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功臣,群臣大喜,為什麼劉伯溫他指著菜說我們必死?

司馬長史


我們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有名的皇帝,而不知道朱元璋當時經歷了多少磨難才當上的皇帝。朱元璋自幼出身於平民,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家裡突遇大旱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親人就接二連三的死亡了,最後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家裡都沒有錢埋葬他的親人,為了活命朱元璋上街乞討,在乞討的路上遇見了皇覺寺的高僧,高僧看面相覺的朱元璋不是凡人,於是帶領朱元璋剃度出家做了小和尚。



他在寺裡每日只能掃地,上香,洗衣,做飯,日子還過的去,但是禍不單行當地又鬧饑荒,寺裡沒有糧食只能讓和尚們雲遊化緣,朱元璋邊走邊乞討,在乞討的幾年生涯中他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看透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流浪在外的日子,使得朱元璋變得堅強,努力,但也讓他變得不相信別人,猜疑。

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農民起義的風口浪尖,社會上流傳著明王出世的說法,朱元璋也受到這樣的影響,並且加入了農民軍,而在加入農民軍的期間認識了後來時任宰相的劉伯溫,劉伯溫被世人稱為小諸葛,神機妙算,他縱觀天象,在眾多農民起義軍中認為朱元璋以後必成大器,而後朱元璋兩拜他的草宅讓他出山幫助朱元璋打天下,劉伯溫認為朱元璋必能大器就答應了他,朱元璋在劉伯溫的輔佐下迅速打敗王朝和其他起義軍隊,並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稱帝后武有徐達,文有劉伯溫。但唯有繼承人的方面受到了打擊,他本來最看好的兒子是朱標,朱標在朱元璋打天下時就隨著朱元璋一起征戰,深得朱元璋的喜愛,而且朱標也和朝中群臣的關係不錯,可是天佑不測風雲,朱標在三十七歲時因病去世,朱元璋的心血付諸東流。



而後朱元璋在自己的子孫中在沒有看到合適的繼承人,但自己的年歲已高必須要立太子,最終選擇了朱允炆,但朱允炆宅心仁厚,這是好處也是致命的弱點。

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群臣不是朱允炆所能鎮壓。便將矛頭指向群臣,正好趕上皇后過生日,朱元璋就宴請群臣吃飯,一來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沒有造反的心,二來也讓自己的兒子露露臉。群臣聽說後高高興興的來赴宴,可到了一看桌子上只有蘿蔔,青菜和豆腐,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朱元璋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大臣們便問朱元璋怎麼會上這幾到菜,朱元璋解釋到想到以前行軍打仗時的日子了,便上了這幾道菜,那大臣不愛吃就上別的菜 然後又上來了三道菜分別是燕窩,兔肉和狗肉。大臣們看到這幾到菜還是行,蠻合自己胃口的,自然開開心心的動起筷子吃了起來,但是劉伯溫看到後卻沒有開心的表情,反倒是驚出了一身冷汗,甚至都覺得自己坐不住了,渾身如同針扎一樣。


劉伯溫細小的情節被徐達發現了,徐達便悄悄的走到劉伯溫身邊問他怎麼了,沒想到劉伯溫告訴他,我們這些人都要死。

徐達自然也是心中一驚,忙問道為什麼,劉伯溫說你看這幾道菜都是什麼菜,燕窩說明“飛鳥盡,良弓藏”,兔肉和狗肉說明,兔死狗烹,並且一上來上菜為什麼上的青菜就是讓我們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苦日子,並且朱元璋生性猜疑,而現在這些大臣已經吃不下去以前的菜了,這是朱元璋在敲警鐘了。


兩人商量對策決定不管有什麼事都一定要待在朱元璋的身邊,無論朱元璋做什麼事也不能反對。果不其然朱元璋在以後得幾年裡大殺原先的功臣,而無論朱元璋做什麼,劉伯溫和徐達都是陪在朱元璋身邊才躲過一劫。


夏目歷史君


劉伯溫精通奇門遁甲之術,能掐會算,上知三百年,下知三百年。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他對手下這班文武大臣非常不放心。畢竟這些人中,很多要麼有勇,要麼有謀,於是他想效法漢高祖劉邦,來個一網打盡。江山已經打下來了,要這些人也沒用了。

於是朱元璋籌劃著,密謀著,怎麼才能把這些人都殺個乾淨。這時候他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對朱元璋說,皇上難道不知道杯酒釋兵權嗎?只需在這酒裡放點藥,這班人自可全部倒下,要殺要剮,還不都掌握在皇上爺您的手中。

朱元璋斜睨了這個小太監一眼,對他說,傳寡人的旨意,在皇宮後面的闊地蓋一座慶功樓,越大越好,寡人要給大明的功臣慶功。

不出半年,這座慶功樓竟然竣工。這半年之間,大家因為朱元璋可能要論功行賞,個個高興的不得了。誰誰誰要做丞相。誰誰誰要做大將軍,誰誰誰要做封疆大吏。傳的滿城風雨。只有一個人卻愁眉不展,夜不能寐。

這個人就是劉伯溫,他掐指一算,慶功樓一宴,凶多吉少,保不定會有去無回。於是劉伯溫叫來兒子,讓他們連夜帶家人逃到終南山,隱居起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他自己則在家裡沐浴更衣,煉丹製藥。靜靜地等著那一刻的來臨。

慶功宴終於來了,大家都好高興,有的三五成堆,竊竊私語,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有的則臨窗而立,遠眺九天,一派意氣風發。只有劉伯溫愁眉不展,默然而坐。

這時候,他的一個家童卻來了,說有一樣東西要交給劉伯溫。劉伯溫把他帶到樓梯下,接過一看,是一個精緻的木盒,裡面放著一顆丸藥,說是一個白鬍子老頭在他們去終南山的半路上截住了他們,讓他趕回金陵,送給劉伯溫。

這顆丸藥,晶瑩剔透,紅裡透紫,嬌豔欲滴,大約有拇指頭那麼大。這家童說,白鬍子老頭告訴他,一定要在喝酒以前吞下去。

正說著,大鑼咣咣咣響了三下,朱元璋左邊李善長,右邊徐達,三人走上樓來。

朱元璋坐定之後,眾功臣才起來坐下。朱元璋說道,諸位辛辛苦苦為我大明打下江山,老朱我不會虧待大家。他用手一指後面的牆,兩個小太監會意,一人一邊,扯開了一張金絲鑲邊的功臣榜,掛在了牆上。上面寫著,某某,封某某侯,賞若干畝地和黃金白銀若干兩。

眾功臣一時之間都直勾勾地盯著那張功臣榜,仔細地尋找著自己的名字。只有一個人,卻用眼睛暗暗地打量著朱元璋,他看見朱元璋嘴角微翹,眼神中偶爾放射出一股殺氣。

他立覺不妙。偷偷從懷裡拿出那個木盒盒,將裡面的那粒丸藥,神不知鬼不覺突然吞下。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功夫,朱元璋說,請丞相李善長宣讀一下這個功臣表吧。這一宣讀,就宣讀了一個多時辰,眼看著天就黑了。

宣讀完,朱元璋說,上酒,上菜。於是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下,酒菜上齊。這時朱元璋對大臣們說,諸位覺得我這封賞還算公正嗎?於是大家又嘰嘰喳喳,有的說好,有的說謝,有的默不作聲。

坐在劉伯溫旁邊的人看劉伯溫默不作聲,對他說,劉軍師,怎麼悶悶不樂,是不是嫌皇上給你的官小啊?劉伯溫白了他一眼說,哼,無知匹夫,你死期就在眼前,還有意戲弄老夫,實話告訴,吃了這桌上的酒菜,必死。

由於人群亂糟糟的,那人沒有聽清劉伯溫最後一句話,他問,你說什麼,你大聲點,劉伯溫哼了一聲,不再搭理他。

這時候朱元璋站了起來,端起酒杯,向眾大臣望去,慢吞吞地說,廢話不多說,都在酒裡面了。

大家一看朱元璋端起來了,也都跟著端起酒杯,朱元璋接著說,寡人先乾為敬。一口將酒杯裡的酒都幹了。大臣們一看,也都幹了。朱元璋說,別光喝酒,夾菜,夾菜。

大家都坐下吃菜,劉伯溫一開始沒動筷子,可是朱元璋的眼睛像探照燈一樣巡視著全場,突然停在了他那裡,劉伯溫無奈,只好夾了一塊熘肝尖放入口中。朱元璋這才滿意的看向別處。

大家吃了幾口菜,紛紛站起來去跟朱元璋敬酒,當然,說的話都差不多,什麼我幹了,皇上您隨意。萬萬歲之類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元璋站起來說,大家吃好喝好,朕還有點政務要處理,況且,寡人在這裡,大家也喝的不盡興,放不開,寡人就先走一步了,酒沒有了,菜不夠了,讓御膳房添。

等到朱元璋走了大概一盞茶的功夫,突然有人昏倒在桌子底下,旁邊的人還笑話他,老張,這麼快就不行了啊,酒量也太小了。

接著人們紛紛倒了下去,有的人還自顧自地說,老子沒醉,老子還能喝幾大碗。不到半刻鐘,所有人都倒下了,四周寂靜的可怕。只有劉伯溫覺得並無異樣,可是他看見旁邊倒酒的小太監們個個戰戰兢兢的,知道這其中有詐,於是也假裝頭暈,伏在了桌子上。接著他聽到幾個人走了上來。

一個小太監的聲音說道,主子爺,您看,他們都倒下啦。朱元璋哼了一聲,說,火把準備好了嗎?小太監回答說,都準備好了,保證一個也逃不掉。朱元璋嘿嘿一笑,走下樓去。接著有幾個錦衣衛從樓梯進來,兩個把守住樓梯,其他人上去一頓亂砍,把所有的小太監都殺死了。

殺完以後錦衣衛都退了出來。然後只聽到樓下有人問,主子爺問,殺乾淨了嗎?一個錦衣衛回答說,鄭公公請放心,一個活口都沒留。那個鄭太監於是說,派兩個人去放火,其他人都滾的遠遠的。

劉伯溫一聽,情知不妙,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於是趁機溜下樓梯,等到那兩個錦衣衛上樓以後,抹黑逃出了慶功樓,回到家裡,簡單收拾了一下細軟,就要出城。

他剛走到城門,就看到皇宮那邊一片火紅,然後聽到路人都在議論,說慶功樓著火了,大明朝的所有功臣都給燒死在裡面了。

有幾個酸儒則聚集在一起,大聲議論說,哼,又是狡兔死,走狗烹。

劉伯溫不敢久留,趁城門還沒關閉,騎上毛驢,就向終南山方向飛奔。

各位看官,為什麼別人都暈倒了,他劉伯溫卻沒有呢?各位有所不知,他那顆藥丸,原來是太上老君下凡給他的解毒丸,所以劉伯溫躲過了此劫。

以上就是題主要問的問題。都是野史傳說,各位看官,你們信嗎?

其實歷史上的朱元璋並沒有這麼陰險,他殺功臣不假,可是那些功臣,有很多都有該殺的理由,比如李善長鬍惟庸這種專權跋扈的,藍玉這種無法無天的。

我覺得朱元璋並不是真的非要致他們於死地。


西堤君


這個故事,要從明朝初建之時說起。

明朝建立後,功臣們各個恃寵而驕,窮奢極欲,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感覺這樣下去會動搖大明國本,於是,開始著手整飭吏治。但是朱元璋的舉措,卻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滿。

太祖擔心這些開國的勳臣悍將們會聯合起來謀反,決定一勞永逸,徹底解除這一隱患。

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樓,名曰“功臣樓”,並放出消息說,要為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表功。

眾功臣們聽聞之後,無不為之感動,紛紛盼望著功臣樓建成之日。

待到功臣樓建成,朱元璋在樓內大擺宴席,召集了包括徐達、馮勝、藍玉、李善長、劉伯溫等三十四功臣在內的眾多開國功臣來樓中飲宴。

大家興高采烈的趕到了功臣樓,心想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

結果,宴席開始,端上來的菜卻讓眾功臣們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別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湯,分別是炒蘿蔔,炒韭菜,兩盤青菜和一碗蔥花豆腐湯。

朱元璋逐一讚道:“蘿蔔上了街,藥店從此無買賣。小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得民心。兩盤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臣相。”

朱元璋說完,舀了一勺蔥花豆腐湯,又道:“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太祖言畢,讓眾人開吃。

已經吃慣了大魚大肉的諸位大臣見狀,卻是面面相覷。我們是來吃肉喝酒,不醉無休的呀,怎麼全是素菜?不過,既然是皇上要求了,眾人只得各自夾了一兩口吃下,然後就將筷子放下,等著上主菜。

朱元璋見狀,臉陰沉了一下,吩咐旁邊伺候的太監上主菜。

一陣忙碌之後,每人面前又分別上了兩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別是紅燒兔子肉,紅燒狗肉,和一碗燕窩羹。除了這些,每個人面前又擺上了數罈好酒。

太祖道:“今天朕與眾卿飲個痛快,不醉無休!”

大家早就等著好酒好肉,準備吃喝個痛快了,聽太祖言,紛紛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時間,樓內是好不熱鬧。

只有坐在朱元璋旁邊的劉伯溫,看了端上來的兩菜一羹後,大驚,悄悄的對旁邊的徐達說:“今天我二人須緊隨皇上,不可遠離半步。”徐達本想詢問其中緣由,只見劉伯溫衝著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來給朱元璋敬酒。

徐達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時明白過來,不由得心中一顫,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麼,旁邊碗中放的是鳥窩,鳥窩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

劉伯溫起身敬酒完畢,坐下之時,悄悄將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壓在了自己股下,佯裝和徐達等眾人繼續飲宴。

好酒好肉,正合胃口,眾人是暢飲甚歡,很快便酒過三巡,各個是喝的酩酊大醉。

朱元璋見狀起身離席。衣角牽動,已有醉意的劉伯溫頓時警覺,看了一眼離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邊的徐達,兩人緊隨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樓。

朱元璋出了樓門,看到劉、徐二人也緊緊跟來,猶豫了一下,招手讓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數百步後,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回頭看時,功臣樓已是磚瓦飛舞,火光一片。

劉伯溫和徐達雖然逃過一劫,但朱元璋並未放過二人。朱元璋在劉伯溫生病時,賜藥,毒死了劉伯溫;又賜燒鵝給徐達,讓徐達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發身亡。

這個故事很精彩,其實,來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兩個典故,一個是朱元璋提倡節儉的“四菜一湯”,另外一個是抹黑太祖,暗諷朱元璋殘暴的“火燒慶功樓”。有人將兩個典故,用范蠡、文種和越王勾踐之間發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個改造後的“明太祖火燒慶功樓”。

不過呢,這個故事明顯有漏洞的,殺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湯”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應決定是否一網打盡也就罷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窩,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繼續作對麼?明顯不合常理。

“火燒慶功樓”的故事產生於清朝文字獄盛行時期。滿清統治者為了打壓民間漢人懷念大明朝的戀舊情節,就指使滿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編造了“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的假故事,說我大明太祖濫殺功臣,藉以抹黑我大明太祖,離間清朝統治下的漢人和大明朝的關係,讓他們憤恨大明朝。

類似的事情,清朝統治者還做了很多,比如主動為明朝大臣平反,藉以抹黑大明皇帝,彰顯清朝皇帝的開明。

這……讓人無語呀……

對於我們而言,精彩的故事還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們分辨出其中的緣由即可。


奕天讀歷史


首先跟火燒慶功樓一樣都是民間傳說,史書中未見記載。傳說是這樣的

朱元璋借馬皇后生日大宴群臣,一開始上菜都是些蘿蔔啊,韭菜啊,豆腐啊之類的,這讓本想大飽口福的群臣大失所望一點食慾都沒有,朱元璋看大家都不吃,就說:怎麼?都不喜歡啊,那換點別的

於是第二批硬菜上來了有清蒸燕窩,紅燒兔子跟燜狗肉,這下大家開心了,都笑嘻嘻的開始吃,只有劉伯溫大驚失色,冷汗直流。

一旁的徐達看他臉色有異就問怎麼了,劉伯溫回說我們死定了,徐達問為什麼,劉伯溫回你看陛下上的這些菜,這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們必死。

徐達嚇得趕忙問那怎麼辦,劉伯溫說以後皇上再請客一定要跟緊他,所以火燒慶功樓的時候,徐達跟著朱元璋出來了沒被燒死。

這都是民間傳說



北嶺散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年幼時做過放牛娃,出家當過和尚、甚至做過乞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低微的開國皇帝了,所以從一介布衣登上皇帝寶座,除了朱元璋天生的軍事才能和統帥才能外,最重要的是手下的將領和士兵忠心耿耿,具有不畏死,不怕死的精神。

因此,當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後,對跟隨他的將領均論功行賞,封王封侯者,不計其數,封官賜爵,賞銀賜田,讓眾將士都能風風光光回鄉。

然而,當天下逐漸安定,新的王朝開始後,朱元璋卻發現了一個新的情況,他發現早年那些和自己一樣,出身貧苦的將領在天下安定,封王封爵後,開始腐敗成風,驕奢淫逸,為禍鄉里,魚肉百姓,自恃有功勞,完全不把朝廷和法紀放在眼裡,甚至公然對抗朝廷,這樣下去怎麼得了,朱元璋開始擔憂起來,必須想個辦法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潛心尋找合適的時機,終於,他發現,機會來了。

六月初五,正好是大腳馬皇后的生日壽辰,朱元璋準備在大殿裡宴請那些功臣和將領,這些功臣大將按照以往的習慣,趾高氣昂,風風火火的入席,全無君臣之禮,朱元璋雖全然瞭然於胸,但卻隱忍不發。

菜很快就被端上來了,“炒蘿蔔”,“炒韭菜”“兩大碗青菜”,“蔥花豆腐湯”。首先是四菜一湯被端上桌,菜一上桌,群臣均面面相覷,誰也不解其中意味,想來,皇帝宴請,怎麼也是山珍海味,然而,端上來的菜卻像尋常百姓人家的吃食,誰也沒有動筷子,大家都等著朱元璋來解開心中的謎團。

殿上的朱元璋早把殿下的一切收入眼底,朱元璋大手一揮,對群臣說,愛卿們不用拘束,就像在家裡一樣,儘管吃菜,但是,群臣們仍然不動筷,只有幾個膽子大的開始動筷。朱元璋不再管群臣的反應,他吩咐宮人繼續把菜端上來。這次的菜品和之前大相徑庭,這次有兔肉,狗肉,燕窩等等山珍海味,還有一罈上好的美酒,群臣均已飢腸轆轆,好酒好肉端上桌上,便什麼也顧不不上了。

群臣們紛紛大快朵頤,全然不顧自己的形象,朱元璋此時面無表情,殿下的群臣也完全不顧大殿之上的皇帝,但卻有一個例外,他就是人稱神算子的劉伯溫,劉伯溫見此情此景,臉色變得非常難看,似有心事,坐在他身邊的徐達一看劉伯溫臉色變得如此難看,急忙小聲問道:“劉先生這是不舒服嗎?臉色如此難看”。劉伯溫道:還請元帥送我回去,路上我再和元帥細說。

在回去的路上,劉伯溫對徐達說,皇上早已對我們這些臣子心有不滿了,今天這個宴會就是藉機警告我們,宴會上的菜都有特殊的含義,徐達不以為意,他說,劉先生神機妙算,但我們跟隨陛下多年,乃是生死之交,陛下怎會輕易容不下我們。

劉伯溫說桌上的的兔肉,狗肉,燕窩等,其實是已經在嚴重警告大家要收斂自己的行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徐達一聽,也驚出一身冷汗,自此後,行事更加謹小慎微,處處迎合朱元璋。

沒過幾年,那些在殿上享受各種美味的功臣便以各種理由,或被賜死,或被下獄、或被削去爵位,廢為庶民,而參透一切的神算子劉伯溫雖然獨善其身,卻終日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無筆史官


《管中窺豹-從心理角度看這一場的殺頭飯》


老龍結合坊間傳說和清朝的一些書籍給大家還原這場屠殺,朱做了皇帝后決意除掉自己這幫老兄弟,為掩人耳目修了富麗堂皇的功臣樓。說老實話老朱這一舉動,讓多年追隨朱元璋,替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小弟們感動壞了,老大這是要學唐太宗修凌煙閣供奉二十四功臣啊,老大真有太宗之風啊!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入幕之臣”!劉可謂對老朱知根知底!他看出來了朱老大的真實意圖,因此便去到了皇宮,然後向朱元璋說道:“如今大哥您江湖地位已經溫了,小弟算是完成了多年心願,我老了想家了,”朱當時假意再三挽留劉,可是劉怎麼可能留下受死呢?因此執意要回去鄉下。


於是就給了老劉一個富貴生活,就同意了讓劉回鄉下。劉伯溫和徐達是好多年兄弟,共過多次生死,他在回家前特意到徐達兄弟家中喝酒告別,然後鄭重的對徐達說道:“兄弟你記著老哥哥的話,不然定會大禍臨頭,如果大哥要在功臣樓上請大家吃飯,你千萬要跟緊大哥。”這一番話讓徐達聽了冷汗直流。

後面慶功宴上各區域的話事人推杯換盞,好不熱鬧,突然間功臣樓的大門封死,這座兄弟們心中的凌英閣成了人間地獄,一幫子為大哥打江湖的兄弟全部都被火海吞沒了,唯獨徐達僥倖未死,因為就在朱元璋藉故離開的時候,早得提醒的徐達緊跟大哥逃過一劫!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古有仁義君主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而作為熟悉朱元璋的人應該知道!老朱可沒有趙得氣度和容量!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分析老朱的性格的性格,先要看他的出身經歷。 朱重八起於微末,放過牛、出過家、討過飯,在我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裡,就他出身最低,開國元勳也就他殺的最多也最狠,基本殺的沒有了一幫老兄弟絕後了!可能是 因為年輕時太苦,受壓迫太多,朱元璋雖然做了皇帝,江山得來不易,窮人乍富最怕人搶。所以他藉著嚴懲貪腐的名義,對官員貪汙銀子六十兩銀子以上格殺勿論,藉此鞏固統治地位!“剝皮揎草”這種酷刑就是朱發明的。



朱治下的大明王朝,若百姓發現官吏向他們徵稅收糧或攤派雜役時不公,可以將其舉報,也可以直接扭送上級官府這簡直是在放縱百姓鬥官員!而可以視為對在此之前的王朝傳統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一種顛覆,不過這種規定雖然可操作性極低,也能說的上是驚世駭俗了。 老龍回頭再看朱元璋的核心性格:公正、仁愛(對百姓)、嚴苛、猜忌,不自信!少年時代的苦難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


從治國理念來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封建社會根深蒂固的思想!而朱元璋一個農民出身得皇帝,小家意識更是根深蒂固,他把大明當做朱家的私產來管理。換句話說,他管理的不是天下,而是自己家的資產,

朱元璋定國後辦了慶功宴,手底下一群兄弟吃相難看,難免讓他生疑!所謂疑心生暗鬼!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入幕之臣!劉可謂對老朱知根知底!所以知道死期不遠!


老龍說歷史


某日,朱元璋請大臣吃飯,xxx說我們必死!

某日,朱元璋微服私行,因為瓜農的一句話,將其咔嚓。

某日,朱元璋深夜批奏摺,然後莫名其妙將很貼心,過來送粥的宮女殺了。

某日,朱元璋機智的請功臣們吃飯,然後火燒了這座樓,不費吹灰之力,將這些功臣給滅了!這座樓叫做慶功樓。

某日,徐達生病,聰明的朱元璋,只是一隻小鵝,就將這個第一功臣給滅了。

某日的故事太多,誰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有多少野史,哦不或者說子虛烏有的故事,來怎麼樣慢慢的安插到他的一生中。

似乎朱元璋這一生不是殺就是殺,不是殘暴就是殘忍。

卻是忘了這位開國皇帝,歷經31年的洪武之治,是對百姓真的很好很好。當然殺功臣有著他的侷限性,但卻因殺功臣和文臣地位底下,使文人筆鋒一轉,朱元璋的人物更加圓滿,關於殘暴的小故事,越來越多,真是讓人醉了…

這樣的故事,真的好多。比如乾隆也殺過瓜農。

就想問一句話,瓜農什麼體質?

被這個皇帝殺,被那個皇帝殺的。

我的媽呀,真是醉了…


宋安之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開國謀臣,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家,據說他的燒餅歌中很多預言在後來都一一應驗,是個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人!



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一路拼殺,趕走了欺壓漢人近百年的蒙古人,其功至偉,陪著他一起打天下的眾多功臣也都一一封賞,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朱元璋還給眾多開國功臣分發免死鐵劵,大臣們自然是以為皇帝夠實誠,有了免死金牌,有些大臣就有點找不著北了,有些戰功卓著的功臣開始居功自傲,做些違法亂紀的事,讓朱元璋很不滿意,隨著時間的發展,朱元璋的天下是越來越穩定了,天下平定,朱元璋就搞了個慶功宴,宴請眾位開國功臣!

到了那一天,功臣們都紛紛前來,等到眾位賓客來齊後,朱元璋吩咐開席,沒想到前面幾道菜都是素菜,吃慣了大魚大肉的群臣自然不樂意了,朱元璋冷冷一笑,接著吩咐上了葷菜,大臣們這下放開了肚子,觥籌交錯,一片祥和景象,後來上了幾道菜,一碗紅燒兔肉,一碗清蒸燕窩,一碗狗肉!劉伯溫看到這幾道菜驚出了一身冷汗,沒有動筷子,坐在他旁邊的徐達看劉伯溫反常,不解的問他怎麼了,劉伯溫指著菜跟徐達說到:“皇上是暗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上是想殺我們了,我們要跟緊皇上,寸步不離。”徐達聽後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這下兩人都不敢動筷子,盯著朱元璋。




在大家酒吃到興頭的時候,朱元璋突然站起來,向外走去,劉徐二人趕緊跟上,朱元璋見身後有人,問他們二位怎麼不在酒席,出來幹嘛,劉伯溫徐達答到:“臣等特來護駕”。朱元璋見劉伯溫如此,心知肚明,也就帶著他們二人離開,他們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響,身後那座酒樓火光沖天,剛才還是喜氣洋洋的酒席瞬間成了眾功臣的斷魂酒,徐達死裡逃生,回到家裡憂鬱成疾,背上還害了瘡,沒多久朱元璋喊兩個小太監給徐達送了一隻清蒸公鵝,徐達見此含淚謝恩,吃了公鵝後沒多久徐達就死了!


其實這些都是野史和民間傳說,野史中關於朱元璋殺功臣最出名的就是火燒慶功樓,歷史上朱元璋在南京城建了個忠勤樓,不過這個忠勤樓是用來和群臣商量國家大事的地方,後來這個樓發生了火災,並無人員傷亡,這個事故可能是火燒慶功樓的出處,火燒慶功樓最早見於清朝的《英烈傳》評書裡,原版的《英烈傳》稱朱元璋真龍天子,令滿清統治者極度不爽,就讓人對《英烈傳》篡改,加入許多醜化朱元璋的故事。



火燒慶功樓能成為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一個是朱元璋在明初確實因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殺了不少功臣,而且誅殺牽連的人有好幾萬,一個是清朝大部分下層老百姓大都不識字,評書是民間最喜聞樂見的,以訛傳訛下,朱元璋大殺功臣的說法很有市場。朱元璋的形象對於老百姓來說,過了幾百年後,好還是壞又有什麼關係?


摯潷畫畫紅塵


朱元璋是農民起家當的皇帝, 他深知一路走來,能做上皇帝的寶座,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真可謂是九死一生呀,所以,為了把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他也是下了一番血本,至少,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四百多個皇帝中,在努力工作上,是沒有人能超過朱元璋的。

其它任何一個朝代的皇帝,都是有宰相幫助皇帝處理朝政的,但是,朱元璋不用,他一上臺,就把宰相的職務給撤銷了。

朱元璋是個吃過苦的人,他覺得自己只要活著,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自己多幹點工作沒什麼,但是,手中的權利,必須要自己掌握,其它任何人不能染指。

因為朱元璋的拼命工作,也讓他得了一個勞模皇帝的稱號。

一般把權利看得太重的人,都容易猜忌人,皇帝一旦猜忌臣子,那絕對沒有什麼好事。

所以,跟朱元璋一朝的官員就倒黴了。

其實朱元璋當皇帝的前期,還是不錯的。那時候他剛當皇帝沒有久,年齡也不大。

但是,隨著時日的推移,朱元璋越來越感身體不支的時候,他想扶持接班人了,這時候長子朱標自然就成為了合格的繼承人選。

可惜,另朱元璋想不到的是,朱標竟然先他而去了。

這是朱元璋沒有想到的,可以說朱標的離開,打破了朱元璋的所有的計劃。

這時候他要面對重新選擇繼承人的問題,是選擇朱標的後人呢?還是選擇自己的兒子們呢?

這個問題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

一般古代皇位繼承,都是從嫡長子中來選,嫡長子若是因為意外去世了,就從皇后生的兒子中,選年長的來擔任。

若是沒有嫡子可選了,就從庶出最年長的兒子當中來選。

但是,朱元璋想打破常規,他沒有從自己的兒子當中來選。

也許他對長子朱標太過溺愛,覺得皇帝就應該有他們這一支來繼承,其它人不能染指。也許是因為老朱覺得自己的兒子,都很優秀,傳給這個,對不起那個,傳給那個,對不起這個,索性誰都不傳給了。

想來想去,朱元璋只好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孫,也就是朱標的兒子。後來大家熟知的建文帝。

可是,讓孫子繼承皇位,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年紀太小,當時所有的開國功臣基本還在,他又怕自己去世之後。孫子鎮不住這些功臣,這可如何是好?

思來想去,朱元璋還是打算給劉邦學一把。

不管好的壞的,一把火全部把功臣們給燒死不就得了。

朱元璋覺得這個想法,還是很高明的。一頓飯的時間,就能解決掉所有的功臣了,你說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呢?

所以朱元璋就開始張羅著建立慶功樓了,並且他還告訴每一個臣子,以後樓房建好了,我們舉行宴會就在慶功樓。

大臣們也很高興,為了慶祝還專門建立了一棟樓,皇帝家就是豪,就是任性,就是有錢。

沒多久慶功樓就建好了,這時候朱元璋要大宴群臣,能來的不要來的,都得來。不來怎麼能燒死。

所以老朱請客的那一天,所有的功臣們都來了。朱元璋很開心,想想這就是令人暢懷大笑的一件事。

可是,到了上菜的時候,僅僅上了四個菜,劉伯溫一看,他就知道朱元璋這是要殺功臣了。

劉伯溫為什麼如此機智,他是怎麼洞破天機的呢?

原來,他看到朱元璋上的菜裡有狗肉,兔肉,還有鳥肉之類的東西。

當劉伯溫看到這一切之後,他就告訴徐達,朱元璋要殺他們這些功臣了。

徐達就問他,何出此言?

劉伯溫解釋道:狡兔死,良弓藏,飛鳥盡,獵狗烹。

徐達聽完之後,也覺得很在理,所以,他們兩個商量了一下,就偷偷的離開了。不過,之後徐達還是被朱元璋害死了。

因為徐達得了病,不能吃鵝肉,朱元璋非要御賜鵝肉給徐達吃,不得已徐達只好遵命吃了就去世了。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說劉伯溫在得知朱元璋蓋慶功樓的時候,就意識到朱元璋要殺功臣了。所以,劉伯溫就給朱元璋請示,要搞老還鄉,劉伯溫因此逃過了一劫。

不過,所有的說辭,都是在襯托劉伯溫的極致,既然有這種說法,我們就聽一聽樂一樂得了。


史學達人


因為劉伯溫對朱元璋非常瞭解,早在創業期間就預料到了這一結果。

朱元璋出身很低,他的本名叫做朱重八,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看這個名字就能發現,朱元璋的家族世代貧寒。

元朝末年的時候,天下鬧了饑荒,朱元璋沒辦法只好出家當了和尚。但是在那個時代,就連和尚廟也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人了。朱元璋就被老方丈趕到了外面去化緣,說是化緣,實際上就是寺裡面養不了人,只好讓這些和尚去要飯。

雖然出身貧寒,又沒有什麼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天資聰明,學習能力極強,而且艱苦的生活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遠超於平常人的生存能力。

後來,朱元璋加入了農民軍,並且由於作戰勇猛,當上了小領導,也組建了自己的領導班子。其中,劉伯溫就是他重要的謀臣之一,劉伯溫這個人民間傳說是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謀臣,據說他也能掐會算。最重要的是,劉伯溫這個人觀察能力極強,能通過蛛絲馬跡對事物的發展方向做一個合理的推斷。

在朱元璋創業的前期,有過這麼一個故事。

當時雖然大傢伙還是和朱元璋稱兄道弟,只有劉伯溫發現朱元璋已經變了。而且他發現朱元璋極有城府,刻意隱藏自己的小心思。

有一次將領們去屋裡開會,等了好一會朱元璋都沒來,大家就在一起閒聊了起來。劉伯溫長多了個心眼,他以上廁所為名去外面轉了一圈。這一轉不要緊,他發現朱元璋正躲在暗處拿著一個小本子偷偷記錄這些將領的談話。要知道,那時候將領們還沒有形成階級觀念,說話也不注意,誰也沒想到這一切竟然全都被朱元璋偷記了下來。劉伯溫看到後冷汗直冒,他知道朱元璋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但是不能同富貴,有朝一日他一定會把這些歷史的遺留問題全都擺出來,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等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大封群臣,很多人都得到了豐厚的犒賞。大家都很高興,盡情的享受生活,但是劉伯溫卻越來越擔憂,因為他知道,歷史遺留問題被拿出來說事兒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所以,當朱元璋大宴群臣的時候,劉伯溫發現菜裡面有紅燒兔肉和紅燒狗肉,就知道大事不好。

正所謂狗肉就酒,越吃越有,將領們看著這些美味的菜餚還是很高興的,於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亦樂乎。

只有劉伯溫清楚,他擔憂的事情終於來了,那一盤兔肉代表的就是朱元璋過去的對手們,而狗肉則代表的是他手下這些大將,朱元璋用這種方式來隱喻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大殺群臣。

所以,劉伯溫才大叫不好,但是已經晚了,此時朱元璋擁有整個天下,殺幾個大臣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於是就出現了火燒慶功樓的一幕!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