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繼羋月和呂后的第三位政治家太后,不是武則天而是這位

在古代,中國一直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度。彼時,人們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人不僅不需要學習,甚至沒有文化反而是好事。

當然,犯事都沒有絕對的。在那個時候,女人如果有了才,不是完全受人鄙視的。甚至有些女人,也走上了政治舞臺。

今天說到的這位,就是繼羋月和呂雉之後的第三位中國政治家太后,憑藉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國家帶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她就是北魏馮太后。

中國歷史繼羋月和呂后的第三位政治家太后,不是武則天而是這位

前面幾期關於北魏的歷史,我們介紹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孫子——文成帝拓跋濬。今天的主角馮太后,就是拓跋濬的妻子。

我們介紹拓跋燾的時候說過,拓跋燾南征北戰,滅掉了幾個國家。馮氏的家族,就是被拓跋燾滅掉的北燕皇族。在國家滅亡後,馮氏就按律沒入拓跋燾的宮廷。

公元452年,拓跋燾和繼任者拓跋餘都被宦官宗愛刺殺,年僅13歲的拓跋濬登基為帝。同年,馮氏被選為拓跋濬的貴人,年僅12歲。公元456年,16歲的馮氏,就被冊立為皇后。

拓跋濬是個短命的皇帝,雖然有所作為,卻在年僅26歲的時候暴崩,留下了25歲的馮氏和太子拓跋弘。

說起來,拓跋弘不是馮太后的親兒子,其生母按照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的禮制賜死,他也被送去給馮太后撫養。

繼位的時候,拓跋弘僅有12歲。由於他年紀尚小,所以朝中大事暫由馮太后打理。

此時的北魏,不是一個安定的朝廷,正處於內憂外患的風雨飄搖時期。尤其是外患,有柔然的騷擾、南朝的虎視眈眈。因此,馮太后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著整個北魏的命運。

而說到內憂,更可以說是北魏的燃眉之急。因為在朝廷內部,車騎大將軍乙渾,正是北魏江山的肉中刺,扎得馮太后心裡疼。

中國歷史繼羋月和呂后的第三位政治家太后,不是武則天而是這位

乙渾這個人,說起來還有點神秘,因為正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只有他在車騎大將軍之後做的事和被做掉的事,沒有他發跡的過程。看起來,他早期的故事有可能是被刻意抹去了。

他最早登上史冊的時候,就已經是拓跋弘登基時他晉升為太原王的事了。異姓封王這種事,在劉邦以後就已經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了。乙渾能夠封王,可見他非常不一般。

乙渾見拓跋弘年幼,馮太后也年方25,正是孤兒寡母,好欺負的時候。於是,他整日裡橫行霸道,擅自專斷,誅殺大臣,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

正當他洋洋自得的時候,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竟然就被他最看不起的那個寡母盯上了。

中國歷史繼羋月和呂后的第三位政治家太后,不是武則天而是這位

在一次上朝的時候,乙渾正趾高氣昂、傲視群臣的時候,馮太后突然命令拓跋丕、拓跋賀、牛益等人執拿乙渾,二話不說,直接斬殺。

就這樣,盛氣凌人的乙渾被誅殺,北魏的內患被平定,馮太后為北魏贏得了一個穩定發展的契機,也讓北朝有了和南朝對峙的基礎條件。

對於乙渾,拓跋弘本人也可謂是敢怒而不敢言。史書記載,拓跋弘經常別乙渾氣得躲在馮太后懷裡哭。如今,馮太后為兒子出頭,誅殺了心腹大患,拓跋弘心裡的石頭算是落地了。

可是,正當拓跋弘感恩馮太后幫助自己除掉眼中釘、肉中刺的時候,他絕對想不到,自己未來可能死在這位母親的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一期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