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優惠券有大門道:有人用它賺錢有人只拿到“空頭支票”

因工作關係,經營一家嬰兒游泳館的李萍經常點外賣。她每次會在點餐前到領 券中心領取優惠券,現在賬戶裡有13張過期優惠券了。可她卻表示:“沒用,優惠券不與其他任何優惠活動疊加,而優惠券的力度還經常不如滿減活動的力度。”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優惠券作為促銷的方式之一,有的消費者拿到手其實只是“空頭支票”,有的羊毛黨卻已經開始用其賺錢。

找券:想“薅羊毛”得有耐心

相對以前鋪天蓋地的優惠券,現在許多電商平臺和app的優惠券都需要消費者自己尋找,而且已經難覓通用優惠券。

以淘寶為例,如果沒有想好特定要買什麼,隨便逛逛的話到店鋪後只能看到店鋪展示的優惠券信息,店鋪一般不會出現大額優惠券。以彩妝品牌“輕羽旗 艦店”為例,首頁沒有任何關於優惠券的提示,“活動”板塊也僅顯示5元和10元的有使用門檻的優惠券。只有用手機打開淘寶後到個人信息頁面點擊“領券中 心”,然後等著最上面不斷的廣告到達“必囤超值好貨”每日瘋搶5折券的頁面後,再找到這個品牌,就能花1元錢搶購滿80元可以使用的80元減40元5折 券,而且還要限定搶購時間。

一般的小額優惠券在店鋪裡面就有顯示,可以任意領取,超過規定門檻即可使用。如果沒有領取,結算頁面不會顯示有優惠信息,除非客戶自己再返回店鋪進行領取。

而目前,公認的就是此前經常補貼的滴滴已經很少發優惠券了,尤其是老用戶,從微信裡點擊滴滴出行,優惠信息裡只有各類按次收費,每次減一定金額的“次卡”套餐,不見優惠券。

用券:優惠券不一定更便宜

外賣平臺上的商家,通過優惠券、滿減券引流後卻不兌現優惠的情況,變得越發頻繁。在某外賣平臺,平臺和商家會不定時地為用戶推送滿減券,用戶可 通過點擊“使用紅包”直接進入商家頁面。即便如此,用戶挑選好商品結算時,訂單中紅包一欄的默認選項仍是“不使用紅包”,用戶需手動選擇商家此前推送的滿 減券,否則不會享受滿減。

李萍打開手機上美團app,她的賬戶上有一張百果園的滿49元減10元優惠券。“我選了一個蓮霧和一份火龍果,總價62.7元,結果根本不讓我 用優惠券。”李萍一面說一面點擊優惠券,但是沒有任何作用。返回訂購頁面,也沒有任何關於優惠券的提示,只顯示“下單減6元,再買15.3元可減8元”的 信息。百果園店裡店員解釋說優惠券不允許與滿減、折扣菜同享。因為有這個6元的滿減優惠,自然也就無法使用10元的優惠券。

賣券:有人靠優惠券月入上萬元

在普通消費者辛苦查找優惠券時,也有高手靠優惠券兼職,月收入從幾百到萬元的都有。

張欣今年讀大二,家裡每個月給的生活費是1800元,但是她靠兼職賺的錢也完全夠日常開銷。“每個月差不多能賺個幾百塊吧。”

張欣的辦法就是靠優惠券。她給記者解釋,註冊成為一個“淘寶客”,就能在裡面看到很多天貓、淘寶的優惠券分享鏈接。將這些商品分享給別人 後,15天之內如果別人從這個鏈接購買了產品,自己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佣金。而消費者用這些優惠券則可以比從淘寶店鋪領取的優惠券更便宜。每天,張欣的課餘 時間就是在發各種鏈接,她的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也發了各種推廣。“跟個微商似的,”張欣笑著說,但是好在的確都是淘寶店的,自己也注意選擇了商家,沒 有朋友因為買了不好的東西尷尬。

“其實就是以前刷單的錢現在變成佣金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許多商家想通了,與其花錢去刷單還不如讓利給消費者和淘寶客,讓淘寶客去幫助 推廣商品並給予佣金分成。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大減少了風險性——淘寶對刷單打擊力度越來越大,刷單成本高風險大。這也催生了大量“羊毛黨”,每個月賺幾百 元上千元補貼生活的兼職者和各類擁有不少粉絲量的微博主。昨日,記者在網上搜索還發現了有各種專門蒐集優惠券供消費者領取的網站,以及專門運營優惠券的公 眾號、app等。

(景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