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有些專家在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環境下宣傳土地流轉?

餵你才到我腰了


看了這個提問的好多回答,發現反對聲音不小。

LanyaLanya 想說的是,這些眾多的反對者,大概是沒有真正明白“土地流轉”的含義與意義。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就不會這麼強烈的反對了。LanyaLanya 認為,土地流轉在許多地區是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最佳選擇。所以,LanyaLanya 對土地流轉持肯定態度:頂好!

以下為 LanyaLanya 的詳細說明:

一、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這裡邊一個最重要的概念是,流轉出去的土地土地承包權還是你的,別人擁有的只是使用權或經營權;再說的白一點,就是地還是你的地,只是別人租來用一用。

二、國家對土地流轉所必須堅持的原則有什麼樣的規定?規定有N多條,一一說出來反而聽不太懂。用大白話說,第一就是自願,你家的地你願意流轉就流轉,不願意流轉誰也不能強迫,如有人強行流轉你的土地,你可以上法院告去,一告一個準;第二就是有償,就是說,土地流轉不是白流轉,是有償流轉,你家的地流轉給別人,別人是要給付錢的,同時這個給付的錢,還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你認為價格合適,你就流轉,你認為不合適,還可以協商,協商成了就流轉,協商不成就拉倒。

三、專家之所以宣傳土地流轉是有道理的,也是有積極的正面的意義的。LanyaLanya 既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是這方面的學者,這土地流轉很深刻的道理 LanyaLanya 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就以 LanyaLanya 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來簡單地聊幾句。

第一,就以目前大部分農民對土地種植的習慣來說,這種地肯定是不掙錢的,發財就更不可能了,頂多就是落個“肚子圓"。有人埋怨指責這是因為糧價太低所致。但很多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根本就不明白基本的經濟規律,糧食是人類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是經濟鏈條中最基礎的基礎,上漲糧價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如果糧價一漲,其他的生產、生活資料都必須得跟著漲,如果你生活中所需的各種物品都漲價了,你的生活成本會更高,你會更受不了的,用一麻袋的人民幣買一塊肥皂的生活想必也不是很樂意吧?所以說,種地再不掙錢,也千萬不要提上漲糧價。

第二,有些農村種地是真的後繼無人。種地是個重體力活,有這個能耐的大多是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力,可眼下有的農村土地上,你還能見到幾個生龍活虎、活蹦亂跳的青壯年勞力?絕大部分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也只有過年的時候回來老家一趟小住幾日,待年一過,便又候鳥似的紛紛外出”覓食“,到遠近不一的大中城市務工去了,只要你肯吃苦下力,一個月掙三到五千塊錢還是很有可能的,即使再少些也比窩在家裡種地強多多了。地裡的日常生活就都交給了留守在家的年邁的老人或女人打理。情況好點的還能夠在農活特別緊張的時候回來幫幫忙,抻抻手;更多的則是抱著”這地種成個啥算啥,夠吃地不撂荒就行“的態度來對待土地的!有些農村現在地裡的主力軍就是些六、七歲的老人。那麼再過十年、二十年之後,現在這些在外打工比較年長的人,還會回來走父輩們走過的路嗎?真不好說!

第三,種地不掙錢,農村又缺人,農業發展怎麼辦?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就是有針對性的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靠的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現代化來實現經營效益的。而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以後,不僅可以得到一筆流轉費,還可以優先參與到專業的農業合作社或農業公司中來,或作為股東參與經營,或就近為這些專業合作社或公司打工,按照公司章程或勞動合同定期分紅或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工資。你的經濟收入肯定要比單純種地多多了。

一些人之所以不贊成土地流轉,說到底就是沒弄明白土地流轉是怎麼一回事情。

現在有的農村之所以發展遇到了瓶頸,搞得半死不活的,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喊了許多年仍沒搞出個名堂來,絕不是因為農民不願意流轉土地,而是因為正規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或各種農業專業化公司尚未成熟,甚至還在孕育之中。假以時日,它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最大亮點!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土地流轉說白了,就是讓農民下崗。在當前農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農民土地流轉根本無法獲得比較合理的流轉費用。

而且對於那些已經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農民來說,土地流轉後,他們的出路在那裡?還像以前似的去建築工地去打工?據我所知,農村以前比較忙碌的瓦匠師父現在都沒有活幹。去工廠打工?五十以上的農民,沒有經驗,沒有技術那個工廠會用?

全部都改成養殖業?明顯不現實,那樣又會造成養殖業的過剩,而且養殖業的發展也必須是循序漸進的。

就因為這種種原因,大多數農民雖然面臨著糧食掉價,生產資料漲價的雙重壓力,還是無法放棄自己的土地。他們毫無怨言的勉強維持著他們的貧困生活。

農民出路在那裡?需要專家拿出切實可行的,能夠讓大多數農民能夠接受的意見,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和什麼旅遊農業之類不適合大面積推廣的辦法搪塞人。



佔禮文化雜談


在這個問題上,我做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是難以回答。

現在國家,對農村各項惠民補貼多了,也如玉米今年補貼每畝八十元,大豆今年可能補到三百元每畝,小麥補貼八十元。那麼在算一下,每畝地從種到收的成本,以玉米為例。耕地每畝25元,播種,直播每畝16畝,覆膜為35元。覆膜產量高一些,因我所居住地在赤峰北部,約260公里。這裡無霜期在一百二十多天。活動積溫為1900到2300左右,如覆膜種植120天的玉米免強成熟,直播就一百天都得看年景好壞,也就是說一年的雨水,春天到秋天的氣候,霜來的早晚等不卻定因素,產量在300公斤450公斤不等。覆膜高產一些,在500公斤到750公斤之間。那麼覆膜成本高一些,每畝膜在40元左右,每複合畝肥以40公斤計為100元左右,尿素25公斤在45元左右,籽種以一二十天的,先正達408玉米雜交種計算,每袋90元,種一畝半地,為每畝種子60元,滴灌管為每畝100元。除草劑在10元左右,收割每畝60元。因覆膜防上茬作物根扎膜,必須旋耕每畝20元。水電費以澆二次計,為50元左右。那麼所有的費用相加,每畝投資為550元。以每畝平均產值1200斤乘0.8元計為960元。減去開支剩下430元,如果在去掉人工費,基本白玩。

那麼如果向提問者所講,農資物價上漲,糧食值下跌。三農也就真成問題了!是讓農民下崗嗎?什麼解決農民問題,如果讓農民自己為糧食定價,農民根本沒問題!我在弱弱的問一句,土地流轉了,我們這些中老年人幹什麼去?等養老吧,沒老呢。打工吧,沒有人用。是不是又有了農民,農村的三農問題?中國農民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而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戰時期,我們農民以飛蛾撲火的精神,前仆後繼為國捐軀。建國初期,我們勒緊腰帶,交公好糧,我們吃秕糧。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世界百分之十九的人口。中國農民何等悲壯,可歌可泣。

現在來農村看看吧專家們,收糧沒有。











巴林盧永財


我一直反對土地實行“流轉”,你這一個問題牽涉幾個關鍵詞,來一個一個地回答。其實在頭條上,這些都是重複。

關於“農資”上漲,我姐夫哥就是在經營除農藥外的所有農資的。我一年還是要回幾次老家,加上我們兄弟姐妹共7個(現在已經是7個家庭)都集中在一起居住在姐那裡,知道這方面的就多了。我是這樣分析的:一是農資生產廠家本身的人工和物資原料上漲影響引起終端價格上漲;二是農業衰敗,散戶、小戶種、養減少,銷量逐年下滑,廠家、商家為確保全年的總體收入採取的單位利潤上調趨勢引起的。去年和20多年前比,姐夫的各類農資銷量本來減半,但區域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0年前只針對10個就近村銷售服務都忙不過來,現在是針對6個鄉鎮的100多個村獨家經營都沒業務,你就可想而知!說實在的,經營農資是最笨重的生意:資金量大、利潤低、苦力型!幾包肥料,上車、下車搬過去搬過來,賺幾塊錢。好在哪?廠家都是賣了才給貨款,就這一點!

真正的農民要克服這個困難多容易,如果你這個困難都克服不了,就別當農民了!一點自然有機肥都沒有,全靠買,種地只會朝天一把化肥,結果產量又低、品質又差。自家的有機肥為主,生長期內需要的節子上少用點化肥也是必要的。過去農民多數種子都自己留的,現在呢?我上農校放了寒假回家過年,到了臘月27那天,我們家一鄰居到家找我媽,說話繞來繞去,半天才向我媽說過年她家沒麵條,“借”幾斤麵條!我媽給了她兩捆有7、8斤吧,說,借啥借,拿回去吃。我心裡很不舒服:土地下戶都7、8年了,各家各戶雖然“存錢”沒多少,但“餘糧”還是多的!“吃”根本就不是問題了,過年還沒麵條!我媽說,這一家,豬毛都沒一根!懶死人,沒養豬就沒肥,沒有肥就沒有糧收的!我媽又說,三個半大子娃兒,兩個大人,過年豬都沒殺一個,只吃飯,肉、油都沒,盡吃米麵,一人要吃幾碗!年年多早就斷糧了!

大家說呢?

至於第二個問題是糧食價格走低,這個事情我們都無奈!有三:第一是進口(略);第二是農民的市場不在了!過去農民背幾十斤糧去市場賣,不管三角五角一斤,是生產者(農民)與消費者對接後得的淨收入!現在,中間商做生意,生產者出手價低賣不脫,消費者價格高吃不起!第三是農產品品質日趨下降!種養切割開來,種沒有有機肥;養又用激素過催長!還無計劃無序競爭消耗農業產業應有的利潤!

這一些是本可解決的但無人解決……

最後一個才是“土地流轉”,這是個不成熟的提法!現在要“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才有出路,自己“一畝三分”地誰也吃不飽、不夠用,所以誰都不會對土地負責任或全依賴。撂荒是必然的!但是採取“流轉”,要給錢,農業成本問題考慮過沒有?土地資源好寶貴,但要利用又何其難!適度規模、成塊連片、充分利用機械化、種養結合降成本提品質、以家庭農場模式構建“農業經濟(收益)綜合體”才是農業的出路!

至於土地,農民實行有序分流,解決一點點退休養老金後不願務農的交出土地統一整治適合機械化後交給能務農的家庭才是對的!

農業要復活,決不能拍腦袋的!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一說糧食降價,土地流轉,咱就談談為什麼糧價低的原因,為什麼糧價低呢?是因為國家管控不讓糧價漲起來,糧價低農民就會對種地失去耐心,不掙錢誰還種地啊,這就為流轉土地打好了天時基礎,理順了道理,就明白了國家的措施手段也並不怎麼高明。農民在這個時候有的願意流轉土地,有的不願流轉,不願流轉的有幾個原因,第一對國家流轉土地的政策不信任,認為真要是把土地流轉出去拿不到錢怎麼辦?第二是流轉出去的土地,到最後糧食漲價了那點錢不夠買糧錢怎麼辦,第三自己有能力工作土地流轉了還不想出去打工,還想自己再種一些年。究其原因還有等等。這就要看國家出臺的政策連貫性。就看中央政府得了!


光腳的扛鋤人


一天同一80多歲老農閒談,說到農田拋荒和土地流轉問題。老農說:從我記事時開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私人有田契的土地,只要不是地主、富農,國家承認土地是私有財產,由新政府頒發土地證,允許自主買賣或繼承。沒有土地的佃戶和貧顧農,由土改工作隊將沒收的地主富農的土地按人均分給他們耕種。政府將所分發的土地重新頒發土地證,為私人所有,允許自由買賣或永久繼承。

五二年成立互助組,勞動力多的幫勞動力少的,土地還是私人的。後來參加農業合作社時,是採取土地、耕牛、農具自願入股的方式,土地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耕種。收穫的作物除上繳國家留足種子外,按參勞的天數和入股的股數進行分配。當時有不願參加合作社的依然單幹。當時的口號是:入社自願,退社自由。雖然入了社,土地還是私有的,土地證保障了農民私有土地的權利。讓農民覺得只有經營好自己的土地,才能過更好的生活,只有多交公糧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和新政府。後來…後來……他的聲音嘶啞了、低沉了。吸了一支菸才又說:土地證雖然還在,但土地已變成集體的,只有了經營權沒有了自主權。改革開放後,農民又獲得了土地承包權,過上了好日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他們對土地的依賴已經淡化,農業的投入與產值難以滿足消費的需求。務工與務農的收入相差懸殊。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小、病、殘,多好的土地只能荒蕪。……


不要再讓我失望


在糧價下跌,農民種地不掙錢的情形下,專家為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土地流轉,把土地流轉給農場主或個企去種,這個理由不能說服農民,農民會問,難道農場主種了糧價就高了嗎?或者說就掙錢了嗎?至於說流轉後,種植面積擴大,利於機械化耕作管理,比個人單幹省力而工作效率高,這一點還可信,但僅憑這一點就識肯定能掙到錢好象沒有說服力。因為前提是糧價下跌,而農場主又要付給農較高的土地租金,這就增加了種地成本,農資,化肥的價格又處於漲勢。規模化經營之所以有人積極參於,城市資本之所以願意下鄉務農,一定是將要成為農場主的人有了種植有巨高價格或說是鉅額經濟效益的作物品種,不然單貨現有的農作物品種(麥,稻,黍,谷,豆,油料)要想掙錢也難,專家不如將好的能夠掙錢的種植項目也給農民朋友透露一點兒,農民一定會感恩的。


快樂80147


土地流轉,還是先找幾個縣級,或地級地方,搞試點。搞好了再逐步推廣 。山區,丘陵,平原,高原,牧區,沿海地區,都要試點。

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只能逐步推進。

中國需要高能力的農業企業,或農場主,農莊主,大量的流轉土地。大量的集中使用耕地土地山地牧場漁場,幾十畝,幾百畝,幾千畝,幾萬畝的集中使用。並且,按排好土地上的農村農民,給工作,或給基本生活費。讓農民,特別是中老年農民,願意流轉。做到農業企業農場主莊園主與農民雙贏。

18億畝耕地紅線要保證,18億畝以外隨便搞,只要不違法。中國的地還是不少的。特別是山區,山很多。養殖種植都可以,就是不方便,機械操作。可以研製一些輕型機械,用人可以容易搬運的。以後也可以用直升飛機,無人飛機運輸。也可以研製特種機械,會爬山的機械。

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應該給農業企業,提供免費的經營用地,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民以食為天。

對農業企業的各種稅費,應該控制在利潤的10%以內。

農民農業農村的事,要麼政府管,要麼企業管。企業可以是國有集體私營,還可以是個體戶。總之要穩步推進。要研究出辦法來。

也可以考慮,讓農民五分之四進城,政府企業安排工作,不願意工作,或沒能力工作的,政府給低保待遇。實在不願意離開農村的,就留在農村。

只要政府能安排好,進城農民的工作生活學習,相信有很多農民是願意進城的。完成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他們在農村的土地宅基地,由村或鄉集中管理利用,可以分配給留在農村的農民,或者以後一起流轉,沒流轉前分配給農民。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應該調整,只要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都應該分地。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偉大的變革。

一步越百年。在農業上,從落後幾十年,上百年,幾百年,到與美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相競爭,甚至超越他們。

真正實現工業趕超,農業趕超。實現四個現代化。

實現領先世界。

實現民族復興。


東風wbsy


土地流轉,已成流行話題。如果好好想想便存在不少問題,當今水費,化肥費,機械費,人工費都在猛漲的同時,糧價不升反降,流轉者還要支付不低的流轉費,他們有利可圖嗎?一句話無利可圖,但作為熱門項目,國家補貼不少,這就是利。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各地政府熱情很高,甚至釆用不法手段,與農民流轉協議沒簽,就支持企業將分片的土地整合成整片。起初政府補貼,企業不虧,農民能得到流轉費,但後期補貼減少,企業逃離,農民不但沒有流轉費,而且土地因變成整片不知自家地在哪,政府人員就像避瘟疫一樣,今人傷感。土地流轉要有利可圖,僅靠政府補貼,難以長久生存。流轉土地要有收益,如生產種子,水果,其它如花圃,但農作物受市場,天氣影響較大,能夠堅持長久者少之有少,我見過最好的土地流轉就是風情農家院。與其熱忠土地流轉,不如先對土地進行整合,如一家承包地分為幾片,通過置換成一片,提高了機械效率同時,也可規模種植。二,對於子女為城鎮戶口,老人無能力生產者,國家給予適當補貼將土地回收,回收的土地整片後無償了承包為有志農業生產的農民或企業。三,按農民或企業生產的作物多少按斤給予適當補貼。四,國家如拿出一部流轉費,再將土地讓有志農業的人士創業。


Wangyukuan


關於這個問題,各有各的觀點。 有人認為,在農資不斷的上漲,而糧價又連年來偏低,農民種地收入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讓農民把自已確了權的土地進行流轉,這樣就會一邊得到租金,一邊還可給得到流轉了經營權利的土地大戶打工,對農民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農民就可增加收入,年經人也可放心在外打工。

那麼我認為呢,這個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切身的利益問題。要知道,流轉土地為種糧大戶的人,全比農民聰明,在這樣情況下所給農民的租金一定不會高,總是會一再地壓價,農民得到的租金一般要比土地的本身價值低。在農村,現在種地的農民,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這樣年復一年的種地,雖然收入不那麼稱心,但也能夠維持起碼的生活,必競是自已為自已出工,比較自由,也可量力而行。那麼把土地流轉出去,收入肯定減少,要為種糧大戶打工,失去了量力而行的自由,種糧大戶也可能因年令問題而不顧用,就覺心裡空缺,沒事可做也使勤勞慣了的農民糾心,生活質量反而降低。

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但不是解決農民如何致富真正的辦法,只能會增大兩級分化,讓一部分富人變的更富,而真正貧窮的依然是真正的農民。如何振興農業,農村,農民,依然需要更多的政策和好的辦法,讓農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才是根本的宗旨與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