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宋高宗匪夷所思確立太子的方式

奇聞:宋高宗匪夷所思確立太子的方式

奇聞:宋高宗匪夷所思確立太子的方式

中國古代皇帝冊立太子的方式基本遵從“立嫡立長”的古訓,當然也有特例,譬如:皇帝無嗣,皇帝偏心,也會出現置“立嫡立長”規矩於不顧的現象。這時,在皇帝的授意下,往往會出現由群臣聯名舉薦的方式,以示公允。然而,在南宋初期,宋高宗為了冊立太子,竟創造出一種異於所有方式的新辦法:用絕色處女來挑選太子。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故事還得從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說起,這一年,金兵攻陷徐州後,繼續南下,扼守在淮陽的韓世忠軍一觸即潰,敗走鹽城,金兵長驅直進,一路殺到揚州附近的天長軍。以往,金軍入侵時,靠韓世忠、岳飛等一批名將的竭力抗擊,方保南宋皇室無憂。但這一次,連韓世忠的軍隊在金兵的衝擊下都潰敗了,自然使南宋皇室失去了賴以依存的屏障。

韓世忠的潰敗,讓宋高宗驚恐萬分,使這次逃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狼狽,因為此時宋高宗正在後宮進行房事。由於受到過度驚嚇,趙構在這次事件後變成了陽痿,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兒子也在“苗劉之變”後病死,趙構已無子嗣可以繼承皇位了,而太宗系的後人在靖康之變中基本被金人一網打盡,因此,從太宗的後代中,幾乎找不出可以繼承皇位的合適人選。為了自己百年後皇位不落於外姓之手,宋高宗只好在宋太宗的哥哥宋太祖的後代中,尋找可以繼承自己皇位的人選。

另外,還有不同的說法。據一些筆記野史記載,當時,金宋境內都流傳有一個傳聞,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相貌極類宋太祖,所以民間流言,是趙匡胤為趙光義奪其子帝位而轉世復仇的。宋高宗生母韋太后也相信了這個傳言,勸宋高宗趙構傳位於太祖後人,以解太祖、太宗二系的世代恩怨。因此立太祖後裔為嗣,宋高宗很大程度上是聽從了韋太后的意見。“(太后)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右僕射範宗尹亦造膝以請。”太后、內臣、外臣都向皇帝提出這一想法,宰相範宗尹還造膝密陳,認為應該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代。因此,宋高宗決定傳位給太祖後裔。

傳位的方向確定了,但具體傳給誰,卻不好確定。因為,與宋太宗的後代不同,當時宋太祖的後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要在這一千多人之中選出合適的人選並非易事。經過一番仔細的搜尋,宋高宗終於找到了一胖一瘦兩個孩子,作為太子候選人,趙昚便是其中一位偏瘦的小孩。剛開始,宋高宗對趙昚並沒有太大的好感,而是中意胖點的小孩。

按理說,趙昚繼承皇位的機會應當也就到此畫上句號了,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他放棄做皇帝的夢想之時,發生了一件微小的事情,卻使整個局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宋高宗將趙昚和胖小孩叫到一起,恰巧此時闖進了一隻貓,趙昚正全神貫注地聽宋高宗講話,貓闖進來後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而胖小孩卻不同,貓闖進來後,他顯得很驚慌,連忙伸腳去踢貓,動作極其粗魯,再也無心聽宋高宗講話。

胖小孩這一粗魯的舉動,徹底葬送了宋高宗原本對他僅存的一絲好感,最終,高宗打發走了胖小孩,將趙昚留在宮中。按理說,趙昚被留在宮中之後,皇位繼承人非他莫屬了,但是趙昚在宮中待了將近有二十年,卻沒有被確立為太子,這讓人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趙昚非宋高宗親生,宋高宗始終對他懷有成見,他希望多給自己留些時間,渴望出現自己能生育的奇蹟;二是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不喜歡趙昚,而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趙琢,她一直勸高宗立趙琢為太子,這使宋高宗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一直搖擺不定,不知如何取捨。

天姿聰明的趙昚,決定為自己的政治前途掙工分了。多年的皇宮生活,讓他逐漸熟悉政治生活的套路。他敏銳的發現,晚年的宋高宗與秦檜之間出現了不和諧調子,於是,他義無反顧的站在了宋高宗這一邊。後來,秦檜病重,趙昚及時得到了消息,通知了宋高宗;宋高宗親自去相府探視,粉碎了秦檜和他的餘黨準備讓秦檜兒子當宰相的企圖。這是趙昚在政壇第一次亮相。

斯時,四十九歲的宋高宗無法再折騰下去了,於是,立儲的問題也擺上了議事日程。此刻,韋太后已死,凡事都得他來抓主意。宋高宗打算對兩個候選人進行一番考核,從而為南宋王朝選出一個合格的老大。以什麼為標準考核呢?宋高宗苦思暝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自認為是前無古人的新招。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好色之徒,害得整個國家都受到了牽累,因此,未來的接班人一定不能步自己後塵,於是,他決定用美色考驗兩個候選人。

宋高宗在宮中選了二十名絕色處女,分別送到兩個候選人寢殿。趙昚當時已經快到三十歲了,正是當打之年,對如花似玉的美女同樣垂涎,好在他的老師史浩提醒了他,切不可忘乎所以。

過了半個月,宋高宗召回這二十名處女,一番體檢後發現,送給趙昚的處女完璧歸趙;而趙琢則毫不客氣的將十朵鮮花盡數摧殘。

結果不言而喻。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宋高宗正式將趙昚立為太子。孝宗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宋高宗在內處壓力下,把皇位禪讓給趙昚,是為宋孝宗。在禪位儀式上,宋高宗說了一句發至內心的自我評價:“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

後人評價趙構,說他一生行事,唯選太子最為公允。能上慰天地,下慰祖宗。其實,高宗選立孝宗,也實在是出於無奈罷了。

宋孝宗甫上任,就表現出與宋高宗不一樣。他恢復了主戰派胡銓的官職,為抗金英雄岳飛平反,並追封為鄂國公,諡號“武穆”,在西湖邊建立岳墳、岳廟,供後人緬懷。他還削去秦檜的官號,又將秦檜時期製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

他重用主戰派,重新拜張浚為相,並且整頓吏治,積極備戰,頗有當年宋太祖的風範。這些措施,在當時大快人心,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

在後世的史料中,有關宋孝宗趙昚的記載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他通過宋高宗考驗,坐上皇帝寶座的傳奇經歷。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