯,可以流放百世而不衰,勸子弟、暖人心。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寂靜的街巷,攝於1905-1930。這個裡面沒有字,但是那個窗子,讓我想起一個客家的窗子,用大大的“信”字做了窗欞。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福建培田客家民居的窗欞,有百年以上歷史。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梅縣州城的主街,攝於1948-1950。每一家門面上都有大字。那時候都是手寫的。我們老家的對聯,隨著好多老人的逝去,手寫的對聯越來越少了。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在建的梅江橋,攝於1935。梅江橋三個大字,書法很好看的。而梅江橋,整個就像一道白虹,那半圓形的拱欄,線條很有裝飾感,又有安全功能,美麗而別緻。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梅江上的畫船,約攝於100年前。上面有很多字,頂上四個字依稀可辨:“梅、增、色、和”。如此做工,華麗而有詩意,像中國式的童話。令人想起《紅樓夢》中元春迴歸之時的畫舫。真是山上花明水上曛,一橈青翰破霞文。在這條江上,搖船的年輕人會唱山歌:

郎有心來妹有心,唔怕高山水又深。

高山也有橫排路,水深也有造橋人。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船主一定很富有,工匠也是非常棒。 要知道,這可是在粵東那不發達的山區梅縣。華僑要歷盡艱辛出洋,經商謀生然後回來,如此,光宗耀祖。張國榮的爸爸張活海就是在香港做裁縫賺了好多錢,然後寄回梅縣老家,後來全沒了。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謝良牧(廣東梅縣鬆口鎮銅盤村人)與孫中山先生的合影。謝良牧與胞兄謝逸橋兄弟,早在1900年就曾專程赴香港求見孫中山。謝良牧是同盟會負責籌措經費的財務長,曾為孫中山、黃興籌集了鉅額經費。1907年11月,謝良牧成功爭取了兩廣水師提督李準反正,廣州得以“兵不血刃、和平光復”。

注:圖片來自網絡,包括南加州大學圖書館和廣州日報等。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沒想到客家山歌這麼撩人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張國榮: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圖片講古|這些客家老照片上的字,隨歲月模糊了

1900年代的夢想家

~~ ~~ ~~ ~~ ~~ ~~ ~~ ~~ ~~ ~~

這裡寫的是客家名人,看的卻是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