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作為一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可以說是先天就帶有巨大的受眾基礎,再有了正午陽光品牌的加持,以及趙麗穎、馮紹峰和朱一龍的實力演出,這部劇能夠收穫較高的收視率和較好的口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今天我們要說說劇中新皇趙宗全的原型是誰以及這個歷史人物的一些軼事。

《知否》中老皇帝晏駕,因為沒有子嗣,趙姓皇室子孫、禹州團練使趙宗全繼位成為新皇,這當然是虛構的故事,但趙姓皇帝無子,外藩入繼大統,和北宋的一段歷史十分貼近。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劇中的皇帝在危機之下寫了份血詔,立趙宗全為太子,不久之後,皇帝去世,趙宗全登基為帝。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知否》劇中的老皇帝的原型就是宋仁宗。

原來,宋仁宗趙禎自己的三個兒子全都早夭,於是在景祐二年(1035),仁宗將宋真宗趙恆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自己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交給曹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曹太后撫養,不過,此時的趙宗實本質上只是一個備胎,所以寶元二年(1039)仁宗又一個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後,趙宗實便出宮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

豫王趙昕後來在慶曆三年(1043)早夭,但是仁宗對有自己親生兒子的執念一直不能釋懷,等到嘉祐七年(1062)八月初四,趙宗實才正式被立為皇子,改名趙曙——可以理解為仁宗直到此時才對生出自己的親骨肉感到絕望。

被立為皇子之時的趙宗實的官職是嶽州團練使,和《知否》劇中趙宗全的官職差相彷彿,趙宗全趙宗實,姓名一字之差,也暗示著電視劇角色的人物原型就是宋英宗趙曙。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宋英宗(1063年5月一1067年1月在位),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日晚,53歲的宋仁宗去世。四月初一日,皇子趙曙即皇帝位,是為宋英宗。3天后的四月初四日晚,宋英宗突然發病,表現為『不知人,語言失序』,四月初八日,是頭七,也是宋仁宗入殮的日子,這一天宋英宗病情加劇,在這本應該充滿莊重肅穆氣氛的場合,竟然『號呼狂走,不能成禮』,據說,趙曙在仁宗靈柩前一邊高喊:『我好難過啊!我不能當啊!』一邊見東西就砸:『你們都沒安好心!都想害我!』

就在頭七這天晚上,根據曹太后後來對宰臣韓琦的說法:

當初立他(指趙曙)為皇太子時,臣僚多有言不當立者。恐他見後心裡不好,昨因齋七,並焚於錢爐矣。

為了避免宋英宗受到刺激,曹太后將當初大臣反對立趙宗實為皇子的奏疏都銷燬了,但是文件可以銷燬,反對英宗繼位的暗流湧動客觀存在,這樣的負面刺激和獲得皇位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或許構成了趙曙發病的外界刺激和內部因素。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真實的趙宗實被立為皇子也受到很多人的反對。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知否》中趙宗全也比較膽小,在顧廷燁的勸說下才接受皇位。

趙氏皇族本有精神病家族史,宋太宗趙匡義的兒子趙元佐曾經瘋病發作,在晚上縱火燒宮;宋仁宗本人和他的長女福慧公主也都有精神失常的跡象,這一家族遺傳因素,或許也是趙曙致病的原因。

宋英宗得了精神病,自然不能治理朝政,於是由曹太后垂簾聽政,後來英宗病情好轉後,曹太后即撤簾歸政——史書的大綱比較簡略,實際上其中也有複雜的暗流湧動。

這是因為英宗病情發作時候,不但對在一邊問疾侍奉的自己的兒子不聞不問,就連對前來視疾的曹太后也態度惡劣,甚至惡語相向,曹太后自然不滿,加上曹太后左右宮女太監挑撥離間,一來二去,帝后母子之間嫌隙萌生,關係惡化,曹太后一度裝作不經意地問大臣韓琦漢代昌邑王劉賀的事情,聽話聽音,太后投石問路,表示出了試圖廢立的意思。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孤城閉》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

幸而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大臣在太后和英宗之間拼命調護斡旋,這場危機才得到化解。

英宗親政以後,還因為對英宗生父尊禮濮安懿王趙允讓的討論,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史稱『濮議』——治平二年(1065),詔議崇奉生父濮王典禮,侍御史呂誨、範純仁、呂大防及司馬光、賈黯等力主稱仁宗為皇考,濮王為皇伯,而中書韓琦、歐陽修等則主張稱濮王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園陵,貶呂誨、呂大防、範純仁三人出外。這件事的轉折點是曹太后簽字同意稱濮王為皇考的詔書,太后同意英宗的主張,自然塵埃落定。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濮議是一場持續18個月的論戰,大批官員牽扯其中。

但是,為什麼曹太后會首肯對自己不利的意見,存在著疑問——有一種說法是曹太后酒後誤籤,醒後知道內容後悔不及(《知否》電視劇中的橋段是太后假意同意,再借口自己是酒醉陷趙宗全於不孝不義);另一種說法是韓琦、歐陽修等人交結太后身邊的宦官,最終說服了太后。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

治平三年(1066)年底,宋英宗再次一病不起,這次他還因病不能開口說話,韓琦甘冒皇帝的不滿,堅持請求英宗親筆寫下立兒子潁王趙頊(後來的宋神宗)為皇太子的手詔。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1067年1月25日),『帝崩於福寧殿』,就在宰相們因為皇帝新喪忙做一團的時候,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帝初晏駕,急召太子,未至,帝復手動』,已經駕崩了的宋英宗,手突然動了起來,當時在場的參知政事曾公亮等人頓時大驚失色,覺得應該停止召太子,再等一下觀察觀察,這時候又是韓琦站了出來,斬釘截鐵地說了8個字:

先帝復生,乃太上皇。

就此一錘定音。無怪乎韓琦被讚許為『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韓琦、歐陽修在濮議中的表現,被反對者認為是『朝中之奸邪、當路之豺狼』,在這個問題上,韓琦、歐陽修代表的相權和英宗代表的皇權做了一次默契的配合,也承受了被指責為迎合君上的道德壓力,但是,

在英宗和垂簾的曹太后發生矛盾的時候,韓琦等人主要是讓英宗讓步;在英宗尚在英年但病重的情況下,韓琦又無所顧忌地堅持讓英宗立皇太子,連英宗黯然淚下也不管不顧;在英宗死後手動的情況下,韓琦堅持認為即使復活也只能當太上皇;可見韓琦等首先是有濟世之才的社稷之臣,維持的是北宋朝局的穩定和政治的平衡,而不是皇帝或太后某一派的成員。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顧廷燁和齊衡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情敵。

從這個意義上,《知否》中顧廷燁作為趙宗全的親信支持其稱親生父親為皇考,齊衡因為家世和太后關係密切而反對,不免多少是有點臉譜化、簡單化了,當然,作為影視作品,這樣更加黑白分明、簡潔明瞭,對於觀眾來說也更加便於理解。

《知否》趙宗全原型只在位了4年多,近2年時間在討論這件『大事』

盛明蘭在大街上表演『飛鳥盡良弓藏』的時候,趙宗全在宮中表演『孤家寡人』,奧斯卡欠他們兩座小金人。

至於歷史上真實的宋英宗,也沒有《知否》中趙宗全這樣韜晦謀劃,下一局大棋架空太后權力的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