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己出口成章的能力?

如何培養自己出口成章的能力?

《如何培養自己出口成章的能力?》作者:雪冰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非常羨慕那些有能力的人,我們羨慕是因為我們自己可能存在某些欠缺,我們希望自己也擁有對方那樣的能力。今天我們來聊一個事,也是關於個人能力相關的話題,可能很多人內心都希望實現那樣,這個能力就是出口成章。

在很小的時候,不管是聽老師或者身邊其他人,都聽到過一個事情,古時候某個人,他從小都非常有才華,經常順手拈來就可以出口成章寫文章,說真心話,我自己從小都非常羨慕擁有這樣的能力,但截至今天,依然還是欠缺很大,雖然這麼多年我一直有努力希望實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究竟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擁有出口成章的能力,關於這個問題,請問有緣的您想過嗎?

首先我們肯定是要搞明白,出口成章是什麼意思?查了資料得知,《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這句話可說的是非常有難度,《詩經》裡面這句話,完整的意思是,那個地方的人,哪怕就是一個穿戴普通的人,口才非常好都能輕鬆的實現妙語連珠,他們講的話就能成為一篇文章。重點在於後面部分,“其容不改,出言成章”,以筆者的淺薄理解,意思是容顏並沒有任何改變,他很輕鬆的表達就可以實現一篇文章,為何他的容顏沒有改變?因為他沒有感受到任何的難度,對他來說非常輕鬆。

現在我們知道了出口成章的意思,既然我們非常羨慕這種能力,懂了意思還是遠遠不行,我們還需要去仔細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實現獲得這種能力?其他話咱們就不多說,此刻需要觀察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生活中的我們,自己說一會兒話,這些話能不能成為一篇文章?如果不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

寫一篇文章,需要具備哪些基礎條件?“文章”這個詞的意思是,不一定需要太長的篇幅就能獨立成篇的文字,正如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提到:“文章爾雅,訓詞深厚。”簡單來說,能稱之為一篇文章需要具備主題、材料、結構和語言,主題就是主要內容,材料這就是這篇文章需要的相關素材,結構就是表達主要內容時候需要的那個相應層次,語言就更容易理解了,其實文字就是語言的承載方式。

標點符號是1920年左右開始使用,在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的概念,古人雖然沒有使用標點符號,同樣有標點符號相關功能的實際應用,在一些中國傳統早期的書籍裡面,一般習慣性右邊開始豎排寫字,雖然沒有現代人使用的標點符號,但會在每句話結束以後,最後一個字的旁邊,標註一個點或者小圓圈,這個點就是我們現代人使用的逗號,這個小圓圈就是我們現代人使用的句號。為何突然提到這個基礎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都會遇到過有人會問我們一個問題,特別是年齡偏大一些的人經常會提到,你會識文斷字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想要回答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識文就是認識文字,斷字剛剛提到古人使用標點符號的方式,而真正具有識文斷字能力的人,才能稱得上過去普遍認可的有文化,換成我們現代人的觀念就是,這個人也算是脫離了文盲的範圍。

識文斷字和出口成章到底有什麼樣的聯繫?我們現代人認為,只要能認識字,有書寫和閱讀的能力,就是識文斷字的意思,雖然意思確實是這樣,實質上擁有識文斷字能力的人,他就有能力達到出口成章,換一個方式表達,想要日常生活中達到出口成章的高度,前提條件必須是有識文斷字的基礎。

而我們現代人大多數都認識字,不管是文字的書寫、或者文章的閱讀,這好像已經沒有障礙了,可實際上我們稱得上達到了識文斷字嗎?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許多人還遠遠不夠這個程度。有沒有達到識文斷字,需要拿一本古版書,然後交給他閱讀,由於古代印刷術某些條件限制,有時候可能會出現標點沒有印上,如果他能準確的辨別每句話的逗號句號所在位置,這時候才算得上達到了識文斷字的基礎。實際上過去那些有文化的人,大多數都不僅僅是具備了識文斷字的基本能力,其實都同樣達到了出口成章,但是他自己都會謙虛的說,根本不敢稱之為自己已經能識文斷字。

通過剛才梳理了一下古人對寫文章相關的基礎常識,這些絕對不是廢話,因為出口成章這一類的概念,最早都來自於古代,我們現代人根本沒有能力閱讀文言文,想要討論如何獲得出口成章的能力這樣的課題,必須要懂得相關名詞的含義。同時需要明確一點,即使是現在很多人已經能夠寫文章了,甚至有些人好像已經會寫書了,可他表達的那些內容,有些人是純屬就是亂扯,有些人是不懂裝懂胡說八道,有些人是自以為懂了實際上全部是表達錯誤的理解,或者是有些人懂得的深度還有很大欠缺等等的其他各類亂象,而在中國傳統的寫文章概念,至少是我們的老祖宗他們寫文章的時候,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因為他們在特別注意避免誤導大眾或者誤導後世的情況,因此,過去許多人流傳下來的著作很少,可是能夠流傳下來的那些著作,都是經典中的精品。

如何培養自己出口成章的能力?

出口成章的第一要素,就是必須口才好,如果口語表達能力很差,那就是說明我們自身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自己就非常羨慕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所以在多年前就儘量努力的練習,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現在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時候也是開始練習語言表達,有時候是在心底裡特別留意遣詞造句相關的環節,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不知不覺的好像有一些咬文嚼字,但我自己並沒有留意,有一次和別人聊天中,有人問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總是感覺有一點點咬文嚼字,當時我沒有回答,猛然間就感到非常慚愧,其實自己並不是喜歡咬文嚼字,只是不知不覺的就犯了這個錯誤,既然出現了這個問題,就要仔細分析尋找到問題的根源因素,只有找到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才能解決這個障礙。

口才好其實也是需要相應的基礎,這個基礎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廣泛的閱讀各類書籍,只有廣泛閱讀別人的作品,特別是那些經典名著,經典作品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借鑑或參考,如果我們經典作品閱讀的太少,那我們可能連普通寫文章就不容易實現,閉門造車肯定是無法實現進步,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仔細的分析,經典太多了,應該看什麼書呢?我們經常在寫什麼類型的文章?首要的就是先從我們需要寫的文章類型的經典開始,或者是我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強調特別從感興趣的內容開始這一點,因為我們自己對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能很難提起來學習的信心,我們自己培養起來攻克難題的習慣,我們才能不懼困難堅持前行,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通過自己感興趣這個切入點,我們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學習過程中因為難度導致疲倦產生厭惡學習的程度,想要提升學習效率,必須注意這個問題。

我非常希望自己也擁有出口成章的能力,這些年一直在努力練習語言表達,特別是在生活中,我越來越發現想要實現難度很大,因為說話很難每一句話都能達到相對高度的有水平,有時候難免會出現沒有太多價值的話,之所以我希望在生活中練習,是因為我覺得只有日常語言表達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高度,才能漸漸的接近出口成章的程度,通過實踐我才逐漸明白,語言表達其實還來自於我們綜合積累的一個基礎,如果我們基礎太差,我們的語言表達就很難獲得滿意的效果,所以剛剛特別強調我們應該多讀書,事實上我們確實可能有讀很多書,現在同樣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卻並沒有實際提升更多呢?

我們必須再一次回到生活中,可能許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我們遇到一個能力很強的人,通過他的說話我們就很容易產生非常敬佩他的心,我們會發現他說話非常有水平,總是能帶給我們自己一些啟迪和幫助,他好像也沒有刻意的展示自己,非常輕鬆的就是日常交談,這樣的人就好像是一個電腦,隨意調取知識寶庫裡面的相關素材,然後準確的把我們最需要的內容進行呈現,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搜索引擎,就非常容易理解這個意思,搜索引擎總是會把我們需要的內容進行排序,通常情況下排在前面的內容極可能都是我們最需要的,一個能力非常強的人,他就是帶給我們這一種認知。

此刻已經非常清晰一個事實,我們的大腦想要調取知識儲備倉庫裡面的內容,首先要給我們大腦裡面裝滿足夠的知識素材,當我們不知如何形容的某一個內容時候,這就是說明我們相關類型的知識儲備已經匱乏。之前我們也有讀很多書,為什麼之前讀的那麼多書沒有絲毫應用上,因為我們讀了一遍,在讀完的時候就又還給了作者,我們根本就沒有記住,或者是我們覺得好像某一個素材就是契合當時的表達環境,始終沒有想起來全部,不知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您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也許有人會想起來自己當時讀書的時候,明明都全部記住了,到了需要使用的時候,為什麼它就不能隨意應用呢,這就是我們沒有實現熟能生巧的一個程度,因為相關內容我們在上次學習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我們會感到非常陌生,即使是我們能想起來全部內容,同樣也不一定能完美應用,可能有些人已經發覺想要實現出口成章這個能力非同小可,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很多。

想要達到出口成章的目標,重點核心在於給我們自己增強知識儲備素材數量,這絕非朝夕就能實現,是每天都盡最大努力學習,持續性堅持永不停止,足夠的時間才能產生量變,必須先實現量變,足夠的量變才能產生質變,由此可見,培養堅持學習的良好習慣,才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核心基礎。有些人他確實有足夠數量的知識儲備,依然沒有出口成章的能力,通過我們寫任意一篇文章,就可以檢測自己,我們寫一篇文章時修改的次數,以及修改的篇幅內容多少,就能直接衡量出自己距離出口成章有多遠,事實上嚴格意義上來說,即使是我們寫一篇文章修改的次數和修改的內容都極少,同樣遠遠沒有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這就到了口才的問題。

有些人好像口才很好,實質上嚴格來說只能是他會狡辯或者他會鑽牛角尖,真正的口才好,還需要講話內容有水平,如果說話內容沒有營養,那就不能算是實至名歸的口才好。關於口才有許多的書籍特別在探討相關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追求好的口才,有時候是為了演講,可能我們很容易忽略一件事,學會和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絕不能僅僅限於為了演講的時候使用,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努力提升,只有我們自己的綜合程度都有質的改變,我們在應用的時候才能相對而言得心應手。

其實現在已經很清楚,再次回顧一下,首先需要有長期的堅持學習,僅僅只是有了學習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經常使用相關的知識,如果我們沒有具體實踐,即使我們記住了相關知識,到需要使用的時候,依然無法做到恰到好處的應用,想要實現出口成章的能力,唯一的方法只有,生活中努力去練習語言表達,只有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提升了,才能漸漸的接近於出口成章。

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很累,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堅持,當我們感到累的時候,是否想過距離自己的學習目標還相差太遠,為了提升自己綜合能力,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懈怠。我們看到那些能力強的人,他們應用知識的瀟灑自如,對他們來說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如果我們羨慕他們,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堅持學習,加上持之以恆的實踐應用,這也是學習進步的唯一方法。

如果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我們也看了許許多多的書,好像書上的那些知識點都記住了,同時似乎也經常有具體的實踐,如果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依然沒有提升,難道是方法錯了嗎?那我們就需要仔細的反思,是不是我們努力的還遠遠不夠?或者實踐的次數還是太少。換句話說就是,只要是我們經過了一定時間學習與實踐,暫時還是沒有明顯的提升,並不是因為這個方法錯了,可能是我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產生了偏離,我們沒有把方法使用正確,我們實踐的次數也太少了,認真仔細的尋找可能出現的障礙在哪裡,準確找到障礙之後,徹底的排除所有故障,繼續努力前進,可以肯定是這個過程需要經常性循環,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實現熟能生巧的自在,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實現出口成章。

(2019年4月27日作)

如何培養自己出口成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