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視察袁世凱軍隊掉了頭上金簪為何沒人敢拾?孟恩遠拾了交給慈禧為何最後做了將軍?

秉燭讀春秋


孟遠恩能當上將軍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此人雖大字不識幾個,但心志勃勃,並且非常擅於抓住時會,見機行事是他的一大特長。



清朝時期外國文化已經侵入中國,但大部分人的思想依舊固步自封,就如金簪落地,都硬要往不好的徵兆去想。

但孟恩遠不僅不讓慈禧尷尬,還讓她非常有面子,其實撿的是一個智計,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下文分析。

外國人打進中國之後,清王朝根基動搖,而此時變法思想也不斷湧現,編練新軍便是清王朝救亡圖存的途徑之一。

慈禧這個人雖奢華無度,過著一個目光短淺的女人的生活,但對於大清王朝的江山,她還是非常重視的。

凡是有利於穩固大清江山根基的事情,她都不會錯過,於是下天津檢閱新軍。慈禧排場非常大,太監攙扶官員隨後,開始了對新兵大檢閱。

袁世凱後來篡位我們先不管,但他編練軍隊確實有法,慈禧對袁世凱編練的新軍非常滿意。氣宇昂軒雖說不上,但卻與整頓之前的軍隊有著天壤之別,整個軍隊軍貌煥然一新。


慈禧出門必是穿金戴銀,是賺夠了氣場,但卻也避免不了意外。檢閱的過程中,慈禧頭上戴著的一枚簪子哐啷落地。

不知慈禧是知道還是不知道,但後面以及身旁的大臣肯定是看得見的,但卻無一人敢出聲。

當時不論是慈禧還是眾多官員都非常迷信,認為掉簪子是不吉利的。況且現在是檢閱新兵,他們認為代表的是清王朝的重新崛起,所以誰也不敢輕易妄動。

就在眾人不敢將掉落的簪子拾起之時,袁世凱身邊的護衛孟恩遠卻險身一試,捧著簪子雙膝下跪奉給慈禧。

這時候慈禧臉色突然大變,畢竟檢閱新兵之時簪子掉落,在她看來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嘴唇欲動之時,卻被孟恩遠搶先一步:“鳳簪落地,重返佛山”。

孟恩遠一語雙關,不僅讚美了簪子與慈禧,還帶著清王朝東山再起的寓意。孟恩遠可謂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向慈禧奉簪,但卻也是他的意料之中。


拾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做解釋,讓慈禧顏面盡失才是令人膽戰心驚的。這是一次讓慈禧刮目相看的機會,也是一次以生命作為擔保的賭注。

很多人都說孟恩遠是馬屁精,封建社會里馬屁精並不少,嘴甜的人更是不少見。但是能在緊急情況下隨機應變,既能使慈禧眉開眼笑,又能保全自己的人不多見。

同樣是機遇,在場的所有人都有機會,但他們卻不敢,而孟恩遠卻做了,並且不僅使得自己全身而退,還能讓慈禧心裡樂開了花,這便是機智地搶佔先機。那麼孟恩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孟恩遠,是天津西泥沽村人,在參軍之前賣蝦賣魚為生,生活顛沛流離,常有食不果腹之時,畢竟戰亂年代,百姓生活還是非常艱辛的。

孟恩遠可以說是家徒四壁,而大字又不識幾個,又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藝,所以生活窮困潦倒。袁世凱創立新軍之時,他已經39歲,卻依舊能夠參軍入伍,可想而知他是有一定能力的。


在被慈禧賞識後,步步升官,卻也升得有理有據。孟恩遠也曾率兵赴東北襲擊日本侵略者。

他在當兵的時候讀了一些兵書,對於帶兵還有些法子。雖不是什麼軍事奇才,但在保衛我們國家領土上有所貢獻。


史之策


有些人天生就是配角,那怕是天天與主角演對手戲。他還會是配角。

比如孟恩遠。

說起孟恩遠這個人,相信不查史料,知道他的人,不會太多。老實說,小編看過明清、民國史也不算太少,對晚清民國的名人,基本上心中有點數。可搜腸刮肚,怎麼也想不起來,晚清民國會有這麼一個人。

一查史料,嚇一跳。這個看似籍籍無名的人,在北洋時期,曾與怎麼多名人發生聯繫。或為上司、或為手下、或為盟友、或為對手。

可以說,在那一日三變、推陳出新的晚清民國時代。他官做得也不小,似乎就差了些運氣。最後才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鮮為人知。

孟恩遠,天津人,少年家貧,行船謀生。練就一身膽識與膂力,在漕幫中有點名氣,屬混江湖、跑碼頭之人。青年時期,做過些驚動江湖之事,由此沾上些恩恩怨怨,這裡就不多說了。

孟恩遠加入袁世凱的小站“新軍”,竟已有39歲之年邁。他年紀雖大,但升遷卻極快。升遷快的原因,“劍雄品評”認為有如下幾個。

一,孟恩遠雖常好勇鬥狠,但善於捕捉機會。特別是慧眼獨具,能發現危機中的機遇,並有一手化腐朽為神奇、化敗為勝的稀缺能力。

1896年,袁世凱的天津小站練兵,轟動了整個京城。當時的清軍,除了不堪作戰的八旗軍外,湘、準軍的戰力還是不錯的。

武器方面,湘、準軍與英人戈登的“洋槍隊”相差不大,也有裝備洋槍的部隊。僅從表面上看,好像戰力確實應該相差不大。

不過,細察湘、準軍之表裡。發現其內核,還是與腐朽的八旗兵相殊不大。所謂的戰力不錯,是因先進的火器,給墊高的戰力。其軍事思想,還是極端落後的“八旗式”軍制。

而袁世凱的新軍,人數雖不多,區區七千人而已。但套用的是,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德國陸軍的軍事思想及軍事裝備。新軍全部由洋教官擔任教習。新軍構成中,“步、騎、炮、工、輜”一樣都不缺,士兵行得是西式軍禮,走得西式隊列。

而且,在袁氏新軍中,連一個日本教官也沒有。因為日軍也是師從於德軍,新軍既已全套學習於德軍,就沒必要請日本教官,在那裡疊床架屋、多此一舉了。

新軍作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陸軍,對中國的軍制、軍事思想影響相當深遠。德式裝備和德式陸軍思想,在民國甚至在後來,亦反覆出現過。

說到行西式軍禮,有個小故事,反映了國人當時因閉關鎖國,導致對西方整體上毫無認知的事實。

國人中有識文斷字者,見到西洋兵敬軍禮後,曾以譏笑洋人,猴子未開化的口吻記曰,“洋兵肅立,揮手至額,撥毛髮數根,擲於地上,以示對彼長官之致敬”。

由於與大清軍隊,習以為常的跪敬之禮儀毫不相同。加上連百姓,也多認為自己為上國之民。如此也就怪不得,在與洋人作戰之時,要麼,在吞符唸咒後,手持大刀,號稱刀槍不入,與洋槍相懟;要麼,被洋槍打疼後,又整體畏敵如虎,一洩千里,只會割地賠款。

不是國人愚笨,這是農業國和工業國,在思想維度上,相差過大所致。同時,也因為農業國民根本認知不到西方文明的關係。與聰明、愚蠢倒是毫無關係。

洋務、自強、維新運動,這三種力量,推動晚清中國許多年,國人的認知程度,尚且還是如此之低。所以,才會有上面所述的以落後譏笑先進,尚不自知之狀,夠令人心酸和尷尬的。

再說袁式新軍,不僅一水的德軍裝備,更重要是在認知上,承認了西方軍事思想的先進,並刻苦師習之。區區之七千兵,轟動京城,並引起了慈禧地關注,實際上一點都不奇怪。

1896年,慈禧盛裝檢閱了小站的新軍。新軍軍容嚴整、隊列新穎、武備先進,引得慈禧東張西望、四處亂轉。畢竟第一次,見到全是由中國人臉龐組成的西式軍隊。說不好奇,不存在的。

之前,榮祿曾想借檢閱新軍,順便收拾失去李鴻章庇護的袁世凱。結果在檢閱之時,反被新軍雄壯的西式行進式所折服,遂放棄搞掉袁氏,並引袁氏為心腹,令袁氏得以逃出生天。

慈禧正在饒有興趣地東張西望之際,發上之金簪丟了也不知。袁世凱等諸軍官,凡有看見的,均不敢撿還。因為按照習俗,鳳簪在典禮中掉地,對鳳簪的主人是件極為不祥之事。

所以,誰也不敢撿起來,以免邀功不成,反被慈禧所遷怒。可哪裡知道,慈禧檢閱完畢,準備回房休息之時,作為在檢閱中,袁氏之護衛的孟恩遠隊官,已雙膝跪候在門邊,將金簪雙手捧還給慈禧。

慈禧一見,心中一怔,暗叫“晦氣”。正待嗔怪孟的多事,只見孟恩遠一臉虔誠,莊重地誦道,“鳳簪落地”,聽罷此語,慈禧越發遷怒於他的直白狂妄和幸災樂禍。

“重返佛山”,後半句以近乎佛號的節奏,從孟恩遠口中誦出。由於慈禧喜人稱之為“老佛爺”(“老佛爺”之稱,與李蓮英和萬壽寺有關,更與由女人家變成政冶家,順利垂簾聽政有關),如此便心中一鬆,喜不自勝地由衷對孟氏溫言道,“孟隊官,跪安吧。”

隨後,對袁世凱說了句檢閱的觀感,“袁大人,新軍真是軍容嚴整,強將手下無弱兵呀,尤其是孟隊官這些軍官,更是大清軍隊之棟樑”。

本來膽戰心驚的袁世凱,一時心花怒放。一待慈禧回京,便急忙擢升孟恩遠為標統。等到孟恩遠升至封疆大吏時,好事者便呼其為“拾簪將軍”。

二是孟氏藝高膽大、智勇雙全、戰功赫赫。

象魯智深殺了人,不得不去當和尚避難一樣。孟恩遠也屬熱血澎湃之人,一言不合,便拍案而起。孟恩遠的投軍,是因鬥毆傷人,萬般無奈之下,為避難才在1895年,再次進入軍隊。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1894年甲午戰爭戰敗後,他是被清庭“革職永不敘用”的軍官之一。又在江湖中結怨頗多,無法行走江湖。幸虧袁世凱收留了他,並讓他當上了新軍騎兵營的隊官,才算有了立椎之地。

1897年,擢升為標統後的孟恩遠,隨新軍赴山東進剿義和團。至1900年,因屢屢謀略得當,以寡勝眾而戰功累累,被記功36次。

1903年,孟恩遠被送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軍事,學習期間,受練兵處正使段祺瑞的器重,與日後的“辮帥”張勳、薑桂題為同學。04年升管帶,日俄戰爭期間敘官提督,07年為吉林新軍協統,受徐世昌總督。

1911年,接替曹錕之吉林新軍22鎮鎮統,1915年因擁護袁氏稱帝,受封一等伯。後在黎元洪政府中任吉林督軍,與張作霖的奉天督軍遙對。

因張作霖野心較大,孟恩遠多受張作霖暗中排斥和陷害。1919年,張氏以孟恩遠支持同學張勳復辟,和擾亂東北金融為由,狀告北京,未成。

張作霖又派人,利用孟軍與日軍對峙之際,暗下黑手,讓日軍誤以為孟軍向其挑畔,雙方開戰,各有死傷,此事件史稱“寬城子(長春)事件”。孟遂被迫辭去吉林督軍一職,回津寓居。

孟恩遠一生既坎坷又有順境,結交名人無數,亦與名人相懟過。對日俄亦多強硬,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有功,對受災的家鄉父老,亦頗為俠肝義膽。

孟恩遠領軍、治省雖頗有韜略、人脈深廣,然終歸性直鯁介,不敵計將萬出的張作霖。雖位極人臣,卻終生以配角入世,以配角黯然出世,功績被歷史所湮沒,默默無聞殊為可惜。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1896年,慈禧聽聞袁世凱小站練兵取得不錯的成績後大喜,於是前往天津檢閱新軍。

  慈禧這些年被洋人欺負的老慘,就指望著袁世凱練的新軍將來給自己出氣。到達小站後,慈禧看到新軍部隊軍容齊整、意氣風發、英姿颯爽,一掃八旗軍的頹廢。很是高興,就有些忘乎所以了。在左顧右盼觀看軍隊之際,頭上一隻相當稀有珍貴的簪子不小心掉下來了也沒有注意。

  不但慈禧沒注意,攙扶她的太監也沒發現,身後跟著的袁世凱與一些軍官雖然看見簪子掉下來了,但是袁世凱沒有動,他們也只好假裝沒有看見。

這是因為袁世凱與其身邊的軍官、大臣們知道慈禧很迷信,而簪子掉落有些不吉利。若在慈禧高興的場合讓她知道了掉了簪子,豈不是掃了老佛爺的雅興?慈禧難得來一趟檢閱自己的訓練成果,袁世凱自然不想掃了慈禧的興,這才既沒有稟報也沒有撿拾。

  袁世凱身邊的護衛孟恩遠卻沒有臉色,貿然跑過去撿了起來,捧著簪子跪在了慈禧太后的腳下。

  慈禧一愣,好一陣子才緩了過神來,當她知道自己簪子掉了,心裡有些不悅,正要發話之際,孟恩遠及時的說了一句話:“恭喜太后吉祥,遇此好兆頭,鳳簪落地,重返佛山”。慈禧最愛聽別人稱自己老佛爺,聽到自己因此“重返佛山”,不由的心花怒放。對孟恩遠的會說話和機靈勁兒,特別賞識。

  視察結束離開天津前,慈禧當面建議袁世凱可以重用孟恩遠,並誇他精明能幹,才堪大用。慈禧還順帶誇了一句袁世凱:“能夠訓練出這麼精明的人,袁大人也算是練兵有方了。”如此一來,孟恩遠的一個小動作不但討好了慈禧太后,更是讓袁世凱也非常滿意。袁世凱立即就提升了孟恩遠,自此孟恩遠幾乎是步步高昇,沒多久就做到了鎮安左將軍的職位,並督理吉林軍務。

  毋庸置疑,人生有些時候確實需要運氣,比如倘若孟恩遠不遇上慈禧閱兵,剛好又掉了簪子,也許一輩子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同時不得不承認,機會始終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孟恩遠能在合適的時機,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情,被提拔了又能夠適任,這就是他平時準備充足的原因。

所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分享這個小故事與諸君共勉,一起努力吧。


明德山人6998


主要還是迷信,再說了孟恩遠這件事情,實際上也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如果說她這事兒處理不好,照樣被殺頭。

慈禧這個人比較迷信,也就是有點兒信鬼神吧,他並不怎麼相信科學,當初外國的火車進來,慈禧嫌棄這個東西太吵,所以把所有的火車全部改成騾子拉的。

但是這個人又特別的欺軟怕硬,你如果對她表示軟弱,慈禧這女人能蹬鼻子上臉,你如果表現得強硬一點兒,慈禧就低眉順眼了,比如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慈禧後來回來的時候,為了展示自己跟西方有著良好的關係,自己去坐了曾經特別嫌棄的火車,

這種人吶,特別迷信,做什麼事情都相信鬼神,你比方說一盒團這件事情誰能刀槍不入,就是太監帶著一幫招搖撞騙的騙子在皇宮裡面表演。慈禧竟然信了,而且因此還和全世界宣戰,我的天吶,希特勒都沒有這樣的勇氣,慈禧就敢這麼幹,最後被活活打臉。

但是習慣成自然,口癖改不掉這個姓鬼神的這件事情成了慈禧一生的一個毛病。他為什麼被稱為老佛爺,也就是底下太監為了投其所好,說他像那個佛像裡面的那個佛爺。

按照當時的說法,女人的簪子如果掉在地上,那是不吉利的事情。慈禧瞭解這個事情,手底下那幫太監和大臣也瞭解這個事情,慈禧一不小心把頭頂的簪子掉在地上了,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提醒慈禧,慈禧說為什麼你提醒了這件事情是壞事情,是不是因為你才會有壞事情會發生?

所以當時無論是手底下的太監還是王公大臣,都沒有提醒這件事情,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簪子落在地上,就在這個時候,孟恩遠眼尖,看見這個單子掉地上了,趕緊跑過來把這簪子拿在手裡面,然後跪在地上,說老佛爺你的簪子掉了。

慈禧本來一看自己簪子掉了,覺得這事兒不大靠譜,有點兒不吉利,想要罵手底下這個人的時候,這個時候,孟恩遠說鳳簪落地,重返佛山,這本來不急的一件事情,從他嘴裡一說就變得吉利了,慈禧開心,回過頭就對袁世凱說你練兵練得不錯,這種精明的士兵竟然也在你的軍隊裡面存在。

孟恩遠這個人確實是一個懂得運用自己智慧的一個將軍,當時在東北,要不是步入晚年,說不定張作霖還跟他要鬥個300回合,與此同時,越懂得運用智慧的人就越懂得審時度勢,知道誰是大腿?慈禧為什麼那麼重用袁世凱?袁世凱做出的最讓全國人民吃驚的一件事情就是揭發光緒皇帝搞戊戌變法,(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讓慈禧,直接將戊戌變法胎死腹中。

忠誠自然是忠臣,但是有的時候小人比忠臣還要忠,或許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事實上這就是事實,小人有的時候對於自己主子的忠誠程度,那不是說內心上面終於自己的主攻,而是在利益方面有綁定,所以不得不為自己主公效力。這種人一旦玩起命來,那是不要命的打!慈禧毫無疑問是大清朝的大腿,她不害怕有人說搞一些小偷小摸啊或者是耍小心眼兒,她就害怕那種犟脾氣!向孟恩遠這種人就不需要她就擔心什麼東西,只要把自己的肌肉向他展示一下,孟恩遠自然就乖乖的低下頭,俯首稱臣。


漩渦鳴人yy


歷史上的慈禧就像一個目光短淺的小腳老太太,掌握了清朝的大權,把中國人民帶進了被列強瓜分的深淵。她的一生極盡奢侈之能事,一生事無鉅細將奢侈鋪張發揮到了極致,她身邊趨炎附勢、能說會道的人有很多。

慈禧雖然喜歡鋪張,但是她也不是毫無思想,否則不可能在眾多女人中脫穎而出,掌控了中國政權幾十年,她一定也有自己的能力和優點。只是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尤其在對待外國列強的態度上,她終究是一個罪人。

隨著外國列強的入侵,清王朝的根基已經被動搖,那時變法維新運動呼聲四起,但是清朝還是要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他們也在不斷尋求可以讓清朝崛起的方法。


正所謂強兵才能強國,所以編排新軍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慈禧雖然私心極重,但是清王朝的興衰仍是她最關心的事情,因為清王朝存在一天,她才會有一天好日子過,這樣的道理她怎會不懂。

因此關乎清王朝興衰的事情她絕不會錯過,當時天津新軍已經排練好,慈禧不怕麻煩的親自去天津檢閱新軍,可見她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慈禧太后要出門,那排場是相當的大。先不說儀仗隊有多大,光隨行的人員就是人山人海,慈禧太后自己更是穿金戴銀,所帶東西一應俱全,前呼後擁來到了天津。

慈禧太后親自來檢閱,所有的事情都要安排得妥妥當當,這是天大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是殺頭的死罪,所以負責練兵的袁世凱早已把一切準備妥當,準備迎接慈禧的到來。

可是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沒想到慈禧太后自己出了紕漏,這件事真是太尷尬了,使得在場那麼多人無人敢講,無人敢說,連慈禧太后自己都只能假裝看不見,這到底是什麼事呢?

慈禧來到檢閱現場,密密麻麻的士兵排列的整整齊齊,個個雄姿英發,精神面貌確實與以往不同。



可是走著走著,慈禧她老人家可能帶了太多的金銀珠寶,在檢閱的過程中,太監扶著她顫顫巍巍的向前走著,身後跟了無數的朝廷官員,突然慈禧頭上的一根金簪咣噹一聲掉在了地上。

本來檢閱新軍是一件大喜事,這也象徵著清王朝的崛起,可是突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是一個很不好的兆頭。當時的人們非常比較迷信,尤其在這樣重要的場合,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不吉利的現象,所以無人敢說無人敢講。

就連慈禧自己看見了也假裝沒看見一樣,旁邊隨行的太監們,平時是多麼巧言善辯,此時也只能默不作聲,假裝看不見。

那些官員們也是一樣,雖然心裡暗暗驚奇,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把金簪撿起來,更沒有人敢說一句話。

就在大家都裝作看不見的時候,有一個不怕死的人站了出來,他就是袁世凱身邊的護衛孟恩遠,他將簪子撿了起來,雙手捧給了慈禧。

這時慈禧臉色一變,本來大家如果都假裝看不見也就過去了,偏偏這個孟恩遠這麼不知死活,非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戳穿這件事,慈禧心裡非常不高興,正要開口,孟恩遠卻搶先一步:“鳳簪落地,重返佛山”。

慈禧一聽,聖心大悅,這孟恩遠可真是不簡單,他一語雙關,既讚美了慈禧是鳳凰,也預示著清王朝可以重新再崛起,這正是慈禧和大家所期盼的。


短短的八個字既挽回了了慈禧的顏面,又給了自己一個晉升的機會。

試想在那樣的場合下,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講話的,萬一說的不對就是死路一條,可是孟恩遠卻能抓住這樣一個有利時機,讓慈禧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膽識和心智絕不一般。

經過這件事,慈禧認為袁世凱善於用人,不但對袁世凱更加重視,孟恩遠後來也步步高昇。

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汪國真在《豪放是一種美德》中也說:“別對我說只有眼睛才是心靈的折射,倘若沒有語言,我們在孤寂中收穫的只能是沉默。”

孟恩遠就是靠著語言這門藝術使自己在眾多官員中脫穎而出,他的一生與有些人相比,可能不算什麼,但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家庭出身所能達到的高度。

孟恩遠出生於天津,從小家庭非常貧困,曾經只能靠著賣魚蝦為生,在四十歲之前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那樣的戰爭年代,能夠活下來都是不容易的,他和所有老百姓一樣常常食不果腹。

當時袁世凱建立新軍的時候,他差不多已經四十歲,在這樣的年齡還能成為袁世凱的侍衛,說明他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要麼文采出眾,要麼能說會道,畢竟袁世凱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到他身邊做事必須要有一定的才能才可以。

孟恩遠當兵以後,意識到自己讀書太少,不能適應當時的形勢,所以他抓緊一切時間熟讀兵書,在後來的帶兵打仗過程中,這些對他幫助非常大。

想想他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在慈禧掉落簪子的場合下,能夠敢於站出來,說明他的膽識非常過人。又能說出那樣的話,說明他的頭腦非常靈活,他知道慈禧和在場的人在想什麼,能夠靠一己之力挽救當時的尷尬場面,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


後來孟恩遠還曾帶兵赴東北打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保家衛國,這和他後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所以機會永遠都是給有準備的人,不管出身多麼低微,不管受過多少教育,一個人只要勇於進取、積極向上,不斷去充實自己,當機會來臨時才有能力去抓住它。孟恩遠正是這樣的人,他沒有受年齡的限制,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所以他才會在後來的日子裡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走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北洋時期,很多軍閥都有傳神的綽號——段祺瑞一生大氣,鼻子就要氣歪,因此被叫成了歪鼻子將軍;馮國璋經常犯糊塗,說過的事經常隔天就忘,因此被叫成了糊塗將軍;張勳一生都留個豬尾巴辮子,念舊唸的厲害,因此被叫成了辮子將軍;曹瑛仗著三哥曹錕為所欲為,手底下盡是妓院裡的大茶壺,因此被叫成了茶壺將軍;張宗昌嗜賭成癮,當地人把玩骨牌叫吃狗肉,因此被叫成了狗肉將軍;王懷慶到哪都帶著馬桶,幹什麼事都要坐著馬桶,因此被叫成了馬桶將軍;孟恩遠因撿了慈禧金簪子,交狗屎運發了跡,因此被叫成了拾簪將軍——

因為北洋各路梟雄的鋒芒太盛,孟恩遠在當時名氣不算大,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封疆大吏,一度還是跟張作霖東北爭雄的重量級人物,東北要是沒出張作霖的話,此人極有可能就是東北王。

這問題很有意思,提到了孟恩遠一生最有傳奇色彩的一件事,靠撿個簪子,居然就走上了發跡之路。這好運交的,當時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始終覺得他的發跡很蹊蹺,但除了這件事,世人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因此他就顯得更傳奇了。

孟恩遠能入北洋軍閥行列,屬於趕了晚集卻交了頭等好運的那種,十分讓人羨慕。

孟恩遠是天津西泥沽村人,早年是混漕幫的,靠膂力過人在江湖上小有些名氣。後來因為涉及江湖恩怨過深,為了避禍,他脫離槽幫,回家做起了販魚賣蝦的小買賣。

這期間,孟恩遠幹過一件轟動地方的俠義之事。憑藉身上有功夫,他帶著幾個兄弟端了地方上的大匪穴,並且手刃了匪首。此事一出,萬民叫好,孟恩遠的大俠之名傳遍了靜海縣。

本來,他可以藉此事進靜海縣衙當差,但因為江湖習氣,他沒有走這條路,而是選擇了繼續在社會底層混。

不曾想,這一混竟混到了小四十歲。

以小四十歲的年齡從軍,並且還混出了名堂,這事擱什麼時候都能算得上是奇蹟。為此,孟恩遠得感謝兩個女人,一個是萬人之上的慈禧,另一個則是個江湖女子。

這江湖女子是天津衛天寶戲班子的掌班李小媽。李小媽跟孟恩遠是同鄉,因為孟恩遠凡事仗義,一來二去,兩人便走得很近,更準確地說,這李小媽更像孟恩遠的引路人。

這女人不但給孟恩遠找了個繼室夫人,更關鍵的是把孟恩遠送進了袁世凱的新建陸軍。

當時,袁世凱在小站剛開始編練新軍,節假日一幫軍頭愛到天津衛看李小媽戲班子唱戲。時間長了,李小媽自然跟這些軍頭成了熟人朋友,見孟恩遠三十七八還沒個像樣的前程,李小媽便找這些軍頭說項,結果孟恩遠就這樣被說進了袁世凱的新建陸軍。

據說,孟恩遠剛入軍營的時候,乾的頭一件事就是玩命地背袁世凱親自編的“練兵歌”,雖說其人大字不識幾個,但這一點沒妨礙他把勸兵歌背個滾瓜爛熟,加上天生又是大嗓門,每每一個人在大操場上唱的氣壯山河。衝這個勁頭,軍中同僚還都挺佩服這個老大哥。

用這獨門絕技在軍中立足後,說到打仗,本就是混江湖的孟恩遠就更不在話下後,隨袁世凱剿義和團的時候,這個老江湖很生猛,據說保定義和團首領李安堂、楊八秋就是他宰的。

因為這些,1903年孟恩遠被保送進了北洋武備學堂,算是老江湖鍍了金。

1904年,從武備學堂畢業的孟恩遠和張勳、薑桂題等人一起被提拔成了管帶。

接下來,他就幸運地邂逅了慈禧老佛爺。

一次,慈禧來檢閱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不料繞場檢閱時,頭上的一隻金簪掉落在了地上。陪在慈禧左右袁世凱、諸大臣都看見了,但都沒有第一時間去撿。照老說法,這種場合女人頭上掉簪子不吉利,慈禧又很迷信,所以無人去觸這個黴頭。

但老江湖孟恩遠第一時間把這金簪子撿了起來。

檢閱完畢,慈禧剛坐下來休息,孟恩遠便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前來,跟著就是跪拜獻簪。

與此同時,老江湖的嘴裡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鳳簪落地,重返佛山。

單憑這句話就能看出來,孟恩遠不僅是老江湖,更是人精。這話說的多漂亮,既迎合了慈禧愛稱老佛爺的心理,又把意思鑲嵌的如此吉祥有味道。

由不吉利到富貴吉祥,什麼樣的領導都愛聽這樣的話,聽完都會對說話之人另眼相看。於是乎,慈禧當場對袁世凱說,袁大人馭下有方,此人可堪大用。

因為這句話,孟恩遠交上了大運,不久即被提拔成標統。由此打開仕途閥門後,此後的孟恩遠一發不可收拾,先是南陽鎮總兵,接著是吉林巡防督辦,直至最後成了手握陸軍第二十三師的吉林督軍。

還是那句話,若不是張作霖半道殺出,老江湖問鼎東北王的趨勢很明顯。

然而,在正當年的亂世梟雄張作霖面前,孟恩遠明顯老了,而且手段不夠黑、不夠狠。

所以,他最終只能拱手讓出權勢地盤,迴天津養老去——


黑句本


民國時期有很多有外號的將軍,比如狗肉將軍張宗昌、馬桶將軍王懷慶、盜墓將軍孫殿英、茶壺將軍曹瑛,而孟恩遠也有個外號叫做“拾簪將軍”。

他這個“拾簪將軍”的外號由來,就是因為他曾經撿了慈禧一個稀有的簪子,結果後來卻意外般的被升為將軍。

有人會說他運氣好,因一個簪子就當將軍了,其實不然,在撿簪子時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才當上將軍的,將軍並不是只靠運氣就能隨便當上的。

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來詳細解析一番。

孟恩遠原本只是天津西泥沽村一個賣魚蝦的小商販,生活窘迫。

袁世凱來天津小站練兵時,給了當地很多人從軍入伍的機會,於是孟恩遠就這樣從軍了,不過這個時候的孟恩遠年齡也已經不小了,快接近四十歲了。

1896年,袁世凱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已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慈禧得知後大喜,於是立馬前往天津去檢閱下新軍。

慈禧到達小站後,在太監的攙扶下繞場巡視著早已列隊恭候多時的新軍部隊,看到新軍部隊意氣風發、英姿颯爽,慈禧很高興,一高興就忘乎所以了。因此在左顧右盼觀看軍隊之際,頭上一隻相當稀有珍貴的簪子不小心從頭上掉下來也沒有發現。

慈禧沒發現,攙扶她的太監也沒注意,但身後跟著的袁世凱與一些軍官可都看見簪子掉下來了,但他們一句話都沒說,這是為何呢?

因為袁世凱與其身邊的軍官大臣們知道慈禧很迷信,而掉簪子有不吉祥的意思。若在慈禧高興的場合讓她知道了掉了簪子,豈不是掃了老佛爺的雅興?殺不殺頭不知道,但掃了老佛爺雅興至少官是升不了了。所以袁世凱等人都怕老佛爺動怒,因此才不敢撿的。

就在眾人看到都不敢撿的時候,當時身為袁世凱護衛的孟恩遠卻突然跑過去撿起來了,然後捧著簪子跪在了慈禧腳下。

慈禧突然愣住了,過了一會才緩了過來,知道是自己簪子掉了,正要發話之際,孟恩遠突然說了一句話,即“鳳簪落地,重返佛山”。慈禧最愛聽別人稱自己老佛爺,聽到“佛山”很開心,對孟恩遠這乖巧的話,樂的合不攏嘴,因此對嘴甜的孟恩遠刮目相看。

在事情結束後,慈禧就建議袁世凱可以重用孟恩遠,並誇獎他相當精明,可堪大用。慈禧還順帶誇了一句袁世凱,說:“訓練出這麼精明的人,袁大人也算練兵有方了。”

由於慈禧的看重,加上孟恩遠讓袁世凱老佛爺面前得到了讚許,立馬就提升了孟恩遠,自此孟恩遠幾乎是步步高昇,沒多久就做到了鎮安左將軍的職位,並督理吉林軍務。

所以孟恩遠能做上將軍,並不是運氣,而是靠著自己的靈活多變的大腦,靠的是才智。當時很多人都可以站出來撿簪子,但敢出來並且還讓慈禧轉怒為喜的只有孟恩遠一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夏目歷史君


這個問題實不夠知道,但對於孟恩遠此人略知一二。僅此說幾句。

前清時孟恩遠與張勳、倪嗣沖同為駐東北地區的翼長,而其駐吉林。治軍較張、倪嚴。武昌起義時支持或包容一個叫紹常的,而紹常則是在袁世凱逼迫載灃下臺之時還為載灃說話的人。只是孟恩遠這時已是耄耋老人。之後段祺瑞也無如其何,再後張作霖起來主管東三省,與之不相能。

總之是與張勳一樣的清末老人,不滿袁世凱、段祺瑞及張作霖,因為他原本就在張作霖之上。“漸附國璋(馮國璋)”支持長江三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