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后能超越上海吗?

Mr.Yang


2018年,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越了香港,于是有很多人议论,深圳多久能超过上海。我们先看数据:

2018年,上海市GDP为32679.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6%,总量稳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而深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如果两个城市仍然维持这种增长速度,那么,2019年上海GPD增量为2000多亿,而深圳增量为1800多亿。也就是说,深圳增速虽快,但在GDP增量绝对值上仍是落后的。

在上海增速不变的情况下,10年后GDP达到6.19万亿。而深圳,至少要达到每年9.9%的增速,才能在10年后达到这一数值。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把上海和深圳进行具体对比。

一、城市财政实力:

2018年,上海财政收入是7108.1亿元,排在全国城市首位(估计全口径财政收入约2万亿元),北京是5785.9亿元,深圳是353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9102.4亿元)。从财政实力来看,上海对深圳是碾压的。

不过,有一个数据,上海、北京、深圳财政收入与GDP比重分别为21.74%、19.1%、14.62%。这个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说明,深圳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小一些。

二、人均GDP、人均收入数据

2018年上海人均GDP升至13.5万元,按照目前美元对人民币6.7的汇率计算,人均GDP超2万美元,首次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2018年人均GDP全国城市排名:东营、深圳、鄂尔多斯、无锡、苏州、珠海、广州、南京、常州、北京、长沙、杭州、武汉、上海。这些城市,全部超过2万美元。其中深圳2013年就突破了2万美元。而上海和北京,今年才入围2万美元俱乐部。

不过,从人均收入来看,上海却是全国排名首位。上海以居民可支配收入64183元排名第一,相比于去年名义增长8.8%,北京市62361元第二,深圳市57544元排名第三。

从人均GDP来看,深圳的劳动生产率显然更高,但从人均收入来看,上海的分配优势更为明显。一短一长,二者暂且持平。

三、金融、贸易实力

2018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112.33亿元,增长7.1%。贷款余额73272.35亿元,比年初增加5736.67亿元,增长7.7%。截至2018年12月末,深圳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72550.36亿元,增长4.1%;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2539.79亿元,增长13.4%。

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比增长3.6%(纳税第一的产业)。而上海市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781.63亿元(50%由浦东贡献),比上年增长5.7%。2018年上海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元,“上海金”“上海油”等上海价格影响全球,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上海2018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1.9万亿元,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2万亿美元。深圳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3081.43亿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983.74亿元。虽然深圳的出口总额居全国首位,但在国内外贸易方面还是与上海有不小差距。

四、创新人才资源

2018年上海市共有49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27万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5.85万人,毕业全日制研究生4.31万人。

2018深圳市普通本专科招生2.71万人,在校生8.62万人,毕业生2.31万人;深圳市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招生0.65万人,在校研究生1.76万人,毕业生0.49万人。

深圳市的本专科学生,居然还不如上海的研究生多。研究生数量,更是相差了近9倍,对比起来,实在悬殊。

不过,我们看另外一组数据:2018年,上海人才总量已超过476万人,相比2012年底的不足400万人有了显著增长。89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4万余人,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达9.3万人。

2017年底,深圳市已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933人,累计引进海内外留学人员10万余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0.7%。

依靠引进人才,深圳市的创新人才资源,居然也能与上海相竞争。这也是2018年深圳新增人口49万的原因吧。

从这个思路继续分析一下创新的情况:

五、发明专利

上海市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62755件,增长14.9%;。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1331件,增长3.1%。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500件,比上年增长19.1%。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4966件,比上年末增长14.5%。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1630件,比上年增长0.3%;合同金额1303.20亿元,增长50.2%。

深圳市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00万件和2.13万件,分别增长16.1%和12.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1万件,减少11.6%。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89万件,增长11.2%。深圳市技术交易合同9751项,合同金额576.93亿元。

上海拥有如此巨量的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交易方面领先不足为奇,但为何在发明专利,特别是PCT专利申请,远远落后于深圳呢?

考虑到上海现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677家、外资研发中心444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但PCT专利却远少于深圳,这一点就更值得进一步分析了。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8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4772.02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240.73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065.82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990.73亿元;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21.69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65.6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同比增长9.5%,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

2018年,上海市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2018年1-11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总产值9668.82亿,同比增长4.1%。其中高端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2030.19亿元。同比增5.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3250.85亿,同比增长6.3%。生物医药产业全年预计3250亿,同比增长7%。

新兴产业增加值方面,二者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过,上海应该略胜一筹。但深圳增速达到9.1%,而上海增速才3.8%,显然深圳占据优势。

另外,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增速达到9.5%,远高于上海的增速(低于3.8%),这也说明深圳制造业潜力强于上海,第二产业超越上海的时代会很快到来。

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2018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85家,总量14415家,低于北京的2.5万家,排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而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9206家,居第四位,排在广州的1.1万家之后。从新增数量来看,2018年,上海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53家,全市2016~2018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长1564家。

另外,虽然上海高新企业数量为少,但两个城市高新企业新增数量相差不大,又说明两个城市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在缩小。上海在这方面也在加快追赶。

不过,鉴于战略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不如深圳,上海只能依靠发展第三产业来保持自己的优势。而当下一个技术周期来到,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并出现替代行业中传统企业时,上海的制造业会重新发力。

八、创新载体

近年来,深圳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多个国家,设立了众多海外创新中心。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等8家诺奖实验室相继挂牌成立(扶持资金可达1亿)。

深圳2018全年新增各级创新载体189个。新增创新载体中,重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165个。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深圳市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1877家,其中国家级114家,省级200余家。

上海市2018年统计,大科学设施集群6个(在建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4家,市重点实验室126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1家,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619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24家。

相较起来,二者居然能不相上下。深圳的科技实力可见一斑。

九、研发投入

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4.2%。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 全年新引进人才28.5万名,增长8.4%,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增长41%,新增高层次人才2678名、增长59%。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31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为3.98%,比2017经费投入增长9.2%,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上海研发投入连续七年持续增长(这说明2009年左右有一个停滞期)。上海聚集诺奖科学家、院士、顶级科学家500余人。其中,我国两院院士173人。

在研发投入方面,上海比例仍然低一些,另外,上海科技研发投入中,地方财政投入426.4亿元(执行数)。而深圳市的地方财政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约200亿(2019年预算215亿)。

特别是考虑到上海有外企研发中心440家,再加上上海普通高校64所,上海内资的研发投入更少一些。

估计,在内资企业研发投入上,深圳要高出上海200亿元左右。如果算到民营头上,估计深圳要高出400亿。这也是深圳高科技企业崛起壮大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深圳不可能超越上海。但是,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却可以在未来10年左右,完成对上海的超越。不过,金融业方面,上海仍然会占据优势地位,从而整体实力仍然居上。

深圳对上海的超越,与超越香港的方式不同,因为上海原本就有制造业的优势,再加上中国一直上升的整体实力,上海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城市,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一直上升的,与香港相对大陆衰落完全不同。

那么在这个时候,契机可能是一次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深圳的金融业、贸易会受创严重,但更依赖金融业、贸易的上海,损失会更大,甚至会造成经济负增长。而深圳凭借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就可以实现整体实力的超越。

在10年之内,上海与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相差不会太大。这时即便发生金融危机,深圳也无法完成超越。如果上海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力,完成产业升级动能转变的话,深圳的超越就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保险聚焦


一是2017深圳GDP为22439亿,上海为30133亿,上海GDP总量出深圳多7694亿!

二是,2017年上海(国税+地税)税收为12839.92亿,深圳税收=广东含深圳税收22271.34亿一广东不含深圳税收12226.54亿=10045亿,上海总税收比深圳2797亿!

表面上上海GDP比深圳多7694亿,税收多2797亿,为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中外城市研究会,世界城市协会,英国《经济学人》等把深圳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全球第5,而香港11,上海13,广州14,北京19呢?我估计深圳的经济结构出较合理,对房地产依赖度不高,2018年1~10月上海卖地得土地出让金1680亿+11月卖地262亿≈1942亿,如果12月再卖,估计上海卖地得土地出让金会超2000亿,而深圳卖地不进入全国前40名!深圳一手新房基本上是靠拆除城中村的农民房改造得来的,2017年上海卖土地面积是深圳近10倍(9.8倍),可见上海比深圳的财政收入更依赖土地财政,GDP对房地产依赖度更高!

我们不妨简单计算一下!上海卖地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这2000万平方米做成房子(每块土地做10层楼),2000万平方米x10层=2亿平方米房子,按照上海平均房价5万/平方米,那么这2亿平方米x5万/平方米=10万亿总房款,购房者买房仅仅契税3%x10万亿=3000亿契税,开发商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耕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增值税,契税,印花税…就算它5%,那么二开发商应缴税5%X10万亿总房款=5000亿税!

所以上海无形中从卖地房地产多深圳税3000亿+5000亿+2000亿土地出让金=1万亿税!而上海总税收仅比深圳多2797亿!

GDP的定义为社会产品最终增加值,那么上海这2亿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做成房子每平方米赚5000元/平方米就好的,那2亿平方米x0.5万/平方米=1万亿,这1万亿是房地产产生的GDP,上海GDP仅比深圳多7624亿,但卖土地GDP占1万亿!还有有些城市税收不代表该城市对国家的贡献率,如进口关税是外国产品进入中国,进口产品从那个城市海关进入就是那个城市代国家征收,还有有些城市央企国企多,央企国企是全国人民的,央企国企缴税不能仅算该城市对国家的贡献!

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5年把中国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深圳第一名,香港第二名,上海第三名名,可能是靠房地产带来的GDP和税收不可能长久,几年每个人都买了房子,房子还有市场吗?如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是考虑这些因素,那还不如直接按GDP总量排或按城市的总税收排名上海第一名?况且国际上排名竞争力也不排上海为中国第一名,应该与这有关系,广东500强企业,深圳占据191家,附列表如下。

估计剔除卖土地拉动GDP和引来税收,深圳与上海谁的GDP和税收强还未知呢!因为土地财政依赖度=城市土地出让金/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是土地依赖度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卖了土地之后产生各种税收更加高,占财政税收的占比更为惊人!











陈陈陈


深圳完全有可能超越上海,只是时间问题!

上海的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上海每一年富人固定投资比深圳高出一倍,但是经济增速却远远落后于深圳,上海的经济是靠投资拉动的,而深圳的经济是民营企业拉动起来的。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决定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悬殊。

对政府的投资过度依赖,这是上海的硬伤,上海的成长很少依赖市场,较多是依赖国家的倾斜扶持,或者靠行政力量的垄断经营。这是一种非良性和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企业更多是从草根阶层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往往可以产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例如华为、腾讯、大疆创新、比亚迪、万科、恒大、平安、创维、TCL、康佳等企业,都是在深圳崛起的。其次,深圳企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知名大企业身上,更体现在无数有竞争力的小企业身上,作为民营企业的集大成者,深圳是创业和创新的天堂,自古以来,“山寨企业”就比“庙堂企业”更具有活力和创新。

市场环境与法治环境

深圳的崛起得益于香港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家给上海和深圳的形象定位中,金融中心是唯一重叠的,虽然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外表上看,已经抢占先机,但是有名无实,首先国有四大行的总部在北京,不在上海,同时,建设金融中心并非行政力量的堆砌,而是制度建设和市场主导,深圳目前的法治环境比上海好得多,目前现金交易、企业之间的交易最频繁的城市不在上海,而是在深圳,上海缺乏只只有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很那成为一个高效的金融中心。这一点,在深圳却做到了。

总结:

在未来,深圳经济是否能够超过上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上海要弥补市场化的缺点,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才能使上海重新获得活力,才能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蒋昊说经济


深圳永远不可能超过上海。除非深圳把东莞并了,因为深圳18年GDP为24222亿,上海是32679亿,相差8457亿,而东莞是8278亿。也就是说深圳与上海就差一个东莞的距离。如果深圳把东莞并了,深爱东莞的莞叔表示不反对。

言归正传,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要“不远万里”到汕尾搞深汕合作区,并且特别卖力,因为深圳面积小,只有1997平方公里,而上海是6340平方公里,是3个深圳的面积。所以制约深圳的是土地资源不足,导致深圳的产业不断外溢到东莞和惠州,包括华为、大疆等高新企业,深圳急啊,流出企业就等于流出GDP。华为已经成为东莞营收和税收第一的企业。换句话说深圳在流血。拿下并全力打造深汕合作区的根本原因是合作区的GDP计入深圳,推理可知,深圳会引导深圳企业外溢到合作区,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另外,去年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到东莞塘厦拿地给深圳人才建房,也可以看出深圳土地有多紧缺。

因此,深圳想超上海,先扩充土地再说,不然别说超上海,小心被广州反超。广州土地可是深圳的将近4倍。别忘了,土地可是能产出财富的。所以,深圳先将东莞收了再说。

看看近代的英国和现代的日本,终将被美国超越或终将超不过美国,国土小终将是制约。国土大不一定能成为超级大国,但国土小你想都别想。城市也一样。


莞叔看大湾区


从经济层面上分析,深圳已经超越了天朝的大儿子上海。九十年代,当时的上海市长陪同时任特首董建华登东方明珠时,市长大人说,上海象一个年轻人勃勃向上,而香港呢,更象一个丰满的中年人,继续充壮肌体。市长大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套用在今天用在深圳和上海身上,再贴切不过。上海沒有北京央企集群的优势但有国企集群的优势,而野生的深圳上述两个优势都沒有,但集资快立项爽见效佳的优势,使深圳成了全中国民间资夲及全球资夲投资的最佳地区。倒逼硅谷直至超越,深圳坐拥东莞这个全球制造地区之一,重新拾整后优势大过硅谷,硅谷旁边制造业较差。加之国际上普遍看好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领跑,港穗辅之,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热点地区,沒有之一。一个再出发的深圳明天更加辉煌!


开埠沪渔村粤上皇


一段时间以来,深圳超越了上海的言论不绝于耳。深圳的本土著名公司比上海多,科技创新比上海强,上海没赶上互联网新时代,上海落寞了等等论调层出不穷。让人感觉深圳已经超越了上海。

深圳确实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深圳跟北京上海比较差距其实是全方位的。

上海常被诟病互联网经济不行。其实是互联网经济在上海不够突出而已,互联网的独角兽企业北京最多上海其次,无论是数量还是估值都遥遥领先于深圳。

其实上海也有大众点评,携程,饿了么,一号店,唯品会,bilibili等知名企业,创业的独角兽包含无人驾驶,生物等新兴领域。深圳腾讯占据顶端,但这两年创出的互联网公司真不够显示度。

在科技领域。其实上海是碾压深圳。深圳在电子消费领域确实很强但仅限于此。上海在芯片研发制造,半导体研发,卫星,造船,火箭研发,大飞机,生物医药,核工程等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深圳华为的新产品研发包括手机,芯片,基站的研发全部在上海完成。

在金融领域,陆家嘴cbd汇集全球知名银行和金融机构,2013年深圳的中国平安总部要搬迁至上海,在深圳和广东的高层干预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留下来。上海拥有证券,期货,黄金,有色金属等交易中心,科创板的推出将更具意义。而深圳的豪华cbd里有一大半被P2P和小额贷诈骗公司占据,去年整治后,今年空置率正不断攀升。

吸引力方面。上海的定位其实就不是创业城市,高成本让创业公司负荷确实大,但创业成功的城市对上海趋之若鹜。支付宝,盒马鲜生,华为巨型研发基地等等总部搬到上海,是对上海人才和国际化的认可。

上海的土地开发是节制的,目前只有效开发利用35个百分点,为持续发展留余地。而深圳一回头,发现用地已卖得所剩无几。高成本的商业环境让深圳的创业之都正面临调整,而且又不具备上海对全球全国精英企业的吸引力,持续高增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华为总部要搬迁到东莞,算是在提醒深圳。腾讯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大量购地购房招人,会不会把深圳总部虚名化?

还有在文化方面,上海每年的国际时装节,大师杯赛,F1,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的热门节目多数由在上海的团队策划完成。上海居住80万老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居多,涉及近六十个国家。而深圳人出国还经常要去广州办签证…


青果社长


在我眼中,深圳可能达不到上海在全国那么高的政治地位。但是在经济领域,深圳完全有可能会超过上海。

现在,深圳已经在经济领域的一些数据开始超过了上海。一旦深圳大部分数据接近或者超过了上海那么,深圳极有可能取代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是中国制造的代表,深圳则被称为中国山寨之都。深圳的华强北林立着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电子配件企业,只要你想要生产什么他都能提供零部件。但是深圳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品牌,一直被称为山寨产品。

但是上海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和海外资本,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那里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汽车、电脑、钢铁、军舰、手表是上海制造的代表。上海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明珠。不但自己发展起来了,还带动了苏南浙北的很多卫星城市。

20年前,如果有人说深圳将来会超越上海。那大家都会认为这个说话的人是个疯子。那个时候的深圳,在上海人眼里就是乡下人。

但是今天。如果有人说上海将来会被深圳超过,我想十个人至少有五个人会相信了。

今天的深圳早已卸去了山寨之都的绰号,已经华丽蜕变为中国创新之都。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的崛起,一步步从代工厂进化为自主品牌的脊梁。细数现在的热门领域,基本上都有深圳本土企业的影子。医疗、电子、汽车、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龙头或骨干,必定有落户深圳的。

反倒是上海还在固守传统制造业。和10年20年前一样,钢铁、化工、造船、机械、能源依旧是上海制造业的龙头行业。在这一轮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上海没有搭上车,没有孕育出有影响力的新生品牌。所以在新兴产业的比拼中,来自上海的声音非常弱。


总结:虽然现在上海在经济规模上仍然占优势,但是在产业层次上却已经落后于深圳。个人认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深圳经济无疑是更具有活力的,超越上海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且这个时间并不会太长。


财经知识局


深圳永远也超越不了上海!

国家对两个城市的定位,已经说明了一切,以后两城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上海的定位: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深圳的定位: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从国家最新的的定位看,深圳各方面都不如上海,更没有提及金融中心,只有上海被国家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综上,深圳与上海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一些深吹造假说深圳与上海的总税收只差2000多亿,可事实2017年上海税收总收入达1.6万亿,而深圳税收总收入仅7490亿,上海完虐深圳。事实的东西也敢造假,可见深吹的人品哦,已经完全没有了底线。[吐][吐]


用户59533227493


等超过了再说,本觉得只要是现行体制,行政区域下深圳是绝对不可能超过上海的,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比如上海有进博会,世博会,F1赛车,还有很多国际级会议,展演,还有各国的领事馆,大飞机,大轮船,航母,航工航天,石化,钢铁等等领域都是领先世界的,深圳能有啥?打个比喻,上海是胸怀大志的大商人,深圳就是打小算盘的个体户,一万年也不可能超过上海,除非深圳加上香港搞大湾区也只能和上海持平,但上海也能搞长三角,还是更胜一筹,所以深圳根本没资格和上海比,就好比父与子,总不见得过了几年老子看见儿子叫爸爸了,这和家庭辈份一样是不可逆的,除非小编家很民主,过几年改选一次,父子可轮流当的?


15417375222443038


不请自来!

深圳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之都,类似于美国鬼谷,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类似于美国纽约,两者的城市定位和职能完全不同,根本不应该这样简单地横向比较;深圳的产业主要是针对C端的消费品,与百姓生活毕竟近而密切,所以感觉腾讯、华为等确实是深圳甚至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骄傲,而上海的支柱产业大都是国家层面的基础及结构性的支撑产业,比如 飞机、航母、振华、医药研究、金融、航运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对距离远些,但对整个国家和各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如果单纯比较JDP,深圳的增速和人均确实超过上海,但总量目前还相差甚远,估计还需一段时间跟跑,但除了GDP之外,其它指标及综合(税收、上交利税、财政盈余、前沿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教育、居民消费、治安、航空航运交通、使领馆、历史人文等等)比较真的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另外最主要的是国家给每个城市都有设计好的职能定位: 上海是国家“T”字型战略规划(沿海一条线和长江一条线)的中心交汇点,是起带动沿海和辐射沿江及内陆腹地的龙头作用,是一个层或者一个面,深圳是国家定位的高科技之都,是国家布局的一个重要的点,是和香港广州一起支撑起整个珠三角;

所以深圳就是深圳,精而美,上海就是上海,大而美,即使将来深圳GDP超过上海了,深圳依然还是深圳,上海依然还是上海,两者不可能互相代替,因为国家设计和定位如此,再说百花齐放才是春! 没必要互相攀比。

我在上海,爱这个城市,去过深圳,也很喜欢深圳! 两地各安! 人民安居乐业才是最好!

最后问一下, 头条小编最近是盐吃得太多了吗? 那么闲啊😄,总是比来比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