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很难推广?

醉墨客林世伟


京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剧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京剧的推广确实面临窘境,无论男女老少,对京剧的热爱和尊崇都不同程度地降温了,这就是京剧在今天的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百年里,京剧曾做为中国戏剧的主流剧种,从创始到发展再到繁荣,虽然也经历过波折,但总体一路向好,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篱巴人,都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其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京剧票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京剧艺术创造了更加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六十年代的京剧样板戏,更是把京剧艺术推向了高峰。在中国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京剧已成为人们欣赏艺术.参与艺术的广泛行为。

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一百多年里,京剧艺术日臻成熟和完善,涌现出了多家京剧流派和多位京剧艺术大师。这在其它剧种中是难以想像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化和文艺走向世界,而世界的文化和艺术,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及价值观涌入中国,不可能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及人们传统的“三观”产生冲击和影响,使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艺术相互交织,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会发生质或量的改变。

从现在看,年龄大一点的人群对京剧还是有感情的,年轻人则由于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更多一些,加之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对京剧说念唱打.有板有眼的艺术形式就很难接受了。

现在,中国的京剧艺术同样也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原有的京剧剧目唱了一百多年,总会让人感到乏味,应该像京剧样板戏那样,在不失京剧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多创作一些充满现代气息.多反映现代生活.对白和唱腔减少拖音的干净利落的新京剧,也可能会适应京剧艺术的发展。

中国的京剧艺术难以推广,肯定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现在,应该认真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了。





韩枫3897


京剧在我国是中央电视台有专门频道的。可以说,国家在这个方面是力主推广的。但是,我只是看现代京剧样板戏。每次样板戏我必看。但是这个频道基本上不播放现代京剧样板戏,都是老京剧。老京剧与样板戏相比,无论从动作,唱词,对白,语言,音乐,背面自然场景以及思想内容,都是无法比的。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滑雪,翻山越岭的动作,与老京剧比较,显得健美与矫健,动作功夫也是体操冠军水平。老京剧中有这样的体育运动场面吗。再有,语言与思想内容,道理深奥与富有哲理,但是表述通俗易懂,高语音文化的人,与文盲都能够即时理解到心里。如,沙家浜智斗中的唱词与对白。阿庆嫂对被中央军刘副官正在追赶着的小兰说,刘副官是与你闹着玩呢,说着趁势把刘副官抢的小兰的包,从刘副官腋下拿了过来,交给了小兰。这个语言与动作就是为人处世的圆滑,既没有使刘副官失掉军官的体面,又为普通百姓要回了东西,还使刘副官体现了亲民的一面,刘副官的心底也受到军爱民的教育。这样的官与民相处和谐的场面,是每个普通百姓与军队都是爱看的。虽然刘副官是在抗日战争时国民党中与共产党新四军暗中对立军队中的军官。但是,在公开大义方面,都得发扬军爱民的精神。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俗语,人走茶凉的人情世故,来的都是客,司令的鸿福广,遇难又呈祥。等语句。都是很好的语言接续。还有奇袭白虎团的唱词,如,行动中,需灵活,指挥要果断,逢敌人尽可能避免纠缠。入敌后并非你孤军作战,我带领穿插营紧随后边。兵贵神速莫迟缓,要准时捣毁他的指挥机关。歌词体现了有经验的团级指挥人员对下级的叮嘱。言简意赅。有艺术意识。还有,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唱词,支委会上,同志们语重心长,千叮咛万嘱咐,给我力量。一颗颗火红的心呐,温暖我胸膛。党的话,句句是胜利保证。还有,少剑波唱词,这件事事情重大,还要开支委会讨论决定。歌词意义深厚。这些歌词,都是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的思想。所以说,不是京剧没有推广,而是京剧已经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因为已经有了京剧样板戏,样板戏在我国社会上,政治上,人民性方面,文化方面,精神方面,都已经证明是及其成功的路线方向。只是,现在的文化艺术官僚,不深入马列主义思想研究才造成的京剧不能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局面。不能成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她的局面只能是曲高和寡。


用户9968257603796


京剧作为国剧、国粹,目前正经历着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兄弟曲种的多重挑战,已呈现观众群体老化、传统剧目失传、新编剧目受冷、演员水平低下等整体滑坡趋势。如何振兴京剧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会的文化方向引导,也需要京剧人自身不断努力。努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自身水平,二是加以推广,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观众了解京剧,从而喜欢上京剧。题目所问为什么推广京剧很难,

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1:京剧博大精深

京剧行当齐全,表演程式完美,能列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并非浪得虚名。正是它的博大精深成了一把双刃剑。京剧绝不是听个一段半段、讲个三言两语、学个四天五天就能明白其中奥妙的。欣赏京剧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当今,无论是推广者还是被推广对象,几乎都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用在京剧的推广上。

2:谁来推广

既然说到推广,自然是内行、专业人士向不懂、不喜欢京剧的群体做推广。但问题关键是谁来组织、谁来做?要求演员无偿的、长期的宣传推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单个的、孤立的推广杯水车薪,只能算是聊胜于无,起不到实际作用。

3:文化知识“碎片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否提高了社会效率不敢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们变得越来越没耐心。习惯于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对系统性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抵触,而京剧恰恰是需要具有相当的文化、历史、修养、国学、韵律等底蕴才能真正领悟其妙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向一个浮躁的群体,推广一个深沉高雅的艺术,其难可想而知。

4:国家一直在做推广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专门开辟了戏曲频道,致力于传播、推广戏曲文化。更有“跟我学”、“名段赏析”等栏目普及京剧以及其他剧种的基本常识,这本身就是在借助媒体的力量推广,只是效果是否显著、形式是否恰当等具体操作上还有待提高。

5:有识之士也在做推广

很多京剧界有识之士也在努力做着京剧的推广,比如王佩瑜,经常利用媒体、网络和戏迷朋友交流互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普及了京剧知识,提高了京剧的认知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培养了自己的观众群体,可谓一举多得。只可惜这样的演员、这样的举措太少了。

总之,京剧的推广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只要坚持,加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古老的京剧艺术肯定会再度辉煌。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明扬51


京剧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戏剧艺术,经过不断演变传承,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被誉为“国粹”,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名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京剧的却逐渐的衰败。

个人认为京剧难于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氛围的缺失和文化修养的不足导致京剧这种艺术形式难于“看懂”、难于“欣赏”。京剧的表演需要大量经验积累,京剧的欣赏均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没有而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就根本无法欣赏的了京剧,虽然近些年逐渐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但欠账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补上的,相交京剧繁荣时期好的演员少之又少,平时很难看到一场好的演出,而低水平的演出又造成新的观众看不下去,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同时能看懂戏剧的人也已经组建老去,所以京剧的发展就越来越难。好的演员少,能看懂的观众少,能看到好的演出更少,推广也就难上加难

另外,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娱乐方式的丰富也冲击着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社会的浮躁,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更喜欢快餐文化、通俗文化,也进一步增加了京剧的推广难度。


东北官话


京剧的故事情节不反映当代,只一味复古唱古,唱腔设计不变革,只一味的咿呀咿呀仿古,音器搭配不创新,只一味承古。一句话,只一味讲传承复古,只有死路一条。不要讲它的博大精深,沒文化沒修养人看不懂,它就是一供人们看的戏剧(旧社会把演员称戏子,可见京剧也不多高雅博大精深),再好的戏没人看,不是观众的问题,而戏剧本身的问题。地方戏予剧《朝阳沟》在我国北方地区六十多年至今不衰,特别是婚礼进行时,一般都放巜朝》剧唱段,有人把巜朝》称为婚礼进行曲。予剧剧本不少于百部,为什么这一部长唱不衰,关键是《朝》剧内容演当代人物,唱腔设计大胆革新,取消了吚呀嗨嗨…的很长哼嗨唱段,有的地方近似歌剧,乐器组合打破常规,欢快明亮有强烈时代感。现代八个京剧也称样板戏,同样也是演当代人物,唱腔设计做了大胆修改近似歌剧,取消了冗长的哼哈,乐器组合创新。所以,现代的观众才认可。这些现象不应该借鉴吗?应该怪罪观众吗?只讲传承守旧,不讲创新发展,不怨观众沒文化,只能怨文艺工作者无知识。


用户5529


京剧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所谓国碎。但她发展到今天快要被淘态的地步是有主客观原因的。主观是京剧不愿改革,客观是社会飞速发展带来更多的文化生活。京剧自身不去改革,适应现代社会。那她只能被淘态。

l,她的做,念,唱,打给多数人的感觉是阳春白雪,曲高寡和。曲调虽优美,但唱词让人听不清,听不懂,吱吱呀呀不知唱的是什么。在遍地是通俗文化旳今天是不受欢迎的,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试问年轻的人不喜欢,她能发展下去吗?!

2,节目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老是帝王将相那些老掉牙的节目离现实太远,让人提不起兴趣。应多演一些让人能看懂,听懂的现代戏。比如样板戏就较受人喜欢,许多人都能唱上几句。

3,伴奏音乐单调,应加进一些其他乐器,象样板戏的伴奏就很受人欢迎。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的音乐威武雄壮,震撼人心。

4,道白要大众化即白话,不要全是文言,让人听不懂。听不懂,人们还欢迎吗?

京剧必须与时俱进,去其糟泊,留其精华,深化改革,贴近生活。让其适应今天的社会,让其走出帝王将相,走进人民群众,贴近人民生活。

现在不是谈推广,而是如何改革京剧,让京剧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喜欢。若年轻的一代不欢迎,谈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金声51


学京剧难,推广京剧更难,这是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次思考与变革。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言说明京剧有别于歌舞,一招一式颇有讲究和故事,就像我国的诗与词讲究韵律,用一句不贴切的话来说,好比八股文,只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言及京剧一招一式有故事有情节,具有不可替代性。

说到京剧难推广,一是前面说到的学京剧难,岂非一日之功即可登台。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家庭生活的高压力,迫使人们即使有兴趣也没时间。二是京剧表现形式单一。多古装多古戏,脱离于现代生活,除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过现代京剧的尝试,终因有始无终而终结。三是京剧未实现平民化。除去古戏中的服装不论,缺乏短小精干的表达形式。

综上简述,京剧不是不能推广,首先是对京剧要重新认识,不能守着几个老剧种年复一年没有吸引力。其次,要勇于变革创新,要吸纳六十年的现代京剧变革的经验,将现代生活融入京剧,催化京剧迈向新生。三是要做到京剧普及平民化,以现代生活中的人和事融入京剧中,使京剧焕发现代气息,挑动人们对新的现代京剧更直观的兴趣。演唱形式要易于焕起人们的激情,又能象歌曲那样短小精干,容易记忆和演唱。

一句话,中国的京剧已走在十字路口,要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要贴近现代的人和事。变革创新是京剧唯一生存延续的机会!


Li-yanmei


这些年来商品物质的发展刺激起人们追求享受的欲望,一下子把正常的文化心理破坏殆尽,消费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现在巍巍壮澜的大众娱乐文化,人们不再需要那种一唱三叹和回肠荡气的意蕴,一板一眼程式化的舞台模式,需要的是能够赤裸裸地满足当代下感官的直接冲动,哼几声扭扭臀晃晃头就能得到情感释放的直白性,品味和含蓄对当下人来说:太累。



[京剧在当代已趋于仪式化、形式化]

2审美趣味已转变; 京剧至今已有几百的历史,集杂打、音乐、舞台、美术多种艺术融为一体,其表现形式的陈旧与当下似乎格格不入了,而且程式化、模拟化、说唱词曲化已远离大众审美目标,现在只有少数老年人还爱好京剧,年青人曲高难寡。现代电视剧和电影以及动漫以其生动性、逼真性、世俗化充斥满了现代人娱乐心理,而传统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内在的“神"已消褪,其审美市场一片萧凋。



3注意传承和创新;京剧集含蓄、典稚、精致于一体的精神品格,是积沉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我们有责任要传承下去,但一定要创新改进,使其融入现代化文化因素,像我们把《梁祝》戏剧中融入影视效果,也达到传统突破;也如流行乐坛李玉刚把京剧的词\\舞与现化流行音乐结合的《贵妃醉酒》、《清明上河图》以及《青衣》得到广泛好评,这是京剧再生艺术的弘扬。



梦里花落知多少718


进入智能多媒体时代,传统的东西都受到了冲击,都存在着难以推广的问题,不只是京剧!

但也用不着刻意的去推广,好的玩意自然有她的属性。所以京剧肯定有钟爱她的群体。

由于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并未失去本身辉煌。她依然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糸,顶尖艺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当人沉澱下来后,当自己的艺术修养达到一定高度后,当你在智能媒体中穿梭而身心疲惫时,或者当你遍及所有艺术形式后,你就会感悟到京剧深厚的艺术昧力与文化内涵!

所以好的东西不必强加于人,而是凭借自身的昧力去吸引人!

世界上的所有艺术,那个门类能象京剧这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歌剧,舞剧,话剧,杂技还是交响音乐?都不是!只有京剧要求唱念做打舞并重,手眼身法步全能。相反京剧却包罗了所有的艺术形式。难怪想把京剧翻译成贴切的外语称谓都不可能!

所以京剧会象唐诗,宋词,汉赋,书法,绘画,交响音乐那样客观的存在。但不会独霸一方,强求于人。到了哪个层级,自然会喜欢!你什么都不行,还去看京剧,京剧当然与你格格不入!








干杯安德烈


我国戏剧发端于隋唐时期,兴旺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时至今日,京剧又步入到了兴盛期的末端,说来令人扼腕。笔者认为,京剧推广难的根本问题出在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一个好的剧本,怎么能指望该剧收到如意效果呢?曾记得,清末民初的〈定军山〉上演时轰动剧坛,其理由就是剧情与当年的国情很相像。又记得当年郭沫若话剧〈屈原〉上演时轰动山城重庆的盛况,其理由也是剧情反映了国情,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再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台的〈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等现代京剧,为何能做到谁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根本原因,就是剧本真实地反映了人们所熟悉的关心的社会现实。因此,推广京剧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缺少充分反映人民心声的好剧本。如果今天的作家能创作出一批反映农民工、快递小哥、一带一路建设者生活的好剧本,推广问题还用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