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三千多年前,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都城朝歌,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

我國有年代記載的歷史開始於西周,但同時西周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完全具備了國家性質的時代。

因為武王滅商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封天下諸國,將宗族子弟和外姓功臣分封於各地,建立了各個諸侯國,中國從此正式進入了“分封制”的國家制度。

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衛康叔--姬封建立衛國(今河南淇縣境內)。衛國傳到第11任時,衛武公姬姓和成為了衛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君主,最重要的功績就是救駕周幽王和輔助周平王東遷,而在這個時期的衛國,在諸侯列國際聲望還是比較高的,當年鄭國武公也是依靠衛武公等老諸侯的扶持,才能在河南之地穩固鄭國。

可說衛武公給衛國第12任國君衛(前)莊公姬揚留下了很多好遺產,但是當年衛武公八十多歲了還親自帶兵上陣殺敵,衛莊公大概受到的教育過分嬌慣,人生態度更多的在於享受,而缺乏主動擔當的能力,所能參與的朝政之事就非常的少。

衛國第12任國君衛(前)莊公姬揚衛國有一個賢臣叫公孫碏(此處“公孫”並非姓氏中的公孫,因石碏源出於公(靖伯--衛康叔六世孫),公之子稱為公子,公之孫則為公孫),字石,人們稱他為石碏[què],是衛康叔姬封六世孫靖伯的孫子。

石碏[què]就是後世石姓始祖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公元前753年,衛莊公有四個正式的老婆,前三個老婆都是有點身份的,老大是齊國公主莊姜,老二、老三是姐妹倆,都是陳國公主,分別叫厲媯、戴媯,老大、老二都沒孩子,只有老三還爭氣些,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公子完和公子晉。 戴媯死得早,所以公子完過繼給莊姜撫養,莊姜也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又給衛莊公拉了回皮條,將身邊一個貌美如花的宮女送給衛莊公,這不知名的宮女很爭氣, 生了個兒子,這兒子不是別人,就是有名的州籲。

宮女不過是人家發洩性慾的工具,沒什麼名分(連名字都沒有啊),哪有資格享受貴族待遇,所以是沒權力撫養教育兒子的,從後面公子完和州籲的關係來看,兩個人可能都由莊姜撫養,不同的是,公子完性格懦弱、膽小;而州籲卻暴戾、好武、喜於談兵。

州籲長大後,很是勇武,喜歡軍事。有事沒事帶著一幫子人帶著一幫人耀武揚威。衛莊公時,衛國已漸趨式微,國勢衰落。莊公姬揚雖然自己沒出息,不過對父親衛武公的文治武功還頗令人嚮往,如今有了這麼個有出息的兒子,自然會得到衛莊公的寵愛,帶兵理政那是手把手地教,這樣一來,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誰?衛國大夫石碏。這個時候,衛國大夫石碏,看到了這種情況潛伏的危機。因為他認為那些大凡受到寵愛的人,多半都驕橫無比。那些驕橫霸道慣了的人,一旦地位下降必然不會心甘情願接受,必然會產生怨恨,而心懷怨恨的人,是很少有人能夠剋制住自己的。對於州籲,一向恃寵而驕,今後他的哥哥繼位後,肯定會因為不安分而作亂,這是國家潛在的隱患。

的確如此,你看那些驕橫慣了的,幾個是安分守己的,一旦不如意,往往怨恨別人,從而做出一些報復別人、報復社會的事。時間在變,道理卻依然。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於是,這個頗有遠見卓識的大夫石碏,就跑去對衛莊公說:“臣聞愛子者,教以義方,弗納於邪。夫寵過必驕,驕必生亂。主公若欲傳位於籲,便當立為世子。如其不然,當稍裁抑之,庶無驕奢淫佚之禍。”

就是說愛兒子的,一定要教他走正路,不走邪路。不然的話,恩寵過度必然會使其驕橫,驕橫過了頭一定會有所不軌,主公如果真的喜愛州籲,就傳位給他,不然,就不要太過溺愛,稍稍管教一下,讓他懂些規矩,這樣就會避免出什麼大禍了。

但是,衛莊公和所有寵溺孩子的父母一樣,對於石碏的忠告,他聽之任之,並沒有放在心上。

衛莊公或者還真有立州籲為儲的打算,不過礙著州籲的身份——庶出,而庶出則是不被家族和王公大臣們所認可的。所以立州籲為儲必然會遭到普遍反對,這才隱忍不談,於是對老石碏的勸諫,他的態度只有兩個字:“不聽”。我不能將國君的位子傳給州籲,但老子愛兒子總沒人說什麼,於是對州籲依然如故,明明白白的給後人留了筆糊塗賬。

據說州籲聽到這個消息後是愈加放縱,結交了許多朋友,而老石碏的兒子石厚就是其中最要好又最聰明的一個。兩人好的穿一條褲子。

老石碏雖然對州籲即不看好也不討厭,但出於的本能,對州籲的出身還是有點很不以為然的。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所以對兒子與州籲交往採取的態度是反對,又抽鞭子,又關禁閉,遺憾的是他錯估了兒子的眼光和能力。

石厚是小人不假,小人除種種壞處之外,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實幹。出於實幹家的本能,石厚早已看出懦弱的公子完不會有什麼作為,而公子晉,那更是個混賬,整日裡尋花問柳,就琢磨著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婦長得更漂亮些。

沒有傳統道德約束,剝去三個公子身上的種種光環,所以他的看法還是比較客觀的。既然看出州籲有發展前途,自然會死心塌地的與之交往,打不管用,關禁閉可以翻牆而出,最後老石碏無可奈何,也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石碏想制止,但也沒有制止得了。勸國君,國君不聽,管孩子,也管不住,老賢人石碏,也是很無奈啊!公元前735年,寵溺州籲的衛莊公稀裡糊塗的死了,公子完順利繼位,是為衛桓公。衛桓公在君位上持續了一貫的懦弱、無能,對親弟弟公子晉,雖然是一個媽生的,但多半是看不起的,因為這兄弟就是個浪蕩子,好色都好色到了白日宣淫的地步。

關於這一點現在是沒什麼,據說還有人搞類似的聚會,而在古代,特別是春秋時期,白日宣淫傳說是要受到鬼神懲罰的。你看看,公子晉都荒淫到了毫無顧忌的地步,這個人還靠得住麼。

反觀州籲,他對公子完繼位自然是不滿的,更何況這傢伙又是那麼的無能,那麼,同是國君的兒子,憑什麼要騎在我頭上。種種不滿讓他愈加驕橫、專斷,根本沒把過去的公子完,現在的頂頭上司衛桓公放在眼裡。

這個時候,石碏申請退休,也回家養老去了。估計是心想,既然管不了,就由著你們去折騰吧!“知其不能有為,告老還家,不與朝政。”

知道衛桓公不會有什麼作為,於是告老回家,不再過問朝政。 好個仙風道骨的上大夫石碏啊。

衛桓公一繼位後,當時主要掌握朝廷內政,而部分軍事防禦和攻戰能力則被州籲所掌控,自然就看不慣這個驕橫奢侈的弟弟,而且也是他執政的威脅,這種矛盾顯然為衛桓公所不容,史書載“桓公二年,弟州籲驕奢,桓公絀之,州籲出餎。”

衛桓公即位而後的最重要事情,正是要將州籲驅逐出衛國。這個州籲就帶了部分親信隨從跑到了鄭國去,跟共叔段結交為好朋友。共叔段就是後來在鄭國發動與鄭莊公奪權的那位,在正史中也是個陰謀篡權的人物。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鄭國收留州籲這個事情,顯然嚴重破壞了鄭國與衛國之間的邦交關係,當年衛武公與鄭武公所建立起來的友好外交關係在這個時期徹底破裂。不管是鄭國的國君還是權臣共叔段,衛桓公與鄭國人的樑子就此結下了。此後共叔段兵敗,其子公孫滑逃往衛國。

衛桓公幫助公孫滑進攻鄭國,當然也是有所企圖,必然是想借助此戰俘獲州籲,將這個所謂逆賊兄弟繩之以法。州籲在流亡期間的境遇,可見是非常之慘的。但是鄭衛之間屢屢發生的戰爭,則給予這位流亡公子以機遇,衛桓公想要抓他,而鄭莊公則只會將其當做籌碼,不論其當年是不是跟共叔段結交過,鄭莊公要的是州籲在衛國的親附力量,為的是要顛覆衛桓公政權,贏得鄭國的最終勝利。

公元前719年,在衛桓公繼位第十四個年頭,逃亡在外十多年的州籲假意認罪,向衛桓公乞求歸國,而懦弱無能沒有了老賢臣石碏的輔佐的衛桓公不僅同意了,還對州籲有了點信任,於是州籲就聚集了一幫人回到衛國。

也就是公元前719年的時候,因為害怕犬戎,一股腦兒從陝西西安跑到河南洛陽的周平王死了,周桓王剛剛繼位,朝廷發生這麼大的事情 ,諸侯肯定要有所表示,衛桓公也準備到洛陽參加朝廷的紅白事,順便搭個禮送個紅包什麼的。

機會到了,石厚欣喜地說:“大事可成矣!明日主公往周,公子可設餞於西門,預伏甲士五百於門外,酒至數巡,袖出短劍而刺之。手下有不從者,即時斬首。諸侯之位,唾手可得。”明天主公到洛陽去,照規矩,咱們是要給送行的,不如提前做好準備,就在在送行宴上找機會把他給殺了,國君的位子不就輕輕鬆鬆的到手了麼。

州籲聽到石厚的主意,心裡是非常高興的,其實他肯定也有這樣的打算 ,當即命令石厚帶五百甲士提前埋伏,作好了篡位的一切準備。出發的時候到了,衛桓公哪裡知道兄弟心懷禍胎,還老老實實的到濮陽西門赴宴,喝酒的時候,衛桓公還非常不好意思的說:“又教賢弟費心。我此行不過月餘便回,煩賢弟暫攝朝政,小心在意。”又要麻煩兄弟你了,我這趟出遠門也就個把月的功夫,這段時間朝裡的事就麻煩你了。

瞧這個不好意思的,此刻在州籲心裡,你麻煩我一輩子才好呢。於是接酒時佯裝失手,乘衛桓公轉身叫人時兩步轉到身後,袖出短劍,從後刺 可悲又可憐的衛桓公就這麼死了,光榮的成了春秋時第一個被篡位奪權的君主,親弟弟公子晉則嚇得連個屁都不敢放,一竿子跑到了河北。州籲順利繼位,人稱衛前廢公,任命石厚為上大夫。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當上了國君的州籲,想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加上衛桓公時期因為共叔段的兒子公孫滑與鄭國打了幾仗。當時宋國公子馮跑到鄭國,鄭國給保護了起來。所以,州籲就聯絡了衛、宋、陳、蔡四國聯軍進攻鄭國,不過被老奸巨猾的鄭莊公化解了。

由於州籲是靠陰謀篡的位,加上又連連發動戰爭,得不到衛國百姓的擁護。於是,石厚就跑去向他退休的老爹石碏討教穩固國君地位的辦法。一直在想辦法除掉這兩個禍患的石碏就給他們出了個注意,說是去朝見周天子,得到天子的肯定,百姓就會擁護他了。石厚又問:“這個周天子遠在洛陽,怎麼才能去朝見呢?”

石碏說:“陳國的陳桓公現在很是得周天子的寵幸,而陳國和我們衛國關係又好,委託他向周天子求下情,應該沒得問題。”於是,州籲和石厚就按照老爺子說的,一起出差到了陳國。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還是中了石碏設計好的套路。

沒想到虎毒尚且不食子,石碏卻派人跟陳國說,這兩個人是殺害衛國國君的兇手,現在自己老了,衛國又小,拿他們沒辦法,請陳國趁機幫忙處置一下這兩個人。估計這種弒君的人和助紂為虐的人,陳國君臣也是看不慣吧,就順水推舟派人吧州籲和石厚抓了起來。並請衛國派人來處理。

這一年的九月,衛國右宰(官名)醜(人名)到陳國,在濮地殺了州籲。州籲弒君篡位,不到一年,便被石碏借刀殺人給除掉了。本來考慮到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想給他條活路。結果,石碏派家臣懦羊肩前去,把石厚也殺了。

《左傳》記載: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29)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就是說,石碏是個純粹正直的人,討厭石厚與州籲一起為惡多端,就把自己兒子一起殺了。大義滅親,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成語典故“大義滅親”源於石姓始祖石碏,被歷代名家尊為“純臣”

從這段故事和共叔段的故事可以也看到,州籲和共叔段都是由於父母溺愛,導致驕橫,產生了非分之想,從而引起身敗名裂。父母溺愛孩子,小到導致一個家庭分裂,大到引起國家動亂。

教育孩子,就當像觸龍說趙太后說的那樣,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何為深遠?就是引導其走正道,不要太過寵溺,導致其驕橫、奢侈、淫亂和放縱,而是教育他做一些順應道理的事,就像國君行事得當、臣子奉命行事、父母對孩子慈愛、孩子孝順父母、兄長愛護弟弟、弟弟敬愛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