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为什么不吃六安茶?

读行记


在贾母与妙玉绝无仅有的一场对手戏中,两人绝无仅有的一组对白,却是说得非常不见外:“我不吃六安茶。”“知道,这是老君眉。”

有人根据这句话,得出这样的结论:妙玉俗家出身不俗,是与贾府多年相交的世家,甚至有人直接判定:妙玉就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之女(或孙女)!

咱不扯,咱好好看书,不行吗?就算贾母真的与妙玉的父母、祖父母相交甚厚,能不能知道妙玉爱吃六安茶呢?难道世家子弟,连吃什么茶也写进家规家训,祖孙相传?

据妙玉的旧友岫烟说,她曾与妙玉做了十年邻居。妙玉进贾府时是十八岁,前一年来到京城,那么,妙玉出家,最多也只有七岁。六七岁的女童,正是多病的年纪,符合她因病被迫出家的经历。

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是苏州人。这一点应该不错,因为那时候没推广普通话,口音一听可知。至少也是在苏州长期生活过。而贾府已在京中多年。如果妙玉的父母祖辈与贾母相交甚厚,厚到知道对方爱吃什么茶的程度,他们的交情只会是在京城建立的。

贾府也是世家,也有时会换口味尝尝别的茶(暹罗进贡的茶)。黛玉吃着好,宝玉也送她,王熙凤也送她。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黛玉会养成吃暹罗贡茶的习惯。

那么,谁家会祖孙数代、辗转数千里、延续数十年,保持吃固定一种茶的习惯?要知道南方北方水质不同,适应的茶种也不同。妙玉家怎么就在北京吃六安茶,到苏州也吃六安茶,再回京(假如是“回京”的话)还吃六安茶,丝毫不因水质和口味而做出调整?根据这一组对话,就判断贾母与“妙玉家人祖上”相交甚厚,这未免太潦草了吧?

贾府与妙玉家有无交情,这是另一个问题,但绝不是从一句六安茶可以看出来的。那么,贾母与妙玉为何会有这样一句不见外的对白?

王熙凤说贾母“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两处坐坐就回来了。”贾母常去的,是哪些地方?

贾母在潇湘馆,看到窗纱旧了,提出绿纱不配;在秋爽斋,听到鼓乐之声,误以为这里临街;在蘅芜苑,惊奇没有陈设、太过朴素。从这些来看,贾母显然不经常到这些地方去。宝玉处当然会走得多一些,可也不会每次都去这一处吧?而李纨、迎春、惜春三人,并不得盛宠,当然去得更少,也是尊重年轻人:“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生怕脏了屋子。”

芦雪庵没有人住。在联诗那次,贾母知道“这里潮”,是不是常来这里呢?但联诗之前,李纨特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可见这里也不是日常燕坐之所。贾母知道这里潮,只是生活经验、一见可知,而不是常来此地。

这样算来,贾母进园常到的“一两处”,很可能就包括了妙玉修行的栊翠庵。

顺便说一句,妙玉在电视剧中出场,穿的似乎是道装(我只能说“似乎”,因为对出家人的服饰缺乏研究)。但是妙玉“带发修行”,又为瞻仰菩萨遗迹进京,又供着菩萨,她应该是尼姑。

尼庵之中,正殿当然供佛、供菩萨,配殿也如此。至于“禅堂”,是居住之地,供不供菩萨,就不一定了。怎么贾母进了栊翠庵,熟门熟路往东禅堂走,又知道里面供着菩萨,不肯进入?显然,贾母进大观园常来的“一两处”,就包括了栊翠庵。

妙玉住在栊翠庵,可不表示栊翠庵就是她的。栊翠庵的产权属于贾府,理论上贾府中人,是可以自由出入这里的。但是人的天性,恐怕不怎么喜欢故意找麻烦。所以李纨喜欢栊翠庵的红梅,却要派宝玉去要,自己不肯出面。

贾母常来栊翠庵,是不是跟妙玉性格相投呢?显然不是。贾母爱热闹,妙玉孤高自许,简直各趋极端。但是,妙玉最怕贾府“以贵势压人”,贾母身为老封君,却能普遍地以礼待人,不管是对剪蜡花的小道士还是贫寒的刘姥姥,都给予了相当的尊重与礼貌。那么,她对妙玉,当然不会“以贵势压人”。

并不需要什么亲热,老封君的以礼相待,就能给妙玉以心理的满足。这给她们的来往奠定了基础。

妙玉的成窑茶钟,和苏轼署名的茶杯一样,颇有可疑之处,我们不能当真。作者大概也没有考证过,苏轼在“宋元丰五年”是不是住在眉山、有没有可能收藏晋朝古董。这样写,只是反映妙玉家世不凡、同时本人又有相当高的品味。

贾母呢,不管是雀金呢、凫靥裘,还是送给宝钗的三件陈设,都足以证明她的欣赏品味。在这一点上,整个贾府上下,也找不出第三个人来。贾母与妙玉至少有一个交流点。

贾母为保祐宝玉而点海灯,每天五斤灯油;见着了火就派人去火神前烧香。但贾母不像王夫人那样无原则无选择地笃信宗教,也不像贾敬那样痴迷。她的供佛供神,有点“礼多神不怪”,又有点实用主义:我在你这里花钱,你保佑我儿孙家宅平安,是一种交换。

妙玉年轻而出家多年,是不是深信宗教呢?别逗了,她从一开始就是因多病不愈,而被迫出家。进京虽然打着瞻仰“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的旗号,后来又由岫烟透露,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避祸至此。甚至在与黛玉湘云论诗:“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不让她们“过于颓败凄楚”。这哪里是“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了?

妙玉虽然出家,并不是笃信佛教,而是借以病避祸,说穿了,也就是利用神佛替自己服务。在这一点上,她与贾母又是不谋而合。

贾母未必很喜欢妙玉,但她常来大观园,又不愿去众姐妹的住处打扰,她需要一个落脚休憇之地。她可能常来栊翠庵,浏览也好,闲聊也好,礼佛也好,总之与妙玉来往不少,这才会知道她常吃六安茶,才会不见外地随口说出。妙玉也并不像她标榜的那样高洁、那样不近人情,至少对地位尊崇、又礼貌待人的贾母,她并没有排斥之意。

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经意或不经意,透露出妙玉“凡心未了”。这倒不能怪她,她本来就是被迫出家的。而且出家之初就“带发”,很可能准备年纪稍长、身体恢复后,还要还俗嫁人的。结果遇到“权势”的迫害,父母又去世,不得不在佛门继续等待下去。她的“太高”“过洁”,也不能简单定性为假清高,更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色彩。

妙玉位列“金陵十二钗”,但在八十回中出场很少,更没有什么重要情节。想必在八十回后,她会有重要表现。什么表现呢?“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她会堕落。

续书中写她被迷香迷倒、劫持而去,“不屈而死”,与前八十回中的细节完全没有照应。我以为,在贾府败落之后,大观园无人管理,成为废园(以宝钗为首,众人逐渐搬走了),会有贾芹之流,来骚扰这个年轻貌美的尼姑,也许还包括了当初迫害她的“权势”。

妙玉不是坚定的洁身自好者,内心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强烈渴望。她绝不会“不屈而死”,而会与那样骚扰者沆瀣一气,使当初觊觎她的“王孙公子”能够一亲芳泽,而不需要“叹无缘”了。

妙玉不是贾府中人,与贾家也没有血缘或历史的渊源。但她长期生活在大观园,是贾府败落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栖鸿看红楼



我读红楼有个反常的习惯,常常于有疑处无疑,于无疑处有疑,越是很多人起疑的地方,我往往越觉得理所当然,越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我越是觉得大有文章,最近读到贾母品茶栊翠庵一回时,我就有了疑问。


我们不妨先来看原文: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这是一段贾母携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去妙玉的栊翠庵品茶的情节,乍看没什么,不过就是一段品茶的文字,但如果你对茶有一定的了解,对妙玉的为人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粗粗的看过了。


我们先来说茶,从贾母与妙玉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贾母喝的是老君眉,那么我们不禁要疑惑:贾母为何单单点明了说“我不吃六安茶”呢?她跟六安茶有仇吗?我们不妨来了解下六安茶的知识。


六安茶一般是指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相信经常喝茶的人都不会陌生。从古至今,六安茶都是茶中精品,是极品茶,用来进贡和送人的,一直以来都被作为贡茶,只有顶尖人物才有福享受。



六安茶属于绿茶中的特种茶,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据历史记载,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才有资格享受每月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待遇。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也对六安瓜片也赞不绝口,建国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作为特贡茶。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六安瓜片被作为国品礼茶馈赠。据传,袁世凯也对六安茶情有独钟。


不仅《红楼梦》和历史记载,更早的古典名著《金瓶梅》中也提到了六安茶。原文第七十二回说西门庆从外面回来,来到潘金莲房中,坐在床上,妇人从新用纤手抹盏边水渍,点了一盏:浓浓艳艳芝麻、盐、笋、栗子、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掇卤、六安雀舌芽茶。西门庆刚呷了一口,美味香甜,满口欣喜。这里说的六安雀舌茶也是六安茶。


由此可知,六安茶的是好茶,是茶中精品,但为什么贾母偏偏不吃呢?我们再来看老君眉。

关于老君眉这种茶的来源没有准确的答案,一种认为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一种认为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莫衷一是。


据历史记载,清代确有“老君眉”茶名。该茶出产在福建省武夷山一带。据清·郭柏苍《闽产录异·货属·茶》载:“老君眉,叶长味郁,然多伪”。“由此可推断,老君眉极有可能是武夷山的名丛,是属于发酵中的乌龙茶的一种,其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红茶和乌龙茶比较能消食,解腻。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到这里就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贾母之所以吃老君眉而不吃六安茶,是因为她之前刚吃了酒肉这些油腻的东西,如果直接吃六安茶这种绿茶,容易消化不良闹肚子,而如果是吃红茶和乌龙茶,则可以消食解腻,由此可知,贾母深谙茶性,很懂得养生之道。


我之前分析过贾母对于戏曲和音乐的不俗品味,这里曹公又通过品茶一节,明确地交代了贾母对于茶文化和养生之道的不俗见解,可见,贾母确是从富贵场中过来之人,见多识广,对生活对艺术都有着不俗的品味和理解。


说完了茶,我们来看妙玉的表现。不少读了红楼的人,对妙玉的认识大多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因为她的那首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对宝玉的情感也是暧昧不清,从宝玉生日送拜帖、宝玉乞梅、妙玉将自己日用的茶杯给宝玉使用这些细节即可得出妙玉对宝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然而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从上面她与贾母的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妙玉也不全是性情怪癖不容于世之人,她不仅深知养生之道,也很懂得贾母心理,所以贾母来了之后,妙玉亲自烹茶,亲自奉与贾母,且直接准备了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可见妙玉也是懂得人情世故之人。


妙玉不仅懂茶道,且很了解贾母的饮食习惯,能投其所好。红楼梦中,我们知道,能投贾母所好的都是特别聪明的人,比如王熙凤、薛宝钗等人。


从贾母的那句“我不吃六安茶”里我们也可以得出,妙玉大概平素最喜饮用的当是六安茶,这也符合她修行之人的身份。


所以,综合来看,曹公设置了贾母品茶栊翠庵这个情节不是随意为之,不仅是要写出贾母之大雅与刘姥姥之大俗的文学张力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贾母品茶这件事,交代了贾母这个享尽荣华富贵的老太太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同时也交代了妙玉这个槛外人并不总是高傲孤僻,她不仅深谙茶道,且很会为人处事。


细思贾母品茶的整个过程,妙玉的表现乖巧伶俐,应对自如,很是讨人喜欢,全然不像是一个出家修行之人,倒像是宝钗一流人物。



读行记


在靖藏本《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这一段落中,在贾母说:“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之后,畸笏叟有一句眉批:“尚记丁未春日谢园送《茶疏》乎?展眼二十年矣。”之后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寥寥几笔,贾母与妙玉家之前的交情,交待得清清楚楚。

有些人认为此处是贾母故意刁难妙玉,又是要换茶,又是问什么水。我不太同意。我认为,此处的表现,正是因为亲近,所以在外人面前,显得有些刻薄。

贾母是什么人?妙玉是什么人?两个人都是《红楼梦》中精致生活的代名词。贾母的吃穿用度不必说,妙玉也是几只茶杯、几种泡茶水都要弄清楚的人。《红楼梦》里谁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能跟贾母势均力敌?只有妙玉。

贾母在妙玉面前是随意的。一大班子人跟着,泡的茶不喜欢,不喝就是了,何必点出来?妙玉也是,一声不吭就是了,何必如此强硬。“知道。”多硬啊!但这中间有透露着一种暧昧的熟络和默契。贾母喝了半杯,又给刘姥姥,让她尝一尝。除了自己的居所,贾母在任何一处都没有在栊翠庵这样自在随意。

很多人觉得《红楼梦》的烟火气是刘姥姥给的,我觉得不是。刘姥姥是大俗,她越在那儿,越显示出贾府上上下下的充斥着优越感的贵族气。而读这一段,我读到一种凡人生活,是那种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的日常生活对话,寻常人家的,不过分礼貌,也不故意刁难,是恰到好处的。


挖啥呢


个人理解:贾母估计了一下妙玉出生的家庭,大概八九不离十,是那种惯以六安茶待客的,因而说“我不喝六安茶”,借以确认一下是否估计对了,而妙玉的回答说明贾母果然猜对了,并且妙玉同样也想到了这些,而且还想到了贾母大概喜欢喝什么茶,也是八九不离十想对了,在这一点上两人的精明程度相当,不分高下。第二,贾母高明,故意把杯子递给刘姥姥喝了,借以埋汰一下妙玉这个“极干净极高洁”的人,意思是,你有多高洁?我打量你高也高不过我去,洁也洁不过刘姥姥去,也是和我们一样的。



重读以前的回答,发现理解很不足。现在补充一点个人的新增理解,翻译成大白话是:

贾母先说:“别给我六安(谐音“陆安”)茶,我不喝!现在是陆不安哦。有一个很坏很坏的消息,你成天躲在这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大概还不知道吧?”

于是妙玉回答:“知道,这么一个大坏消息(崇祯上吊)我怎么能不知道!没看见我给你喝的是“老君眉”(君没)嘛?


TeaC


这个问题已有46个回答了,浏览了一下,有几个回答相当有水平,本来无须狗尾续貂,只因本是六安人,还是想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贾母为什么不吃六安茶,有的回答已经给出答案,原因是,一顿大荤特别是虾蟹等寒性之物下肚之后,不宜吃寒性浓茶,而六安瓜片正是寒性而汤浓的绿茶。所以说,贾母不吃六安茶,不是六安茶不好,而是贾母深解养生之道,什么时候吃什么茶,大有讲究。

我不是医生,也不懂养生之道,不能从养生学来解答饮茶之道,且说说几十年朝夕相伴的六安茶。

六安盛产名茶, 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兰花,都是中国名茶,明清两朝就已列入朝廷贡品。同治年间(1862—1874年),安徽人吴世美在苏州创办一家茶庄,位列苏州六大茶铺之首。此公经营苏州碧螺春、杭州龙井、六安瓜片、君山寿眉、天都云雾、黄山毛峰等全国各地名茶,名噪吴中。

妙玉献给贾母的老君眉,应当就是君山寿眉。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末科学家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更为明确:“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自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六安瓜片即定为“贡茶”,延续明清两代。

生于乾隆二年的曹雪芹,对六安瓜片珍爱有加,在他的呕心之作《红楼梦》一书中80多次提到六安茶。随着《红楼梦》抄本在民间的流传,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们慕名索茶,无不为一品六安瓜片而深感荣幸,并竞相题诗赞颂:“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

六安瓜片采摘于谷雨前后十天,必须在鲜叶“开面”时采摘,去梗、去芽,只留叶片。在我国绿茶家族中,六安瓜片是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炒制更加讲究,先炒生锅、炒熟锅,后拉毛火、拉小火,再拉老火,边烘边翻,往复多达80次以上,直至起霜有润,清香扑鼻。,泡茶时,高冲、低斟、括沫、淋盖,品饮时,一尝茶,二闻香,三观汤,四品味,方能体味出六安瓜片色、香、味、形的诸般美妙,深得其中神韵。

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对六安茶了如指掌,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六安瓜片与君山寿眉齐名,贾母自然深知这两种名茶的品性。如果不懂茶,且不善品茗,仅仅看了《红楼梦》这一节,以为贾母不吃六安茶,便认定六安茶不是好茶,就自栽误区,与中国名茶六安瓜片失之交臂,也是人生一憾。

六安瓜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茶文化。作为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既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外交流的珍贵礼品之一。


大话民国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贾府里对饮茶的讲究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全书中有273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如茜雪端上来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贾母不喜欢吃的“六安茶”等。全书所有茶中,大体可以分为绿茶、红茶和花茶

《红楼梦》第41回中写到:贾母带刘姥姥及众人吃完酒肉后来到栊翠庵吃茶,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以茶香醇厚而著名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但贾母在栊翠庵却不怎么“待见”六安茶,究其原因,从养生角度分析如下:

贾母携众人刚吃完酒肉,老祖宗应该是深知六安茶这种绿茶的茶性的,吃过酒肉之后体内太过油腻,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深谙茶性又懂养生的贾母自然不能在当时引用六安这种绿茶。

聪颖的妙玉应该知道贾母此刻不宜饮用六安茶,所以特地备好了适合贾母饮用的老君眉。老君眉属于发酵的红茶的一种,其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又称为“寿眉”。所以妙玉将此茶献给贾母,取”寿“为意恭敬贾母的同时,她也知道吃完油腻不宜饮用绿茶之理。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虽然少,但经过“熟化”过程,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吃完油腻之食饮用

还是第41回中,贾母问妙玉这盅老君眉用的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旧年蠲的雨水“。而当妙玉和宝黛钗在自己房间品茶时,她因黛玉错品成旧年的雨水而嘲笑她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不只贾府,旧时古人很喜欢推崇用蠲的雨水或雪水来泡茶,我个人分析这可能跟古人的文化意境和当时的空气环境相关。

古人认为雨水雪水为无根之水,上天恩赐,是最为纯净的水,因此对其有崇敬之意;而且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见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从科学角度考察,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自然可贵。

但放到今天,我并不推崇大家用雪水或雨水泡茶饮用,因为现在的大气环境实在不如以前,雨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酸性的有害物质,而且现代科学通过显微镜观测到雪片上有很多脏的物质附着,所以这些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副作用,还是用矿泉水烧开泡茶最为上宜


二尺布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精细描绘的茶事,充分表明了我国茶文化发展日臻成熟,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一幕就颇为精彩。



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如此简短的一段文字,却蕴含了极为丰富的茶事内涵,从习惯、茶品、茶具、用水、品饮等方面展现了清代茶事的精髓。



文中所指的“六安茶”属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隆《考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曹雪芹写《红楼梦》其时,“六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为珍贵的贡茶。由此可知,自清一代“六安茶”是以贡品而受人们重视的,明清以来文献中也多有提及。



从贾母看到妙玉奉茶就直言“我不吃六安茶”可见,六安茶在贾府应是常吃之茶,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又为何不喜饮这种名贵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六安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且耐冲泡,但贾母为养尊处优的贵夫人,饮食以清淡为主,品茗淡薄量微,故不吃六安茶。而老君眉茶形细长如眉,银毫显露,寓意长寿,其味淡雅,正合贾母之意。所以,贾母并不是排斥六安茶,也不是六安茶不好,而是生活习性使然。贾母吃茶,即便是妙玉特意奉上的好茶,亦只吃了半盏,可见贾母是懂得细细品茶的高人。而刘姥姥粗人一个,一口干了老君眉,还说熬浓些才好,实在是不解老君眉之雅,如果妙玉给刘姥姥送上的是一杯六安茶,就“对路适消﹙销﹚”了。



由此可见茶性各异,好茶是否好喝也因人而异,这本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有用心品味,我们才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杯好茶。



现代的六安茶以六安瓜片为杰出代表。于谷雨前后取茶枝嫩梢上的第二片壮叶,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带芽梗的片茶。六安瓜片从采摘到制作完成需三天三夜,堪称绿茶中的“工夫茶”。产地以齐云山蝙蝠洞周围之茶叶品质为最好,其外形顺直匀整,叶边背卷,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叶被白霜,明亮油润。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回甘。



钉棺材


刘心武的探秘是这样解释的,妙玉其实是贾府里藏着的另一个犯官之女,居于贾府低调行事,她的祖上与贾府也是世交,有些渊源,而另外一个被藏于贾府里的就是秦可卿了,她是废太子的女儿。之所以妙玉会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想来是因为世交关系有些渊源,贾母知道妙玉她们家喜好喝六安茶的缘故,因此才会那样说,而妙玉藏于贾府,本就是寄人篱下,不可能不知道贾府里最高权力人物的喜好,知道贾母不喜六安茶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人说:贾母不喝六安茶是因为她不是很喜欢妙玉,很微妙的;贾母祖上其实和妙玉家是有联系的,妙玉家来客人都和喝六安茶,但贾母懂茶,又不给妙玉面子,就明说自己不爱喝六安茶,妙玉也不给贾母面子,您老不是不爱喝吗,我偏给你六安茶,说是老君眉,这是祝寿的茶,你总不能不喝吧,还有一点就是妙玉给她的茶用来泡水的是去年的攒的雨水,而后来给宝钗,黛玉,宝玉的水是数年前攒的,就可以看的出。

也有人这样解释:六安茶是一种微苦的茶,比较受到由科举上来的家庭喜爱,因为契合了他们自身的苦斗经历。而贾母一生荣华,不适应它的苦味。栊翠庵茶品梅花那节,妙玉给贾母献茶,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从这句就传达出一个信息,贾母和妙玉的家庭,跟她家上辈有过来往,所以知道妙玉家里待客的习惯,妙玉是晚辈,所以她用不着客气,直接说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的是“知道,这是老君眉。”很简洁,很厉害,不仅刻画出妙玉的性格,也透露出

妙玉对贾府也是有印象的,她小的时候,只要贾府来访长辈们都是用老君眉接待的。

有人说贾母的选择暗有讽刺的意味,或者说与什么家族屈辱史有关。恐怕是想多了。六安茶:俗称六安瓜片,中国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绿茶:绿茶性略带苦寒,能清火,但老人家年老体弱,过量饮用绿茶消食,容易引发胃肠不适。所以贾母说,我不喝六安茶。

老君眉:福建武夷山得名从,被称为老君眉。即现在的寿眉,贡眉,白牡丹。寿眉茶味清香,甜爽可口。寿眉很香,但是茶味稍淡,寿眉性中庸,不寒不热,抗氧化,有助排出毒素及新陈代谢废物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寿眉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等功效。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一个笑道写出了妙玉自信。知道,说明妙玉是予先有考虑:你老了,六安茶再好不适宜你吃。为什么沏老君眉呢?这是名寿眉呀!淡些适宜老年人吃。尤其是它有一个老年人喜欢的吉祥名子,老君是太上老君,是长寿的典范,老年人能不喜欢吗?聪傲、自信、不卑又不失礼数的妙玉跃然低上。还能有别的解读吗?


徐小胖的吃货生涯


贾母养生要睡子午觉,老太太说了不喝六安,就是一直不喝,不是吃了鹿肉才不喝的;

六安虽清爽解腻,但也提神,十分不利睡眠;

老年人下午饮绿茶,晚上就睡不着的。 这是身为望族大户的养生之道。

妙玉不待吩咐就安排妥当,说明其家世不俗,甚至亦颇显赫,深谙名门望族的生活习气。

而老太太专门嘱咐,说明第一次来妙玉处喝茶,而第一次来妙玉处喝茶,妙玉即知要安排老君眉给老太太喝,更说明前面的论点,懂行;另则,常备老太太喜用、便宜的茶类,也说明了妙玉知礼,聪敏。


珑思格物


贾母不喜欢陆安。因为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妙玉就是从那里来的,所以家里常用当地特产六安茶,贾母这么说,一则点出妙玉身世,二则表明自己的态度。红楼梦表面看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实际是汉人在异族统治下的情景记录,看写到的都是汉人。最后四十回之所以不见踪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能正式发表印刷,只在汉人圈里手抄流行,也就明白了。反清复明等思想,是避不开的,妙玉究竟是谁?对比一下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