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說起中國歷史的奇女子,恐怕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貂蟬、王昭君、西施、楊玉環。但是有3個女子可以稱得上是權傾朝野,更能稱得上為傳奇女子,那就是呂雉、武則天和慈禧。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在古代以男為尊的社會中,特別是在宮廷,女人不得干政成為一條鐵律,恰恰這3人都打破常規,並且在歷史上留下絢爛一筆。可命運不盡相同,同樣都是女人,呂雉輔助劉邦助興大漢,武曌自立為王成千古一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最後卻亡了大清,這背後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在孤門君看來,這其中有一些是共性,但人體內在的差異性和時代的侷限性,是導致落得最終的唯一因素。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呂雉人稱呂后,被後人咒罵為陰毒的女人,但其一開始是個美麗女子。呂雉是富家千金,正值青春年少又知書達理,最後選擇和潛力股泗水亭亭長劉邦結為連理。依照孤門君分析,呂雉和沛公最初可能是為了尋求自保。因為當時呂雉是隨父呂公為躲避仇人到沛縣,是要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

呂公雖然很有名望,但在沛縣他需要找一個好的靠山,才能真正保障全家的安全。儘管沛縣縣令為一方父母官,但事事倚仗手下蕭何和曹參一文一武兩個幫手,可2人都只聽亭長劉邦的,不聽縣令指揮。不僅如此,呂公為了避免女兒入宮受苦,很有可能匆匆擇婿。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話說呂雉的確是劉邦的賢內助,從最初的白蛇傳說起義,到計殺韓信,無不是呂雉這個奇女子在背後出謀劃策。後來,呂后為了保全兒子劉瑩太子之位,更是盡顯狠心。與此同時,呂雉還特別注重和朝中其他大臣搞好關係,為太子劉盈聚攏人脈。史書對呂后評價稱:高後女主,制政不出閨閣,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母庸質疑,呂雉為文景之治打下了一定基礎。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如果說呂雉是隱忍的女強人,那麼武則天就是一個“女漢子”,直接選擇了稱帝。她在年輕的時候,憑藉美貌被唐太宗選中,便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活。李世民死後,她當了尼姑。李治繼位後,武則天更是如魚得水。通過各種手段當上了皇后,一時間震動朝野。可惜的是,李治時有頭疼病困擾,這給了武則天理政的絕佳機會。李治死後,武則天的兒子李顯即位,強勢的武則天認為李顯是一個弱智皇帝,於是她在66歲時掀翻了李唐龍案,廢黜正統,登上皇位的女人,宮門外高懸起武周的旗幟,硬是當了15年皇帝。這在歷史上,僅有武則天一人敢如此操作。不可否認,武則天建立的武周,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相比較呂雉和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慈禧的名字並不單薄,但是慈禧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自己的丈夫咸豐皇帝病逝後,依靠著小叔子鬼子六登上大權之位。那時,清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攫取根基,鴉片橫行洋人大肆敲詐勒索,內有太平天國起義以及腐朽的官場,導致民怨四起。儘管後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中興運動,企圖自強、求富來再為清王朝打上一劑強心針,但是甲午海戰讓這個夢徹底破碎。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慈禧是一個十分精明的政治家,這點無可置辯。咸豐皇帝北逃熱河,她堅決對立,以皇帝應當留守北京,維護社稷宗廟!在辛酉政變中,26歲的她泰然自若地聯合30歲的恭親王、醇親王幹掉了輔政八大臣,顯示了超乎其年齡的老到。她破格膽敢運用漢人,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等官員,平定了太平天國。但在處理軍國大事之上,慈禧就顯得幼稚無疑,還說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可恥話語,應當說慈禧是一個歷史罪人,近代歷史的喪權辱國條約,她無法躲開的。

中國歷史上3個奇女子,1人興大漢,1人建立武周,1人卻亡了大清?

最終,封建王朝晚清在1911年定格,慈禧死後的3年,清王朝就此覆滅。能力不足,卻迷戀權力,逆勢世界潮流而行,這就是慈禧無法解開迷局的根本所在。在孤門君看來,無論是呂雉和武則天還是慈禧,都是有當時的時代環境大背景下塑造的,但最為根本起決定作用的,無疑是她們內在對權力的貪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