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鲁迅,你更钦佩哪一个?

珍懿xbLY4160


各有千秋,都是大师级存在。从天资看,胡适更胜一筹,堪称学霸。鲁迅就有点像是落第秀才了。思想性来看,胡适也更成熟、圆融。至于作品的影响力上,鲁迅就更出彩了。原因主要也是三点,一是,作家的作品自然带有童年的经历和所处社会阶层的烙印,鲁迅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家道衰落和对市井的疾苦的关注,让他的作品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很有斗争性和批判性,而胡适则是少年得志,英才天纵,家庭条件也比较好,属于精英阶层,所以作品很少反映社会底层的东西,着眼点高,关注的都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比如民主、人权、尊严等,可以说,鲁迅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存问题,胡适关注的是整体的社会民生问题。

二是,思想层面,鲁迅主要是受尼采的影响,试图打破一切旧的东西,胡适则广泛接受了西方各种思想学派影响,比较中庸地支持温和的改良主义。而政治上,最大的危险就是激进主义。事实上,鲁迅的思想更接近当代的科学发展观、辩证发展观。温和的东西没有什么张力和冲击性。如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上没什么地位一样,胡适的作品和思想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但别忘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是胡适和陈独秀,为什么不是鲁迅呢?侧面也反映出胡适是一个思想全面、成熟的领导者,概括一下就是,胡适是帅才,鲁迅只是将才。

三是政治需要,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鲁迅的思想更符合革命需要,所以鲁迅就被树立成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偶像。后来,革命胜利,鲁迅的思想和文章更是被大肆宣传,几近神话了。

中国文化圈总是捧一个,杀一个,风水轮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适的思想越来越被理性看待,胡适的新儒学思想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了,而鲁迅的影响力事实上也在式微了。因为,当局已经不需要树立一个这样的偶像了。

申明一下,仅是评论,对两位大师我还是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花散人


钦佩胡适,钦佩胡适。

迅哥是俺家前院二大爷。

我:“二大爷,我爹又给我买书了。呜呜呜!”

鲁迅: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到,“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为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我爹指着我三年级作文本:“你这是写的啥?指望这考大学?”

鲁迅: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我:“二大爷,我想自己去闯荡。”

鲁迅:她除了觉醒的心,还带了什么去?……她还要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一回乡老者:“这么多年,村子还这么穷。没变。”

鲁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敢动弹的

我:“二大爷你尽说损话。”

鲁迅:我向来是不惮以最深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坏笑)。

胡适是我们校长。

我:“校长好!(鞠躬)”

胡适(笑容):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端庄典雅,不苟言笑,赫然学者名家。😄


莘县村民


鲁迅和胡适,就文学来说,我更钦佩鲁迅;就勇气来说,我更钦佩鲁迅;就政治远见来说,我更钦佩胡适;就政治品格来说,我更钦佩胡适;就个人修为、与人相处的性情来说,我更钦佩胡适。

然而,就整个人来说,我最钦佩鲁迅!

先说钦佩鲁迅的原因。我曾经花过半年多时间,靠着床头,在夜深人静地时候读《鲁迅全集》,无论杂文、小说、散文、评论、书信,我都大致通读了一遍,有的看得很细致,有的看得很粗略,对有些特别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我都摘抄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说实话,我最喜欢的是鲁迅的文采。有时候觉着,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候,怎么写文章,而且写出能传世的好文章,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没有范本可学,全靠自己探索的情况下。写胡适那样一清如水的白话文?就文学来说,胡适流传的作品是很少的,这也证明写他那样一清如水的文章,在文学上除了体裁开拓之功外,其作品是传之不远的。

而鲁迅的文字就不同了,他虽写白话,但不是一清如水的白话,他的文章带着古文的节奏的优美,带着诗的韵律,带着对文字细细揣摩的努力,所以鲁迅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深刻,文字精美。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文字,是有着玉琢的精美的。又如“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这样的文字,充满诗的美感。这种例子还很多。

而更让我钦佩的,是鲁迅的骨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最值得人钦佩的。我近些年专注于宋朝的历史和人物,当宋朝人不断受到外族侵略而卑躬屈膝时,我总是会想到鲁迅先生,想到鲁迅先生的精神和骨气。

鲁迅的骨气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的品质,然而又常常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稀缺的。他的内心只有不平,没有折衷;只有正义,没有私利;只有冲锋陷阵,没有低头畏缩。所以,无论多少人说鲁迅尖酸刻薄,我从不为这种观点所惑,鲁迅能够以身单力薄之体,在没有以枪杆子作后盾的情况下,不惧明枪暗箭,孤军奋战,一往无前,与敌人战斗,与强权战斗,甚至与看似亲近的人战斗,其勇无人能比!其骨气,更无人能比!

对于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而言,鲁迅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他可以给我们在露出媚骨时,给我们以无声的提醒、警醒、警示。

我钦佩鲁迅,也钦佩胡适,这并不矛盾。在我眼里,胡适是人世间做人方面的一道奇异风景,他的谦谦君子之风,值得我学习和钦佩。胡适有仁厚之心,这从她对待发妻江东秀的态度和结果来看,可见一斑。

胡适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他的政治远见,以及对政治的包容。他对待政治,是以他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主义态度对待。他也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对待政治的方法是科学的,更是务实的。这也是胡适最值得人钦佩的地方。


帝国的脸谱


胡适一位真正的教育学家,一位曾获30多个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当时的美国总统,对他都敬佩有加,各国著名学者无不以胡先生为榜样,为楷模而学习效仿之,连毛也自称为是胡的学生,可见胡先生的才能,学术之高也!先生提倡的中西文化合璧的教育,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么中国人的知识,素质,水平标准将飞跃式提升到顶峰,绝不是现之状况也!鲁迅先生一位爱国至深的学者,文学家,也是一位专治社会弊病,用笔做为‘手术刀’,治疗劣根的医生,爱之切,骂之深,抨击丑陋,恶习,无志,自私等劣端,先生犹如进谏官一样,大公无私,说之以情,道之以理,摆明利弊关系,希望治愈弊病,立宏志,奋发向上,使民素质提高,使国变之強大!,,


鑫挺83563181


胡适有35个博士头衔。他也算前无古人、后难有追者的超级“学霸”了。

但也有人说他的履历听起来吓人,却大多名过于实。据说他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自1915年攻读,迟至1927年才拿到手,足足花了12年。因手头资料有限,不知是真是假?不管怎么说,胡适的成就足够辉煌,他获得的数十个博士头衔绝非滥竽充数 、浪得虚名 。其文凭也不是从克莱登、西太平洋等野鸡大学所购 。他上的都是响当当的常春藤名校、跟从的都是业界的名师 。他是有让人仰止的真才实学的,让人叹服。这些是他的天赋、毅力、勤奋、执着的结晶。

胡适力倡民主、宪政、协商 。他力主用白话文取代古文,坚持写白话诗,反对封建思想长久对国民潜移默化的浸淫 。 生活小节上的瑕疵丝毫不能掩盖他的逼人才气与登高望远的眼光与胸襟。

大师就是大师,他虽然性格温润,但思想可一点都不保守 。他的作品目光深邃,高屋建瓴,鞭辟入里,让人初读就有醍醐灌顶,大为激赏之感。

相较于以笔作刀,文辞刚猛、酣畅淋漓的鲁迅,生性浪漫多情的大才子胡适的思想更为温和理性,也更具现代理念,似乎也更适合当下之中国。

所以,本人更钦佩平实理性、能给人启迪的胡适大师。

插图为网图



铁马冰河wu


鲁迅和胡适都是那个时代的名人,都是新文化的猛将,为现代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都是文化的丰碑,被很多人敬仰,我们只能仰望。


新文化运动之后,两个人走了不同的路,鲁迅先生依然在为中国人民用文字斗争和奔走。用文笔做标枪做匕首,为中国的文化,广大劳动人民杀出一条路。他认为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扎根于劳动人民,是文化最茁壮的根。

虽然前景很广阔,但路却很坎坷。但鲁迅他不气馁,不彷徨,依然在呐喊。他知道前进的路很漫长,有各种风险,甚至会受伤。但鲁迅义无反顾,哪怕出血,他也会包扎之后,努力向前闯。他知道人民需要他,社会需要他。虽然有时候他很孤独,甚至感觉少了人情味儿,但他知道,只要鲁迅竖着旗,社会一定会向前进。

胡适先生也是新文化的干将,统治人民的人觉得他是有用之才,能够为他所用。于是请他粉饰太平,他和很多人开始讲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怒哀乐,做起了他的表面文章。胡适先生是文学大家,文笔很好,妙笔生花,文章写出来,认字的人看着舒服,不认识字的人看到文化人笑,也跟着笑。而让胡适先生写文字的人,更开怀大笑,于是中国一片笑声,歌舞升平,让别人,尤其是外国人看来,奄奄一息的旧中国挺好的。


鲁迅先生拨开了画皮,他指出,喜怒哀乐全都有,其中内容却不同。穷苦人和富豪们的喜怒哀乐是不一样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她的笑和荣国府人的笑的内容和含义绝对不同。鲁迅先生要的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而不是用笔画出的笑容,这笑容是不真实的。

这就是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一个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虽然有时候不让人喜欢,但有他在,民族会屹立,会让人记住,这是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人。胡适先生的脸庞是一个是中国人表面的笑脸,见谁都笑,让人过目不忘,这是一张中国人的和善的笑脸,仅此而已。前提是,笑脸背后必须有铁骨头,如果没有了,就没有了中国。在中国,粉饰雍容的胡适先生会有很多,被当年文化界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只有一位,他就是鲁迅,并且形成了鲁迅风,直到现在,这才是中国的真正脊梁。


大志远思想空间


胡适更有才,也更帅,所以我选鲁迅!



其实,胡适和鲁迅两个人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然而不管是做人还是写作,两个人的风格差异非常大,因为两个人所追寻的东西,以及所处的社会层次以及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非要从中选一个更喜欢的出来,我会选鲁迅。



鲁迅的作品从初中开始就有所了解,而真正意义上了解到他还是从那本厚重繁琐的历史书上,他一开始一心向医,所谓医者仁心,可以看出来鲁迅一直都是一个医者仁心的态度。

是什么让他放弃从医,改从文呢?



这还得从他想要救国的心看去,他曾经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在他的眼中,一直都以救别人为初衷,这样的中国心是我非常倾佩的。 以前看课外书,总觉得鲁迅写的东西我都看不懂,全都是批判批判和批判,而现在长大了,懂了一些人生的是是非非,了解了国家以往的历史,才能明白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一颗心去写书的。



鲁迅一生有两个妻子,说是两个妻子,实际上有夫妻之实的只有一位,而鲁迅的第一个老婆,是那时候封建思想,他的家族强迫他结的婚,他对他这位妻子没有爱情,所以他尊重他自己,也尊重这位女人,没有与她行房。



鲁迅本来是不打算有后代的,可是命运弄人偏偏让他有了儿子,他养儿子的观点与胡适也不一样,胡适因为自身本就很优秀,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更是格外的严格,他的观点就是他的儿子一定要做最上等的人,不管是功课成绩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做到最好。

相反的就是鲁迅对儿子的态度,除了希望他能过得更好以外,他希望儿子是一个平凡的人,过这平凡的一生,因为鲁迅对所谓的上等人看得很透彻,觉得不过是一场虚伪的表面,不如真真实实平平凡凡的做人。



在教育儿子方面,我虽然尊重胡适要做上等做最好的想法,但却并不喜欢也不支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上等人,只有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人生向往。



所以我才会更喜欢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充当着我的人生导师,虽然他人不在世,但他留下的东西依然像是一个活着的榜样,教育我做人做事。


白话历史君


我看许多朋友对胡适评价特别高,认为胡适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抗日功绩、正面批评蒋介石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好;然而,我要说历史是很复杂的,胡适先生也许当不起这么多的赞誉。


首先说胡适先生的学术水平。


说实话,“学术水平”这件事就和评价一个人长得好看不好看一样,很难有客观的评价,这里我只能把胡适先生赴美求学经历和他博士答辩简单说一下,因为历史事实是不变的,至于如何评价,大家可以自便。


胡适先生1910年赴美留学,最开始读的不是哲学,而是农学,也不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是在康奈尔大学。结果读了两年,“错误百出,成绩甚差”(易竹贤《胡适传》),胡适不得已在1912年从农学改为文学,1914年6月毕业。然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这里要说一句,哥伦比亚的哲学博士很难毕业,华人毕业最快的是顾维钧先生,在校方因为辛亥革命关系,有心降低标准的情况下,顾维钧先生也花了4年才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马寅初、蒋梦麟、蒋延黻、罗隆基、金岳霖正经拿博士学位,都是花了4年以上的时间。


胡适先生满打满算,在哥伦比亚就读了两年,而在他取巧博士论文选择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个容易的题目后(胡适老师是美国人杜威)也依然没能完成答辩,“结果是很不理想”只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


而且胡适论文指导老师杜威和夏德(FriedrichHirth)都没看懂他的论文。当然,这绝不是因为胡适论文写的有多精妙。(史料:唐德刚《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唐本人就是胡适的学生)


胡适很快回国后在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情况下,至少是默认了对自己“留美博士”的宣传,因为胡适把自己毕业论文《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出版成书了,封面上赫然写着胡适博士著。博士候选人和博士有多大差别,我相信大家都清楚,胡适自己著作出版,他不可能不知道书上写他是留美博士,然而他却默认了。


历史显示,胡适真正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要到1927年了。也就是说胡适博士名满中华小十年后,他才成为真正的博士。


其次说一下胡适先生抗日所作所为。


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和汪精卫搞在了一块,是“低调俱乐部”成员,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胡适之所以能在抗战时跑去美国当大使,并不是因为胡适在美国有多大名气,主要是因为他老是主张妥协和谈判,当时胡适老朋友,也是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钱昌照担心长此以往,胡适要么真变成投降派,要么在国内名声彻底臭掉,于是他和陈布雷一块就跑去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派胡适赴美,钱昌照有一句话说的很妙“他总不能在外国人面前讲投降。”而胡适去到美国后,果然“负起了蒋介石的使命,就只得放弃他的低调。”(刘大禹《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绩效评价》)


简单说,胡适做驻美大使很大程度上源自钱昌照等朋友的推荐,而钱之所以推荐胡,是担心胡适留在国内真变汉奸。



那么胡适这个驻美大使做的称职吗?


我们来看胡适顶头上司蒋介石的评价:


上面资料来自《政学先生》,作者李封,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


当然还有没有可能是蒋介石对胡适的偏见呢?


我们再来看颜惠庆对胡适这个驻美大使的评价,颜惠庆是民国老牌外交家,清朝末期曾担任过清朝外交部部长,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外交部次长、驻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公使,1923年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26年还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这样的人对胡适担任驻美大使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蒋介石、颜惠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对胡适进行客观评价,我们来看看胡适好友,王世杰在电报里是怎么说的:



很明显,划红线部分就是王世杰委婉的批评胡适,作为一个遭受侵略的弱国大使,自己对自己肩负什么职责心里还没数吗?


国内当然是希望胡适从美国要回来越多援助越好,而“要援助”就是胡适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作,可胡适居然觉得为难。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胡适自己是怎么评价自己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争取美国援助的成绩的:



说真的,看过这些资料,好意思把美国对华援助的功劳算在胡适头上吗?(史料:《胡适解驻美大使职始末》,兰台世界2015年第25期)


最后,再来说说胡适批评蒋介石。


不可否认,胡适确实曾经多次当面批评过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在表面对胡适尊敬同时,内心却极度鄙视胡适,鄙视原因主要是1950年代胡适旅美期间,由于没有工作,生活困难,蒋介石曾托人先后送了9000美元给胡适,而胡适也都收下了,所以蒋介石对胡适非常鄙视。


我们就看1958年以及胡适去世后蒋介石日记记载:


1958年5月10日:“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挟,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伍宪子等于骗钱,左舜生要求钱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

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殊所不料也。总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讨钱,而特别要以‘独立学者’身份标榜其清廉不苟之态度。甚叹士风堕落,人心卑污……”


1962年3月3日:“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兰台


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是无法让人钦佩的。自清末至民国,被打痛了的中国知识界开始寻找救亡之道。西方的各种思潮蜂涌而入,一时间灌满了各色文人们的脑袋。这时候,中国的知识界也因此而分化成不同的流派。维护传统者有之,全盘西化者有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之。这其中,许多的所谓闻人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其量也就是思想的“搬运工”而已,即将西方某一流派的思想原原本本搬到中国来。搬运工当然有搬运工的贡献,但远非大师。个人以为,鲁迅先生自有其偏激之处,也是废汉字贬中医大军中的一员。但先生的对中国社会的洞察能力,非他人可比。仅以文学论,胡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甚至也不比当年唐宋八大家们的思想更为高明,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却是我们今天在这用“白话文”写文字的先驱(古代偶有类似白话的书面文字,但一现而已,就不说了)。个人之见,一个人是否值得“钦佩”或是否青史留名,在于ta对后世影响的大小。吴先生不敢说,鲁迅先生一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他的赫赫大名。


灰太狼44967765


两人都非常敬佩,如果真要选一个,那还是选鲁迅先生吧!

鲁迅先生是文学大家,散文小说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多篇课文入选语文教材,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国人最熟悉的作家了。

文学上造诣极深就不说了,鲁迅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斗士,这是毛主席对于鲁迅先生的最高评语。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弃医从文,希望写文章开启民智,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伟大的文人,他心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而且为此奋斗了一辈子。

鲁迅先生像是横空出世的一个人,一上来水平就非常高,第一本小说《狂人日记》至今还有深远的影响力,多篇散文作品《孔乙己》《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影响了太多人,而且成为后世文人作家的楷模。

鲁迅先生的文字穿透力极强,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考验,依然历久弥新发人深省,这可能就是鲁迅先生思想的高明之处。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