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改革的第一个十年,有人说,那是“变魔术的十年”,也有人说,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十年”……

1988年第3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商品经济:十年正在完成的转折》(献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整整十年,一个最为青年关注,又困扰着青年的现象,莫过于‘向钱看’。商品经济一旦进入这片土地,它的经济观就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人们的内心。”

关照转折中的青年思想问题,这一年,《中国青年》连续刊登《1978-1988中国青年思想录》系列文章。

这一年,如果有一个新闻人物的话,那就是“倒爷”。同一种商品,存在计划内、外两种价格,高额差价也催生了这群人。这一年春天的两会,代表委员对价格问题反映强烈。决策者拿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劲头,想毕其功于一役,“物价闯关”。但在宣布前风声透露,“倒爷”们开始囤积,7月份物价激增近20%。8月17日,方案宣布时全国范围内发生挤兑抢购风潮。

由价格放开引发的抢购潮,成为10年中最大的一次经济波动。在此情况下,政府紧急叫停“物价闯关”,对经济实行全面“治理整顿”。1988年第11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龙年88之夏:抢购风潮》记录了那一年轰轰烈烈的“物价闯关”和席卷全国的“抢购潮”——“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真正的‘雷区’”。

二十年后,2008年,中国再次经历了一场物价大涨的考验,也面临一场价格改革的考验。不同的是,中国早已告别短缺经济,没有再出现1988年那样席卷全国的抢购局面。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一年,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诞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88年是中国围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日围棋擂台赛达到高潮。一个人的声誉也到达了一生中的顶峰,那就是“棋圣”聂卫平。

1988年第1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几张照片:1969年的聂卫平》,由聂卫平旧友所写:“围棋,特别是重大比赛,不仅仅是斗智、斗力,懂行者会听到在那静寂中,对手绞索勒紧的咯吱咯吱声。那是一种意志、经验、分析、决断、忍耐……的综合,是在‘斗魂’。”

同年第5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未来电脑与人脑的竞赛》:“下个世纪,与人类具有同样智力的机器人也将诞生。科学家们乐观地估计,这个目标将在2020年实现。”那时看似天方夜谭,想不到还没到2020年,有一个叫阿尔法(AlphaGo)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与世界围棋冠军进行了举世关注的人机大战,并且赢了。

1988年1月,团中央牵头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年第6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为了保护青少年的权利和自由——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团组织要能真正代表青少年的利益,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特别是法律依据。”同期刊登文章《救救孩子》,为在街头卖艺的孩子大声疾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第2次修正。

1988年上映了一部电影《海峡两岸》,讲述了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的家族故事。电影映照现实,1988年第2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致台湾国民党诸老前辈的一封信》《第一次踏上故乡土地的年轻台胞》。

那一年,群星崭露头角,莫言原著、张艺谋导演、姜文与巩俐主演的《红高粱》横空出世,拿下柏林金熊奖,《末代皇帝》夺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苏聪成为中国第一名奥斯卡音乐获奖者……“艺术总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中国的河流在涌动着/阳光下的梦寒流中的冰/再也阻挡不了/无数的心灵板块的移动”

1988年第2期《中国青年》刊登诗歌《冰雪曙光——致1988年的春天》。刚刚完成处女座《昆仑殇》的毕淑敏在《中国青年》发表文章《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们同共和国一道,经历了过多的风雨,过多的喧哗。如今又被裹旋进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留给我们沉默的时间太少了。沉默是一张白纸,它意味着思考之后将留下什么。”(文-朱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