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政策文件,能澆滅全國中小學家長的“擇校熱”病嗎?

樂學湃語文


又到一年考試季,又到一年擇校時



擇校的現狀

很多家長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孩子選擇比較好的教育環境這都無可厚非。現在已經到了五月份,秋季是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季節又到了。

每到升學季,周圍有不少親朋好友就會想我來了解一些熱點學校的政策。弄得家長比孩子緊張,工作無心是整天為孩子的上學問題頭疼、焦慮。有些熱點學校跟房地產開發商合作,開發學區房學位房,導致家長為孩子上學買房遷戶口等一系列措施來保障子女有好學校上。

前些年不少地方學校小升初考試,為了選拔優質生源,出現不少奧數內容,導致家長從三年級甚至更早讓孩子來學習奧數。週末、寒暑假,隨處可見去揹著書包學奧數的學生。全民學奧數熱不斷升溫。



個別手上有點資源,腦子靈活的人,利用擇校熱大肆發財。一些家長為了達到自己擇校的目的,不惜花重金來為孩子選擇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讓家長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花錢能上好學校,這樣的歪理被不少家長所認同。

擇校熱除了家長為孩子擇校以外,還有個別老師也在擇校,由於家公辦學校的辦學環境,師資水平,薪酬待遇與一些民辦名校可能差距很大。一些教學水平優異,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每年暑假可能都會收到名校的橄欖枝。我周圍有不少這樣的同行,因為在全國各類教學大賽中獲了獎,每年都有名校開出比較優厚的經濟待遇,去了名校去發展。



擇校熱的後果

擇校熱造成一些區域內的熱點學校人滿為患,大家擠破頭都想上。而離家幾百米,甚至幾公里以內的的學校無人問津,教育資源嚴重浪費。 家長為選擇好學校,盲目補課,花找關係花錢,造成不堪重負的經濟負擔。

一些熱點學校,對教育部門的政策視而不見,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招生季節前提前入校掐尖招生,無序競爭。讓教育主管部門的劃片入學,對口直升政策。在實際中很難落實,讓公辦中小學的校長們有想法沒辦法。

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了家長花錢想上名校的想法,自我吹噓自我宣傳自己有名校的資源,只要花錢都可以上名校。往往讓急於上學的家長花了重金, 孩子上不了學,錢財被騙,這樣的新聞屢屢在招生季被媒體報道出來,社會影響極壞。



擇校熱的根源

擇校熱的根源,首先在於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優質資源較少,大家擠破頭去進好學校名校。其次是應試教育對人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一個好小學就可能上好中學,好大學。一些家長從眾心理,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應該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周圍親戚朋友都上了名校,自己的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學校。說出來讓人臉上沒面子。

教育部的文件能抑制擇校熱嗎?

教育部這幾年對全國各地出現的擇校熱,也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比如說對義務段實施劃片入學,就近入學。要求各個省市均衡城鄉教育資源,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看,來抑制擇校熱。同時對民一些民辦學校的招生也有有所要求,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進行,不得提前招生掐尖招生。更不允許小升初考試,以電腦隨機派位為主。 目前我看到的相關媒體報道,在廣東,深圳等一些地方,全部實行電腦派位,取消了筆試,面試等選拔性的手段。



題主所說的教育部的文件能不能完全徹底杜絕擇校熱,僅憑一份文件在落實起來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短期內可能要達到老百姓滿意的程度,有點兒難,只能說逐步再去落實,我們對結果拭目以待吧!


匯智坊


重大消息!安徽省剛剛出臺政策,今秋以後再無機會擇校!

6月5日的《安徽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今年秋季所有的普通中小學學校必須按照要求,嚴格執行招生入學規定,禁止招收學區外的任何學生。具體要求摘抄如下。

(一)網上登記入學,以學籍確定學區,剎住擇校生。

(二)取消特長生招生,止住以特長名義擇校。

(三)隨遷子女以居住證為依據,按學區入學。也可以拒絕擇校現象發生。

(四)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統一管理,同步招生,不得提前選擇生源。

(五)公辦學校一律按學區招收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得違規!

(六)學區劃分在一段時間內必須保存穩定,確須調整時要進行論證。

(七)小學入學年齡為當年8月31日年滿6歲,在學校有學位情況下,可放寬至當年12月31日。

(八)普通高中招收學生數以生均校舍不低於8平米,師生比為12.5:1,班額不超56人。

(九)指標分配不低於招生計劃的80%切塊分解到初中學校。提高農村或者薄弱學校升入優質高中比例。不得於升學率掛鉤。

(十)公辦民辦高中以學校所在地生源為主,同步招生,不得提前。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範圍、計劃、時間、方式統一招生。

(十一)嚴禁公辦民辦混合招生。

(十二)同城(含縣域內)普通高中學生嚴禁借讀。

(十三)嚴格自主招生的辦法和程序,其計劃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

(十四)嚴控政策加分。

從以上十四條內容可以看出,以後再想擇校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其政策法規考慮非常全面周到,包括嚴厲處罰的措施。


中小學教育者


小學階段的擇校成為重災區,儘管有若干規定,但是當家長從孩子小時就被擇校之風裹挾著被動前行,一路會走到孩子高中畢業。如此說來,並不是家長熱衷於擇校,而是學校本身自己就分好中差三檔。想解決擇校這怪病,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可以說幾點。

第一,讓所謂的重點校或出了名的學校老師流動起來,不能就被這些好學校“霸佔”。

教師交流已經推行了一些年,但基本上是局部範圍在流動,只有少量老師在流動,並且對於那些特級老師你看有多少被交流的,說不好聽點的,好教師都被重點校給“霸佔”了,如此優勢資源被一步步集中到重點校裡,自然會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如果我們用摻水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帶完一屆學生後,不管哪一個教師都都要由教育局重新編組去其他學校,你看看現狀會不會被改變?

第二,讓重點校的校長去非重點校當校長,將治校經驗帶過去。

在重點學校裡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校長動起來的機率很小,因為該校非常有名氣,很多功勞都會被冠在校長的頭上,說是校長治校理念強,校長綜合素質強。如果是這樣的話,讓有名氣的學校校長去其他沒名氣的學校乾乾吧,既然這麼有能力,也把其他非重點校給治理成重點校。如此一來,倒成了校長的試金石,看看不依託優勢資源的情況下,是否能把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學校治理成出了名的好學校。

第三,打破以往中考重點校掐尖的做法,讓所有的學生都隨機進高中,如小升初搖號。

小升初近些年對於公立學校的升學確實要公平的多,至少給了家長和孩子們自主選擇權,同時又有民辦初中做了很好的補充。但是在中考時所有弊病就顯示出來了,主要源於高中數量有限,從全國來看,初中升高中的錄取率最多也就佔五成左右。這樣一來,重點校掐尖的做法,則進一步讓天平被嚴重傾斜。很多有後勁有潛力的學生,只因為中考成績一般而進不了重點校,從而失去了享受重點高中學習的機會。如果仍能採用小升初的搖號的方式,將上了高中錄取線的學生隨機分配,你再看還有家長擇校嗎?

第四,擇校熱的根源於高考錄取機制上面,大學的嚴進,才導致家長搶佔優勢資源。

想徹底解決掉這擇校熱,恐怕得從大學錄取機制上來做文章,以往的大學都是靠分數嚴格選拔學生,尤其是985和211這樣的大學,非常難考入,這就導致家長們不得不在孩子小學和中學時就把擇校當成首要目標。因為失去優勢資源,便意味著自己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被淘汰的邊緣。如若大學採取寬進嚴出呢?你看看到時恐怕家長就會把目光都集中到大學去了。但是問題仍然很嚴峻,中國人口數量龐大,現在的大學遠遠滿足不了敞開大門歡迎所有願意上大學的學生。

結束語:擇校熱,從理論上來講,以目前的態勢,出臺多種方案可能會起到微小的作用,但從本質上來講,是無法解決現狀的。因為真正的推翻與重建一種機制很難很難,牽一髮而動全身,這麼大的工程牽涉的到人、財、物太龐大了。


寒石冷月


我覺得很難很難澆滅擇校熱。

擇校熱真的很熱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拿我能這邊的兩所重點小學來說吧,我們這邊是按劃片來招生的,其實也就意味著片區內的學生在本校上學不用另外交錢,片區外的需要交擇校費,重點是這兩所學校劃的片很小很小,不誇張的說,學校劃片內的人口總數還沒有學校在校生的總數多,試想這裡面有多少擇校生呢,去年,我認識的有兩個朋友,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上重點小學,結果是錢花了,名額滿了,沒上成,當然這個錢是花在找關係上了。想想就知道現在的擇校熱有多熱。

教育資源的不平均

我們都知道,重點學校的教育資源肯定比較有優勢,老師的配置,教學設施肯定比一般的學校要好,而且老師一般是跟班走的,誰都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是好老師。

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下,分數可以說明一切,誰不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學校來學習呢,不可否認一般的學校也有學習好的學生,但是好的學校出好成績的可能性更大。

攀比心理

很多家長會認為你的孩子可以上重點,為啥我的孩子就不能上了,所以說攀比也是一個理由

家長開始重視教育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好事,不是原來那種孩子只要有個學校上就行的時代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個好的學校。

所以說,我覺得擇校熱很難降溫的。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不好的學校上學。


快樂兒童ing


不要把擇校熱看成洪水猛獸,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說明現在有很多人都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應該把這看作中國教育更進一步的一個契機而不是災難。人總是趨利避害想過的越來越好的,這很正常。打壓家長,打壓學校這都是愚蠢的做法。事實證明這種打壓沒有用,越打壓越反彈。不如建立好的公平透明的途徑,不要說應試教育不好考試就是最公平的。沒必要去迷信發達國家的陋習,而把自己本來很好的制度扔了。國情不同,好歹中國人多啊!書非借不能讀也!有考試改善資源的途徑,反而書多不急著讀了。至於有人說禁止學校補習,把好學校拉下來。學習一下美國籃球好不,強隊不打壓弱隊大力扶持。


wj153069899


為什麼要擇校?

擇校讀書,可以說是自古就有。古人沒有那麼多學校和老師選擇,就選擇老師學習。到現代學校大量廣泛教學,學校普及化,擇校的現象就越來越重了。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只有一點,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品質的教育。

為了接受良好品質的教育,各個家庭可以說通過各方面的途徑去了解哪個學校比較好,哪個老師比較好。選擇了學校,還希望分配到某個老師班上讀書。

為什麼要到這個老師班上來讀,為什麼到這所學校來讀,都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升入好的大學。這是普通大眾的擇校方案。

而另外一些人的擇校方案就是能不能進入世界名牌大學,比如某人捐款650萬美元進入某大學(記不住這些東西,實在是覺得這些學校並不代表人生的未來)。

無論是追逐地方的好學校,市裡、省裡、全國、全世界的好學校,實在是對孩子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孩子美好的未來究竟在不在學校裡?

確實讀了好學校,未來找個好工作,生活好幸福,這就是孩子以後美好的未來。然後人們就不斷地去追逐,事實上這個邏輯的根本就錯了。一個人美好的未來,只寄託在這個人自身上面,其中最核心的有兩個,一是個人的品德,二是個人的思維。

個人品德靠什麼?

個人品德靠誰來引導,靠學校老師嗎?老師精力也有限,無法照顧周全啊。所以個人品德只能靠家庭,靠父母的引導。所以,真正的優質教育資源在自己的家庭文化、家風建設上面。而我們去追逐學校,就是一件捨本逐末的事情,我們寄希望於別人來改變孩子,根本還是要靠父母個人的人格魅力才行啊。這一點弄清楚了,才能真正剎住擇校的熱。

個人思維核心是什麼?

一個人的思維最核心的就是分清事物是在哪個層次上面。我們看世界有四個層次:現象、工具、方法、本質。

絕大多數人都看現象,比如這個學校好,讀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好,選這個專業,看現象,看表面。

少部分人能看到工具和方法。這兩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應用,比如怎麼做能考個好學校,一大堆的方法和工具。

更少的一部分人看本質。這部分人可以說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和大師。他們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從根本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的家庭孩子的擇校方案

我老家是農村的,在農村有很多的田園風光,我把孩子放在農村接受教育,接受淳樸的民風教育。

我也在家給孩子買了大量的書,有事沒事的就可以看書寫字。

有時間了,我就訓練孩子的內心的體驗,培養他們的德性。而且就希望他們從家庭的家務勞動來學習品德的建立。在學校學會個人品德的運用。

平常也會引導孩子去分辨一件事情的對錯,哪裡對了,哪裡錯了,慢慢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有了這些基礎,孩子抽象思維能力起來了,我還會引導他們學會去區分事物的本質、方法、工具和現象。

這想這些東西,即使是現在最好的學校,也無非是在做這些事情了。那我的家不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校嗎?

所以真正的擇校方案,就是把我們父母自己的責任做好,把我們父母的榜樣做好,給孩子們指明人生方向,別給孩子指錯了方向。

教育部的政策文件解決的是外部原因,真正能解決擇校熱的方案還是要靠自己家風家貌的建設。

我是童教雷老師,專注教育領域,分享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歡迎關注我,謝謝!


童教雷鳴


原來很多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好的中學,進入好的大學,進入比較好的單位,從此改變自己社會的階層。結果這樣一打壓,這樣的機會成了極少數人的福利……

為什麼不能擇校?社會優質資源只有那麼多,不可能讓人人都能享受到,只有那些努力的覺得讀書有用的孩子,才能享受到,我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應該人為的去打壓。

再看看社會上現在厭學的孩子,逃學的孩子,不寫作業的孩子,老師不敢管家長管不了的孩子越來越多,難道我們讓那些成績好的優異的孩子和他們為伍嗎?然後讓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在這些優秀的孩子身上?放著你,也不願意把你的孩子置於這樣的環境當中。

衣服有貴有便宜的,飯店有高檔的和低檔的,房價有高有低的,賓館有高有低的,生活有富足或貧窮的。那我們也來統一的分配行嗎?肯定不可能的,會掙錢有能力的你就該去享用你們優質的生活,不努力的就該過底層人的生活。現在這個社會就是要讓那些不努力的,不讀書的,覺得讀書無用的,一天幻想的人得到懲罰。讓你去羨慕別人的優質生活,因為別人在努力的年代,是辛苦的,付出了的,那麼他該得到他所擁有的。而你只能羨慕這一切。

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再來談平等吧。只是對於那些成績優異的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孩子,我覺得名校應該對他們進行一些扶持或者減免費用,他們也是一群努力奮鬥的孩子。


楊鍋來了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有人窮有人富。同樣學校也是有差別的,有名校有普校。有條件的人不甘心去普校,沒條件的,不得不去普校。

只要高考中考的指揮棒還在,成績還是升學的指標,擇校就肯定存在。即便高考中考不再了,只要教育還是一項資源,就還會存在競爭,競爭無處不在。

上面的文件,只能夠讓競爭的形式和內容發生改變,從明面轉向暗處,或者提高參與競爭的門檻,讓參與的人一定程度上減少。但是,難以杜絕。

縱觀古今中外,孟母三遷,其實不就是一種擇校麼?美英法日等發達國家,不存在擇校嗎?都有。

與其立法禁止,還不如加大投入和建設,縮小學校間的差距,讓普校都變成名校,讓學校都處於大體相當的水平,各具特色。讓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長,選擇適合自己小孩的學校,不單單唯成績論!





風掠過留痕


擇校熱,熱度難降。

沒有家長願意發熱,但不發熱,對孩子教育的擔憂更甚。

1,教育均衡難達到。

家長之所以擇校,原因天非僅僅是那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高,而目前自己將上的學校不如別的,只好託人花錢去選擇更好的學校,甚至花重金購學區房,上當受騙的還不少。為孩子前途考量,擇校!

2,高考制度難改變。

目前,人才選擇,在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之前,高考還是相對最公平的途徑。這個無須贅述。還必須通過高考篩選人才,而高校的選擇還是依靠分數來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重中之重。既然看成績,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當為首選。

3,相互攀比難消除。

家長之間都是互相比較的,誰家的孩子去哪裡了,自己的孩子不就落後了,以後就可能永遠落下來了,不行,咱也得動動。不能讓孩子落後在起跑線上。這起跑線一直在,家長能不焦慮嗎?一焦慮能不上火嗎?一上火能不病嗎?一個人病好治,一群人互相感染,難治。

其實,病根不除,教育不均衡現狀不能有效改變,這擇校熱一時半會還真是難降。

不過,國家在著手努力改善這一點,我們期待著!


子木老師講語文


一個人的成長有多種條件促成。天分,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當然,教育是很重要的。每一個人都不同,每一個學校養也不同。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喊聲齊步走,大家就齊步走的,何況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教育部也很難,既要做到公平,又要培養人才,搞一刀切和抽籤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在當前條件下,應試教育還必須存在,考試擇優的情況也仍然存在。不但中國如此,認何一個科技發達的文明國家都如此。只是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更激烈。所謂人往高處走,還有孟母三次搬家自古就如此。只不過現在中國人更多了,競爭意識更強了。總之,擇校還會擇下去,但要想辦法不要造成社會對立,要儘可能在公平原則下競爭。有些加分條件是不公平的,如外交人員子女加分(不知現在還有沒有)。我的意思是擇校是正常的,但要盡力而為,不要傾其所有,更不要不擇手段。當然,還有另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上最好的學校,就不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事實證明,這樣的人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