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饱含了血泪与抗争的不屈史。在外敌入侵,家国危难之际,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奋勇起身,用自己生命与鲜血,将敌人赶出了我们的国家,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而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以及纪念那些伟大的先辈,人们便将它制作成了影视剧作品。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在我们观看这些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时,往往都能在其中听到“大佐”这个词,它是日军的一个军衔名称。而大家虽然经常看到它,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大佐”到底是多大的军衔,又有着多大的权力,可以管辖多少了。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首先,日本的军衔制度,最早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开始设立的,而当时军衔职位最高的,就是日本天皇,也就相当于“大元帅”一职。不过,当时的日本天皇,能掌控的力量,仅仅只是陆军而已。而在日军当时的军衔制度中,有着“六等十六级”的区分方法。

其中,“六等”分别是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以及和兵6个军衔。而“十六级”就是在这个6个军衔之中,再次细分为16个等级,像将官中,就有大将、中将、少将;佐官中就有大佐、中佐和少佐。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所以,我们从这一点来看,佐官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军队里“校”级别的军官,大佐对应的便是上校。不过,在权力上,大佐有时候要比上校更大一些,所管辖的军队,也自然更多了一些。一般而言,上校军衔,在我国更多的被称为团长。所以,抗日时期,日军的大佐,就和我国的团长是差不多级别的。但是,日军的大佐能担任的职务,并不仅限于指挥官,还能担任旅团、师团级别的参谋长。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因此,我们在观看那些抗日影视剧的时候,往往都能发现,日军的指挥部里,真正担任主要参谋,或者是主要决策者得人,往往都是大佐级别的军官。而这些大佐手上的权力非常大,一般可以管辖并指挥的军队,大概在3000-5000人左右。而当时我们一个团的兵力,也不过才2000人左右。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并且,当时的大佐,不仅仅是在大方向上进行指挥,还能具体到每一个环节,给自己手里的军队,分配不同的任务。一般由大佐指挥的军队,往往都是兵种非常多的综合性部队,像普通士兵、炮兵、坦克兵等等。所以,当时日军的大佐,手里的权力非常大,可以充分调动当时的日本军队。

由此可见,能成为日军中大佐级别的军官,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才能胜任这个职位,可见“大佐”这个称呼,真不是白来的。

抗战时期,日军的“大佐”究竟是多大的军衔?称号真不是白来的

但是,即便日本的大佐权力再如何大,他们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以战争的形式来侵略别国,本就是行不通的。历史的教训已经摆在那边了,一味得穷兵黩武,野心勃勃,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苦的还是他们自己。

而这也警醒了我们,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铭记历史,不断发展自身实力,才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