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軍閥趣事:戰場上演滑稽戲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二百七十):利刀割水,水不留痕,而刀亦不損鍔

在北洋史上,西南軍閥屬於濃墨重彩的一筆,割據一方的草頭王,山高水長自然樂得逍遙。僅看名號就足以瞧出是有故事的角兒,有兩位滇系軍閥,一個是外號“十個老婆的麻子”張鳳春,一個是外號“籠中虎”的龍雲。對於這些舊式滇系軍閥,他們的行為舉止總讓人感到“啼笑皆非”,認為他們不過是“滑稽戲似的軍隊首領”。因為張鳳春竟然娶有十個老婆;龍雲則因為當年為綠林草莽時被人抓住,關在木籠中游街示眾,故有“籠中虎”“雅號”。但是川系軍閥的趣事兒,同樣多如牛毛,像“巴壁虎”劉湘、“羊子”楊森、“傻兒師長”範紹增、“水晶猴子”鄧錫候,“冬瓜”

田頌堯和“多寶道人”劉文輝等。

四川軍閥趣事:戰場上演滑稽戲

說起劉湘和劉文輝,絕對是兩位高光的角兒。在劉湘成為“四川王”之前,劉湘只是四川實力最強的軍閥之一,他的堂叔劉文輝,是他的競爭對手之一,為與劉文輝爭奪地盤,兩人在川內展開激戰,炮火連天,彈痕遍地,鬧了長達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卻也在戰場上演滑稽戲。為了進一步擴充地盤和人馬,以及以壯聲勢,劉湘決定擴充他的“海陸空”三軍。陸軍在當時有個燒火棍就行,且先說他的“海軍”。不知他從哪兒弄來三條兩三百噸重的舊汽船,略加以改造,船周圍用鐵板攔了一下,甲板上安了幾門小鋼炮,於是“大功告成”,這就是劉湘的所謂“軍艦”

四川軍閥趣事:戰場上演滑稽戲

其後,劉湘親自命名,最大的一號叫“巴渝”號,其他兩隻分別叫“蹉峨”號和“長江號 ”,這三隻兵船,經常在四川宜賓至萬縣的長江上來回遊弋,耀武揚威。每到一個縣城或大的集鎮,“水兵”們都要上岸觀光或打籃球之類。士兵們一個個身穿藍白道“披肩”的海軍水兵服 ,頭戴方型飄帶帽,腳穿短統皮靴,招搖過市,惹得路人測目,觀者如堵。在幾次戰爭中,這幾艘兵船都曾先後參與作戰。可笑的是每開一炮,由於後座力的作用,這些兵船都要倒退幾丈遠,然後再開進,再調整,再開炮。如是幾番 , 所以每小時只能開三兩炮,且命中率不高。所以這些兵船形同虛設,只有嚇唬人的作用。

四川軍閥趣事:戰場上演滑稽戲

此外,要說劉湘“空軍”也是另闢蹊徑,一開始是起了不小的威懾敵方的作用。但久而久之,連川西壩子的老百姓也看穿了劉湘“空軍”的把戲。先是由於劉的飛機沒有飛機投擲的專用炸彈,就改用迫擊炮彈“代用”。可惜的是這種“炸彈”一要飛行員親手投擲,二是又笨又重難以掌握投彈時機,很難命中目標。以後又改用步兵使用的地瓜手榴彈。其法是將地瓜彈一串串地捆起來,系在飛機的卸彈架上往下拋,但這種東西要落在硬土上才能爆炸,反之落在水田裡或沙地上,不僅不能殺傷敵方,反被敵方取來使用。

四川軍閥趣事:戰場上演滑稽戲

最終,一計不成,劉湘又生一計,他指示作戰參謀讓“空軍”改用石匠們修路砌橋用的石條代用“炸彈”,這可是川系軍閥混戰史上的“奇蹟”。起初,石條紛紛下落,從天而降,別說敵方就是老百姓見了也害怕,可不久之後就樂壞了川西壩子的老百姓。原因為何?原來川西平原雖說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可獨獨缺少石料,劉湘的“石條”炸彈,最後成了普羅大眾家中的石磨、石缸、豬槽和碓窩等建築。

參考資料:《滑稽戲似的軍閥首領》、《菜根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